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穷人谈专利权》中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评析
2016-03-07张文莉
张文莉
(安徽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一个穷人谈专利权》中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评析
张文莉
(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二元对立原则是结构主义文学评论中一项重要的文本解析方法。《一个穷人谈专利权》是狄更斯的一篇短篇小说代表作品,通过对其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三组二元对立关系的解析,可见狄更斯在短篇小说创作中的文学造诣、美学追求,及其所贯彻的人道主义创作思想。
结构主义;二元对立;张力;叙事结构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它是把哲学上结构主义的一般方法运用到了文学批评领域。在结构主义方法论中,二元对立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结构主义者认为,在任何事物的结构整体中,都可以找到两个对立的基本组合元素。事物结构整体中两个对立的基本组合元素即二元,构成事物结构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并列、对立和转换关系。二元之间的碰撞与张力,构成整体结构的运动和变化,发挥着整体结构的功能[1]。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实践中,二元对立分析方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本解析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到中外文学经典文本的解析上。法国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罗兰·巴尔特说,唯有通过辨识文本中的代码或二元对立,才能解释文本中的加密信息[2]。语言学家格雷马斯结合结构主义的叙事理论,建构了符号学方形语义的分析模型,把二元对立原则运用到了叙事文本的分析,以此来解析叙事结构中具有制约意义的诸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3]。在我国,季红真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方法的指导下,重新阐释了结构原则的基本范畴,并建构了文学批评新的理论模式,该模式包含着三组二元对立关系,即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关系,外部结构与内部结构的关系,动态结构与静态结构的关系[4]。同时,二元对立文本解析方法也被广泛运用到了文学作品评论中,如:冯季庆的《二元对立形式与福克纳的<在我弥留之际>》,文章在描述结构主义语义学二元对立原则的结构和功能意义的基础上,阐释了作品呈现的语义学意义上的二元对立关系及其内涵[3]。倪楠,邹伟的《论二元对立叙事结构——以海明威小说<永别了,武器>情节发展为例》,文章分析了海明威在作品中通过对二元对立叙事结构运用,巧妙地表达了小说的主题,展现了其精湛的叙事艺术[5]。以及,毛凌滢的《冲突的张力——<红字>的二元对立叙事》,文章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挖掘出作品中隐藏在表层叙事之下的三组二元对立结构,从而展现了小说的审美与意义张力[6]。本文拟结合季红真提出的二元对立文本分析理论模式,对狄更斯的短篇小说《一个穷人谈专利权》的叙事结构进行解析。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擅长使用幽默、细致、泼辣的文笔,描写生活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生活遭遇,在无情揭露当时复杂社会现实及其矛盾的同时,热情讴歌普遍人性中的真、善、美,并表达出对理想社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在学界众多对查尔斯·狄更斯作品的研究中,大多都集中在他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作品上,而他的短篇小说却往往被忽视。《一个穷人谈专利权》是狄更斯的一篇短篇小说代表作品,对于这篇作品,目前还鲜有人研究。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了主人公为自己的新发明申请专利权的曲折过程。主人公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铁匠,靠微薄的工资收入养家糊口,同时,还要养活被丈夫抛弃了的女儿和她的三个年幼孩子。尽管日子过得很艰难,却还有着搞些小发明的才能和梦想。为此爱好,几十年如一日,省吃俭用,精益求精。终于在圣诞节前,完成了新模型的发明,那一刻他和妻子相拥而泣。他下决心要为自己的新发明申请专利权。他的好朋友威廉·布彻对他提出劝告,并帮他分析了所谓专利权的欺骗性。