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在需求视域下社区文化养老服务路径探析

2016-03-07刘杨蒂

关键词:服务体系养老老年人

刘杨蒂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18)

潜在需求视域下社区文化养老服务路径探析

刘杨蒂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18)

社区“文化养老”是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老年人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而精神需求日趋明显的形势下提出的一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新型养老方式。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困境进行梳理,从需求层次理论角度分析养老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完善策略。

社区养老;文化养老;需求理论

doi:10.3969/j.issn.1673-9477.2016.02.008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急剧增长,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发展中国家中进入老龄化社会较早的国家之一。现代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大,越来越多的成年子女由于家庭、就业、读书等原因,与老年人长期分离导致的空巢家庭也越来越多,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是目前社会上主要的养老方式,而这两种养老方式经过实践的检验暴露出了诸多弊端。社区“文化养老”是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老年人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个性化的精神需求日益凸显的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对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构建幸福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美丽“中国梦”有着可取的价值。

本文试图以潜在需求视域研究老年人对社区文化养老的生理、安全、情感、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为研究内容,对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困境进行梳理,从需求层次理论角度分析养老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完善策略。

一、当前社区文化养老服务面临的问题

(一)社区养老文化服务体系的定位模糊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家庭的养老功能正逐步弱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尚未到位,这就需要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然而,目前的社区养老文化服务体系缺乏明确定位,在满足国家老年保障体系、促进社区文化构建、弥补家庭养老不足等方面,尚未充分发挥影响力。如有的社区由于定位模糊,缺失了服务体系的针对性,对老年群体仅限于组织老年人观看电影,定期家政保洁,节假日发放生活用品,免费为老年人体检、理发、照相等内容,缺乏服务标准规范性,服务内容的多样性,没有形成相应的长效服务机制。

(二)社区文化养老的需求加剧与供给不足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进,现代人对精神层次的需求日益突出,而老年人也不例外,不少老年人在退休后经济有保障,精力旺盛,提出了对体育、文化、心理、娱乐等高层次多元化的需求。相对于老龄人口养老服务需求的多样性而言,社区所提供的服务还是略显单调。相关调研结果显示,一些配有养老文化服务设施的社区也存在利用率较低的现象,有些社区存在从事文化养老工作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的问题,同时文化养老在各社区发展状况不平衡,主要原因有活动场地、活动经费、软硬件建设等客观因素限制等。

(三)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组织责任不明确

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是政府当前的工作目标,而健全和引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正是社会管理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操作中,如何明确政府的责任,如何协调各个部门,如何建立社区文化养老的吸引机制,最大化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尚未形成明确的思路。同时社区文化养老支持网络仍未建立,相应的文化养老模式的服务标准、激励与考评机制、文化卫生服务制度、相关专业人才管理等方面均欠完善。

(四)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资源配置不均衡

社区文化养老服务,需要相应的资源配置。由于社区文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缺乏科学而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出现了农村与城市、新社区与旧社区养老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很多农村和某些城市旧小区,当初在进行社区建设时,较少考虑到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需求,缺乏相关的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有些社区连最基本的社区医院都没有。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突出,而老年人的健康、卫生、文化等服务资源捉襟见肘,拙于应对。

二、需求层次理论下的养老需求分析

(一)养老需求类型及相应的社区文化养老需求

在近代西方人的需求理论中,影响最大、研究层次最深的当属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他把人类需求的层次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与归属需求、尊重与爱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释了老年人在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求之外,还应追求精神文化的提升,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就为养老服务的文化内涵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国大力构建社区文化养老服务机构以促进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支撑。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出发点对社区文化养老需求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1.生理与安全需求及社区文化养老需求分析

生理与安全的需求,是人类最基本层次的需求。社区文化养老应从基础出发,完善老年人的基础建筑设施;与医院建立合作协同关系,加大对老年群体的卫生医疗的投入力度;定期开展体育活动,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建立健身场所,为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提供场地与设备。

2.情感与归属需求及社区文化养老需求分析

情感与归属的需求,是相对较高层次的需求。社区文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着眼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为满足其情感交流,设立了阅览室、文娱活动中心、信息室等,为老年群体的集聚与交往提供了活动场所。咨询室的设立,提供人性化的老年心理辅导,为老年的孤独、焦虑等情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靠保障机制。

3.尊重需求及社区文化养老需求分析

尊重的需求是高层次的需求。现代医疗卫生事业条件的改善,使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体有时间与精力,来发挥自己的能量,为社区做贡献,获得尊重的需求。在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体系中,让老年人结成帮扶对子,在互助活动中获得尊重的需求。同时定期举办文体娱乐活动,为老年人的深度交流提供了条件,也使老年人感受到了社区文化的凝聚力。

4.自我实现需求及社区文化养老需求分析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不少人在年轻时,忙于工作,无心也无力发展业余爱好,退休之后反而能够重拾兴趣,有所成就。社区通过图书室等的建立,有利于老年人发展写作、书法、绘画、集邮、烹饪、戏曲等方面的特长,实现自我价值。

