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教师育人新论
2016-03-07吴贵春
吴贵春, 吴 潇
(1.安徽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安徽 滁州 233100;2.宁波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 宁波 315000)
高校专业课教师育人新论
吴贵春1,吴潇2
(1.安徽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安徽 滁州233100;2.宁波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 宁波315000)
育人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觉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文章认为,专业课教师育人关键要做到四个相结合,即育人与专业教学相结合、育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育人与自身修养相结合,育人与体制机制相结合。
专业课教师;育人功能;基本原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1]。这充分肯定了专业课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支队伍育人功能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一、育人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
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双重职责。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把“传道”放在第一位。所谓传道,就是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专业教师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同,心理距离较近,其言行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穿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比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效果要好。所以,专业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相当重要。但也有少数专业教师,不太注重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们总认为教书是自己的事,育人是别人的事。孰不知,这实际上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2]这里的教师不仅指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而且包括所有专业课教师。我国《教师法》也明确指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3]。可见,育人是专业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书与育人是一个统一整体。教书与育人虽说是不同的概念,但二者是统一的整体。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渗透个人的情感、意志、价值取向,不管个人是否意识到这种渗透,但它是客观存在的[4]。教书与育人相比,育人更为重要。可以说,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入社会的,有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将决定着其在社会中的立足和发展。一个真正负责任的教师不可能无视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不可能只教书不育人。因此,教师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充分认识教师所肩负的神圣职责,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育人积极性的高低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网络文化的传播,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产生了强烈冲击,学生思想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要使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面前,保持正确的方向,迫切需要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这一任务的完成,仅仅依靠辅导员、班主任是不够的,而要发挥广大教师的作用。可以说,教师育人积极性的高低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师育人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其中不仅有教师本身认识的问题,还有体制机制的问题。从教师本身认识来说,要解决好教书与育人相脱节的现象,使教师明确我们是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依赖高校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从体制机制来说,要建立一套完备的育人激励约束机制,用制度来规范、约束教师的行为,从而保证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教师育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主体意识将更加凸显。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是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系到育人的成败[5]。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一味地强调灌输和服从,学生即使接受也是被动的、消极的。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师德来赢得学生的喜爱。
(2) 渗透性原则所谓渗透,就是通过间接的、隐形的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国外对隐形思想教育比较重视,相对而言,我们对隐形思想教育有所忽视。学生对直接的、强制的思想教育比较反感,而对间接的、隐形的思想教育比较欢迎。所以,教师不要刻意地用大道理教育学生,而应将大道理寓于课程教学之中,寓于社会实践之中,使大道理与课程内容完美结合。
(3) 示范性原则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都有重要的影响,甚至教师的一句话可以影响学生一辈子。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都应当包含深刻的道德意义。因此,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自己优良的师德风范和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要求学生严谨,教师首先要严谨;要求学生诚信,教师首先要诚信。切不可马列主义对人,自由主义对己。
(4) 情感性原则人是有情感的,教师只有把全部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才能得到学生的热爱。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一旦教师的爱注入学生的心田,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学生对教师就更加依恋,教师的影响力就更加巨大。因此,教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用真情真爱去感染学生,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潜力发展。爱就是奉献,教师只有在将爱奉献给学生的同时,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三、专业课教师的育人特点
(1) 方法渗透性专业课教师育人不是刻意进行的,而是渗透在其专业教学之中。这种教育方式,顺其自然,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只要教师善于发掘,便不难发现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也许有的教师强调自己所教课程性质的特殊性,不能与育人相结合。这反映了教师对教书育人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育人放在心上。高校每门课程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人类在探求这些知识体系的时候,必然会融入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素材。因此,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掌握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要对教学内容背后的思想内容有所认识,并将这些思想内容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
(2) 时空多维性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是课堂教学,也可以是课程实习;既可以是课内,也可以是课外。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时空多维性的优势,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他们解答人生的困惑。也许有的教师会说,我只与学生探讨专业问题,不与学生探讨人生问题。这种说法有失偏颇。试问,学生在与教师沟通过程中,流露出悲观失望情绪,难道教师可以袖手旁观吗?只要是一个有良知的教师,肯定会给予耐心地开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的阴影。同时,教师在为学生解答人生困惑的过程中,自身的价值也会得到提升。
(3) 专业相同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中,具有相同知识背景的人,容易相互吸引。专业课教师与学生都是同一专业,有共同的话语体系,感情上容易沟通,这为专业课教师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了情感的基础,学生就会把真心话向教师透露,把委屈向教师诉说,教师也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广大专业课教师利用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优势,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将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四、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水平
