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2016-03-07枝江市农机技术推广站赵翠红
枝江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赵翠红
浅谈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枝江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赵翠红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就是将农机化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一线环节,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试验示范来有效检验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经济性、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并经过集成、配套、熟化,形成标准、规范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和机具配套方案,促使新型农机装备与农业生产技术相结合。我国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历经了初创、快速发展、依法促进与构建新型体系等4个主要阶段。尤其是自1993年起,《农业技术推广法》的颁布实施,确立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法律地位,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也进入了发展的正轨。经历近60年的发展后,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在全国普及并制度化。现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基本形成了以县站为前沿、乡(镇)站为骨干的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推广体系和比较完整的技术服务网络。
1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农业机械是农业科技的物化和重要载体,农业机械化是将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就是将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集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规模化、标准化应用,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效率和质量。起到了桥梁纽带和加速推动作用。
(2)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是将现代农业机械与装备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试验示范来有效检验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过集成、配套、熟化,形成标准、规范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和机具配套方案,促使新型农机装备与农业生产技术相结合,体现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在农机化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
(3)农机技术推广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使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环保的现代农业发展,就必须加速由资源依附型向知识依附型转变,即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发展现代农业。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广大农民去广泛应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当代农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还不能达到独立准确应用科学技术的程度,这就需要一支强大的农机技术推广服务队伍来对农民进行培训、指导,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农机技术推广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机合作组织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力量的平台,通过不断地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来引导农民学习、应用科学技术,使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 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受到了巨大冲击。尽管《农业技术推广法》给各级农机推广部门明确了地位,提供了政策保障,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农机技术推广功能日渐弱化,这与推进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的新形势完全相悖。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基础设施薄弱
多数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基础设施薄弱,资产为零,表现在:长期没有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投入和扶持,自身发展能力差,没有自我生存发展的空间。基础设施薄弱就会导致客观发展受限,无法独立进行试验示范、技术推广、培训等公益性活动,不能使新机具、新技术及时、有效地传达到受益群体,导致农机推广工作滞后,影响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2.2 经费严重缺乏
由于财政困难,推广人员的待遇始终得不到解决。许多基层农机推广部门财政每年核拨的经费根本不能支付职工的基本工资、各项保险和公积金,且无如何工作经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无法开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向着高产低耗多样性方向发展,农机技术推广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但由于没有经费,无法开展实质性的工作。
2.3 技术力量薄弱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人员的待遇得不到保障,有些工作在一线的农机技术人员的待遇得不到落实,许多高水平的农机技术人员都纷纷自谋生路或改行。现有技术人员寥寥无几。由于条件及经费问题,现有的工作人员基本没有继续学习的机会,无法有效丰富知识结构,农机推广技术人员现有的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另外,由于编制、待遇、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多年都没有毕业生进入,现有技术人员年龄老化,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知识、年龄都出现严重断层。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及将来,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农机将是具有各种先进技术的产品,推广农业机械将需要各种知识信息,包括信息技术、农业技术、食品技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各方面的配套和辅佐。而农机技术推广现有的技术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农机推广队伍的知识更新、观念更新、人才引进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4 推广体制不畅
乡镇农机推广机构是农民与县级农机推广机构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机构改革以来,乡镇农口5站合一,农机站合并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机推广人员纳入乡镇政府统一调配,农机技术人员的主要职责不再是农机技术推广,使农机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挫,在思想、观念、技术上不能自觉地去适应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步伐。这种困境在一定时期内很难得到解决。加上县级农机推广站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不是上下级业务指导关系,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没有及时向县级农机推广机构提供信息的职能,县级农机推广机构无法及时了解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有些农机基础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很难找到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切入点。同时,基层农机组织各自为政,比较松散,没有形成合力,为了生存过分注重效益,弱化了服务意识。很多农机专业合作社或者农机大户都是几台农机具配套一台拖拉机,很少承担先进技术的试验示范,主要从事一些成熟的农机作业。由于乡镇级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着断层,因此,主要还是靠县级农机推广部门完成推广工作,然而,县级农机推广部门了解的信息比较少,只能凭借工作经验开展工作,这样局限性就很大,很多新技术、新机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了,但是农机推广工作人员还不清楚,导致推广工作落后,服务无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2.5 现有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工作激情大打折扣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应当是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它是一个发现真理、传播真理、运用真理的行业。而非简单的给人打工以赚取劳务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内容和意义相当丰富。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实际上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研机构在基层的代表。而现在“以钱养事”的财政体制,实际上是把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当成了打工仔,当成了农民工。国家培养出的农技人才最后都落得个打工仔(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而不能让他们安心、潜心、舒心地在基层钻研科学、运用科学、推广科学。现在很多地方都实行“以钱养事”,而在“以钱养事”的体制下,许多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思想和观念都发生了错位,在很大程度上多了一份自私,少了一份责任。他们不可能有事业心,不可能有所抱负,不可能有工作激情。在这种状态下,服务范围已大大缩水,服务质量也大打折扣。
3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3.1 争取领导及政府重视,营造良好的农机化技术推广环境
