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化传播背景下学术期刊发行量的计算问题

2016-03-07赵枫岳

关键词:发行量纸本学术期刊

赵枫岳

(河南工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河南 郑州 450001)



论网络化传播背景下学术期刊发行量的计算问题

赵枫岳

(河南工业大学 学报编辑部,河南 郑州 450001)

网络化和数字化传播已是当今学术期刊发行的主要渠道,这是技术发展和学者利用学术成果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但严重挤压了传统纸质学术期刊发行的空间,导致纸本学木期刊发行量大幅快速回落,发行收入几近枯竭。纸本学术期刊发行量下降并不意味着我国学术期刊发行量下降,更不能说明我国学术期刊质量下滑了,只能证明网络化条件下,学术期刊的数字化传播和利用更能适应使用者变化了的学术文献使用习惯。对网络背景下的学术期刊数字化发行渠道进行了简单分析,探讨了数字化销售数量折算为传统纸本学术期刊的必要性及几种折算方法。

学术期刊;数字化传播;

1 数字化传播导致纸本学术期刊发行量大幅下滑

1.1 学者使用数字化文献习惯的养成

搜集文献是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前提,搜集和分析文献的价值在于:①发现研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②分析研究成果和不足,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路径、重点等;③学习和积累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④借鉴他人成果为研究提供支撑;⑤拓展自身知识面和接受其他学科知识与研究措施的启发。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考虑与需要。总之,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汇集大量的文献和获得必要的第一手资料。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网络技术尚未规模化进入学术出版领域,对学者来说,获得大量必要的文献,阅读、甄别和选择文献,分析学科研究成果和趋势是必须面对和翻越的几座大山,往往会消耗研究人员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是急需解决的大问题和难题。

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相关软件具备的强大数据存储、检索、分析、识别、推送和呈现功能,在学术期刊出版领域的广泛运用,是对学术研究的雪中送炭,为学者开展文献检索、甄别、选择和学科研究热点的分析,在不同学科文献间穿梭等提供了极大便利和多种可能,学术研究人员和学术文献的网络传播技术可谓干柴烈火,彼此倾慕已久,一旦结合就燃起无穷激情。目前,通过网络平台利用专业的学术文献资源已经成为学术研究人员的基本技能和习惯,专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为内部研究人员和学者提供必要的数字文献也成了基本的服务内容。

1.2 纸本发行量下滑不是期刊发行量下滑

根据前文所述,学术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代表了文献承载和呈现技术的发展方向,取代纸本期刊具有无可分辨的合理性,不可阻挡。纸本期刊被抛弃不是学者们无情,实在是纸本期刊自有局限的必然结果。笔者了解的情况是,目前我国最好的学术期刊的发行量也仅数以千计,多数纸本学术期刊发行量,较网络学术期刊传播平台得到广泛认可前要减少70%以上,发行量下滑90%以上的学术期刊亦不少。必须承认,纸本期刊固有的不足是导致其发行量下滑的根本原因,并且纸本期刊的不足难以被同类介质媒体克服,例如,二次文献虽可以部分解决文献的搜集与选择工作,但又受承载文献数量约束,难以快速实现对学科或者相关学科层面的整体情况和各研究方向情况的必要了解;索引类文献虽然提供了检索数量上的保证,但难以解决文献搜集和文献使用上的问题。总之,都难以克服纸质学术期刊和文献的不足。

虽然笔者以前对此问题有所论述,本文还想再次强调,纸本学术期刊发行量下滑并不说明学术期刊发行量下滑,更不能代表学术期刊的发展正走入穷途末路。正如纸张取代竹木丝帛,并不意味着书写和内容变得可有可无一样,实在只是找到了更好的书写载体而已,必将促进书写有更好的进步和推动书写内容的传播。网络传播取代学术期刊的纸本发行亦是如此,将会推动学术期刊运管流程的优化和期刊内容的更好传播。事实证明,在全球范围内,网络背景下学术研究成果的发布仍以学术期刊形式运用得最广泛,学术期刊仍是最重要、最高效和最权威的学术成果发布渠道。网络化和数字化背景下,学术期刊的数字化采编和无纸化出版渐成趋势,专业化不断强化,学术期刊发展呈现了数量不断增加、出版周期不断缩短、聚类出版趋势加强、刊载论文等文献的数量持续增长等特点。当然,学术专著、研究报告、论文集和学位论文等也是学术出版的重要形式。总之,纸本学术期刊发行量下滑不是学术期刊发行量下滑,实际情况是,近年来我国学术期刊网络传播机构的销售收入和用户数量均保持不断增长态势,且分别超过了传统纸本学术期刊的销售收入和订户数,网络传播机构基于学术期刊数字化发行产生的交易金额持续增长。不过学术期刊的销售收入多数流入网络学术期刊传播机构,出现了经济效益的网络化转移和学术期刊出版行业内利益分配不平衡问题[1]。

