奶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治
2016-03-07李天保徐淑艳吉林省通榆县草原管理站137200
李天保 邢 静 徐淑艳 吉林省通榆县草原管理站 137200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治
李天保邢 静徐淑艳吉林省通榆县草原管理站137200
1 病因
瘤胃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日粮里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精料和多汁饲料过多,尤其是日粮中缺少青干草而粗饲料只饲喂青贮时,容易导致奶牛瘤胃酸中毒。造成精料饲喂过量、饲养不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为了促使下胎泌乳增加,奶牛干奶期时精料饲喂量增大,以促使母牛肥胖,单纯认为肥胖就能高产。产奶期间精料由饲养员自己掌握,喂量多少没有明确规定。临产前加料催乳房发育,奶牛生产后为了催乳增加精料。冬天加料增膘,春天加料换毛。为了提高产奶量,过分增加精料。谷实类饲料粉碎过细,牛短时间内吃入大量粉碎过细的谷实,瘤胃产生大量乳酸。饲料突然改变,特别是突然由适口性差改为适口性好的饲料,致使奶牛采食过量。临产与产后母牛机体抵抗力降低,消化机能减弱,在分娩和气候条件突然变化等应激因素的作用下,影响瘤胃内环境稳定导致发病。
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乳酸中毒和内毒素中毒。
(1)由乳酸中毒引发瘤胃酸中毒。大量饲喂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精料而缺乏干草时,产生大量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使瘤胃pH急剧下降。高浓度的氢离子作用于消化道的感受器,反射性地抑制瘤胃的运动和反刍。由于大量乳酸及其他有毒产物对肠道的刺激,使其发炎而腹泻,加重了脱水程度。
(2)由内毒素中毒引发的瘤胃酸中毒。当瘤胃内pH下降至5.5以下时,瘤胃内的微生物大量死亡,释放出较多的细菌内毒素。细菌内毒素一方面可抑制瘤胃运动,另一方面可促进内源组胺的释放,加上酸中毒时瘤胃产生的多量组胺,使其含量明显增多。过多的组胺和内毒素被吸收后,都可抑制瘤胃运动,严重时发生瘤胃麻痹。从临床实际出发,一般认为上述因素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共同发挥作用。即瘤胃pH下降和乳酸的蓄积,引起了瘤胃内细菌区系结构的改变而产生内毒素。内毒素的吸收,作用于组织器官,引起组织损伤,加剧了酸消化不良症候群的病理现象发生。
2 诊断
该病以瘤胃内容物及血液中乳酸浓度升高为特征,对血液中乳酸、碱储及尿液、胃液中pH的测定,均有助于确诊。血液浓稠,血中乳酸含量增加,L-乳酸达12.09毫摩/L,总乳酸为26.64毫摩/L。碱储下降,pH也下降;用pH试纸蘸取少量瘤胃穿刺液,观察试纸颜色,如果pH在5.0以下,瘤胃内纤毛虫数量减少、消失,细菌区系的变化是以革兰氏阴性菌受到抑制和革兰氏阳性菌增殖为主要特点,乳酸由正常的2.2毫摩/ L增加到80毫摩/L以上。组胺、酪胺、色胺、乙醇、细菌内毒素和NH3含量均呈现增高,则可以确诊为瘤胃酸中毒,不论是否出现典型的酸中毒症状,都应该按照瘤胃酸中毒治疗。随分娩而发病者因其体温降低、卧地不起,常与产褥热相似,应对其鉴别。尿素、非蛋白氮增高,谷草转氨酶活性升高,维生素B1含量降低,血钙偏低。尿液pH下降呈酸性,尿相对密度增加,尿中有蛋白、酮体和葡萄糖;粪便带血呈酸性,慢性型血尿变化不明显。
3 治疗
该病的治疗原则是调整日粮组成,制止乳酸产生,解除酸中毒和脱水。一旦发生瘤胃酸中毒,牛多半因为内毒素而导致死亡。
(1)最急性型。应及时实施瘤胃切开术,取出瘤胃内容物,将健康牛瘤胃液10~20L和少量干草一起置于瘤胃内。同时静脉快速输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3~5L,以纠正酸中毒。接着静脉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4~5L,能收到良好效果。
(2)急性型。可用瘤胃灌洗法。将内径25~28mm橡皮管送入瘤胃,将温水灌入瘤胃直至左肷窝明显胀大为止,然后利用液体虹吸法将瘤胃内液体排空,经10~15次冲洗可使瘤胃排空。洗胃成功后,瘤胃中不必放入碱化剂,但全身酸中毒仍需按上述方法治疗。
(3)亚急性。可用氢氧化镁或氧化镁500g加水适量内服,也可用氢氧化钙(新鲜石灰)500g,加水10L,取上清液胃管灌服,随后按摩瘤胃以促进充分混合。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1000~1500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000~3000mL。
为了防止继发蹄叶炎,可用扑尔敏300mg肌内注射;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或氟尼辛15mL)孔肌内注射。出现休克症状时,可用地塞米松60~100mg肌内或静脉注射。一般有轻微低钙血症,可用10%葡萄糖酸钙200~400mL静脉注射。
中药治疗以清肝利胆、解毒消炎为治则。选茵陈100g,龙胆草、菊花、远志、栀子、连翘、郁金、黄连、金银花、白芍各50g,丹皮、大黄、黄芪、黄粕、甘草、木通各40g,水煎去渣,候温灌服。根据病牛体质及病情变化酌情加减用药。对治疗后的病牛还应每天检查数次,观察有无意外恶化的迹象,直至康复为止。治疗后第3天牛开始吃干草,有瘤胃蠕动,排出大量软粪,但应继续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