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图形
—背景”理论的高级英语教学研究

2016-03-07邵阳学院外语系湖南邵阳42200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语篇分析背景图形

唐 瑛(邵阳学院 外语系,湖南 邵阳 422000)



基于“图形
—背景”理论的高级英语教学研究

唐 瑛
(邵阳学院 外语系,湖南 邵阳 422000)

摘 要:“图形—背景”理论以凸显原则为基础,源自于心理学。认知诗学认为“图形—背景”理论是文学文本分析时应关注的基本特征。不同的认知角度和解释方法会使读者对同一语篇产生不同的理解。高级英语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篇赏析能力,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高级英语教学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语篇的全面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语篇分析;高级英语教学

高级英语是高校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对具有一定长度和难度的原著作品的阅读及欣赏能力。该课程难度大,课时有限,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词汇、语法、修辞等孤立的知识模块为主体,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时间占课堂教学时间的90%以上,学生大部分都处于被动学习和吸收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任课教师任务繁重,而学生修完本门课程之后只能掌握部分的语法和词汇,其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要解决高级英语教学现存的问题必须找到符合高级英语课程特点并能实现其教学目的的方法、理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图形—背景”理论有助于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从微观上欣赏词句的精妙,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思辨性思维、培养其独立的学习策略、提高其语篇赏析能力。

一 “图形—背景”理论

大约一世纪以前,丹麦心理学家鲁宾(Rubin)提出了“图形—背景”理论。该理论以凸显原则为基础,最先被应用于心理学领域。心理学家借鉴该理论来研究知觉及描写空间组织的方式。Talmy最先将“图形—背景”理论应用于语言研究,使其成为语言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Talmy认为“图形和背景分别对应的都是极为具体的物体,其中图形代表的是移动的物体,而背景代表的是相对于并且作为图形参照的静态物体”[1]。Peter Stockwell 在《认知诗学导论》一书从认知语言学导出十二个重要的理论领域作为对诗歌和小说等多种文学语篇进行分析和研究的理论依据,其中包括“图形—背景”理论、原型理论等。Stockwell认为阅读是图形和背景不断形成的过程,是不断产生意象和共鸣的过程,文学的语篇特征、含义和联想意义正是建立在这一动态过程之上[2]。不同的个体会根据自己的心理体验来感知事物和事件,不同的认知角度和解释方法会使人们对同一情景或语篇产生不同的理解。

近年来,已有许多学者将“图形—背景”理论用于研究语法和句式,其中包括英语倒装句、英语被动句、英语强调句、英语从属结构等。也有少数学者将“图形—背景”理论用于研究英语教学,如沈艳蕾[3]和候敏[4]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图形—背景”理论在高校汉英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认知诗学将“图形—背景”理论视为文学文本分析时应关注的基本特征,因此以语篇分析为主的高级英语教学将“图形—背景”理论灵活运用于其中是极其重要的。

二 “图形—背景”理论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所选用的都是由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教程。该教程分为两册,总共收录了15篇英文原著作品,它们都出自著名作家之手,文体多样、主题不同、风格各异,有着不同的写作背景和文化蕴含,因此对这些语篇的分析也必须涉及到方方面面,这使得高级英语成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解读任务重、信息量大的高难度学科。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旨在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对学生自主的语篇赏析能力的培养,更没有相应的教学输出,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图形—背景”理论运用于高级英语词汇赏析、句法赏析以及结构赏析的具体环节当中,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地感受和体会语篇不同层面的精妙之处并深入理解其构建机制,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篇赏析能力,并能激发其思辨能力和知识活用的能力。

(一)“图形—背景”理论与词汇赏析

词汇是高级英语学习的难点之一,高级英语语篇长,词汇量大,对于词汇积累不够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大障碍。高级英语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生难词汇,还要挖掘其语篇意义及主题功能,这便是基于词汇的语篇赏析。

