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方位词“西”的英汉词汇隐喻对比

2016-03-07戴凌靓

关键词:字面语料库隐喻

戴凌靓

(福州大学 海洋学院,福州 350002)



基于语料库的方位词“西”的英汉词汇隐喻对比

戴凌靓

(福州大学 海洋学院,福州350002)

利用汉语词典语料全面梳理汉语“西”历时词汇演变背后的概念隐喻,同时对比METALUDE英语隐喻语料库的基本类比,可以看到这两种语言历时语义拓展都建立在合理的基于人类共同身体体验的认知基础上,概念转喻和隐喻是最主要动因。因为汉语方位词空间和时间的统一观,汉字的同音假借以及有别于英语的传统典故,英汉语方位词“西”在具体隐喻词条上各自表现出鲜明的民族形象和多样的认知对比。

方位词;西;语料库;概念隐喻

“西”是汉语中表四方的基本方位词汇之一,它不仅表达空间方位概念,而且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干地支”“阴阳”“四象”“五行”“八卦”相互联系,在认知域产生了丰富广泛的拓展,形成汉民族特有的方位文化,并且通过概念转喻和隐喻,大量表现在词汇拓展和词义变化中。本文以方位词“西”为例,寻找汉英两种语言在概念隐喻拓展中的共性与差异,尝试寻找这些差异的认知根源。同时,也希望能从中国语言、文化和认知方式出发,为普通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提供汉语理据。

一、基于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方位名词隐喻义表现的是以空间概念为始源域,向其他认知域或目标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意义和抽象意义的过程。空间隐喻来源于直接的身体体验,体验基础可以很容易地在我们社会物质化的环境中找到。然而,Deignan[1]指出,单纯依靠内省的方法无法准确地反映隐喻使用的全部面貌。因为语言使用的实际状况和人的直觉往往有出入。语料库语言学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为隐喻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吴世雄[2]提出,隐喻研究可以在展示语言基本规则及其发展、验证假设、提供语料证明语言理论等方面得益于语料库。

周运会、吴世雄[3]归纳了国外语料库隐喻研究的模式,提出三种语料库研究的方法,全面梳理了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国外语料库隐喻研究多是利用通用语料库或自建语料库,很少利用现成的隐喻数据库。然而利用已建成的大型隐喻语料库进行隐喻研究的可行性不言而喻,吴世雄的《隐喻,词源和文化:基于语料库的探索和方法论反思》就是运用METALUDE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基于语料库的英汉隐喻对比研究硕果累累,然而直接利用现有的隐喻语料库METALUDE的研究却并不多见。仅有林荩[4]讨论“愤怒是热”的隐喻研究,林星[5]关于具身化假说和身体隐喻的研究,王小潞、何代丽[6]基于METALUDE和CCL语料库对英汉情感隐喻进行对比研究。

本文全面检索罗竹风[7]主编的2011年版《汉语大词典》前十三卷和《汉语大词典订补》[8]。同时,兼索2009年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纂的《辞源》纪念版[9]和198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倒序现代汉语词典》[10],梳理汉语中的(西)的词义扩展所体现的概念隐喻以及映射继承,主要在定性层面上展开历时的比较研究,揭示所发现的隐喻拓展(metaphorical extension)中的经验基础(experiential grounding)和实现方式(realizations);同时比对英语词汇隐喻语料库METALUDE*METALUDE是关于英语中已经定型的,词汇化的隐喻的一个交互语料库。METALUDE对于它所收的词汇以及它所假定的概念隐喻/基本类比均有更严格的词汇学标准。语料库中设置的每一个基本类比都必须出现在至少6个词汇上,而且这些词汇在Cobuild 英语在线词库中出现的频率不能低于200次。(详见http://www.ln.edu.hk/lle/cwd03/lnproject_chi/introduction.html)。中的基本类比和隐喻词条,揭示汉英两种语言在方位概念(西)的隐喻拓展中的共性与差异,尝试寻找这些差异的认知根源。

二、“西”背后的概念隐喻分析

1.概念隐喻“年老是西”

