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运用区域优秀文化资源探索高校文化育人新途径
——以藏羌区域文化为例
2016-03-07唐登云
□徐 岩 唐登云 骆 睿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0054]
充分运用区域优秀文化资源探索高校文化育人新途径
——以藏羌区域文化为例
□徐 岩 唐登云 骆 睿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0054]
高校所处区域的特殊历史文化传统与文化背景形成了特殊的区域文化资源,对于影响和培育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具有天然传统的优势。藏羌区域文化历史悠久,拥有饱满的历史文化底蕴。将藏羌区域优秀文化资源与高校文化育人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区域优秀文化开展高校育人活动,是高校文化育人的创新形式和新途径。
区域文化资源;藏羌文化;高校文化育人
文化作为一种载体和手段,在高校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育人是高校价值体系形成的核心和灵魂,能够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1]。传统文化的范畴过于宽泛,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而被教育者和学生忽视。相较于博大的传统文化,区域文化的特征更加鲜明,与高校所处的区域特色和文化背景更加契合,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对于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区域文化资源与高校文化育人有机结合起来。
一、区域文化资源概述
(一)区域文化资源的内涵
“区域文化资源”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但是截止现在尚未出现统一观点。学者们经过系统的归纳总结,大致形成了两大类观点:第一类观点是从广义上来分析,挖掘区域文化资源的内涵,认为区域文化资源大致包含三个层面的深意,即:物质文化资源层面、精神文化资源层面以及制度文化资源层面。物质文化资源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可以感知的客观存在,以及可以为人们所用的有价值的被赋予文化内涵的自然资源;精神文化资源指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文化发展中所逐步形成的风俗习惯、价值观体系、思维方式、观念意识等;文化区域内部的法律体制、政治制度以及宗教构成形成了制度文化资源[2]。这个概念内涵丰富,外延宽广。另一类则是从狭义的角度去分析,这种观点认为:文化是属于非物质因素的。文化不但是区域内部形成的思想意识的总和,而且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非常深厚的地域特色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人文心态、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和民族艺术等的总和。
本论文从自身研究角度出发,认为区域文化资源是特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文化资源,受地域内社会、自然、人文、地理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而对本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状态、风俗习惯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植根于人们一切生产生活活动和文化活动之中,以精神状态为主要存在形式[3]。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区域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历史渊源以及质量高低。因此,天然处于区域中的高校,其校园文化以及文化育人的环境和氛围,受到区域文化的深刻影响。
(二)藏羌区域文化资源的独特之处
中国区域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造就了各个区域文化的发展既互相包容又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藏羌文化,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讲,是指藏羌民族所留存的思想政治和文化形态、文化现象;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讲,是指藏羌先民所创造的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成果以及相关的文物、遗迹、传说、故事等。从广义的角度说,藏羌文化的内涵主要是它对藏羌文明进程的推动力,对藏羌传统文化形成、发展与完善的影响力,对现代文明和现代文化产生的渗透力,对现代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精神的支撑力以及对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建设和谐文化的作用力。作为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融中产生发展的独特文化样态,藏羌文化具有非常清晰的脉络和鲜明的特色,具有显着的聚合性、兼容性、开放性等特征。
藏羌文化不是独立的一弯浅水,而是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化这个整体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藏羌文化不仅开放地吸收了地方民族文化的精华,对外来文化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吸收和创造的过程,例如,佛教传进藏羌地区后,不断地与当地藏羌文化的各方面交融,对当地的建筑风格、风俗仪式、社会习俗等等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佛教成为藏羌文明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一分子。此外,藏羌文化也不断向国外传播,尤其是在艺术创作的主题挖掘、题材选择、形式表达等方面,藏羌文化对世界全球文化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所以说藏羌文化首先是产生于中国西南藏羌人民聚集地的区域文化,同时也是独具特色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民族文化。在多样化的自然环境中,藏羌人民在上千年的多民族、多文化相融中,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都有了很大的整合,并且各民族间也都互容共生、守望相助。