2 网络化传播下学术期刊发行量计算方法

2.1 计算问题的提出

计算网络化传播条件下学术期刊的发行量,主要基于以下几个考虑:第一,论证网络条件下学术期刊发行量仍在持续扩大,切实扭转我国学术期刊正走入穷途末路的错误认识;第二,讨论网络传播模式下学术期刊发行的渠道和发行量的计算问题;第三,分析目前网络传播模式下学术期刊发行利益分配存在的严重不均衡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思路。对第一个考虑,笔者曾在其他文章有过简单探讨[2],本文不再赘述。需要指出的是,缺乏统一管理的机制和网络传播渠道多样化,导致期刊发行量难以被准确统计,更难以合理实现网络传播数量向传统纸本期刊发行量的折算。

数字化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或方式:一是利用期刊自办网站传播;二是利用以CNKI、万方、维普和超星等为代表的网络传播机构传播,目前这类市场化的数据库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表现出商业传播机构数、增值服务、数据呈现方式、数据价值发掘等不断增加和丰富等特点,为用户提供了多种便利;三是利用QQ、微信等社交和即时通讯软件传播;四是利用OA平台传播;五是国家图书馆、国家版本图书馆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等公益平台传播;六是利用期刊联盟、各专业学会网站传播。

一般来说,商业的学术期刊传播机构在主要以论文等形式传播文献时,还会提供丰富的增值服务,以满足机构用户和研究人员的多种需求。学术期刊的自办网站、公益平台和学会、期刊联盟的平台提供的服务内容相对简单,多以提供期刊内容为主(其中有不少渠道仅提供摘要和目次,使用者要查阅全文就不得不登录其他平台),很少提供增值服务;大量的学术期刊自建网站各自为战,提供的内容过于分散不利于使用,公益平台在内容提供上多存在时滞过长问题,这些不足导致对用户吸引力不足和用户使用频率低等问题。

2.2 折算涉及的几个基本的概念

学术期刊的发行量和学术期刊的用户关注度及传播度有关,与学术期刊的学术关注度和传播度紧密相关的概念主要有点击量、阅读量和web下载量。

点击量是互联网领域的重要概念,是衡量网站流量的一个指标,即page view,是指来访用户点击页面的次数,又叫页面浏览量[3]。点击量的单位为次。不同于上述页面浏览量的概念,本文所说的学术期刊点击量主要指,单位时间内数字化的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被用户打开的次数。一般按文献被点击打开的次数计算,单篇文献不论有多个版面,被打开1次计点击量1次。学术期刊的点击量主要是用户选择文献过程中打开和浏览文献产生的,包括摘要点击量和全文点击量。摘要的阅读量基本不会为期刊和网络传播商带来经济利益。

阅读量主要指一定时间内学术期刊刊发文献的全文被用户阅读的次数,主要包括文献被用户在线浏览和阅读的次数。基于研究需要,本文所说阅读量主要指文献被用户在线浏览和阅读次数。阅读量的单位为篇。阅读量和期刊发行量及期刊经济利益的关系较点击量紧密,但与发行量仍存在巨大差别。

Web下载量是期刊评价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将Web下载量列为选择核心期刊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其出版的《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对Web下载量给出了专门解释:某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某学科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全文下载的总次数。[4]。由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维普、台湾华艺数位、超星域出版等学术期刊领域的各大网络传播机构对用户都只提供付费下载服务(试用期和临时优惠政策期除外),所以Web下载量是最能体现学术期刊网络传播机构经济收益的指标。同时Web下载量也是与学术期刊发行量联系最直接的网络传播指标。Web下载量的单位为篇。

2.3 网络条件下学术期刊发行量的计算

2.3.1 Web下载量是计算的主要依据

计算学术期刊的发行量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期刊的经济收益和学术传播度及学术影响力等。因此,网络条件下计算学术期刊发行量和发行实洋应遵循以下原则:与期刊学术传播度相关原则;与期刊发行的经济收益有关原则。前文谈到的点击量、阅读量和Web下载量都与学术期刊的学术传播度、学术影响力和用户关注度相关,但只有Web下载量与期刊发行的经济收益有关。因此,网络传播背景下,计算学术期刊发行量的主要依据就是Web下载量。

