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习支教多元互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16-03-07秦洪庆

秦洪庆

(1.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研究所,北京 00089; 2.聊城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实习支教多元互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秦洪庆1,2

(1.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言研究所,北京00089;2.聊城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聊城252059)

摘要:实习支教已经开展了十多年,要实现其双赢的目标,关键是建立健全实习支教评价体系。实习支教评价体系应由一元评价转为多元评价,实现任课教师评价、实习支教学校评价、实习支教指导教师评价、师范院校综合评价、实习支教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并实现各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该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实习支教教师以及实习支教学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乡镇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关键词:实习支教;多元互动评价体系;乡镇中小学

一引言

2002年实习支教由西南大学率先开始试点,2007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自此,实习支教有了政策保证和支持,师范生实习支教也得以迅速在全国20多个省份铺开。(杨挺,覃学健,2011)全国许多高校和地方联合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范生实习难和乡镇中小学师资匮乏的问题。相关问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比如,如何培养师范生的素质,(李健强,2011;刘福来,2012等)如何改进大学课程设置,(张海珠,2010;高俊霞,2012;李正栓,高洁,2012等)如何建立实践教学模式。(杨挺,覃学健,2011;贵治浩,2011等)关于评价研究方面,有的研究了评价表格和评价细则的制定;(易其顺,韦金名,2008)有的指出了评价主观性强,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杨轶,李艳灵,2011)有的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实习支教对师范生教学管理技能,教学实施技能有显著效果;(李红惠,2012)有的指出了评价体系过于简单的问题,走过场的问题;(张雁平, 成军,2008)有的指出了评价形式单一,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缺乏实习支教学校参与的问题。(刁洪斌,2010)

目前的评价研究主要有以下问题:第一,研究多是从微观方面进行,指出某一具体问题,并给出建议,还缺乏对评价体系的整体设计;第二,缺乏实习支教学校的参与,评价主要由师范院校完成;第三,缺乏必要的反馈机制,实习支教学校对各项政策的落实不到位。实习支教应该是一个双赢甚至是多赢的举措,实习支教教师,师范院校,实习支教学校的学生、学校以及社会都应是受益的群体。实习支教评价体系的整体设计和构建,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双赢或多赢,有利于实习支教的继续推进。本文试图构建实习支教的多元互动评价体系,形成由师范院校评价、课程任课教师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实习支教学校评价、实习支教教师对实习支教学校评价的多元互动评价体系。

二实习支教中存在的问题

实习支教虽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曾经作为实习支教教师指导支教一学期,期间进行了全面听课、与中小学教师座谈、与中小学生座谈、与实习支教教师座谈等活动。在实习支教教师方面,首先实习支教教师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不强。实习支教教师虽具有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缺乏将理论灵活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所学理论与实际存在脱节的现象。其次驾驭课堂能力不足,难以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多数实习支教教师想掌控好课堂,却不知如何掌控。他们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不强。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能够保持注意力的时间有限,他们上课容易分心,交头接耳,甚至打闹。实习支教教师往往顾此失彼,或者只顾赶进度,无暇管理课堂纪律。有些实习支教教师遇到突发事件,就慌了手脚。再次,目前实习支教教师中仍然存在教师基本功不扎实、教师技能欠缺,课堂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高俊霞,2012)最后,实习支教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有差异,有的实习支教教师责任心强,业务好,在指导教师,实习支教学校,以及中小学学生中得到一致好评。他们在授课方面甚至能够超越有经验的老教师。而有些实习支教教师,缺乏敬业精神,身在曹营心在汉,把实习支教当成了一种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任务,在教学中敷衍了事,不热爱教学工作,不热爱所教学生,对中小学生缺乏督促,有的甚至半年几乎不布置任何形式的作业,或尽量少布置作业。实习支教学校方面,实习支教学校落实政策不到位,不能对实习支教的老师进行培训等,对实习支教生放羊式管理普遍存在。本文试图构建的实习支教多元互动评价体系目的在于改进以上问题,实现实习支教的双赢。