二、藏羌区域文化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阿坝州藏羌区域文化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但是将藏羌文化调研和传承融入到探索高校文化育人途径中还没有先例[4]。为更好地开展区域文化资源进高校育人活动,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师生先期深入藏羌文化地区,进行现状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区域文化资源的现状以及探索开展文化育人的途径,为后期开展文化育人实践活动埋下了有利的铺垫。
调研主要采取抽样调查的形式,选择了藏羌文化的两种不同形态的代表,即桃坪羌寨和休溪羌寨以及嘉绒藏族聚居的大寨子甘堡藏寨作为实地调研地。调研师生深入藏羌地区,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参观交流、访谈村民等方式,对藏羌文化的发展历史、地域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传统文化习俗、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教育问题等方面进行调研考察,深入碰触极具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的区域文化。在本次调研中,调研组对桃坪羌寨的46户家庭、休溪羌寨的57户家庭、甘堡藏寨的63户家庭分别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与藏羌民族文化的亲切接触、与非遗传承人的温馨交流、与部分家庭的朝夕相处,在实践中体会和感悟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对藏羌文化传承的现状和近年来发生的变化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同时源远流长的藏羌文化也对实践师生产生了深厚的文化情感,对于后续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推广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旅游业给当地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带了巨大提升[6]。自古以来几个古寨因地理条件和经济因素限制,收入来源以贩卖农作物为主,但由于天气和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市场需求不确定等原因,村民收入不稳定。发展旅游业之后,村民家庭收入状况有所改善,人均年收入提高到了21000元左右。但是因为当地旅游业具有季节性和波动性,加上对外宣传推广力度还不够,以甘堡藏寨为例,作为进藏旅游和文化初体验的第一站,大多数游客都是在这里作短暂的观光和歇息之后就继续行程,较少在这里聚餐和住宿,这就导致了甘堡旅游收入并未达到预期。甘堡藏寨的旅游业发展现状也是整个藏羌地区发展旅游业面临的瓶颈的缩影。
在藏羌文化传承方面,古老羌寨藏寨的旅游业发展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传播藏羌族文化都有促进作用[7]。一方面,旅游业带动餐饮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文艺表演等服务行业的共同发展,解决了当地就业岗位少的问题,居民的生活水平实实在在的提高了。另一方面,这里的白塔、博巴森根、屯兵广场、格萨尔王壁画、藏族石屋、饰品和服饰以及锅庄、羊皮鼓舞等民族活动都向前来游览的人们传播了藏羌民族的文化和历史[8]。由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更多的当地青年人愿意留守家园学习祖辈流传的手工技艺、表演艺术等技能,让藏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传承。
三、区域优秀文化与高校文化结合育人的现状
区域优秀文化进高校,对于高校的文化育人工作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开拓育人渠道的有益尝试,也对优秀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有积极作用[9]。综合当前高校文化育人的情况而言,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并没有充分利用区域优秀文化资源,主要表现在以后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区域优秀文化资源这一概念略显生疏,有待于更大的宣传,从而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从全局看,当前,高校的文化育人具有不全面,缺乏主观能动性等缺点,这样就限制新方法、新思想和新资源吸纳,比如区域优秀文化资源等。客观上,新生代大学生在信息时代下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由于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大学生的思想不但受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方面观念的影响,步入深水区的改革开放也导致了各方面更加激烈的利益冲突。这些都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得不面临复杂多变的情况、也肩负着不断增加的压力[10]。在新时代下,高校对新要素引入的精力不足,对新平台的拓展关注度不够,也同样是由于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被动局面。在主观上,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也同样存在着问题,那就是定向思维固化。我们平时总是习惯于集中精力在学校内部的教学、科研方面进行文化育人平台拓展,而对于校外平台、资源的关注却十分缺乏,尤其是没有充分意识到可以充分利用周围优秀文化资源进行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平台拓展和内容扩充,没有对区域的优秀文化进行开发和利用的意识,从而人为地阻断了高校的文化育人与区域优秀文化之间的联系。