学者普遍认为汉语中的四方是根据太阳来确定的,太阳一天的运行经过东、南、西三方,北方是日不到之处。日出之向为东,太阳正射之向为南,日落之向为西,背阳之向为北。[西]的基本语义为“四个主要方向之一,日落的方向”。基于身体的体验基础看到太阳是从东方升起,西边落下。于是汉语中借方位地点“西”替代“日落,夕阳”这一时间,即整体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转喻(Parts of an ICM)中地点的转喻(Location ICM)。“西汜”是传说中的西方日落处,同“西海”“西溟”“西冥”。“西崦”指崦嵫山,日之所入也,同“西昆”。“西光”、“西阳”、“西景”皆指夕阳。“西辉”亦作“西暉”,指夕阳余辉。“西照”指夕照。“西颓”亦作“西隤”,向西坠落,指夕阳西下。

日落发生在傍晚时分,继而产生隐喻概念“黄昏是西”,在认知中时间和空间形成有机的结合。日落意味着一天步入尾声。生命的进程中,暮年是生命的尾声阶段,概念隐喻从时间域向人类活动域隐喻映射,凸显生命或活动的进程,即“年老是黄昏”。

检索辞典语料得到“西夕”“西汜”“西昃”“西景”“西倾”五个词,其词义拓展是基于概念隐喻“年老是西”而得。

“西夕”字面意义:太阳西下而昏暮;隐喻意义:年老。例如:王羲之 《官奴帖》:“吾以西夕,至情所寄,惟在此等。”

“西汜”字面意义:传说中的西方日落处;隐喻意义:暮年。例如:虞绰 《于婺州被囚》诗:“聖日始東扶,徂年迫西汜。”

“西昃”字面意义:偏西的日影;隐喻意义:暮年。“西景”字面意义:夕阳;隐喻意义:暮年。“西倾” 字面意义:太阳向西边倾斜;隐喻意义:年老。

这个层级的映射,英汉语的认知是相似的。METALUDE中检索出基本类比PERIOD/LIFE IS DAY(期限/人生就是日子)。这个基本类比在METALUDE中包含10个英语Lexical Term(词条),其中有两条就和汉语互为印证:1.“eventide home”字面意义是evening(黄昏),隐喻意义home for old people(养老院),例句:Florida is full of eventide homes. 2.“twilight” 字面意义dusk (黄昏,薄暮时分),隐喻意义old age(晚年),例句:Twilight Samurai is a film about how a warrior copes with old age.

周晓陆[11]从词源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人类很早即获得方位概念,在已知最早的汉字商殷甲骨文中,有“东、南、西、北、中”等方位字,并指出这些文字,实际都与人们早期立表测日影以定方位的活动有关,并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空间、时间统一观。因此:英汉文化基于共同的认知隐喻基础都存在基本类比PERIOD/LIFE IS DAY(期限/人生就是日子)。而汉语中则是基于转喻,通过时空概念的统一,跨域映射形成基本类比“期限/人生就是方位”,“年老是西”。

2. 概念隐喻“低是西”

汉语中借方位地点“西”替代“日落,夕阳”的同时,也凸显了“位置降低”的概念。即“低是西”。这是汉语言所特有的。然而方位概念的“低”在社会生活中进一步拓展为“卑微/不重要是低”则是英汉语言文化中普遍存在的。METALUDE中显示基本类比 = UNIMPORTANT/SUBORDINATE IS LOW(不重要/次要是低下),包含16个概念词条。例如:“bottom”,“at the bottom of the heap,at the bottom of the pile”隐喻“with the lowest status in society or in an organization”(社会中或组织中所处社会地位低下)。“low,lowly,lower classes,underclass”隐喻“low in status or importance”(地位低的,不重要的)。

古汉语中“西序”“西胶” 相传为夏代的小学,也是地位卑微的庶老居住的地方。而相对的“东序”、“东胶”指大学,是地位尊贵的国老养老之所。在社会等级中,地位地下则为“卑微”,即“卑微是西”。

语料显示许多表示女性的词基于语素“西”拓展。“西王母”: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仙人,对应“东王父”,旧时以为长生不老的象征。“西王母”通称“王母娘娘”,同“西王”、“西母”、“西老”、“西姥”、“西真”、“西汉夫人”。“西华”是道教仙宫名,相对东华而言。东华为男仙所居,以东王公领;西华为女仙所居,以西王母领。故女仙名籍称《西华仙箓》。“西域”指传说中西王母所居的地方。“西池”相传为西王母所居瑶池的异称,即“西池金母”。“西宫”为中国封建时代妃嫔住的地方,借指妃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因此,产生“女性是西”的概念。