2.3.2 主要计算方法

第一,Web下载量法。就是用Web下载量取代学术期刊发行量,采用该法的计算公式为:期刊发行量(篇)=Web下载量(篇)。基于这个计算方法期刊发行量将成为历史名词,今后不复使用。该计算方法尤其适用于无纸化出版的学术期刊。优点是计算过程简单、基本准确可信;便于计算销售实洋,能实现学术期刊与商业网络传播机构经济利益折算上的顺利对接;利于用户的理解和接受;对扭转管理部门对学术期刊发展状况的认识有帮助。问题是该计算方法忽视了纸本期刊发行数量,计算坚持印刷纸质学术期刊的发行量时,需另外计算纸本期刊发行量。

第二,Web下载量+纸本发行量法。就是把Web下载量视为学术期刊的网络发行量,采用该法的期刊发行量计算公式为:期刊发行量(篇+册)=Web下载量(篇)+纸本发行量(册)。优点是计算过程简单、准确;可信性高;便于计算销售实洋,而且可以实现学术期刊与商业网络传播机构计算经济利益上的顺利对接;利于用户的理解和接受;便于提高管理部门对学术期刊发展状况认识水平。

主要问题是: Web下载量主要指一定时间内期刊刊载文献的被下载总次数,纸本发行量指通过传统发行系统销售、赠阅和交换的单期纸本期刊数或年度内各期次期刊发行总数,两个量的内涵不同、单位有异,简单相加不易被接受,相加所得数字的单位不符合目前的国家标准。

第三,Web下载量折算的纸本期刊发行量+纸本期刊发行量法。为取得单位的统一,要么把纸本期刊发行量折算为Web下载量,要么把Web下载量折算为纸本期刊发行量。由于出版行业年度统计报表要求填报的仍是纸本发行量,本文就把Web下载量折算为纸本期刊发行量。采用该法的期刊发行量计算公式为:期刊发行量(册)=Web服下载量折算的发行量(册)+纸本发行量(册)。

该算法的优点是符合行业惯例,便于管理部门统计相关数字和科学决策。问题时确定折算标准困难,不能反映行业发展趋势,折算后数字的准确性需要实践检验,不同学科和层次的学术期刊WEB下载量折算为纸本期刊发行量的折算系数不尽相同,有待进一步研究。

2.3.3 Web下载量折算纸本期刊发行量的标准

笔者确定的Web下载量折算纸本期刊发行量的标准为:三个Web下载量等于一个纸本发行量,计算公式为:Web下载量折算的纸本发行量(本)=Web下载量/3(本)。

确定折算标准的主要理由:①在学术期刊出版领域,篇和册两个不同的单位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相互转化。学术期刊作为文献汇编式媒体,每一册学术期刊都是由一篇篇文献构成的集合体。既可以说一册学术期刊的载文量是多少篇,也可以说多少篇文献汇编成了一期学术期刊。册由篇组成,篇要组合成册,这是册和篇转化的依据。②目前,对学术期刊网络传播机构的个人用户来说,每下载一篇文献的平均付费标准是0.5元/版到1元/版,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的收费标准更高,且重复下载需重复付费。按版计算的话,机构用户的付费标准基本级是个人用户的50%,机构付费用户的费用为趸交预付,计费标准涉及下载量和平均单篇下载费、购买数据库的期刊数及层次等。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机构用户的使用者群体庞大,同一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数量可观,往往存在同一文献被多次重复下载、重复付费现象;按篇或按版计算付费结果看,机构用户付费标准将远高于个人用户,当然也远远高于购买(有用)纸质期刊的费用。结合个人用户、机构用户的付费标准,笔者估计的全体用户的付费标准平均值为1.2元/版。③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刊载的每篇文献约占4个版面,用户需要付费4.8元/篇;我国学术期刊定价基本处在10~20元/册上下,取平均值则为15元/册;经简单计算,网络传播机构的付费用户购买3篇文献的费用基本上就相当于购买1册纸本学术期刊的费用,所以笔者确定的Web下载量折算纸本期刊发行量的标准为:三个Web下载量折算为一个纸本发行量。实际的购书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消费者认为一本期刊有3篇左右有价值的文章,多数会把这个期刊放入购物车。

