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约翰·邓恩与李贺爱情诗的比较赏析

2016-03-07任贺贺

关键词:邓恩爱情诗李贺

任贺贺

(兰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0)



约翰·邓恩与李贺爱情诗的比较赏析

任贺贺

(兰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730100)

约翰·邓恩和李贺在不同文化体系下创作出的爱情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即都贯穿着政治因素,表现出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在手法上都运用了“陌生化”的处理手法。比较二人的爱情诗对我们了解中英两国文学间的差异,增进中英文化间的交流有着重要意义。

李贺;约翰·邓恩;爱情诗;比较

约翰·邓恩(John Donne)是英国17世纪文艺复兴末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因其作品中的“奇思妙喻”(conceit)以及诗歌中所透露出的哲思而被尊为英国文学史上“玄学派”诗歌之鼻祖。约翰·邓恩一生创作大量诗歌,包括爱情诗、宗教诗、格言及布道文等,而其中关于爱情的诗歌虽历经近四个世纪,时人读来仍觉新奇不俗,真情不减。其主要的爱情诗歌主要收录于《歌与十四行诗》《哀歌》等。

李贺(约791-817)是中国中唐时期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奇峭瑰诡”[1]的浪漫诗风即便与李白相比,也是“湠漫谲怪,长吉为尤”(陈焯,姚文燮昌谷集注序),于是其在中国文学史上便被称为“诗鬼”。在李贺存世的约240首诗歌中,描摹男女情谊的篇什就有约60首,足见爱情诗歌在李贺文学世界中的地位。

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是人们自然的情感追求,于是记录、歌颂爱情的诗歌在古今中外的诗歌中浩如烟海,从描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经》,到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巨搫莎翁的十四行诗,爱情主题历久弥新。“纵观约翰·邓恩与李贺的诗歌,二人虽属不同的文化脉系,又相差近八个世纪,但在诗歌语言风格,内容意象的选取,以及诗歌创作的感情驱使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2]故笔者尝试从约翰·邓恩与李贺爱情诗内容意象中掺杂的政治因素、浓烈奔放的情感追求,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的陌生化处理来作一比较研究。

一 爱情诗中“莫负平生意”之现实政治因素

纵观约翰·邓恩和李贺的爱情诗,我们不难发现两位诗人都塑造出大量的妇女形象。邓恩一反文艺复兴时期深受彼特拉克影响的纤巧诗风,在他笔下,女性不再是一味的高贵、可望而不可得的形象,他塑造的女性形象则更符合现实,有时甚至带有贬低的成分。笔者赞同李正栓教授的观点,即这是诗人借不同的女性形象来象征自我信仰和仕途上的变更。[3]而李贺则继承了中国诗歌中以女性自比、委婉表达现实意愿的传统,以宫女、歌女、神女、冥女等的情感经历来体现自我的郁结。“诗人通过女性题材所表达的政治之恋实质上体现出的是夫妻——君臣的二人关系……”[4]我们通过以下的诗歌来分析二人爱情诗中的现实政治因素。

在《女人的忠贞》一诗中,邓恩描写的女子是一个虚假狡黠的形象:

现在你爱了我整整一天了,

明天离去时,你会说些什么?

那时你是否会把某个新编的谎言提前?

或者说目前

我们已不是我们曾经的那两个人?(傅浩译,2006:27)

诗人用讽刺的语气向女方说道她竟然“爱了我整整一天了”,显示出这是多么不易!女方总有理由来搪塞诗人,在男方看来这是一连串的谎言,并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由于有了蓄意的变卦,和虚假;你/除了虚假之外就不可能有表现真诚地方式?”在诗人看来,女性对待爱情仅是一时兴起,轻浮随意,完全没有海誓山盟,更不用说海枯石烂。又如在《歌》(去,捉一颗陨落的星辰)中,诗人写到“虽然你见到她时,他还忠实,/且一直保持到你写情书之时,/但是她/将会把——/在我到来之前——两三位欺诈。”同样,此诗中的女性也总是飘忽不定,对爱情缺乏一种基本的忠实。笔者认为这其实是诗人以朝令夕改的女性形象为寄托,表现自己从笃信天主教到不得已改信英国国教的信仰变更。因为诗人的信仰也像这些女性一样前后不一,所以才会出现“爱了我整整一天了”。