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水平,关键要做到四个结合,即育人与专业教学的结合、育人与科学研究的结合、育人与自身修养的结合、育人与体制机制的结合。
(1) 育人与专业教学的结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这为专业课教师从事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实践证明,如果教育者在受教育者的心目中的人格权威和知识权威形象是可信的,那么价值观念的传递与教育就容易成功”[6]。专业课程中不仅蕴含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一是教师通过介绍某门学科发展历史和学科前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二是教师结合课程中的知识点,来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如法学专业的行政诉讼法教学,教师可结合行政诉讼案件的程序性问题,要求学生按程序办事,树立法治思维。如医学专业的微生物学教学,教师可结合微生物的特点,给学生讲清有些微生物对人是有害的,有些对人是有利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辩证思维的观念。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师可结合古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是教师结合专业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中学的学习是被动的,大学的学习是主动的,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主动探究真理的精神。只有在主动学习中,在用专业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找到学习的乐趣。专业课教师由于紧扣课程内容进行思想教育,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往往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2) 育人与科学研究的结合高校教师不仅有教学的任务,而且有科研的任务。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科学研究,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并在指导他们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研能力。“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很主要的是受到人们参与其中的各种活动的影响。科研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它对于正在学习从事这一活动的人来说,具有培育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特殊功能”[7]。科研育人一要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务实的精神,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浮躁,只有要求学生潜下身去,认真研究,才能有所收获。科学精神是一种创新的精神,科学研究是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要求学生以创新的思维来对待科学研究,不能人云亦云、敷衍了事。二要培育学生的科研道德。学术诚信是学术的生命,要教育学生遵守学术规范,追求学术诚信,不能剽窃他人的成果,守住学术道德的底线。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对于他人的成果可以适当引用,并要注明出处,切忌照抄照搬。三是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科学研究需要合作,特别是对一些重大课题更是需要联合攻关。教师在指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时,要教育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发挥团队的作用。在共同的研究中,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3) 育人与自身修养的结合学生对教师的言行往往具有模仿效应,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在学生内心留下深刻印象。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良好的行为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一要提高工作的责任心。教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事业心。只有具备强烈的事业心,教师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才能把育人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不可否认,教师也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会有消极情绪。但绝不可把这些消极情绪带到课堂上,带给学生。二要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教师的师德修养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影响力往往建立在自身高尚人格的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它奏出这样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调准,而这种乐器是靠教师、教育者的人格来调音的。教师要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来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8]。三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探究教育教学规律,以自己渊博的知识、过硬的专业素养,来赢得学生的喜爱,从而更好地发挥育人的作用。
(4) 育人与体制机制的结合要使专业课教师育人成为一种常态,高校要加强教师育人的体制机制建设。一是要建立选聘机制。要把好进人关,在引进专业教师时,既要注重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又要注重思想道德素质,防止出现只看专业素质而忽略思想道德素质的倾向。二是要建立评价机制。对专业课教师育人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价,可以为教师晋升职称、岗位聘任等提供科学依据,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要重点从是否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是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是否结合专业课程开展育人工作,是否有违纪行为等方面展开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职称评审、评优评奖等挂钩,从而激励教师更好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使教书育人成为学校的新风尚。三是要建立惩戒机制。对于违反师德的教师,学校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给予严肃的处理,不能迁就,更不能搞下不为例。只有加大对违纪教师的罚处力度,才能维护教师队伍的纯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12-04-18)[2016-05-26].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4a7b630100z5qr.html.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EB/OL].(1993-10-31)[2016-05-26].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551.
[4]李爱国. 高校教师教书育人问题管见[J].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1):37-41.
[5]赵雪红. 浅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J]. 教育与职业, 2013,(36): 67-68.
[6]范玉辉.高校专业课教师育人长效机制研究[J].理论界,2008,(10):176-178.
[7]刘建军.进一步重视科研在高校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5,(6):34-37.
[8]李梅芳.论用心育人——有感于教师的责任与道德修养[J].儿童音乐,2009,(6):63-65.
(责任编辑蒋涛涌)
New Opinion on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Specialized Courses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U Gui-chun1,WU Xiao2
(1.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Chuzhou 233100, China; 2.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000, China)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eachers of specialized cours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impar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four key factors in achieving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teachers of specialized courses, namely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eaching,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their self-cultiv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system and mechanism.
teacher of specialized course; educational function; basic principle
2016-01-03
吴贵春(1962-),男,安徽桐城人,教授。
G645
A
1008-3634(2016)03-01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