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英语教师课堂互动个案研究——从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
2016-05-14刘长江
杨 雯,刘长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
优秀英语教师课堂互动个案研究
——从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
杨雯,刘长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211106)
摘要:课堂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参与并试以构建有效交际的过程,课堂言语互动不可避免地具有交际的性质。试从语用学中人际关系管理理论的视角,选取一节大学优秀英语教师的录像,针对师生之间的课堂用语,从师生话语量、课堂提问类型以及课堂反馈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优秀教师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管理的特征,并由此探讨其对教学的启示,以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高效性。
关键词:人际关系管理理论;师生话语量;师生话轮数;提问类型;反馈方式;个案研究
一引言
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对课堂互动进行研究,旨在分析、了解课堂上教师的哪些行为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信息,以此探讨值得推崇的课堂教学启示,在实践中提高课堂进行的有效性。
二人际关系管理理论概述
人际关系管理理论是Spencer-Oatey基于礼貌原则[1]和面子理论,以语言交际中的关系管理为核心内容构建的人际关系管理框架,主要由两大范畴构成,面子管理和社会权势管理。面子管理领域下又分成个人素质面子(或称为特质面子,quality face)和社会身份面子(或称为身份面子,identity face),而社会权势管理也包括个人平等权势(equality right)和社会交际权势(association right)。从上可以看出,人际关系管理理论中的素质面子和平等权是从个人独立的层面对言语交际进行研究,而身份面子和交际权则从社会的、谈话双方相互依赖的层面对其进行研究。因此,从以上分析得知,Spencer-Oatey的人际关系管理理论对言语交际的阐述更具宏观性和全面性。
大学英语课堂作为师生之间言语交际的重要场所,赋予了师生之间言语交际一定的特殊性。[2]大学英语课堂的言语互动主要是教学活动,但又不可避免地具有交际的性质。为了提升课堂交际的有效性,有必要从交际双方及其两者关系来研究其言语活动,[3]本文主要针对课堂上教师的互动用语,结合人际关系管理理论,[4]试分析、阐释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的特征,[5]探讨其对教学的启示,从而提高课堂进行的有效性。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本文通过对一位大学优秀英语教师一节课的课堂话语进行分析,试探讨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管理的特征。具体内容主要有师生话语量、课堂提问类型以及课堂反馈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6]
2.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大学英语组)总决赛获奖教师中视听说课组一等奖获得者的比赛视频为材料,分析、研究该教师的课堂话语,并对其全程教学视频进行了文字转写工作,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由全国各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展现了当前我国外语教师教学的最高水平,选取其中荣获一等奖教师的教学录像作为研究素材,可信度较高。而且,以参赛教师比赛时的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呈现的是选手最高教学水平的发挥,能够更为有效、准确地捕捉参赛教师在课堂上更适于学生、更为高效的课堂展开。
3.数据收集。
本研究在真实的课堂中进行,对最新的第四届“外教社杯”视听说课组一等奖获奖教师的比赛视频进行了数据转写工作,完成文字的转化后,还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核对,以保证转录的真实性和正确性。整个语料的收集过程是20分钟,获得了20分钟的录像内容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话语量。
根据录像课的转写材料,对本节课教师话语与学生话语所占比例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师生话语量
从表1的统计数据得知,在该比赛课堂中,教师话语量约占7分钟,学生话语量约占9分钟,其他活动约占4分钟,学生话语量略多于教师话语量,学生参与的成分略多于教师主导的成分。可以看出,这节视听说基本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体现了该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师生双方在课堂上是平等交际的主体,[7]该教师让学生得以自由平等地交际与发挥,而非无端地加以牵制与压束,符合了视听说课程中以学生参与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为重点的教学目标,[8]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了课堂教学,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9]更有助于推进课堂的高效进行。
2.提问类型。
提问是教师常常借助的手段,用以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融入交际的方式。之前研究者关于提问的分类提出了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s)与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s),展示性问题指提问者清楚答案的问题,而参考性问题指的是提问者并不知晓该问题的答案。Brock和Nunan的研究表明,当教师使用参考性问题时,学生使用的语言更为复杂,语言输出更多,更接近自然环境的话语,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13]从而促进语言习得。
笔者通过录像的文本材料对两种类型的问题设置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提问类型
根据表2的数据,该教师在课堂上共提了23个问题,其中包括13个展示性问题(56.5%),10个参考性问题(43.5%),虽然从数据上看展示性问题略多于参考性问题,但两者相差不是很远,说明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在教学课程中占了将近一半的比例,再次体现出学生在该课堂中获得的公正平等的对待,[14]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激发,促进知识的有效获取。[15]
3.反馈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也是课堂展开的一个重要部分。Cullen(2002)指出,教师反馈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即评价作用和话语作用。评价性反馈是指教师对学生只提出正确与否,只注重其语言形式,因此它具有评价作用。而话语性反馈中教师关心更多的是回答的内容,而非语言本身,这种反馈更接近自然会话。[20][21]
通过分析录像文本,笔者对该教师课堂里出现的话语性反馈和评价性反馈[22]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反馈方式
下面就该教师在课堂中的一段对话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T: Now I need a second volunteer. Okay, a gentleman there, have a try? My first requirement is close your eyes, and I will pronounce the two words for you syllable by syllable, and the only thing you have to do is to spell those two words. I will pronounce the word twice,so please listen carefully. Adrenaline. Adrenaline.so now it’s your turn.
S: Adrenaline.