其实这也是约翰邓恩的无奈之举,在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虽然名义上允许天主教和国教并存,但信奉天主教的人决不能担任公职。一开始,邓恩坚定不移,将自己完全寄托于天主教,但事实是他虽先后进了牛津、剑桥大学,但却无法毕业。在其35岁之时,邓恩还心存傲气,在面对莫顿敦促其接受国教神职时,他还说他不配。[5]但生活的重压使他没过几年就迫不得已开始改变立场,在《受限制的爱》中有所流露“一个女人只可结交一个男子;可是别的生灵也都如此?”于是他于1610年公开支持政府的“效忠宣誓”,并于同年获得牛津大学名誉文学硕士学位,此后仕途顺利,并做到圣保罗大教堂主教。[6]信仰的改弦更张、出于仕途的现实考量使得邓恩内心无比痛苦,并感叹“哦,那全都是骗局”,(《爱的炼金术》)“我曾一年一度受此折磨?”(《破碎的心》)他在写这些爱情诗歌时便把这世俗的政治较量通过多变的女性形象表现出来,其内心的苦楚也可见一斑。

无独有偶,李贺的爱情诗中也掺杂着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政治色彩。试看描写宫女情感生活的《宫娃歌》:

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象口吹香毾覴暖,七星挂城闻漏板。

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鸾帘额著霜痕。

啼蛄吊月钩阑下,屈膝铜铺锁阿甄。

梦入家门上沙渚,天河落处长洲路。

愿君光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撇波去。

全诗第一句便透出宫女情感生活被禁锢,受到压抑:烛光高照于薄纱之中,花房之中的宫女们却在捣制“红守宫”。该药“点女人肢体,终身不灭,唯房室事则灭,故又号守宫”。(张华·《博物志》卷二)由此,宫女渴望爱情的希望被统治者所打破,她们只能任凭红颜老于宫中,即便有心仪之人也只能含情脉脉,了无所终。这无疑是一桩桩的情感悲剧,所以宫女们“梦入家门上沙渚”“愿君光明如太阳”。李贺作此诗时,因父荫官,得“九品奉礼郎”,然而这与其“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壮志相去甚远。故此宫女情诗亦显出李贺辞官归去的意愿。元和11年,诗人辞官北游江陵,有感女子青春易逝,便写下“今日槿花落,明朝桐树秋。莫负平生意,何名何莫愁。”(《莫愁曲》)孙枝蔚评:“贺假莫愁自见,故云莫负平生意也。”[7]这些情感至深的诗句,都与李贺的政治仕途紧密相连。但想当年,李贺科考落第归家,妻子“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出城》)其情感至深,但也显示出他的不得意。只因李贺参加科考之时,其他举子言李贺父亲名“晋肃”,不能参加科考。韩愈虽写《讳辩》一篇,却也无济于补。由此,李贺在以后的诗歌中总是透露出一种壮志难酬的悲愤,而具体在爱情诗上,便喜好以女性的闺思及遭遇来表现自己的政治诉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邓恩和李贺的爱情诗都因自己的政治经历而变得不那么纯粹,都在爱情诗中大胆奔放或婉约含蓄地表现自己的政治愿望。但是,二人也有对理想爱情大胆追求的诗歌。

二 对“一日作千年”理想爱情的追求

虽说邓恩与李贺二人在仕途方面总有些坎坷,但二人在追求爱情方面都奔放热烈。他们的妻子也都给予各自爱的关怀,而这些也都在二人的爱情诗中得到体现。

邓恩的名篇《赠别:禁止伤悲》便是一首对理想爱情歌颂的情诗:

“而我们被一种爱炼得如此精纯——/自己竟然对它不知不觉——/更注重彼此间心灵的证印,/不沉迷于眼、唇、手的接触。”(傅浩译,2006:92)

该诗是邓恩1611年到法国之前写给妻子安·莫尔的诗。此前,邓恩因为与安的秘密结婚才丢掉在掌玺大臣伊戈顿手下的工作。而伊戈顿是安的伯父,是邓恩的上司。由此我们也能看出邓恩与妻子的深情。我们从上面的诗句中便能看出,二人的爱情已经超出了肉体范围,注重的是内心的交流,似已达到“柏拉图式的爱情”。而全诗的后半部分更是成为千古名句:“即便分成两个,它们也好比/圆规的一双脚紧固相连;/你的灵魂,那定脚,坚定不移,/但另一脚若移动,它也旋转。/虽然它稳坐在中心,/但另一个在外远游时,/它俯身倾听它的足音;/那一个回家时,它把腰挺直”(同上)。这是诗人理想的爱恋,即二人相互信任,相互依靠,如同这圆规一般,你是那定脚,我便围你旋转,环形奔走。如若定脚移动,我便也随之而动,夫唱妇随,多么温馨!这种相互扶持的爱恋正是诗人在内心煎熬的情境下的心灵寄托。

