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索

2016-03-07吴春年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实效性

吴春年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索

吴春年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0)

“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的内在要求。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要求与教育现实还存在着差距:教育思维的开放性要求与教学理念的保守性之间相互矛盾,教育内容的多元化要求与内容结构的单一性现实形成反差,教育方式多样性要求与教学方法滞后性的现实存有落差,这些“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应该加快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合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同时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主要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产生良好结果的可靠性”[1]355。它反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结果的有效性等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微信、微博、社交网站、搜索引擎等新媒体层出不穷,新媒体的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惯性思维所产生的理论要求与客观现实之间出现某种程度的“断裂”,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困境,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正成为当今学界共同探讨的话题。

一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新媒体的运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传播理念和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方面也产生新的要求。然而,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惯性作用,这些新的要求与教育现实之间的差距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低效状态。

(一)教育思维的开放性要求与教学理念的保守性之间相互矛盾

新媒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这种特点形成了信息的的海量储存,人们可以通过信息的直接传播进行跨时空交流。由于新媒体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使得新媒体的信息交流呈现“无屏障性”,无论教育者还是受教者在思维方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的交流不仅局限于课堂,教育方式不仅局限于“灌输”,教育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等等,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秉持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思维。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教育理念严重滞后问题,这也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失效问题,严重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很多教育者依然固守传统的逻辑思维,而且这些思维是保守封闭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习惯于用传统思维来分析和解决新媒体环境下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成效往往事与愿违。究其原因,新媒体的出现,已经促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话语沟通方面存在着隔阂,教育者的话语往往更多地呈现滞后性,特别是话语内容与受教育者的关注点无法契合,导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无法在同一语境中对话解决问题。而且,由于新媒体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过去受教育者的被动地位得到了改变,因此,新媒体的开放性特点彰显的是教育主客体的平等话语权,以往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控制式或是劝导式,这种不平等的“说教”方式难以满足受教育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失效。

(二)教育内容的多元化要求与内容结构的单一性现实形成反差

教育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部分。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被赋予新的意义。当且仅当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与新媒体的合理“接合”,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互联网就好像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其信息量可以做到无限量。数字化的媒体使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开放,开放性的信息交流又使新媒体的信息呈现多元化的内容。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需要呈现多元化的形态,在文化视野和内容的丰富性上适应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的要求。“新媒体是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人们崇高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情操的新载体、新渠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2]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由于忽视新媒体的传播特质,其在教育内容结构不完善,内容设计上存在不合理,导致教育内容结构不完善,结果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在新媒体的运用方面是有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目标性,在内容上更倾向于强调大学生应该承担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了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联性,例如,强调德性塑造与政治生活等同,强调知识积累与人的全面发展等同,等等,这些都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内容转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局限性,由于教育者自身在科技水平的限制,无法有效地运用新媒体来转化抽象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使得教育内容难以吸引大学生而面临失效问题。

(三)教育方式多样性要求与教学方法滞后性的现实存有落差

从理论上讲,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环境,教育内容的传播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来完成,受教育者也不再以被动身份参与教育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广泛参与,这些变化对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产生了需求。新媒体的出现要求教育者必须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其优势走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然而,在现阶段,教育者尝试将新媒体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但在新媒体的运用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部分教育者虽然尝试把新媒体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但在具体的教育方式上依然延续传统的教育模式,简单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复制”到新媒体上,把现实教育过程中的“灌输”方式转变为信息化的单向“灌输”,忽视了受教育者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其结果是在新媒体的运用中仅以单一的方法来呈现教育内容,拉开教育主客体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传统的教育模式的惯性存在依然对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产生消极作用,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亲切感和吸引力,甚至对其产生抵触情绪,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仅局限于一些通知、公告的发布,或是通过一些多媒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输。可以说,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呈现出典型的分散性和随意性。由于教育者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有限,在运用过程中并未形成体系化的教育模式,以至于新媒体的运用没能成为教育者分析和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路径,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合有“形式”无“内容”,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 新媒体环境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思考