Stockwell认为,在“图形”和“背景”这一组关系中图形常与背景有明显的界线;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先于背景;从背景的一部分脱颖而出;被赋予更多的细节和聚焦,亮度更高,比其余的部分更具吸引力;被置于顶部、前部、上部,或者比其余部分都大[5]15。笔者认为图形—背景理论在高级英语词汇教学之中的具体应用可采用两种模式。一方面,语篇由句子组成,句子由词语组成,在语法层面如此,在语义上亦是如此。教师可在课前从授课语篇中挑选出能凸显主题或具有特殊篇章功能的典型语句,在课堂上向学生逐句呈现这些语句并组织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语句中的哪些词在他们看来是凸显部分并要求学生陈述理由,进而引导学生挖掘这些词汇在句子中的深层意义和功能。另一方面,在高级英语所选择的文章当中出现了不同的措辞技巧,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研究语义凸显的途径和方式来深入理解词汇,如同义复现、反义对比等。如在《迎战飓风卡米尔》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一系列表示“毁坏”的近义词来凸显飓风的破坏力量,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对这一词簇进行辨析性鉴赏,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到近义词之间的差异以及词簇使用在语篇中的凸显意义。

(二)图形—背景理论与句法赏析

《高级英语》教程所收录的语篇不仅词汇量大而且语法呈现多样性。图形—背景理论的认知原则有助于系统的解释句法的多样性。在一个语言表达式中,通常主语即图形,背景由宾语或状语来呈现,动词则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当桥梁作用。如在Susan remembers my sister.和My sister remembers Susan.这两种表达式中,认知语言学的语法学家认为第一种表达式中的“Susan”是图形,“my sister”是背景,Susan是认知中的凸显对象,而第二种表达式正好相反。基于这一理论,表达式的不同意味着选择图形和背景时的认知的差异性,因此在文学语篇中出现的句式的纷繁复杂也就折射出了作者在构建语篇时的个体的特殊认知体验,那么教师在进行句法分析的时候若能结合图形—背景理论进行深入剖析必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句法的语篇功能的鉴赏能力。如在《爱即谬误》一文的第一段中,作者所采用的的句式都是标志性句式,如倒装、前置、重复、排比等[6],这些特殊的句式恰到好处地呈现了人物极为自负的形象并制造了幽默诙谐的效果。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地找出这些句式与常规表达的不同并将带有标志的句式和去除标志的句式逐一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利用图形—背景理论的认知原则分析句式变化所导致的图形和背景的变化,从而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题意义。

(三)图形—背景理论与修辞赏析

修辞赏析是高级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一直以来困扰学生的学习难点之一。《高级英语》教程所收录的语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多达几十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有将近二十种,学生碰到的困难主要是难以辨别各种修辞手法和难以将这些修辞手法和语篇意义结合起来进行赏析。结合图形—背景理论的相关原理,笔者认为使用修辞手法这一行为本身就是认知活动中的一种强化反应,是认知者对认知对象的某一部分产生更为强烈的认知反应的结果。因此修辞化的语言即为被认知者凸显的“图形”,而其余的部分可被视为“背景”。如在《爱即谬误》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一个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明喻来构建人物的自我。My brain was as powerful as a dynamo,as precise a chemist’s scales, as penetrating as a scalpel.[6]在该句中作者运用“as…as…”结构构建了三个明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认知“图像”发生了迁移,在这句话中,“my brain”不再是被凸显的“图像”,而是后面三个“as…as…”结构。在这句话中,明喻的使用使表语成为突出于背景之上的“图像”,成为注意的焦点。修辞手法所导致的这种迁移折射了作者的写作态度和意图,创造了特定的语篇效果,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认知体验,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深层构建机制以及它们在语篇中形成的特殊效果。

结 语

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之下,本科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技能,还需要很强的应用能力,因此高级英语教学也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重新思考教学重点和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以语篇学习和鉴赏为主要内容的高级英语教学必须将相关的文学批评理论和认知理论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才能有效地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语篇并系统地掌握语篇赏析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其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Talmy,L.Towards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1[M].Cambridge,Mass:The MIT Press,2000.

[2]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沈艳蕾.“图形—背景”理论与高校汉英翻译教学[J].教育探索,2010,(7):55-56.

[4]侯敏.基于图形—背景的汉英翻译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9):59-60.

[5]Stockwell,P.Cognitive Poetics:an Introduction[M].London: Routledge,2002.

[6]张汉熙.高级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62.

(责任编校:张京华)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8-0111-02

收稿日期:2016-04-09

作者简介:唐瑛(1979-),女,湖南株洲人,硕士,邵阳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翻译。

猜你喜欢

语篇分析背景图形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论广告语篇的体裁互文性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分析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