汉语言文化历来遵守东尊西卑的理念,安排位次时,以面东为尊,则身体在西面,才能向着东方,因此在词汇拓展中产生反差,存在隐喻“尊敬是西”。

拓展词汇:“西席”“西阶”“西上”“西宾”。

“西席”指古人席次尚右,右为宾师之位,居西而面东。据清梁章鉅《称谓录》卷八载:“漢明帝尊桓榮以師禮,上幸太常府,令榮坐東面,設幾。故師曰西席。”后尊称受业之师或幕友为“西席”。“西阶”指堂西台阶,示尊礼之位。《礼记·曲礼上》:“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客若降等,則就主人之階。”“西上”是入门左首的位置。古代尊右卑左,主人迎宾,先据左位,表示尊重。“西宾” 旧时宾位在西,故称;亦常用为对家塾教师或幕友的敬称。

3.概念隐喻“死是西”

基于文化语义,学者普遍认为由于汉民族传统方位概念中,喜暖恶寒,向阳背阴,万物负阴而抱阳,人们卑阴而尊阳。因而东主生,西主死。笔者认为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出发,“死是西”,也是基于上述概念隐喻“低是西”,通过英汉语言文化中普遍存在的认知概念拓展形成。METALUDE中显示基本类比 = UNHEALTHY/DEAD IS LOW(不健康/死是低),包含17个概念词条。其中“drop like flies”隐喻“die in large numbers”(大量死亡);“fall”隐喻“be killed”(死亡)以及“lay down your life”隐喻“die for a belief”(牺牲)。

汉语语料可见拓展词汇:“上西天”“西市”“西归”。

“上西天”字面意义:到西边的天空去;隐喻意义:死亡。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送他妈的一条混蛋狗命上西天。”

“西市”字面意义:西面的菜市场;隐喻意义:指明清时北京处决死囚的刑场,在今菜市口。“西归”字面意义:回到西边去;隐喻意义:用作人死亡的婉词。如:跨鹤西归;鸾驭西归。

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这一认知概念有可能是源于汉字“西”“栖”同音假借。“西”在《说文解字》的解读:“鳥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鳥棲,故因以爲東西之西。”“西”“棲”音近,即现代汉语中简体字“西”“栖”音近(为了行文简练,下文中均只用简体字表明)。[西替代栖]成为转喻基础。这是整体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转喻(Parts of an ICM)中的符号和指称的转喻(Sign and Reference ICM)。束定芳[12]指出“利用符号的邻近性来构成换喻的情况很普遍,一般可以通过语音的邻近或词性活用等”。丁尔苏[13]说“符号学家艾柯(Eco)提出‘我们只需将两个发音相近的符号放在一起,其间的相似性就会挺身而出’。艾柯所描绘的语音上的对应或近似在汉语里更是司空见惯。因为汉字都是单音节,所以同音字(包括同音不同声的字)特别多。我们经常碰到意义大相径庭却发音完全相等的词语。充满智慧的中国人当然不会错过这样丰富的语音资源,他们经常利用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同音或谐音再构成新的比喻,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汉字“死”和“栖”的像似基础是基于身体的生理体验。无论是自然界的动植物,或是人类本身,死亡都表现出类似与栖息时所表现出来的静止不动,即“死是栖”。很明显这个隐喻概念是由始源域(source domain)动物栖息时的静止不动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生物死亡时的静止不动的跨域映射,依赖于自然界中的现象去构建和理解生命的进程。之后通过汉字“西”“栖”同音假借,文字符号通过能指与能指之间相似而发生了连接,形成了隐喻“死是西”。

然而在语言的历时发展中,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语言文化,大量出现的是逆向的跨域映射。Lakoff[14]提出:“隐喻映射具有系统等级分层结构,较低层级的映射继承较高层级映射的结构。”从历史的角度看,在前一代人眼中属于隐喻的现象,在后一代人看来极有可能变成该隐喻的经验基础,被理所当然地接受。“死亡”作为具身化的体验,已经成为熟知的概念成为始源域,继续构建更为抽象意义上的“静止不动”的概念。检索METALUDE,有一个基本类比 =ACTIVITY/PROCESS IS LIVING(活动/过程是生命)中存在从属隐喻CESSATION IS DEATH(停止是死亡),包含32个隐喻词条,可谓丰富的拓展,其实不乏许多和汉语相同的隐喻。比如:“abort” 字面意义是 end a pregnancy(流产),隐喻意义 abandon because of failure(计划等中途夭折,中止)。“death knell”字面意义funeral bell(丧钟声),隐喻意义cause or warning of the end of an activity(丧钟,事物完结的信号)。