其次,大多数高校仍然处在自发地探索引进和吸纳地域优秀文化资源的方法及其途径。当前的各种引入工作都处在非常基础的阶段。开展的文化引入工作总的来说大体有几类,开展文化特色地区建筑的探访等活动用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参观红军革命根据地和一些古代历史建筑等等,由此来培养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但这些活动中的大多数只是由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刚好涉及到了区域优秀特色文化资源,因而对区域优秀文化资源的引进高校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其本质上还是处在十分初始的阶段。一个主要问题是这些类似的活动都缺乏有计划、有目的的仔细考察,并且缺乏将区域优秀文化资源引入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关键渠道。
再次,需要进一步拓展区域优秀文化资源进高校的空间,为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嵌入区域优秀文化提供更大的机会。造成这种不足是各方面的原因交织的结果。这里面既包括区域优秀文化资源的发育不良导致对高校文化育人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扩张力。也有传统高校形成的文化育人观念缺乏对优秀文化作用的深刻认识的因素。目前,国内许多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文化教育工作显示出很强的功利思维,试图跟随社会潮流,利用流行的社交工具如微信、微博、论坛等等扩大影响力,从而迅速的实现大学生文化修养培养的目的。这是对文化素质培养、文化底蕴培养缺乏长久耐心的表现。另外,大多数从事高校文化教育工作者为了短期效果对大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反而对一些具有深远效果的文化底蕴的理解远远不够,从而严重制约了高校文化育人同区域优秀文化资源的沟通交流。
四、结合区域优秀文化资源开展高校文化育人的途径探索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藏羌区域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遭遇了瓶颈,对于当地经济文化的提升也未起到应有的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在与高校文化育人的结合上也存在诸多“疏离”。如何将区域文化资源与高校文化育人有益结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破除优秀区域文化资源与高校文化育人衔接的思想障碍
思想上最基本、最深层的阻碍,如果不解决,工作将无法推进。要改变:认为高校如今肩负着极其重要而又繁重的文化教育任务,因而无法对涉及其他问题的考察分配有效的精力的“无暇论”观念;要改变:“认为文化育人和考察工作的衔接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并且涉及到许多方面因而难度大”的“畏难”情绪。树立“区域性的优秀而丰富的文化资源既是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必要环境和重要的保证,也是高等院校文化教育用以丰富教育内容、构建高校品牌、扩展高校教育平台、拓展眼界的重要推力”的理念。在学校方面,可以在校官方网站、官方贴吧、校报、官方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开展广泛的宣传,并且进一步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思想基础,使得区域优秀文化资源在高校中的思想障碍破除。
(二)增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者运用区域优秀文化资源的能力
在藏族、羌族自治区的地域文化的调研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具有良好的专业化的背景的重要性,它是一个区域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的认识、了解和融会贯通的基础。当前增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利用区域优秀文化资源的能力尤为重要,因为它影响到区域优秀文化资源与高校文化育人的顺利对接,与此同时,它也有助于深刻地掌控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高校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工作。
地区优秀的精神文化资源不仅传承着该区域独树一帜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特质,同时也是所有当地人民群众智慧和汗水的产物。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要善于在这些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中去挖掘出能够与高校科技文化工作、教学实践工作等育人环节的结合点。例如将高校科研创新精神与民族的进取精神结合,学生在科技文化活动中的创新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这是高校文化育人依托区域文化资源应该追求的校园文化目标。就教学和实践而言,高等院校的文化教育工作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学生吸收优秀的藏羌等地区的优秀文化。利用丰富的教学实践让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的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培养高校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以及实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精神。
此外,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正处于开辟新媒体传播的创新和整合的关键时期,在区域优秀文化资源中寻找可以嵌入微时代媒体的文化精品,从而,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并增强。可以说,藏羌区域文化等区域文化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其既有实地的现实存在,又有无形的文化传统,对于在高校中开展文化育人有着充分的资源和途径载体。
(三)摸索与创建区域优秀文化资源引入高校文化育人的工作机制
阿坝藏羌文化在高校中的辐射范围,主要集中在西南各省市的高校之间,以这些高校为核心形成的区域高校文化。在藏羌区域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中,必须把握住区域文化的动态性和时代性,努力探索与建立区域优秀文化资源引入高校文化育人的创新机制。在区域优秀文化资源的整合,要考虑到各高校、院系自身的特点与实际情况,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对区域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多种方式的吸收和借鉴。
