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2016-03-07孙崇文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微时代思政课思政

孙崇文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孙崇文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在信息技术革命浪潮的背景下,“微课” 以其简短精炼等“微”特征引起学生及教师的关注,成为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模式改革的新探索,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带来了机遇的同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微课”尚不能颠覆传统教学模式,它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合、协调。

微课;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大众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成为一种时代标志。微电影、微博以及微信等带有微特征的交往方式逐步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们的生活习惯,其内容及思想也渗透到方方面面,尤其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领域。思政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主流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如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有效利用“微课”这样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果,使新型思政教学与传统思政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成了新时期的一个热门话题。

一、“微课”教学的提出及特征

“微课”即为“微型视频网络课程”作为“微时代”的典型产物,最早由著名的美国一分钟学者David Peurose提出,特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微型网络视频课程,采用情景化在线视频模式开展的侧重于实验、主体、或者某个疑难知识点等的教学活动。

“微课”的特点主要在于短小精炼,具体体现在:时间短的同时环节较为齐全。一般微课时间在5~10分钟之间,包含了知识点导入、教师讲授、教学互动、学生练习及作业等多个教学环节。除此之外,还体现在容量小的同时资源较多。大多数微课包含教学视频和配套的辅助教学资源,这些资源的综合不过几十兆,使教师及学生能够流畅的观看、随时学习。最后,内容精炼且方法创新是“微课”最具代表性的特征,通常是以一种主题式单元呈现出来的,因此,更有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机动地选择性学习,这种开放性特征让学习变得自主、灵活,充分体现出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

但是,这样一个异军突起的“微课”,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很大的挑战,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更是一种倒逼式改革。

二、“微课”对于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模式的冲击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微时代”,不少高职院校紧紧抓住“微课”这一机遇,主动应对其带来的挑战,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其中,积极探索一条与传统教学相适应、相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以加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及时效性,但是“微课”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一些高职院校将其应用到思政领域还仅仅处于尝试、探索阶段,通过这些尝试、探索发现“微课”是一把双刃剑,在其带来机遇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弊端。

1.“微课”在加强教师与学生联系的同时竖起了一道天然化屏障

“微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将传统教学与网络化视频课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统的教学中引入“微课”,让学生及时进行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在“微课”中,教师通过已经设计好的教学内容、知识点、练习或辩论、讨论等方式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自由学习平台资源,以此加强学生对思政课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及评价及时掌握学习效果,从而做出一定的调整,有利于帮助学生的消化吸收,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节约更多的课堂时间供师生交流及答疑,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及消化,最大程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但是,正是这种以节约课堂时间来加强师生之间交流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道天然化屏障。因为思政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即教师必须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而这种了解需要更多的是要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接触以及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这种动态不断改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案,这也是给学生做思想工作的普遍规律,而“微课”这种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却阻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面对的不是学生,而是镜头,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面对的也不是老师,而是屏幕,虽然“微课”可以通过提问、互动、作业等形式来弥补人机交流模式的缺陷,同时,利用这种方式节省出了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交流、互动,但是这种方式使得教学过程很难完全掌控,且交流、互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要求更高。

2.“微课”让学习变得自主的同时打破了教学的循序渐进

自古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一直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所采用的基本手段,而通过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调查实践表明,大部分教师基本上都摒弃了以往的“填鸭式第一课堂”,即以教师为中心,通过灌输式方法教授内容。他们更多的是利用问题导向式的“启发式第二课堂”。不得不承认,思政课在高职院校中的教学存在很大的不足,而“微课”的尝试是弥补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以微视频模式、片段化的设计将情景化教学引入课堂,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大量信息,与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相吻合,能够在短时间及时吸引他们的注意,提高课堂的有效听课时长。其内容是精心选择及布局的,通过生动、趣味的表述,消除思政课原有的自上而下宣教形式,有利于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变得更加自主。

但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学习能动性实际上是有待考量的,据调查统计发现,有87%的高职学生认为思政课没有必要,并且认为是洗脑课,从而对课程没有兴趣甚至有一定的抵制情绪,而“微课”则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及进度,选择性的进行学习,而片段化的学习打破了学习的循序渐进,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影响学生信仰的形成以及认知的获取。例如概论课中有40%的内容与政治史相关,对于那些熟知政治史的学生来说,有些概念较为容易掌握,但是对于不熟悉政治史的学生来说却难以理解,因此,必须循序渐进,以历史为脉络清晰的展现出来。