但是,他仍然抱着希望,打算去试试。他和妻子第一次决定动用大舅子在脱离人生苦海,临终前给他们留下的一笔银行债券遗产,共128镑10先令,这笔钱本来打算留着他们养老用的。拿着这些钱,他乘坐廉价的列车来到伦敦。为了省钱,他租住在威廉·布彻的木匠朋友乔伊家里。为了不耽误太多工作而影响工钱,他希望能尽快办完事回去上班。拿着威廉·布彻帮他写的专利申请书,他往返穿梭于政府机构的各个部门,缴费,盖章,前后共经历了三十五道手续。等到事情办完,他在乔伊家的租房超过了6周时间。各种费用共用去了96镑7先令8便士。在整个过程中,他的态度随着事情的进展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最初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时的“不满意”[7],“在这整个过程中非但没有一个人为那些钱谢过我一声,而且对我很不客气”[7],到“我在乔伊家住到第三周了……我觉得自己有些泄气了”[7],再到“我在乔伊家已经住了一个多月”[7],“我精疲力竭,耐心快完了,钱袋快空了”[7],最终,事情办完,拿到专利权时,他已经丝毫没有喜悦感,只剩下“恼火与厌烦的情绪”[7],还有空空的行囊。
一、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在小说中,主人公为自己的新发明申请专利权的过程,构成了故事的表层结构。这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他本是一个安分守己、家境贫困的普通铁匠,但他有梦想,有追求,热衷于发明创造,相信勤劳能够致富。他甚至“看不惯”当时社会上激进的宪章运动,“认为那不是纠正他们的办法,如果我那样认为,我就成了宪章派”[7]。但申请专利的曲折过程,却让他有所醒悟,看清了当时社会环境及社会问题所在。庞杂的官僚政府机构,机关林立,人员臃肿,且唯利是图,这正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工人阶级生活困苦不堪的根源。然而,在小说的表层结构中,主人公虽然“看到了社会上存在的许多叫我生气的弊端”[7],但并没有站起来,加入到当时作为先进力量的宪章派运动中去,最多只能是发发牢骚罢了。更多时候,他还是借朋友之口,发泄心中的种种不满情绪,如,“注意,我写的都是威廉.布彻的原话”[7],“现在我的用托马斯.乔伊的话来做结束”[7],“我的意见和乔伊一样……我同意他的话”[7],等等。因此,他没有能够像他的朋友一样,愤然公开地站在当政阶级的对立面,他只能继续苟且地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继续做着小人物的发明梦。
小说中,以主人公的朋友威廉·布彻为线索的情节构成了小说的深层结构。小说表层结构的故事情节发展,推动着深层叙述结构的不断发展。在深层结构中,主人公的朋友威廉·布彻,是个温和派宪章运动成员,能说会道,能够敏锐地洞察当时社会上的种种弊端。他首先对主人公决定申请专利权的想法进行了劝告,并指出“专利法是残忍的骗局”[7]。为了帮主人公省些费用,他推荐主人公住在了他的朋友乔伊家里,这也为他后来能及时通过乔伊了解到主人公申请专利的进展情况做了铺垫。同时作者在叙事结构上的这种巧妙安排,也进一步推动了深层结构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乔伊把进行的情形通知了威廉·布彻,威廉·布彻又在伯明翰的三个交谊室中谈起了它,从那儿又传到了其它交谊室……英国北方的每一家作坊都知道了这事……威廉·布彻在交谊室的讲话中说,这是宪章派扩大阵容的专利道路。”[7]由此可见,作为当时宪章派成员的威廉·布彻,代表的是一批已经觉醒了的先进的工人阶级,他们不但认清了当时社会官僚机构的剥削本质及其虚伪性,而且勇敢的站出来,为宪章革命运动积极奔走呼号,用他们的力量唤醒更多的工人阶级,让革命的队伍不断壮大。正是在小说深层结构中,这一股不断壮大的革命力量,才对腐朽旧秩序构成真正的威胁,并最终担负起带领广大工人阶级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解放劳苦大众的重任。
在小说中,处于二元对立关系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构成了一组情节张力。作者对以主人公为线索的表层结构故事情节,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而处于深层结构以威廉·布彻为线索的故事情节,则只是轻描淡写,看似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然而,作者恰恰是通过二者之间形成的情节张力,深化了其写作主旨。这种对深层结构欲盖弥彰的写作手法,既创造出了作品的美学效果,也传达了作者所要揭示的深刻社会问题及出路之所在。但是,故事的深层结构往往是內隐的,埋伏在故事的表层结构之下,这就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积极寻找线索,去建构深层结构的故事情节,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主题。
二、外部结构与内部结构