在《歌》这首诗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邓恩的理想爱恋。“最甜蜜的爱,我不走,/不因对你心生倦怠,/或希望这世界能够/给我一个更合适的爱;” 此诗也是写给妻子的诗,全诗透露出一种对妻子不离不弃的含情脉脉,相信两人之间“永远不会被离分”。在与安·莫尔结婚的15年间,妻子对邓恩的支持让其能够在信仰的改变上减轻些痛苦,而邓恩也把这种真情用诗歌记录下来,献给他的妻子:“所有别的东西,都渐近毁灭,/唯有我们的爱情永不衰败;”(《周年纪念日》)由此,我们看到邓恩在爱情诗中也有大量正常表达对理想爱情向往的诗篇,这些诗篇情感真挚,令时人读来也为之动容,这也就是邓恩诗歌能够在历史的尘封中被重发现的原因吧。

同样,李贺的爱情诗歌中同样存在着大量对情感大敢追求的篇章。这些诗往往表现出李贺对爱情的向往,对男女之间真挚的情谊所动容。在李贺新婚燕尔之时,他曾见妻子梳头,有感于妻子由内而外的美,写下这首《美人梳头歌》。“西施”般的妻子被“鸣玉”般的汲水声所惊醒,立于“象床”之上开始梳头。“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纡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妻子的头发如一片香云撒地,一头浓郁黑亮的头发在梳时柔顺之至,连簪子都要滑落。“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美人形象的描写,尽显诗人对心上人的爱恋,连刘辰翁在评价此诗时也说“如画,如画。”[8]此外,《后园凿井歌》更是将自己心中理想的男耕女织,你侬我侬的夫妻生活描写得令人羡慕: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

城头日,长向城头住。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夫妻二人后园凿井,诗的前两句描摹汲水时的情景,但这普通的举动中却含情脉脉。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呢?就像荀奉倩一般。荀奉倩对自己妻子甚好,妻子在冬天病热之时,荀脱衣受冻于中庭,然后用身体为妻子降温。后妻子因病而死,荀奉倩伤心过度,不久也随妻而去。于是,这后园中的夫妻二人该有多么相亲相爱!紧接着,诗人唯恐这美好时光如水流逝,便为爱而发声“城头日,长向城头住”,希望这份爱能永存,希望这样的日子“一日作千年”。全诗给人无限的感动,平凡之中透露着爱情的忠贞不渝,海枯石烂。这也是李贺心中对爱情朴素的期待。这种充满理想色彩的爱情在李贺的其他诗歌中也能觅见踪影。如在《大堤曲》中,诗中的女子大胆追求心上人:“大堤上,留北人”,并且对以后的生活充满想象:“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这样的生活让我们如今读起来也为之动容。此外,《兰香神女庙》《七夕》《洛姝真珠》等诗中均能看出李贺在诗歌中寄托的理想爱恋。

约翰邓恩与李贺在政治仕途上似乎不那么顺利,这在二人的情诗中有所反映,但二人也都有自己理想中的爱情,并通过热情浓烈的笔触将其表达出来,成为中英诗歌中的奇葩。当然,这些诗歌也是诗人为减轻内心苦痛,寻求精神上慰藉的一种途径。

三 爱情诗中“不屑作经人道过语”之陌生化处理

“陌生化”是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Victor Shkolovsky)所提出的一个概念。具体在诗歌方面,陌生化认为诗人将人们习以为常的意象通过再加工,使其具有“陌生”的形式,让人们在读到这些意象之时产生“陌生感”,由此来延长审美距离,达到一种特殊的美感。而约翰邓恩之所以被称为“玄学派”诗人,李贺之所以被称为“诗鬼”,都与二人在诗歌意象的陌生化处理分不开。在爱情题材的诗歌中,二人均使用了像死亡等普通诗人避而远之的意象,使其诗歌令人读来耳目一新。