具体来说,首当其中的是要确定怎样将地区的优秀文化源泉、文化精神、文化品质和新时期的大学特有的文化进行有机地结合,并将这种结合的方法应用于大学生的个人修养提高及文化素质培养,并着力探索高校文化育人的工作的具体方式。比如开设选修课程,提高大学生文化艺术赏析能力;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宣传提炼校园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精髓,同时融入地域民族特色文化,使大学生更加能够接受藏羌文明的传承。在高校的课程教学、党校和其他思想教育类课程中适当的加入地域文化精神的相关内容,在校内论坛、微博以及微信等公共平台上建立关于“地区民族的文化风貌”等内容主题。同时,需要格外注重传统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的教育意义塑造,注重革命圣地的开发,建立起经常性的实践、学习教育的基地。
吸纳区域优秀的文化资源将给高等院校的文化育人工作增添别样的动力和活力,开展这项工作,不但为新时期高校文化育人理念的创新、载体的丰富、以及平台的延伸开拓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而且也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如何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带来了深刻而有益思考。躬行实践,且为且思,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融入优秀区域文化资源中,是高校探索文化育人的有益途径。
[1] 迟成勇. 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文化向度和育人取向[J].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5(3): 16.
[2] 林玲. 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 校园建设, 2013, 11(5): 19.
[3] 杨如安. 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区域文化与特色大学建设[J]. 教育研究, 2013(3): 74.
[4] 庄春辉. 阿坝藏羌文化的精神内核及挖掘利用潜质空间[J]. 阿坝科技, 2013(2): 32.
[5] 焦虎三. 古代羌族的服饰[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31(1): 12.
[6] 高新林. 北川藏羌文化传播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现代交际, 2013(8): 132.
[7] 庄春辉. 阿坝州藏羌文化生态保护利用的价值及对策[J]. 西藏艺术研究, 2010(3): 62.
[8] 杨文健, 庄春辉, 李瑞琼. 对大九寨国际旅游区藏羌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再认识[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4): 58.
[9] 牛冲槐, 王燕妮, 赵彩艳, 等. 区域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分析[J]. 生产力研究, 2009(21): 185.
[10] 赵君, 张瑞. 推进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 4(2): 17.
Explore New Ways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Based on Further Development of Outstanding Region Cultural Resources——Take Tibetan and Qiang Regional Culture for Example
XU Yan TANG Deng-yun LUO Rui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The region where university is located has spe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cultural contexts, which forms a special reg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All these resources have nature tradition advantages in affecting and educa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thoughts and culture. Tibetan and Qiang regional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To combine the Tibetan and Qiang area of outstanding cultural resources and cultural education in western universities and to take advantage of outstanding regional cultural to carry out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re innovative forms and new channels of universities’ cultural education.
reg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Tibetan and Qiang culture; cultu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G64
A [DOI]10.14071/j.1008-8105(2016)03-0099-04
编辑 张 莉
2015 − 11 − 19
四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中心项目(SZQ2014065);电子科技大学2015~2017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XJYYB011).
徐岩(1980− )女,副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唐登云(1990− )男,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骆睿(1983− )女,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综合教育办公室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