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不XP谁XP”格式语义分析
2016-03-07孙菲丽
孙菲丽
(辽宁大学 文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6)
“NP不XP谁XP”格式语义分析
孙菲丽
(辽宁大学 文学院, 辽宁 沈阳110036)
摘要:“NP不XP谁XP”格式是一个口语化小格式,在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也是汉语中一个颇具特色的语言现象,通过对“NP不XP谁XP”格式的语料考察,发现该格式对NP与XP都有一定的选择限制。从原型范畴和主观性的角度探析了该格式的语义,NP是该格式的重音焦点,也是该格式所要表达的重点信息所在。通过对该格式的语义的多角度分析,从而加深对此格式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NP不XP谁XP;主观性;语义
一格式内部“NP”与“XP”的语义限制
“NP不XP谁XP” 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我们先看下面一组例子。
①可是扳指头算算,村里数他文化高,他不教谁教?①
②衣食住行,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政府不管谁管?
③群众有困难,党员不帮谁帮?
④共产党不光荣谁光荣?
⑤你不差生谁差生?
观察上述句子,有一个共同点,“不”后面的“XP”与谁后面的“XP”是同形同义的。整个句子是由假设复句紧缩而成,将其还原,可以说“如果他不教,那么谁教?”,“要是你不漂亮,那么谁漂亮?”。此格式的前半部分“NP不XP”是否定句表否定义,后半部分“谁XP”是反问句表否定义,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双重否定表肯定,增强了表达的情感与效果。
1.“NP不XP谁XP”格式对“NP”的选择限制
“NP不XP谁XP”对NP的选择有一定限制,能进入此格式的NP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人称代词。
①单数:你、我、他、她、自己(反身代词)
②复数: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咱、咱们
(2)指人名词.
表示职位和身份的顺序义名词:校长、学生、党员、群众教授、、教师、助教、讲师、城管、爸爸、妈妈、局长、处长、科长、省长、市长、县长、乡长、村长、董事长、经理、主管、主任、组长等;
性质义名词:流氓、天才、傻瓜、小人、军阀、官僚、笨蛋、淑女、内行、男子汉、白痴、劳模、行家、泼妇、英雄等。
(3)专有名词(多表示机关单位)。
政府、外交部、教育厅、学校、文化馆、档案处等。
①可是你们出招之际,心中尽想著我的芙妹,我不管谁管?(第一人称代词)
②唉,老陈,机器人儿也是个新生事物。咱不支持谁支持?(第一人称代词复数)
③群众面临困难,党员不出面谁出面?(指人名词)
④教育厅不出面谁出面?(专有名词)
例①②是人称代词,代表着具体的人,例③代表的具有一定身份的一类人,例④中NP是专有名词。
2.NP和XP之间的语义关系。
(1)显性的施动关系:这类关系中,大多是主语具有一定的身份或职责应当去执行某一行为。这时XP是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多是单音节,也可以是双音节或多音节。具体来说,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NP承担某种职责去执行VP。例如:
①衣食住行,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政府不管谁管?
②群众有困难,党员不帮谁帮?
上述两个例子中,政府和党员都是具有一定职责的承载体,他们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帮助群众,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所以,“政府”有职责去“管群众的衣食住行”,“党员”有责任去“帮助群众”。
NP具有某种资格去行使VP。例如:
①另外,我爸妈能挣钱,我不去花谁去花!
②穗子说:“人家何小蓉是连级军官,二十八岁,她不结婚谁结婚?”
③“会啊,实话告诉你,那大拳梦就是我做梦做出来的,我不会谁会?”
这几例中,都是表示NP具有一定的条件和资格,使得他最适合去执行XP。例①中“我爸妈能挣钱”,作为爸妈的儿子,“我”理所应当的有资格去花这些钱。例②中,何小蓉在职位上是连级军官,在年龄上二十八岁,具有结婚的条件,所以理所应该可以“结婚”。例③中,“大拳梦”是“我”梦出来的,只有我最具有懂得和学会大拳梦的资格,如果我不会,其他人更不可能会。
(2)隐性的受动关系:往往表示主语由于某方面的表现和行为而理所应当遭受或承受某结果。这时XP是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多是双音节。例如:
①就是这样的,没有多大本事,又不会来事,你不下岗谁下岗?