新媒体的运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方面给教育者提出了挑战。《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文中指出:“各高校要对广大教职员工普遍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教育。”[3]因此,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新媒体的价值和功能,总结经验,在思维方式上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在内容结构上做到合理优化;在教育方法上不断改革和创新,使新媒体能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增强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思维方式上实现现代转换,才能从跟上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思维方式主要是指哲学的思维方式,哲学思维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以现成论为主导思维方式和以生成论为主导思维方式”。[4]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存在着以现成论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表现为“‘抽象隔离性’和‘凝固僵化性’”,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抽象隔离性”表现为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置于为知识探究或道德推论上,把人理解为抽象的外在研究对象,呈现出诸如教学目标的预成性、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教学方法的单向灌输性等特点。“凝固僵化性”表现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将教育活动看作是可以预定的不变的现成存在的机械运动,把教育对象也一成不变地看成具有固定模型的人,使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低效状态。[5])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论是在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从现成论到生成论转换。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不是一种知识的接受与被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知识生成过程。本质而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种新型的主客体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情境构建性”、“动态应答性”的特点,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开放性的相互生成过程。也就是说,在新媒体时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平等互动的双方,教育者要尊重受教育者的思想和感情,平等地与受教育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沟通,在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教育关系,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6]。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和融合性的特点,开放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从传统的现成论为主导思维方式解放出来,在教育观念上要善于挖掘新媒体的优势,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做到“与时俱进”。融合性的特点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结合新媒体的特点,改变封闭的教育思维,更多地运用跨界思维去提升教育主客体的交互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打通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壁垒,真正走出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状态的困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合理优化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是在全面考量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教育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内容结构合理化的过程。新媒体的运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数字化,任何人都是数字化教育内容的传播者,由于没有统一化的标准从而导致教育内容繁杂、良莠并存。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不断优化教育内容的结构,具体而言,主要从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布局两个角度入手。在教育内容选择方面,要尽量选择既能联系现实又能结合学生特点的理论内容。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抽象的理论不能“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应该在内容选择上下功夫。一方面,教育内容要贴近社会现实。根据新媒体在传播信息的便捷性特点,教育者要及时去解读各界媒体出现的国内外重大社会问题,并结合与之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受教育者正确看待社会现实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7]82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诸多与学习与生活相关的困惑,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同。在教育内容布局方面,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层次性与针对性。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所接受的信息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以主流文化来引导多元文化教育,包容多样性的同时促进多样文化的发展,这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又符合大学生思想的需要。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办法要坚持,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机制,不创新、不改进、简单地沿用过去老一套的东西是不行的”。[8]93新媒体的运用改变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流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的传统单一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现实的需要,“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各种教育载体去真实地、形象地、淋漓尽致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的潜力,展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旺盛的生命力和时代意义”[9]。具体而言,首先改革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实现“平面”式教育方法向“立体”式教育方法转变。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个别谈心、课堂灌输、座谈讨论和言传身教等“平面”式的教育方法为主,这些教育方法与“单向度”的教育理念是相符的。然而新媒体的运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以网络为中介集动画、图画、文字、影视、声音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综合立体的教育方法得到运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空间得到拓展,这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其次,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充分利用论坛、微博和专业网站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单一的说教转变为生动的交流。教师可以在网上设置意见箱或留言簿,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2]。此外,还可以充分开发qq群、微信、BBs论坛等教育平台,利用这些平台的功能开展理论学习和辅导,同时,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如网上心理咨询室,充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等。

总之,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特别是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方面,这样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教育者对于新教育技术的运用存在滞后性,在现实中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不同程度的脱离,这样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的效果。因此,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对症下药,加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合理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同时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才能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梁妙荣.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2).

[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社政[2000]10号,2000-09-22.

[4]邹广文,崔唯航.从现成到生成一论哲学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J].清华大学学报,2003,(2).

[5]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80-81.

[6]汪馨兰,戴钢书.创新与发展:新媒体环境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2).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刘纯明,秦琴.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索[J].科学社会主义,2008,(1).

(责任编校:张京华)

2016-10-01

吴春年(1970-),女,江苏淮安人,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411

A

1673-2219(2016)12-0068-03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实效性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