必须指出的是:①得出这个折算标准的数据主要是全国相关数据的平均值,还有个别数据采用的是估计值,因此,上述折算标准主要适用于对我国学术期刊发行整体情况的计算,对期刊参数处在我国学术期刊整体平均值范围的多数学术期刊的折算关系具有参考价值。②折算公式是不是科学发行量准确,需要实践检验,而且未必适用于特定期刊发行量的折算。例如,《中国社会科学》期载文量基本在10篇以下,期刊版面数却高达200以上,平均每篇文献的版面数在20以上,用上述折算公式计算就必然出现严重误差。另外,利用笔者的折算公式对折算某些载文量巨大、版面有限的学术期刊的发行量也会出现很大的误差。

2.4 对学术期刊商业传播数字化发行问题的讨论

根据前文所述可以发现以下问题:①网络传播机构的学术期刊发行价格偏高,三篇文献的下载费用就基本等于一个纸本期刊的费用,而且多次下载同一篇文献需要多次付费,对机构用户来说必然是沉重的负担。导致部分学术机构和高校、研究院所频频抵制网络传播机构高收费的行为,也为OA出版盛行提供了注脚。②我国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发行领域存在严重的利益失衡问题。学术期刊的编辑单位承担选题策划、约稿、审稿、组版,文献的编辑加工、修改和校对、排版等大量的,也是学术期刊出版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主要工作,但学术期刊的发行收益却主要被网络出版机构获得。全国数千期刊近数万编辑的劳动和财政几十亿的人员经费投入产生的收益几乎全部外溢。当然,也许这符合了我国学术出版的公益性要求,但是否违背了按劳分配、投入产与收益对等的市场经济原则,值得进一步研究。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主要思路是:①集体谈判,以学会或区域为单位与网络传播机构谈判,改变单个学术期刊编辑单位相对网络传播机构的弱势地位,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例如,全国高校科技期刊学报和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作为集体性的委托机构,或者中国法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学科性集体机构作为集体的委托机构,以集体名义与网络出版机构开展谈判。②筹建集体共有平台。采用现代企业制度治理的模式,由学术期刊出版单位众筹建设学术期刊发行和文献检索平台,利用学术出版单位资源自有,熟悉用户使用习惯等优势,学术期刊界完全可以在商业化的,基于网络渠道的学术期刊发行领域取得竞争优势,获得应有的经济利益。

[1] 赵枫岳.我国学术期刊发展困境和成因研究[J].编辑之友,2012(02):52-55,59.

[2] 赵枫岳.网络传播背景下学术理论类期刊发行问题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88-91,99.

[3] 百度百科.点击量[EB/OL].[2016-08-12].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Elbl-dw4rX55ue5dS51_xAE7MgABFdbQgC

BEBIgxQmXhI5Kjhmj6m8YIi8GUPCy3s5sW0

QUZXxvWDTNIlLaL_

[4] 朱强,何峻,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2014年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ON THE CALCULATION OF ACADEMIC PERIODICAL CIRCUL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TWORKED DIGITAL PUBLISHING

ZHAO Fengyue

(Dept.ofEditorial,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engzhou450001,China)

Network based communication is the main distribution channel of academic journals,which is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ays scholars use academic achievements,but it seriously squeezes the issue space of the traditional paper-based academic journals,resulting in a substantial decline in the issue of paper-based academic journals,circulation revenue has almost withered.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decline of academic journals circulation does not mean the decline of academic journals circulation,it does not follow that the quality of our academic journals has declined in China.It can only prove that under network-based conditions,the digital dissemination and the use of academic journals can adapt to the users’ change of habits in using academic literature.The paper conduct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igital distribution channels of academic journals under the network background,and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the conversion approach to the digital sales volume for the traditional paper-based academic periodicals.

academic journals;digital dissemination;online publishing;circulation;conversion approach

2016-08-10

2011年河南省教育厅软科学项目( 2011A630057 ) ;2011年河南省教育厅社科项目( 2011-GH-171)

赵枫岳(1973-),男,河南永城人,硕士,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编辑理论和实务。

1673-1751(2016)03-0107-05

G235

A

;发行量;折算办法

猜你喜欢

发行量纸本学术期刊
韩景燕作品集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王少桓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世界新闻纸持续减产
兰华生作品
外汇储备增加并不必然引致货币发行量增大
日本新闻纸持续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