(二)社区文化养老需求层次的转化

不同社区文化服务内容同样满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不同的服务内容对应不同需要层次,且满足不同的需要层级。社区活动形式的价值结构划分为基本核心价值层和可变外在附加层,其中核心价值层指满足老年人基本价值需求的内核层面,可变附加层则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文化娱乐需求,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社区活动所提供的基本核心价值层与可变外在附加层价值有所不同,基本核心价值层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外在附加层则满足老年人高层次的需求。在同样具有文化需求前提下,老年人会由基本需求向高层次需要转化。

老年人通过体育活动、健康检查,满足了生理与安全的需要,通过健康咨询、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提高了健康理念与生活质量。这时,老年人会从“老有所养”的基本需求,向着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因此,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体系中,设立书法绘画、集邮收藏、歌咏摄影、花卉栽培等服务项目,使其感受自然风景与人文精神的熏陶,满足审美需求。而烘焙、读书、写作、讲座、乐器、舞蹈、计算机技能等的服务体系的完善,让老年人在自我实现层面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三、社区文化养老服务的完善策略

(一)明确定位,创新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体系

首先,要明确养老对象。对老年群体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将文化养老的对象明确化。通过访谈与跟踪,将服务的内容加以反馈,以明确养老服务内容的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特征是否到位。

其次,在明确养老目标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目标分类,形成特色养老服务。如针对儿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突出社区文化的“情感照料”,辅助以邻里帮扶,运用相关活动或讲座,指导老年人进行意外伤害的预防、自我救助、他人救助等一系列措施,使其在获得情感满足与精神慰藉的同时,充分感受到生存安全的满足。在春秋季节,举办老年人体育活动,定期为老人开展健康检查,设立健康咨询服务站,让体育精神、养生文化、健康理念成为社区养老文化的重要组成。

最后,对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规划,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完善设施加强社区文化养老的资源配置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严重对立与不均衡,社区养老的服务也出现了典型的不均衡、差异性、多样化等发展特征,乡镇的社区养老起步晚,发展慢,基本设施不足,资源匮乏,对老年群体仅限于组织老年人观看电影,定期家政保洁,节假日发放生活用品免费为老年人体检、理发、照相等内容,缺乏服务标准规范性,服务内容的多样性,没有形成相应的长效服务机制。而城市的社区养老起步相对较早,发展快,基本设施成熟,在资源配置方面正趋于完善阶段。针对老年人需求较多的家政、康复、聊天、健身、娱乐、医疗保健、文体活动等,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加大民间参与力度,进一步完善设施,优化社区文化养老的资源配置,在条件成熟的城市社区,可建立配套的阅览室、文体娱乐活动中心、信息室、咨询室等,同时吸引民间资本的介入,在公益性质的主导下引导市场经济的参与,以对社区内养老设施的建立与保养形成可靠的机制保障。

(三)协调分工,明确社区文化养老的组织责任

完善社区文化养老服务体系,应加强协调分工,既包括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内部的明确分工,也包括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与社区外的其他部门的协调合作。要分清基本服务与高级服务,对于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的健身场所、体育活动、医疗卫生、基础建筑设施等,有的社区自身条件不足,需要借助外界的社会力量来支撑起社区文化养老的组织责任,这就需要社区与其他社会组织协调好,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如与定点医院合作,对老年人定期健康检查;与文化演出机构合作,定期为社区老年人组织相关的演出节目等。

(四)提升品位,注重社区文化养老的人文内涵

社区文化养老不仅仅着眼于基本需求,更应该在老年人的高层需求上下功夫,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升养老服务的品位,突出社区养老的文化内涵。

在社区范围内通过组织主题文化活动,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老年人联欢晚会等各种文化活动,利用歌舞、相声、戏曲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使老年人主动参与社区文化,积极融入社区活动,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文化养老体系将会渐趋成熟与完善,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的互动模式必将朝着多元化、人文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政府要强化自身的服务职能与社会责任,社区要积极协调各种力量参与,形成特色养老服务,在注重基础的时候,突出人文内涵,以促进社区文化养老产业的发展。

[1]黄佳豪.文化养老: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新视角[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2):114-116.

[2]张旭.小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研究[D].安徽大学,2014.

[3]程璐.我国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4]武丽.我国城市社区养老发展可行性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7.

[5]唐晓英.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区文化养老方式探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4-48.

[责任编辑 陶爱新]

Exploring the ways for community culture pension service based on Potential Demand Theory

LIU Yang-di
(Library, 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 Hangzhou 310018, China)

Facing the current rapi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aterial life of the elderly has been greatly satisfied, but their spiritual demand is increasingly obvious. Community cultural pension service is a new way to support the aged, which reflects both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human solicitude. Based on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plight of community culture pension services, therefore the strategies to perfect this service are put forward.

community endowment; culture endowment;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C91

A

1673-9477(2016)02-023-03

[投稿日期]2016-03-22

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课题(编号:ZMZC201597);杭州市社科联课题(编号:2015HZSL014)

刘杨蒂(1988-),女,河北保定人,助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信息资源采集与分析。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