邓恩的代表作《跳蚤》最能说明其陌生化的处理手段。“我,它先叮咬了,现在又叮咬你,/在这跳蚤肚里,我俩的血混为一体;”,诗人写一直跳蚤因叮咬了彼此而使两人有了联系。接下来“呆着吧,三个生命共存在一只跳蚤里,/在其中我们几乎,不,更甚于婚配。/这跳蚤就是你和我,它的腹腔/就是我们的婚床,和婚庆礼堂” 。(傅浩译,2006:77)诗人极尽说理之能事,将一只跳蚤竟喻为两人“婚庆礼堂”。虽然以跳蚤为题的诗歌在邓恩之前已有,但“邓恩的出新之处在于他让跳蚤既叮了‘她’也咬了‘他’,从而使之成为渴望结合而非单纯欲望的象征。”[9]在该诗中,最令人新奇的是跳蚤一反往日被人们厌恶的形象,摇身一变竟变为“促成”两人婚姻的媒人。该诗的陌生化处理使读者先产生一种经验的审美判断,即跳蚤是肮脏邪恶的象征,但具体到诗中,跳蚤的形象与往日大不相同。再加上邓恩哲学思辨的严密性,人们最后接受了他的说法,并从诗中获得与众不同的美感,这也是该诗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追认圣徒》中,诗人写到“假如不能因爱而生,我们可因爱而死;/假如我们的传奇不适合/墓碑和棺盖,那它将适合诗歌;”相爱之人的传奇怎么能与“墓碑”和“棺盖”相联系呢?初读这些字眼,我们似乎感到很陌生,但细想却发现,这是诗人言爱情不适合现世的不朽,那也必将被写成诗歌。“一只精致的瓮一如半亩墓地,/同样适合最伟大的骨灰;/看到这些赞诗,所有人都将确认/我们已因爱情被追认成圣,”相爱的两人如若因相爱而死,那这两人的骨灰也必将是高贵的,最后定会被“封圣”。邓恩就是在本应是描写风花雪月景物的诗歌中运用这些死亡的意象,给人们带来新的审美体验,从而使得诗歌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于同时代的诗歌中脱颖而出。邓恩“对人人都喜爱的一切,我说不”。(《否定的爱》)

李贺更是将陌生化运用得得心应手。在他爱情题材的诗歌中,表达爱意的既有普通的世俗女子,也有孑然独立的神女,更有幽森凄婉的冥女,但这些不同的人物形象都表现着李贺所理解或向往的爱情。如《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诗人在南游嘉兴之时,途径江南名妓苏小小的墓,又想起自己曾经的心上人,有感而发写下此篇。全诗最能体现李贺的“鬼才”,全诗环境幽森,露水如泪眼,无物结同心,周遭环境仿佛小小又浮现眼前,但徒留油壁车空等,纵然这磷火如翡翠一般,却也无人来会,空留风雨。由此,带着些神秘与凄凉,一个冥界的苏小小被刻画出来。这怎么不是李贺托此而写他曾经的意中人呢?情义之重又怎不使人动容呢?但这凄凉的环境描写着实令人震颤,甚至是毛骨悚然,加之死亡意象的使用,使得全诗真的是具有“陌生感”。但这正是李贺诗歌中独特瑰丽的特点。又如《秋来》中一反常态,竟然是死者对生者凭吊“雨冷香魂吊书客”,来安慰诗人“思牵今夜肠应直”。在《恼公》中写“心摇如舞鹤,骨出似飞龙”,这种新奇之处连刘辰翁也说“怪,怪。”[10]

通过大量分析约翰邓恩和李贺的爱情诗,我们发现两人均在其中添加了自己的政治诉求,用诗歌这种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但是二人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并没有减少,而是大胆奔放地写出心中对爱情的渴望,来抚慰现实中的创伤。在这其中两人都不约而同的使用了“陌生化”的处理办法,使得诗歌能够与众不同,脱颖而出,并各自赢得“玄学派诗人”和“诗鬼”的称号。当然,在二人的爱情诗歌中,这三个因素可能是相互存在的,并不是机械地单个呈现。这对我们认识和概括古今中外的文学现象、了解中英文学之间的差异、认识中英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都提供了一种求同存异的新视角。

[1]吴企明.葑溪诗学丛稿初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1.

[2]任贺贺.约翰·邓恩与李贺诗歌比较研究初探[J].名作欣赏,2016(2).

[3]李正栓.邓恩诗歌研究—兼议英国文艺复兴诗歌发展历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99-200.

[4]韩大强.李贺诗歌中的女性抒写与寄托[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8(4).

[5][6][9]约翰·邓恩.英国玄学诗鼻祖约翰·但恩诗集[M]. 傅浩,译. 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272,273,78.

[7][8][10]吴企明.李长吉歌诗编年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678,17,356.

Class No.:I106.2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A Comparative Appreciation of John Donne and Li He’s Love Poems

Ren Hehe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100,China)

Unde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love poems of John Donne and Li He have lots of similarities; that is, the poems are related to the two poets’ political experiences, conveyed their wishes toward love and use the literary technology "defamiliarization" in their poems. By comparing the love poems of John and Li He, we can lear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and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romote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Li He; John Donne; love poems; comparison

任贺贺,学生,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1672-6758(2016)09-0091-4

I106.2

A

猜你喜欢

邓恩爱情诗李贺
澳小伙入境美国被关30小时
李贺呕心沥血谱华章
鬼才李贺
国风·秦风——《蒹葭》或许,从来都只是一首爱情诗!
李贺的诗不合逻辑?(上)
爱情诗页
苦难真金
爱情诗页
爱情诗页
白宫媒体主管争议声中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