②该完成的工作没完成,你不挨骂谁挨骂?
例①中,由于“没多大本事,又不会来事”,导致“下岗”的结果,这种结果是不情愿的,需要被动接受的。例②中,由于“该完成的工作没有完成”导致“挨骂”,“挨骂”是“被骂”,自己的行为导致出现这种不如所愿的结果,这种结果从语义上看也是被动的,并非NP所希望的。
(3)描事——描写关系:XP对NP的性质和内涵进行描写和肯定,并认定NP最具有XP所具有的特征。这时XP可以是性质形容词或表内涵义或名誉类的名词。例如:
①你不胖谁胖?
②她不丑谁丑?
③他不男子汉谁男子汉?
④你不白痴谁白痴?
例①②中XP是形容词,“胖”和“丑”是对“你”和“她”的特征进行描写。例③④中,XP是名词,“男子汉”和“白痴”在例句中不具有指称性,而具有描述性,是NP具有男子汉“健壮或刚强”等特征,NP具有白痴“反应迟钝、智力低”等特征。这类语义关系都带有说话者强烈的主观态度,对NP的描述和看法也会因人而异。
(4)断事——判断关系:XP对NP进行判断,并认定NP是XP,或最符合XP。这时XP大多是名词,中间省略了动词“是”(有时也可以是“当”等)。例如:
①你不处长谁处长?
②你不差生谁差生?
例①中,省略了动词“当”,完整句应为“你不当处长谁当处长”。例②中,省略了动词“是”,完整句应为“你不是差生谁是差生”。
二 “NP不XP谁XP”整体语义分析
1.从原型范畴看“NP不XP谁XP”的语义。
“原型理论是指一个范畴由一些极其相似的成员构成,原型是同一个概念范畴中能反映本范畴特征最好、最典型的成员,范畴是个认知参照点,范畴围绕原型向外扩展,同一范畴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范畴成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②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范畴内各成员的地位并不平等,有中心成员与边缘成员之分,“原型”则指范畴内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成员。而“NP不VP谁VP”格式的运用,每个句子其实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范畴,在这个范畴内说话人主观认为“NP”是最中心或最典型成员。正是由于NP是适合度最高的中心成员,所以NP才理所应当XP。例如:
①……事,门县长笑道:你怎么管这事啊?岳秀秀说:“我在厂里负责呢,我不管谁管啊?”
②我是你爸,我必须支持你,我完全不能不支持你,我不支持你谁支持你!
门县长开始并不认为岳秀秀应该管这事,岳秀秀认为她在厂里负责,她应该管。其实能够管此事的不只岳秀秀一个人,厂长、经理、员工,都有职责去管,所有这些人就形成了一个范畴。而岳秀秀正好在厂里负责,是最应该和最适合管这件事的,是中心成员,符合度最高。
可以支持“你”的人很多,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等等,这些人就组成了一个范畴,而在这个范畴里,家人与“你”是最亲近的,爸爸和“你”的关系无可替代,由于这样的血缘关系、亲密程度,爸爸是支持“你”的所有人中的典型成员,最符合支持的条件。所以,如果爸爸不支持,那么谁还支持?如果最中心的爸爸都不支持,那么边缘的其他成员就更不会支持了。
2.“NP不XP谁XP”格式的主观性。
语言是为了交际,是为了表达说话者的观点和看法,所以,每个人在说话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含有主观性成分。沈家煊认为,“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③“NP不XP谁XP”格式的使用,就表现出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与主观态度。
(1)不可动摇的主观意愿。
这里主要是指当“XP”是性质形容词和“内涵意义是名誉类的名词时”,突出了说话者强烈的主观意愿和主观看法。例如:
①你不漂亮谁漂亮?
②你不女人谁女人?
对于“漂亮”的标准,因人而异,每个人的看法不同,在“你不漂亮谁漂亮了”中,说话者以自己的视角认为听话者是“最漂亮的”,是最符合“漂亮”这一性质的标准的,是说话人所认为的漂亮的人里面最典型的成员。但是,如果换成其他人,也许看法就不一样。
“你不女人谁女人”并不是说话者判断听话者是“女人”这一客观事实,而是主观认定听话者很具有女人的一些特质,如淑女、美丽、温柔等,同样是女人,说话者认为听话者是最符合其特征的典型成员。
这类例子表达了说话者很强的主观意愿,这种主观意愿又表达了说话者极其肯定听话者具有“XP”这一特质的主观态度。
(2)必不可少的客观推测的结果。
当“NP”很显然地代表一种身份、职称时,除了融入说话者主观态度之外,说话者得出的结果也是经过必不可少的客观推测而来,这一结果往往是客观上普遍认同和接受的。例如:
①熊金栋却认真地说:“群众生活无小事,这类问题政府不管谁管”?