语料检索出“西洲”“西洲曲”“西宫”。它们的语义皆有离别之义。“西洲”西方的洲渚,多指情人所在或与情人相别之地。“西洲曲”是乐府《杂曲歌辞》名,南朝无名氏作,因首句有“忆梅下西洲”,故名。内容抒写少女对久别的情人的怀念,是南朝乐府中的名篇。“西宫”指离宫,别宫。指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固定的时间都要去居住,也泛指皇帝离开皇宫出巡时的住所。

因为死亡意味着生死相别,永远的离开,即“死是离别”,这个概念与“死是西”共同作用形成隐喻“离别是西”,METALUDE显示基本类比EXISTENCE IS PROXIMITY内含20个隐喻词条,其中有2个词条是一样的拓展。“depart this life(离开)”隐喻“die(死亡)”,例句:in loving memory of my husband, who departed this life on May 31st 2000。“leave(离开)”隐喻“die and have surviving relatives(留下亲人而死去)”,例句:he leaves two young daughters and a 23 year-old wife。中国地理环境西部高山,东临大海,决定了秋天的自然特点,素有“西风凛冽”、“东风送暖”之辞。秋风萧瑟扫落叶,呈现出死气沉沉的景象。通过认知概念“秋是死”“死是西”的联合作用,形成了概念隐喻“秋是西”。古代中国的空间,时间统一观再次影响了汉语的词汇隐喻拓展。语料显示词汇“西陆”“西颢”“西帝”“西皇”“西灵”“西成”“西风”“西气”“西候”都是基于概念隐喻“秋是西”拓展而来。

“西陆” 字面意义:西边的陆地;隐喻意义:指秋天。《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七》:“蓐收清西陸,朱羲將由白。”李善注引司馬彪 《续汉书》:“日行北陆謂之冬,西陆謂之秋。”“西颢”指秋季。西方曰颢天,秋位在西,故称。“西皇”为传说中西方的尊神。指古帝少皞金天氏,因秋位在西,故称。同“西帝”“西灵”。“西成”谓秋天庄稼已熟,农事告成。“西风”指西面吹来的风同,多指秋风;“西气”指秋气;“西候”意指秋天的季节气候。

这个拓展是在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现象所影响下的认知,在英国恰恰相反,当西风吹起时,正是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季节,英国诗歌中有很多赞美西风的诗句。

4.概念隐喻“美女是西”

汉语中很多俗语是根据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浓缩而来的。典故的词汇化,顾名思义就是典故演化成词的过程。

具体来说,是指典故经过概括、改造逐渐演化为词语形式,并最终进入汉语词汇系统的动态过程。姚尧[15]提出“典故词的词汇化会经历四个阶段:词语化、有标记的使用、标记脱落以及去典故化,根据典故词来源性质的不同而路径稍有差异。典故词的词汇化建立在合理的认知基础上,创新隐喻和转喻是最主要动因。”概念隐喻“美女是西”的认知经验基础是美女西施的传说。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美女。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苧萝村,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这一认知隐喻映射凸显外貌上的特点。拓展词汇:“西施”“西子捧心”“西施捧心”“西颦东效”“西眉南脸”。

“西施” 字面意义:春秋末期越国美女施夷光;隐喻意义:泛称美女。例如:韦应物 《广陵遇孟九云卿》诗:“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

“西子捧心” 字面意义:美女西施有心痛病,经常捧心而颦(皱着眉头),但仍然显得很漂亮;隐喻意义:谓美女之病态,愈增其妍。例如:李瀚《蒙求》:“西子捧心,孙寿折腰。 ”

“西子捧心”同“西施捧心”。“西颦东效”借代西施捧心、东施效颦。比喻以丑陋学美好而愈显其丑。“西眉南脸” 借代西施、南威,都是春秋时的美人。后以“西眉南脸”比喻女子容貌美丽。

