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2016-03-07顾华宁周图伽
□顾华宁 周图伽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 610059]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顾华宁 周图伽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 610059]
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包括高校学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全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能在全媒体时代下,充分挖掘全媒体的强大优势,力避其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大学生成长的需要,成为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时代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创新?人性化、务实化、实践化的工作以及在通识课程的途径创新、校园媒体的途径创新、工作的机制创新等方面共同发力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全媒体;媒介素养;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从2011年召开的“华语媒体高峰论坛——迎接全媒体时代”开始,“全媒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媒体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但这种冲击并不是互相争斗,而是引领了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全媒体时代既充分整合了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也加入了新媒体的元素[1]。一种具有现代化特色的信息传播方式带着其全空间、多介质、多角度、多形象的特征将现代社会媒体带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当中。而近年来,中央先后下发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被视为党中央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更是对高校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全媒体建设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充分认识全媒体带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全媒体时代下,随着慕课以及网络精品共享课近年来在国内高校的推广,在信息上不仅能达成多层次、广范围的共享,也意味着在教学的空间上有了进一步的扩充,大大加快了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而且在这种双向共享中,师生既是信息的获享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这一个崭新的扩展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途径狭窄的弊端,也能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引导,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引导和帮助,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而且全媒体时代由于加入了新媒体的特性,可以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变得更加自由和平等,这不仅很好地回避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说教所带来的枯燥,还能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培养起价值观和人生观。再加上全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广普性,使得高校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并且更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这都是全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机遇。
但是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全媒体时代的特征就是在于其虚拟性,虚拟性虽然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信息传递更加的即时和便捷,但是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以面对面教授为主,在学生的观念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这种面对面教学方式,也使得教师的思想教育在学生中的覆盖程度有了很好的掌控,能够很大程度上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有序性。但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这一过程造成了冲击,学生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变得更加的多样性,学生在选择知识上绝大程度上会依赖于其喜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一模式下大大降低,而且网络信息量庞大,传播门槛低,信息的质量不能有所保证,这使得学生容易在思想上产生错误的价值观,给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
此外,全媒体时代还容易对大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带来很大的困扰。全媒体下,信息的传播速度达到了惊人的速度,而且信息的更新相比教材出版更新的速度要及时很多,这也很容易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部分学生对于网络产生了更多的依赖,减少了与同学、老师甚至是父母的面对面交流,变得冷漠孤僻,甚至会影响人格,进而产生网络心理疾病[3]。
二、创新开展全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指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全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也要创新,方能提升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创新首先在于人性化。在全媒体时代下,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老师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在实践教育中出现了部分失灵的现状所提示我们的,在思想上要形成互动,进一步代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的模式。这一观念的养成首先要从教师的观念做起,积极地听取学生的建议,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平等,对学生的想法与意愿要予以尊重,在良好的建议上予以吸收采纳,其次教学的内容上要与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循序渐进。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学生的参与形成一个双向的交流,互相探讨结论,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的纠正,也能使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起自我纠正的思维方式。
其次是务实化。传统的德育教材都是以正面事迹为主,而且选材几乎都是伟人或名人事迹,这种教育方法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这种高、大、空的感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实践教育中很多学生认为这是教材与现实、课堂与社会的二元思想,明显违背了思政教育的初衷,所以思政教育需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让学生能够很好的将课本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明白生活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意义构建的一个过程。如此前网络上曾被热议过的“雷锋事迹真实性”等话题,如果单纯限制学生不去参与话题的讨论或是不让学生去浏览这种网贴,一方面由于信息的无孔不入,很大程度上难以制止,另一方面,也容易强化学生的逆反和好奇心理,反而取得反效果,这时就不妨从正面来积极引导,联系到革命年代的历史背景,辩证地驳斥这一观点的荒谬性,不仅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能够很好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在辩证讨论的过程中培养起学生的哲学思维方式,也增加了历史教育,起到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再次是实践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衷不在于单纯的知识灌输,在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得高校学生能够将获得的思想观念应用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当中。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脚点还是在于实践,并着重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的教化以及学生观念养成的层面上,而是还要在实践当中予以强化和继续深化。如笔者所在高校为做好外语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性地建立了“中国党建翻译网”网站。网站设有“党刊文摘”“党建词汇”等栏目,并将每则翻译材料控制在200~400汉字,充分考虑到了大学生的外语阅读习惯、特点。这样既满足大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又可使翻译出的文章便于记忆。网站建立后,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翻译工作,有效地扭转了因专业特殊性,学生不愿主动接触党建知识,受西方文化冲击的困惑。可见,我们一方面注重将思政教育中的理念让学生应用于其实践生活当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地得到应用效果的反馈,及时的引导良好习惯的培养顺利进行[4]。