3.“微课”在推进资源共享的同时分散了教师教学投入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以服务区域经济、培养第一线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很多专业以“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以及“订单培养”等形式呈现,而不同班级的学生层次不同、要求不同、培养模式也不同。但是从传统的思政教学上不难看出,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学生往往采用的是相同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以期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事实证明,效果参差不齐。再加上思政教学的综合性强等特点,致使每一位思政教师都很难将这门课的讲授保持始终的新鲜感及深刻性,因此,在“微时代”,可以借鉴其他高校有效教学手段,或世界著名高校采用的先进的教学方法等,制作属于自己的“微课”资源库,并搭建相应的“微课”教学平台,让每一位思政教师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并集中精力着手某一个或某几个专题,同时,通过“微课”教学平台还可以展示更多更优秀,更有吸引力的视频,有效实现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较之于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来说,更加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知识传授者形象转变为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者及服务者等形象。

不得不承认,教师的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包含了教学、互动、交流、了解提问以及辅导等一系列环节,这些环节的培养及锻炼都需要在一个完整的教学实践中完成,但是“微课”的自由选择性使得学生自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以及感兴趣的教师,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一些“明星教师”,从而使得另一部分教师只能当助手,也就是做些 “教师辅助”工作,导致某些教师在教学上投入比较多,而有些教师则在教学辅助工作上投入较多,由以前的教学主讲转变为答疑、课下辅导等角色,特别的一些新教师,他们的教学实践是不够完整的,最终会造成教师队伍整体能力下降以及教师个人的片面发展的尴尬局面。

三、建立高职院校“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与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在内容上缺乏一定的联动性,融合度也相对较低,这些都制约了“微课”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因此,我们必须根据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理顺他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大程度减小其带来的弊端,并充分发挥其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各种优势。

1.促进团队合作,加大资金投入

“微课”在思政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一支强大的教学团队,团队教师除了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外、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密切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多媒体网页制作技术等。例如,在确定好一个选题后,开始团队合作,包括搜集资料、制作ppt、撰写教案、讲课或说课等,主要为了迎合“微课”的短小精炼、突出重点难点并专门指定教师在线答疑。而这些需要学校在资金上的保障,首先,建设一个学校的“微课”主题网站,由主管部门牵头,思政教师、网络中心、学工处、教务处、计算机专业教师等组成,保证网站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与系统性、其次,对思政教师进行“微课”相关的计算机培训,并建立互助平台,能够随时解决教师在制作过程中的问题等。最后,为“微课”主题网站提供技术支持,及时维护或更新思政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源。高职院校只有在主动迎接“微时代”大背景下带来的挑战,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其平台才能够得到有效保障,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模式的改革才有可能会做出一定的成绩。

2.高职院校思政课微课校本话、专题化及团队化

高职院校课堂是思政教学主要阵地,只有能够深入课堂的一线思政教师才能真正体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将思政教师转变为课程开发主体,让其针对学校进行校本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微课”虽然时间不过短短十几分钟,但制作过程却非常繁琐,需要对主题切入点的斟酌,根据时长进行教学设计、拍摄及后期制作。因此,要想高职院校思政课在微课领域实现团队化,必须首先让一些认同并对此感兴趣的教师组成一个团队,深入开展学习及研讨的活动,共同面对并解决“微课”开发过程中遇到或即将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在这样一个共同学习、交流的氛围中才有利于思政课“微课”在量和质上出现突破。

3.考核评价机制量化、凸显科学性

要想全面考核高职院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客观反映出学生在道德及理论素养,必须改革和完善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考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在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积极性,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的同时加强思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创造力。因为,传统的考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适用微课模式的思政课,而微课模式的思政课需要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将学生从一个被灌输着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一个复合式考评体系应运而生。例如: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线学习微课资源,并且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微课中出现的问答以及测试,获取线上成绩,这部分成绩可以占总成绩的40%,为余下的60%则由先下的平时成绩和社会实践组成,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线学习的内容开展线下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规定实践内容,最终以递交的《实践报告》为给分依据,这部分考核可以由辅导员、学工、教务等部门协助完成。

[1]温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4): 47~48.

[2] 范福兰,张屹,白清玉,等.基于交互式视频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 ,22(6):24~28.

[3] 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课堂教学研究,2013,(5): 41~42.

2095-4654(2016)07-0140-03

2016-02-03

G642.0

A

猜你喜欢

微时代思政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