英语的词汇历时发展中也存在许多这些基于典故的拓展。METALUDE中所列的另一个基本类比=HUMAN IS SUPERNATURAL/MYTHICAL BEING(人是超自然/神秘的存在),存在着与在“美女是西”类似的隐喻拓展。英语中词条“Gorgon”字面意义是monster with snakes instead of hair that turned people to stone(希腊神话中的戈耳戈女神),隐喻意义woman of frightening appearance or behaviour(丑陋可怕的女人)。例句:My piano teacher was a real Gorgon-I was scared stiff when in lessons。词条“amazon”字面意义是Scythian warrior woman(古希腊相传曾居于黑海边的一族女战士中的一员)隐喻意义tall strong or forceful woman(魁梧而带男子气的女子, 悍妇)例句:she was quite an amazon--and intimidated the young recruits to the company。

三、结 语

以上基于汉语词典语料和METALUDE英语隐喻语料库的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隐喻拓展方位概念“西”是认知方式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方位词“西”在汉语中的拓展最初来自于自然现象日落,以及人类对于日落现象的具身化的体验“位置降低”。然而,在历时的拓展过程中,它的隐喻基本类比与英语认知概念存在许多共通之处,隐喻认知基础大致相同,演变途径也大致相似。之所以方位词“西”在汉语中显得独具文化特征,主要在于3个特别的转喻基础:汉语认知中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结合;汉字“西”“栖”同音假借的相似基础;以及独有的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因此,汉语“西”的概念拓展在具体的隐喻词条中存在英汉语之间的差异。尽管符号学中提出的语言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任意性。丁尔苏[13]指出:“虽然比喻的能指与所指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是任意的,但整个比喻活动揭示了使用群体的集体价值取向”。英汉语中隐喻拓展的差异也能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以及认知的差异对于整个集体使用的语言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1]DEIGNAN A. A corpus linguistic perspectiv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phor and metonymy [J]. Style, 2005,39(1):72-96.

[2]吴世雄. 隐喻、词源和文化:基于语料库的探索和方法论反思[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2-60.

[3]周运会,吴世雄. 国外语料库隐喻研究综述[J]. 外语学刊,2015,(1):72-77.

[4]林荩. 基于语料库中“愤怒是热”的隐喻研究[J]. 莆田学院学报,2009,(4):47-50.

[5]林星. 认知语言学的具身化假说和身体隐喻研究[J]. 外国语言文学,2009,26(3):164-168.

[6]王小潞,何代丽.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情感隐喻对比研究[J]. 外国语文研究,2015,1(2):27-33.

[7]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

[8]汉语大辞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订补[Z].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10.

[9]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纪念版[Z].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0]梁兴哲.倒序现代汉语词典[Z].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1]周晓陆. 释东、南、西、北与中——兼说子、午[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70-71.

[12]束定芳. 隐喻和换喻的差别与联系[J].外国语,2004,(3):26-34.

[13]丁尔苏. 符号与意义[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6-156.

[14]LAKOFF 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A]//In ORTONY A (ed.). Metaphor and Thought[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222-224.

[15]姚尧. 典故词词汇化的过程与动因试探[J].南开语言学刊,2014,(2): 134-143.

(责任编辑刘翠)

A Corpus-based Study of Metaphors Behind Chinese Character “Xi” and English Word “West”

DAI Lingjing

(College of Ocean,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The conceptual metaphors behind the diachronic lexical semantic changes of Chinese character “Xi” are analyzed via the dictionary-based corpus, and then they are contrasted with the basic analogies in METALUDE English metaphor corpus. It is shown that the semantic expansions in these two languages are made on the basis of the shared embodied physiological experiences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conceptual metonymy and metaphor are the main motivation. Due to the unified concept of space and time in Chinese orientation words, the guise of homonym in Chinese words and unique allusions in Chinese language, the lexical terms in the metaphorical extens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Xi” and English word “west” show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and diverse cognitive understandings.

orientation word; Xi(west); corpus; conceptual metaphor

2015-12-21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2014C021)

戴凌靓(1980-),女,福建福州人,讲师,硕士。

H313

A

1008-3634(2016)04-0093-5.5

猜你喜欢

字面语料库隐喻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规约层级递进模型”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活的隐喻》
金缕衣
别误会这些英语
别误会这些英语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