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2016-03-07完善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动物卫生监督所158100
完善春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158100
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完善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动物卫生监督所158100
犬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以贫血、黄疸、发热等为主要临诊症状。
1 病原体
附红细胞体具有多形性,大小为0.3~2.5μm,可呈环形、球形、卵圆形、短杆状、顿号形、亚铃状、网拍状和星形等多种形状,有折光性,一般附着于红细胞表面或成团寄生,呈链状、串珠状、鳞片状或丛状,常分布于红细胞局部边缘,有时将整个红细胞包围起来。本菌对苯胺色素着色良好,姬姆萨染色呈淡红或淡紫色,瑞特氏染色为淡蓝色,革兰氏染色阴性。在动物红细胞上以二分裂及出芽分裂方式增殖。
附红细胞体的抵抗力不受红细胞溶解的影响,对干燥、热和化学药品敏感,0.5%石炭酸于37℃经3小时可将其杀死,一般常用浓度的消毒药在几分钟内即可使其死亡;但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冷冻条件下可存活数年,在加有枸橼酸钠的抗凝血中,于5℃下保存15天,在脱纤血中置-30℃下可保持感染力83天,冻干保存可存活2年。本菌对广谱抗生素敏感。
2 流行病学
患病和隐性感染的犬是主要的传染源,病的发生、流行与吸血节肢动物孳生活动有关,蜱、虱、蚤和蚊等节肢动物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注射器具和外科手术器械等消毒不严,又是该病广泛传播的重要因素。此外,临床治愈的犬可长期带菌而成为传染源,母犬还可经胎盘和子宫感染仔犬。
3 症状
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病例,病程多呈现隐性经过,即临床上表现为无明显或轻微症状,食欲与精神变化不大,不易被人发现。当患犬遭受某种应激因素(运输、疲劳、饥饿、风雨侵袭等)的刺激,机体抵抗力降低后,可呈现急性经过,表现为精神不振、四肢乏力、鼻镜干燥、可视黏膜先苍白后黄染,严重的甚至出现皮肤发黄和黄尿。卧地嗜眠,体温升高至40℃左右,心跳、呼吸加快。食欲不振,有呕吐现象,便少且时干时稀,尿少而黄。3~5天后少数严重患犬由于虚脱、休克及死亡外,多数由急性经过而转入慢性经过,临床上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黄疸、消瘦和低烧等症状。病程可拖至1个月或更长时间。有的患犬则转入隐性经过。
4 病理变化
特征性的肉眼病变是黄染和贫血。尸体黏膜、浆膜和脏器显著黄染,多数呈泛发性黄疸。血液稀薄呈水样,胸、腹腔积液,心包积液。淋巴结肿胀、多汁、发黄;肺脏水肿,心肌松弛;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明显黄染,胆囊充盈;肾肿大,有卡他性出血性肠炎病变,脾脏肿大质软;除继发感染病变外,其他组织器官均无明显眼观病变。
5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所见的贫血和黄疸等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1)涂片镜检。因高热期动物血液中有大量的附红细胞体,很容易检出。在疾病后期,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检查比较困难。因此,取血液做涂片直接镜检应采高热期的血液。取耳静脉血,按常规固定后用姬姆萨染色液染色,镜检可见到附着于红细胞表面呈淡紫色的菌体。
(2)血液悬滴镜检。取血液(静脉血或心血)1滴置于载玻片上,加1滴灭菌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到附着在红细胞上的菌体,使红细胞变形呈星状或锯齿状,也可见到游离的呈扭曲、翻滚运动的菌体,数量多少不等。
(3)动物接种。用可疑患附红细胞体病的犬的血液病料接种小鼠的腹腔、鸡胚的卵黄囊或单层细胞,接种后观察其表现并采血检查附红细胞体。通常感染小鼠多在2~3天后发病死亡;感染鸡胚出现病变、死亡;感染细胞出现细胞病变。
(4)血清学检查。用血清学方法不仅可以诊断本病,还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监测。常用的有间接血凝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前者具有灵敏、简便等优点,而且可检出带菌者;后者检出率较低,且不能检出带菌者。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了DNA探针技术和PCR技术,对本病进行诊断。
6 治疗
发生该病要及早治疗。治疗药物较多,如砷制剂、土霉素和三氮脒等均有较好的效果。新砷凡纳明,注射15~45mg/kg体重,24小时内附红细胞体即从血液中消失。土霉素,肌肉注射3~10mg/kg体重,6分钟后菌体即从血液中消失。三氮脒,深部肌肉注射4mg/kg体重,隔日重复1次。对来自污染群或地区的犬,可在1~2日龄时用土霉素10~25mg、铁葡聚糖150~200mg静脉注射,在2周龄时再重复1次,可达到防止扩散传播的目的。对严重或继发感染的病例,应配合强心、镇吐、消炎和补液等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