②学生不学习谁学习?
“政府”“学生”拥有一定的职位和身份,从客观上理所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做好这个角色应该做的事情。“政府”和“管群众的问题”在语义上是搭配的,“学生”和“学习”在语义上是搭配的,甚至是融合和包含的。作为“政府”,就应该“关心群众,处理群众所遇到的问题”;作为“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这是再合理再正常不过了。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包含说话者的主观态度之外,这类例子是经得起客观检验的,更多的是表达了说话者认为“NP”的身份使其“XP”最合适,而且是普遍认同的。
3.“NP不XP谁XP”结构的语义凸显。
汉语中的焦点分为自然焦点和对比焦点两类。一般情况下,焦点位于句子末尾,也就是“自然焦点”;有时候,为了表达的特殊需要,焦点的位置可以发生转移,不在末尾,而是落在其他句子成分上。焦点成分一般要重读,这样的焦点,通常用于对比或强调场合,我们称之为“对比焦点”。
“NP不XP谁XP”里的“NP”就是对比焦点。虽然“NP不XP谁XP”结构中只出现了主语“NP”,但是其实隐含了其他的对象,他们与“NP不XP谁XP”结构中的“NP”在某一方面构成同一范畴。“NP”与其他人或听话者明白的某些人构成对比,即以其他对象为背景,强调肯定的是“NP”,而非其他。例如:
①妻子周鸿兰得到的回答始终是一句话:“我是大队长,我不冲在前面谁冲在前面!”
②茶是山里人摘的,他们不懂谁懂?
这里的“谁”,其实就是“我”之外的其他对象,隐含的和“我”构成比较的对象,除“我”之外的这些人构成背景,突出的是“我”,“我”是大队长,在所有人之中,理所应当是首当其冲的。
“他们不懂谁懂”里的“谁”是指除了摘茶的山里人的其他人,这些人作为背景与“他们”构成对比,以突显“他们”。“他们”是最应该懂的,如果“他们”不懂,那么其他人就更不懂了。
在口语中使用“NP不XP谁XP”时,能对说话者所说的内容起到突出、强化的作用,吸引听者的注意力,以表达作者话语的强烈的主观看法和态度。
“NP不XP谁XP”结构对“NP”和“XP”的选择都是有限制的,其语义是 “主观认为NP最应该XP”,表达了说话者强烈的主观意愿,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NP不XP谁XP”格式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表义的丰富性使其在对话体中使用频率很高。对这一格式的深入分析,不仅从理论上使我们更加了解汉语自身的特点,而且在日常交际中能使我们更加恰当的使用。
注释
①本文的例句均来自北大语料库(CCL),北语汉语语料库(BCC)。
②陈忠.认知语言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第62页。
③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1(4)。
参考文献
[1]陈忠.认知语言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2]刘丹青,徐烈炯.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中国语文,1998(4).
[3]潘建华. 口语中的:“N不V谁V”句式[J].语文学刊,2000(5).
[4]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1(4).
[5]谢英.“NP+不+X+谁+X”句式的构成及功能[J].焦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11(3).
[6]谢英.“NP不NP谁NP” 格式探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版),2013(2).
Class No.:H13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Analysis of the Semantics of “NP不XP谁XP”
Sun Feili
(School of Liberal Arts,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36,China)
Abstract:“NP不XP谁XP”is a colloquial format of having the higher the frequency of use in our daily communication, and it is also a very distinctive language phenomenon in Chinese. From studing he format, this article found that NP and XP of the format have certain selection restrictions, and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also more diverse. In this paper, the semantic of the format i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totype category and subjectivity. NP is the accented focus of the format, which is also the focus of information where the format to expr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emantics, people can understand this format deeply.
Key words:NP不XP谁XP; subjectivity; semantic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3-0134-3
作者简介:孙菲丽,在读硕士,辽宁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