三构建多元互动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向来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实习支教涉及多个评价主体,构建多元互动的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好评价体系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科学、合理地对实习支教进行评价有利于实现实习和支教的双赢。然而,在实习支教评价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还非常薄弱,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这是“实习支教”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刘福来,2012)主要表现在实习支教的评价主体单一,主要还是终结性评价,具体地说,许多学校仍然采取传统的评价方式,实习结束后,上交实习教案,提交实习总结,学院给出实习支教成绩的模式;实习支教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评价主观性随意性比较强。(卫小慧,瞿堃,2011;罗利群,吴洪亮,2012)多元互动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解决以上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调动实习支教教师、实习支教中小学校的积极性。

实习支教涉及师范院校的管理,师范院校教师的指导,实习支教学校的管理,实习支教学校教师的指导,实习支教教师等多个方面。而这种评价方式只涉及到师范院校一方,难免存在偏颇和不足。这种评价方式严重影响了实习支教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在与实习支教教师的访谈中,多数同学认为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他们在实习支教学校的表现难以通过这种评价体系得以体现。因此,我们提出,应该建立多元互动的评价体系,实习支教评价体系应该由课程任课教师评价,实习支教学校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师范院校综合评价,实习支教教师对实习支教学校评价组成。

1.师范院校任课教师评价。

师范院校开设的师范类课程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摒弃以往传统一张考卷的评价方式。采取指导教师评价和团队成员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发音、板书设计、简笔画、教案设计、微格教学、模拟试讲、评课等纳入到学生的教学技能评价中,促进学生教师基本技能的形成。课程教学采取教师讲授和学生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指导教师的理论讲解与示范,另一部分是学生的模拟训练。指导教师首先将目前先进的教学理论讲解给学生,并根据这些理论设计示范课,带领学生观看优秀中小学教师讲课录像或竞赛录像。课堂教学的第二个阶段,组织师范生到中小学观摩优秀教师的讲课,体验中小学课堂的学习氛围,感受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学习中小学教师的控制课堂的能力。组织学生形成学习小组,集体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在组内、课堂进行模拟试讲,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指导教师根据已经制定的相应的赋分标准,综合考察学生的语音、语调、板书、教案撰写、简笔画、课堂掌控、讲课、评课等方面,并分别赋分。团队小组成员根据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团队精神,专业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给予评分。最后再综合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成绩核定学生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2.实习支教学校评价。

实习支教学校对实习教师应有明确的要求,学校层面主要考察他们的敬业精神、班主任工作、团结合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实习支教学校的评价可分三个阶段。在初始阶段,组织实习支教教师观摩本校优秀教师的讲课,写听课心得体会,并就收获进行讨论。这一阶段的评价注重实习生的教学态度、责任心、团结协作能力等。中期阶段注重教学技能评价,要对实习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案的书写,作业的批改。并按期检查实习支教教师的完成情况。最后阶段注重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对中小学生的考核评价实习支教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这种以提高实习支教学校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实习支教衡量标准的评价方法, 有助于找出教学的漏洞,有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杨挺,覃学健,2011)也必将有利于双赢目标的实现。

3.指导教师评价。

实习支教实行双导师制,由高校教师和实习支教学校教师组成。高校教师主要从专任教师中选拨,着重选拨师德高尚,责任心强,熟悉教学法和中小学教学实际的教师。实习支教学校教师,注重选择那些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骨干教师中选择,以便于指导、监督和最后的评价。两位导师既有合作又有分工。两位导师共同制定实习支教教师工作范围和职责,针对实习支教教师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经常沟通,共同制定解决方案。高校教师主要指导实习支教教师的教学理念、教案书写、目标设计等方面。实习支教学校导师主要指导操控课堂能力、理论结合实际的问题、实习支教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以及处理教学中出现的突发情况等。最终,通过听课、检查实习教师教案、学生的作业批阅情况、课外活动组织等情况,以及在指导过程中所发现的实习支教教师的责任心、职业道德精神等,分别给予评分。