T: Pretty Good(评价性反馈). Well, as you can see, accurate pronunciation is very very important, right? So next time if you want to expand your vocabulary, the first step you should take is correct pronunciation,get it?(话语性反馈)
在以上片段中,教师通过让学生闭上双眼,回忆重点单词这样十分独到的方式进行提问,然后通过让学生切身体会,用反问的形式进行反馈,让学生自己真切地感受到正确的发音是有效记忆词汇的第一步。先简单地用评价性反馈肯定学生回答的结果,[23]表示对学生回答的尊重,[24]同时后续话语性反馈强调了发音的重要性,[25]使它成为一种输入,在学生中得到了有效的强化。[26][27]
五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管理对教学的启示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本节课从总体上说是以学生为中心[28][29]的课堂模式,因为学生的话语量要略高于教师的话语量,[30]说明该教师意识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以及学生应受相应的尊重与公正平等[31]的对待,[32]这也正契合了视听说课程设计的重点是学生参与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同时,在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对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设置比例相差不是很大,[33]而且给予学生的反馈中也大多细化指出了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在激发学生们开放式思考的同时给出了有效的强化,以平等合作的方式展开课堂互动,[34]加深了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但是,限于本研究是对课程视频的转写和课堂互动的个案研究,对学生的素质情况(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无从了解,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素质和身份无法加以界定并进行分析,且研究对象只是一名优秀教师,由此数量上需进一步扩大,以探讨更为普遍的具有借鉴意义的课堂互动启示。
参考文献
[1]Geoffrey Leech. Politeness: Is There an East-West Divide?[J]. 外国语,2005(6):3-31.
[2]安锦兰. 英语课堂话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若干因素[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5-79.
[3]陈春丹. 课堂话语中断现象的语篇信息结构分析[J]. 外语教学,2012(4):174-175.
[4]范雯,张静怡.中国大学生不礼貌现象实证研究—基于人际关系管理理论[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8):199-200.
[5]高丽娟. 教师话语在课堂互动中的人际功能[J]. 山东外语教学,2005(2):63-65.
[6]甘莹,刘琨,霍亮. 对高职高专英语课堂师生会话中回合中的探讨[J]. 安徽文学,2013(8):80-83.
[7]侯海冰,冉永平. 人际冲突下隐含修正用意的语用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6):403-409.
[8]胡青球. 交际英语课堂师生交互特征探究[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3):108-112.
[9]黄霜. 大学二语课堂中师生话语特色研究[J]. 创新教育,2011(20):187-188.
[10]计越波. 大学英语课堂会话修正现象浅析[J]. 临沂大学学报,2014(2):129-132.
[11]姜望琪,李梅. 谈谈会话中的纠偏问题[J]. 外国语,2003(4):39-45.
[12]李红英. 基于会话修正机制的英语课堂会话修正现象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4):84-89.
[13]李芹,刘天旭. 人际关系学说及其对教育管理实践的影响[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31-34.
[14]李响林,梁小华. 不同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会话修正研究[J]. 基础英语教育,2014(3):59-63.
[15]李艳华. 会话修正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9):59-60.
[16]李悦娥. 会话中的阻碍修正结构分析[J]. 外国语,1996(5):39-44.
[17]凌来芳. 人际关系管理视阈下的同情言语行为[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83-86.
[18]梅学芳. 话轮替换规律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82-89.
[19]冉永平. 冲突性话语的语用学研究概述[J]. 外语教学,2010(1):1-6.
[20]师晓晶. 英语专业课堂话语修正结构研究[J]. 语言研究,2008(2):99-100.
[21]宋德文,安尚勇. 浅析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人际功能[J]. 教法研究,2006(1):19-20.
[22]孙桂英. 英语话语分析与课堂会话能力的培养[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40-42.
[23]孙艳. 英语商务信函中的人际关系管理与身份构建[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12):130-132.
[24]王月花. 人际关系管理理论下《雷雨》中的戏剧冲突及身份构建[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3):186-187.
[25]徐尔清,应惠兰. 《新编大学英语》课堂会话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24-27.
[26]徐静姝,魏文. 礼貌新解:人际关系管理理论[J]. 宜宾学院学报,2009(10):81-83.
[27]颜晓华,邹梦琴. 课堂言语互动中的会话修正分析[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0(3):236-240.
[28]杨春燕. 大学英语课堂师生话轮之语篇分析[J]. 海外英语,2010(5):136-137.
[29]杨鸿. 人际和谐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冲突性话语分析[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04-107.
[30]阳雨君.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个案分析[J]. 高教论坛,2013(3):79-82.
[31]易利. 会话自我修正优先的语境因素[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7(1):122-128.
[32]易强. 会话修正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1):61-63.
[33]赵雄立. 英语课堂学习中生生互动的会话修正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200-201.
[34]郑迎春,海霞. 浅析英语专业精读课中教师课堂话语的质与量[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25-27.
Class No.:H319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Case Analysis of the Outstanding Teachers’ Classroom Intera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apport Management Theory
Yang Wen,Liu Changjia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Jiangsu 211106,China)
Abstract:Classroom interaction is the process during whic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both involved in building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thus undoubtedly being phatic communion. The thesis here, based on the rapport management theory, tries to study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discourse quantity, types of questioning and feedback methods, and then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classroom rapport management for giving a more effective class.
Key words:rapport management theory; discourse quantity; turn distribution; types of questioning; feedback methods; case study.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2-0107-3
作者简介:杨雯,在读硕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刘长江,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