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机化技术推广的作用,确实加强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在推广资金投入上按照法律规定,保证能够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特别是用于新技术推广的专项经费能有保证。这是确保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能否积极有效开展的关键。各级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在工作中要不等不靠,积极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多渠道争取支持,贯彻“有为才有位”的指导思想,树立“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理念,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靠自身卓有成效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扩大宣传影响,赢得政府部门的信任与支持;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人员的技术优势,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更好地为发展农机化事业服务。
3.2 建设一个完整的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1)从县级农机推广机构自身建设着手,在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建立经常性的培训制度,并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选派技术人员到相关高等院校进行专业培训,并对镇、村级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队伍素质。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相关专家现场培训,现场指导,解决新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2)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农机推广信息网络,确保农机信息畅通。一是建立农机推广信息网络。以各乡镇、村、街道为单位,在各农业产业中建立农机推广示范点。通过示范点收集各产业对农机的需求信息,示范点的建立要选择在有代表性的农业示范园区、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农机合作组织等地方,体现农业区域经济的特色;二是建立农机行业协会。通过协会多渠道获取农机需求情况、发展情况、作业信息。建立与农业其它各种协会的联系,从中获得农机需求信息和农业生产信息;三是与农机科研单位建立信息联络。与各种农机研究所、有关高等院校及生产企业建立信息联系,及时了解新型农机具研究发展动向;四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让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农机推广部门、农机用户相互融为一体,以便快速地获取、了解各自所需的信息。
(3)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通过领办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参与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在技术培训、试验示范、推广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推进农机生产企业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交流与合作,增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实力。引导农机大户、农村土地流转大户、农机技术骨干、农村能人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引导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农田托管、代耕代种、股份合作等形式,积极探索农机合作与土地入股相结合的新模式。在合作社运行过程中,推行农机订单作业和耕、种、管、收等“一条龙”作业服务模式,通过合作社对农机新机具、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把“号召农民干”变为“干给农民看”,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增强合作社的实力,使之成为农机推广的重要平台。
(4)努力培养农机示范大户。选择对农机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农机户,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扶持,引导其逐步扩大农机装备和拥有量,扩大农机作业服务规模,提高市场经营能力,使其成为农机致富典型,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激发广大农民使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热情,从而辐射带动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5)狠抓售后服务。农机推广部门要主动与生产企业进行沟通,对新机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解决农民在使用新机具、新技术过程中的后顾之忧。确保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通过农机推广工作观念的创新、多元化推广机制的建立,逐步形成一条以市农机推广站为龙头,以乡镇农机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示范村、农机示范户为基础的金字塔式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
3.3 培养一支过硬的农机推广队伍
农机推广人员是执行农机技术推广、项目管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主体,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宣传组织能力。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农业生产规模和种植方式的改变,农民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推广的新技术、新机具的科技含量也逐步加大。为此,农机推广队伍要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改进推广方法,创新推广手段,提高推广队伍的素质,推动整体工作的协调发展。
(1)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由于农机推广工作的基本对象是农民,推广工作的环境在农村,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就是推广人员对农民进行农机科学技术和技能教育的过程。农机推广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成效。因此,广大农机推广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始终不渝地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武装自己的头脑,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增强全局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的意识,爱岗敬业、听从指挥、尽职尽责、乐于奉献。
(2)强化培训,提高业务水平。一是加强业务培训。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定期派推广人员到相关高等院校学习深造,为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创造条件。同时,不定期邀请相关高等院校的教授和专家对县、乡农机推广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利用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平台,对农机推广的基本知识、重点技术、操作技能等进行培训,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加强政策培训。法律、法规、政策是农机推广人员做好工作的“方向盘”,要不断强化对农机推广人员的政策培训,把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及时地向农民进行宣传。时刻牢记《促进法》对农机推广工作的要求,明白农机推广的任务,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三是加强社会实践培训。农机推广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农机专业知识和爱岗敬业精神,还必须参加社会培训,深入基层研究掌握农民的心理和需求,避免推广新机具和新技术的方法与农民接受认可的思路不一致。同时要求农机推广人员在社会实践中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自省自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完善用人机制。一要推进用人机制的有效化。按照“四化”原则,把好“进人关”,确保来源高素质化。坚持竞争上岗,综合考评,优化职责分工和推行轮岗制度。合理利用人才资源,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以业绩、能力、工作质量论英雄,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充分体现优胜劣汰,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有效地提高农机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坚持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管理目标化。明确各责任人的工作目标任务,用具体的目标责任,将农机技术人员管理目标化、责任化。使每个农机技术推广人员都有明确的个人奋斗目标,并给他们提供完成目标的“平台”,充分施展他们的才干,使他们在锻炼中成长进步。同时,要把绩效考核与人员聘用、奖惩、真正挂起钩来,不断提醒和激励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向目标迈进,激发敬业精神,强化工作责任心。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农机推广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进一步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道德和业务素质,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熟悉、技术过硬的农机推广人才队伍,为推广工作提供源动力。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坚持面向农业、面向市场,拓宽思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主人翁意识,就一定能够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推广,加快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步伐,开创农机推广工作新局面。
201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