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四个不要”

2016-03-07周天庆洪丽婷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中国梦

周天庆 洪丽婷

(厦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四个不要”

周天庆 洪丽婷

(厦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摘 要: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引起各界的热议,社会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做到“四个不要”,即不要概念化、不要固化、不要庸俗化、不要好高骛远。只有做到做好这四项要求,中国梦才能保持该有的生命力、吸引力、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梦;宣传教育;“四个不要”

一 不要概念化:追求一种非意识形态的大众表达

“中国梦”作为我党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最热门的政治 主题词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理论都具有抽象性,需要用概念来表达,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脱离具体的时空条件,把理论抽象化、概念化。习近平强调“不要概念化”,是说中国梦的提出不是为了创造新理论,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鼓舞人心,展现我们美好的前景。习近平自己也说:“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达。”[1]10因此,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只有结合国情与民情,切实解决具体问题,才能得到百姓普遍的认识、理解、接受和践行。

然而,在当前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中,“有些人将中国梦的研究引向对梦的概念的抽象讨论,热衷于从生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角度解析中国梦;有些人则热衷于讨论梦之形态,所谓噩梦与美梦之分”[2]。这些用抽象的“梦”代替具有生动、丰富、具体内容的中国梦,不仅不能达到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而且没有实际意义,违背了中国梦提出的初衷,说教也往往苍白无力。

如何防止对中国梦的宣传滑向抽象化、概念化呢?一要结合中国梦的具体内容来阐释中国梦。首先,要讲清楚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理清形成这一基本内涵的历史现实因素以及三者内在的逻辑关系。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即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再次,中国梦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也不是无法实现的空想,而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具体目标。在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中要讲清楚中国梦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间的关系:后者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和物质基础。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梦想,而且是可以实现的理想。最后,要与具体的梦想联系起来讲中国梦。中国梦是由无数具体梦想汇聚而成的,中国梦也是强军梦、航天梦、教育梦、生态梦,没有这些具体的梦想,中国梦也就无从谈起。

二要构建贴近群众的理论宣传话语体系。“在向大众展示中国梦内涵的过程中,如果方式过于空泛化,没有与人民群众具体的生活实践和丰富的话语内容联系起来,就很难植根于人民大众的内心,很容易沦为空洞、枯燥的理论说教。”[3]如果能巧妙地运用传说、俗语、寓言故事等方法,结合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来阐释中国梦理论,必然能使宣传更形象生动,让百姓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中国梦的本质内容。只有在宣传教育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中国梦的具体内容、本质内涵表达清楚,百姓才能理解、才会喜欢,才会拥护。

二 不要固化:紧跟时代步伐创新理论内容

“不要固化”是说中国梦的内容是不断丰富的,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为中国梦增添新内容。中国梦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是在实践中酝酿产生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国梦理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有望转化为现实力量。因此,在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中要避免把中国梦凝固化、绝对化。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1]6“不要固化”,首先要求我们从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角度理解中国梦。中国梦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遭受到巨大耻辱,中国人民遭遇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探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出路。虽然历经磨难和挫折,但中华儿女没有放弃民族复兴的梦想,如习近平所说:“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1]6-7中国梦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如今,我们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具备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有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等历史机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4]“中国梦”的提出体现了我们的梦想和自信。中国梦也是面向未来的。“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是中国梦的基础而不是终点。中国梦的完全实现需要全民族长期努力拼搏,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和难题。只有探求中国梦发源的历史脉络,立足中国梦提出的现实基础,展望中国梦的未来走向,才能把握中国梦理论的发展过程,全面理解中国梦。

其次,要根据时代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梦理论。例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新时期,在党风廉政建设进行到新的阶段,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就是立足实践为实现中国梦重要战略思想的具体化措施。