季红珍在批判结构主义文论基本观点片面性的同时,提出文本解析中社会历史因素与作家生平思想研究的必要性。季认为,社会历史大系统构成文学作品的外部结构,而内部结构是指文本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所构成的叙事情节与主题,作家在外部结构与内部结构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外部结构与内部结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4]。狄更斯的小说《一个穷人谈专利权》最早发表于1850年,而那时英国的宪章运动才刚刚结束。因此,该小说的外部结构,正是当时由于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工人阶级发动宪章革命运动的社会背景。作者在小说中对表层结构中主人公为新发明申请专利的曲折过程的描写,正影射了当时突出社会矛盾问题的根源所在。而深层结构中以威廉·布彻为代表的工人阶级,为寻求出路,积极参与宪章运动,也呼应了当时社会上正如火如荼的宪章革命运动。因此,小说的内部结构叙事情节正是外部结构中社会历史事件的微观再现与浓缩,外部结构必然对内部结构的情节与主题产生影响与制约作用。
三、动态结构与静态结构
在季红真二元对立文本分析理论模式中,动态结构与静态结构都被放在了宏观角度加以定义,静态结构研究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研究,而动态结构研究是对文艺流派,文艺思潮,文学史的研究[4]。而笔者恰是借用了季红珍的动态结构与静态结构二元概念,从微观上对小说《一个穷人谈专利权》的动态结构与静态结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了解析。在小说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中,分别以主人公和其朋友威廉·布彻为线索的两个情节都在变化发展之中。并且,表层结构的情节发展推动着深层结构的情节发展,它们共同构成了小说的动态结构。在小说的深层结构中,以威廉·布彻为代表的宪章运动,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其革命力量与影响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之中,最终形成推翻旧的社会秩序,解放工人阶级,实现其政治目标之态势。而小说中的静态结构,指的是阶级革命爆发之前处于摇摇欲坠之中苟延残喘的社会旧秩序。因此,小说中动态结构与静态结构二元对立关系所形成的张力,正是宪章运动过程中革命力量与腐朽旧势力之间的较量。狄更斯在这篇小说中,正是通过动态结构与静态结构二元对立统一关系焕发出来的张力的描写,在实现美学效果的同时,也向读者预言了阶级革命必将呈现“山雨欲来风满楼”,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剥削阶级及其政权必将被革命力量所推翻的历史趋势。
综上所述,本文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指导下,从二元对立的角度,对狄更斯的短篇小说《一个穷人谈专利权》的叙事结构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二元对立原则作为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的灵活性和优越性。通过对文本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三组二元对立关系的阐释,不但可以展现文本叙事结构的审美效果,也可以通过对文本深层结构的挖掘与建构,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主旨。同时,通过对《一个穷人谈专利权》的文本解析,我们也可以看出狄更斯作为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创作毫不逊色于他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作品,同样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1]王先霈,范明华. 文学评论教程[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查尔斯.E.布莱斯勒.赵勇,等,译.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
[3]冯季庆. 二元对立形式与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J] .外国文学评论,2002,(3):59~67.
[4]季红真. 文学批评中的系统方法与结构原则[J]. 文艺理论研究,1984,(3):10~17.
[5]倪楠,邹伟. 论二元对立叙事结构——以海明威小说《永别了,武器》情节发展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671~675.
[6]毛凌滢. 冲突的张力——《红字》的二元对立叙事[J]. 国外文学,2010,(4):81~89.
[7]狄更斯.中短篇小说选(狄更斯别集)[M]. 项星耀,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2095-4654(2016)07-0109-03
2016-03-01
I712.07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