最后是多样化。在全媒体时代下,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因为全媒体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教育载体,给思政教育者提供了一个提升教育本领的新平台,将这一平台充分运用起来,使得思政教育者能够创新出个性化、合理化的教学方式来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此外,多样化不仅仅是体现在利用全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还包括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多样化,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不单纯是德育教师的工作,而是全体教育者的责任,全体教育者能够通过不同类别的知识,不同的途径,使得高校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途径变得更加的多样化,这也是属于思政教育环境的优化过程,时时处处都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样也能进一步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性,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5]。
三、系统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媒体资源
在全媒体时代下,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创新是不够的。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将方法创新的效果保障落实于实践当中,还需要有途径的保障。
首先是在通识课程的资源整合上,全媒体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不仅在学生的思想观念上,还在其行为模式、文化生活以及心理状态上,假使不能对学生在海量传播信息中有效地甄别和解读信息,这可能将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需要学生培养起良好的媒介素养来应对这些纷繁的信息。在高校当中,应该将思想政治类教育课程与媒介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媒介素养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在提高学生认知判断能力上有所助益,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对于媒介素养教育还处于一个薄弱阶段,因此将媒介素养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培养学生对于媒介信息的判断和认知能力,将会很大程度上补充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文素质的教育。如通过专题讲座、专业学生社团等,甚至形势与政策课,能够将传媒专家、思政学者以及一线传媒工作者的经验总结、知识积累、研究成果与学生一起互动,不仅能够解决课程设置上的枯燥性,还能够很大程度上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有一个更为真实、全面的理解[6~7]。
其次是校园媒体的资源整合,在通识课程上保证媒介素养,从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除此之外还需要将课堂进一步扩展到课外,扩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使得学生在接触媒介的同时也不断地学习如何甄别,客观去认识媒介的特征。在校园内,应积极利用已开设学校官方微博、微信、APP、手机报、新闻网等全媒体载体。虽然大学生运营团队规模有限,但却能让其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媒介产品本质特征上存在的主观诉求和现实之间的差别,新闻偏见甚至是假新闻的存在,要让学生能够用一种理性的批判态度去看待媒介信息[8],切实在实践锻炼中培养起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最终以点带面影响他们身边更多的同学。
最后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机制系统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板块,其目的在于充分激发学生内在潜能,通过多维度的,建立机制的手段来进行内因的转化,对于上述方法、途径等创新需要由执行过程的评价来进行持续督导,这也是实现自我增强的重要阶段。这就要求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做到全员参与,通过目标定位将各个个体的职责进行分工,形成领导负责、逐级负责、岗位负责相结合,从而制定相应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评价机制的定位在于目标的实现,并以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置于教学、科研、管理、育人的整体之中,在各个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加强,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执行过程评价中,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是首要的,因为教师的层次与水平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养成,所以将教师置于这一评价体系之中,也可以进一步鼓励教师对于自身的建设,在全媒体时代下给学生做好榜样以及正面引导工作。同时,应以高校开展媒介融合的实际以及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改革的相关要求不断修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并以此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1] 杨纯婷.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D].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2] 曹海娟.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D].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
[3] 赵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学咨询: 决策管理, 2008 (11): 9.
[4] 顾华宁, 李莉, 杜春华, 等.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道德能力的建设研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0, 5(52): 54.
[5] 杜晓辉, 刘志红, 严佳. 浅谈高校思政教育在新媒体视域下的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 2014(8): 189.
[6] 顾华宁, 周图伽.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 新闻战线, 2014(5): 115-116.
[7] 郑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和提升[J].新闻知识, 2011(4): 73-74.
[8] 陆文泽.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微[J].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1): 4-6.
编辑 张 莉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under Omnimedia Era
GU Hua-ning ZHOU Tu-jia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
The omnimedia era represented by the new media is coming, increasingly affecting people’s way of thinking and behavior, including college studen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is fac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omnimedia era. In the age of new media, how to fully excavate the great advantages of the media and avoid the drawbacks, and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be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growth,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of the times. To inno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efforts not only in human-oriented, pragmatic, and practical work, but also the innovation in ways of the course of general education, campus media, and work mechanism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mnimedia; media literacy; ideology political work; innovation
G64
A [DOI]10.14071/j.1008-8105(2016)06-0099-03
2015 - 03 - 19
四川省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研究会重点课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引导策略探析”(CJSS14-004);成都理工大学教改项目“基于育人视角的校园全媒体文化研究和实践”(13JGY77).
顾华宁(1981- )男,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周图伽(1978- )女,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