4.师范院校综合评价。

笔者通过对实习支教评价表的成绩的统计发现,实习支教教师的最终成绩,未发现有低于95分的,90%的同学得分在98分以上,其中大约6%的实习支教学生得了100分。这与杨轶和李艳灵(2011)的调查发现基本一致,他们发现“98% 实习生的实习鉴定表,实习学校领导及当地指导教师意见栏的分数均98 ~100分之间, 不同实习生之间的差别极小”。这种评价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公平不但没有任何作用,还会伤害学生实习支教的积极性。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制定出课程任课教师的评价、实习支教学校评价、导师评价等所占综合评价的比例。标准统一,形成评分梯度,公开、公平、公正,体现学生实习表现差别。学校还可以将教学比赛纳入到整体评价体系中,组织实习支教教师进行校内教学比赛,选拨出优秀的实习支教教师参加校级以及乡镇的实习支教教师教学比赛,经过选拔的实习支教教师参加全县的教学比赛,最后,举办实习支教教师教学总决赛。对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奖状并给予奖励。

5.实习支教教师对实习支教学校的评价。

实习支教学校对实习支教的教师不重视,实行放羊式管理,不安排观摩课,不指导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甚至一周达28学时,实习支教教师和实习支教学校的教师缺乏沟通,师范院校和实习支教学校缺乏沟通,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实习支教教师提高缓慢,中小学生学习水平提高不明显。因此,有必要建立实习支教教师的评价机制,也即一种反馈机制。反馈渠道包括直接向实习支教学校反馈,或者向师范院校反馈,由师范院校再和实习支教学校沟通。实行至少三个阶段的反馈,第一阶段是入住阶段的反馈,包括衣食住行,以及实习支教学校的教学安排;中期阶段的反馈是指根据第一阶段反馈意见实习支教学校的落实情况;最后阶段实习支教教师根据评价表格对实习支教学校进行赋分和评价。

四结语

科学客观的实习支教教学评价,会产生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王金岗,李玉香,2010)建立健全评价体系的目的不是要改进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希望能够最终实现实习支教的双赢:一方面使实习支教的大学生有压力、有动力,从而促进实习生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也使乡镇中小学的教学受益,促进其教学理念的更新,提高中小学生的教学水平。构建多元互动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增强社会对实习支教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学生的认可,有利于增强实习支教教师所在高校的声誉。高校还可以进一步采取鼓励措施,对于在实习支教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推荐本硕连读,资助攻读教育硕士等政策;高校对实习生在评先评优、评定奖学金、实习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从而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师范生投身到实习支教工作中去,进一步保证实习支教的质量,(刘福来,2012)实现实习支教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刁洪斌. 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生顶岗实习评价模式[J]. 职教论坛, 2010(11): 21-23.

[2]高俊霞. 从顶岗实习支教看高师“教学法”课程改革[J]. 教育与职业,2012(8): 121-122.

[3]李红惠. 顶岗支教实习与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关系研究——基于广西三所本科高师院校的问卷调查[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2):69-72.

[4]李建强. 大力推进实习支教工作,培养高素质教师[J] .中国高等教育, 2011(7): 17-19.

[5]李正栓, 高洁. 顶岗实习: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链接[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2(8): 54-57.

[6]刘福来. “顶岗实习支教”质量控制机制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12 (8): 76-78.

[7]罗利群, 吴洪亮. 我国师范院校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 142-145.

[8]王金岗, 李玉香. 高职顶岗实习有效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3): 57-60.

[9]卫小慧, 瞿堃. 免费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现状调查与思考:以西南大学为例[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 147-150.

[10]杨挺, 覃学健. 基于合作教学的师范生实习支教模式改革的思考[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2): 197-201.

[11]杨轶,李艳灵. 顶岗实习评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8):93-94.

[12]张海珠. 顶岗支教实习岗前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聚焦高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4): 36 - 37.

[13]张雁平, 成军.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15): 10-11.

Class No.:G65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A Study of Multi-subject Interactional Appraisement System in Post Teaching Practice

Qin Hongqing1,2

(1.Language Graduate School,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Beijing 100089, China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252059,China )

Abstract:The post teaching practice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almost twenty yea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win-win target, we must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appraisement system. The system should be consist of the appraisement of the teachers, the rural school, teaching advisers, the normal university and the practitioners. And the interaction should be achieved between these subjects. This system is conductive to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he rural school, the normal university, the teachers, the advisers and the practitioners. And it benefits the students in the rural schools and the practitioners.

Key words:post teaching practice; multi-subject interactional appraisement system; rural schools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2-0020-3

基金项目:聊城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重点项目 (LCUYZ1504)。

作者简介:秦洪庆,在读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师,聊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