最后,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要因人、因时、因事采取不同的宣传策略。面对不同的对象,针对不同的事件,要有不同的侧重点,灵活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对青少年进行中国梦教育,要结合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的关系、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教育,通过思想理论课、专题讲座、演讲、征文比赛等方式进行。而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则应侧重法治廉政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和对党和国家义务的教育,通过研讨会、党支部大会、网络自我教育等方式进行。

总之,“不要固化”要求在实践中丰富中国梦的内容,在宣传中把握其发展脉络,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宣传策略。这样,中国梦理论才不会变成僵化的教条,才能保持活力。

三 不要庸俗化:避免从大众化、通俗化的宣传滑向庸俗化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梦理论只有被人民群众掌握,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就是一个向社会各阶层普及的过程,就是大众化的过程。为了让中国梦理论得到人民的理解和认同,必须采取通俗的形式、结合具体的人和单位来宣传,但这一过程也容易造成“中国梦”传播的庸俗化问题。如国内某一知名白酒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和宣传效果将其产品包装为“中国梦”系列,并在主流媒体中进行广告宣传,这就将中国梦理论商业化,将中国梦内涵简单化、娱乐化,容易造成反讽效应。再比如四川某县里一个监狱,那里也搞中国梦的教育,还提出口号“中国梦,监狱梦,我的梦”。盲目把中国梦跟单位结合,也不看单位合适不合适,这就是把中国梦庸俗化了。

如何避免“中国梦”在大众化的过程中滑入庸俗化的圈套?首先,要讲清楚中国梦的实现与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是一致的。人们总是容易接受与自己的利益或需求相近的东西。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认同中国梦的程度,与中国梦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的程度是一致的。因此,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必须将清楚,实现中国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而且关系到老百姓切身的利益。国与家本是一体,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没有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昌盛,就没有家庭的幸福,个人梦想也无从实现。

其次,要注重中国梦与个人梦同向融合。在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中,要向群众讲清楚中国梦与个人梦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1]14没有一个一个的个人梦想,中国梦就无从谈起。只有每一个中国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履行好自己的家庭、社会、国家的职责,中国梦才能够实现。另一方面,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如果没有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为依托,个人的梦想就没有实现的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人民幸福就无法实现。因此,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把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结合起来,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个人梦。

最后,要增强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应该创新多种传播模式,采用新媒体,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中国梦,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例如可以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型社交工具,开启互动学习模式,网民们可以互相分享学习心得,让中国梦真正成为社会中的一股“正能量”。

四 不要好高骛远:围绕实干精神讲清中国梦的实现基础

不要好高骛远,是说我们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不管出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我国实现中国梦的有利与不利条件。我国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体现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也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我国科技水平和国防实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尤其在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稳步发展,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然而,我们必须看到,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事实没有改变。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教育、就业、医疗、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等关系民生的问题较多,一些党员干部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问题突出等。因此,我们不能也没有资格好高骛远,盲目自大。

在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中,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等传统美德。通过发挥劳动模范的榜样效应,教育人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顽强拼搏。注重挖掘群众身边的典型,依靠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光辉事迹,用事实教育人们只有艰苦奋斗,脚踏实地才能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微薄之力。

不要好高骛远,还要求处理好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面对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国际上有声音传播“中国威胁论”。特别是中国梦的提出,虽然产生积极的反响,但也有人借机曲解、抹黑中国梦。这需要我们“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6]讲清楚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中国的崛起会是实现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将造福世界人民。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美好愿望是相通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康沛竹,艾四林.深化中国梦认识的方法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5,(7).

[3]高鑫,孙来斌.论中国梦的大众认同[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2).

[4]习近平.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5]赵光怀,周忠元.平民化叙事与“中国梦”的大众传播[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1).

[6]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06.

(责任编校:王晚霞)

作者简介:周天庆,男,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洪丽婷(1989-),女,福建南安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厦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300ZK 1009)。

收稿日期:2015-10-20

中图分类号:D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2-0093-03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中国梦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镇江市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推进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