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视角下生命意义之再认识
2016-03-07王健
王 健
(阜阳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人文视角下生命意义之再认识
王健
(阜阳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安徽 阜阳236041)
人的生命是复杂的社会存在。人类社会即使发展到今天,人们依然在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这也是东西方哲学探讨的永恒主题。回溯生命进化与发展史,人类关于生命存在的意义有财富观、权力观、需要观、修身观、关系观等不同的理解。文章认为人是有追求的理性存在,应追寻生命存在的意义,应有尊严地活着、有追求地活着、幸福地活着,过有意义的人生。
生命;意义;尊严;追求;幸福
人的生命是复杂的社会存在。人类社会即使发展到今天,我们依然要思考生命存在的价值。人活着为了什么?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的每一个体必须面对和思考并作出回答的人生课题。其实人类“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不论杂乱与否,始终如一强有力地萦绕在人们心头”[1]5。
一、东西方哲学中的永恒主题
作为宇宙万物之灵的人类,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和适应自然选择对自身的存在价值作出哲思与反省。追溯东西方哲学史,我们从中得到了殊途同归的探索、诠释与解读。
西方哲学中,亚里士多德关注人的灵魂,强调人人皆有欲望,人的目的即人可实践的最高善就是幸福。他认为人类本性中有一种追究理所当然存在事物根源的能力——置疑精神[1]6。中世纪宗教神学进入社会生活和私人领域,通过心灵修炼,引导生命个体倾听内心的声音,帮助人们摆脱世俗世界中的焦虑与不安。佛教强调众生平等,普度众生,实现社会大同。伊斯兰教认为真正的圣战是战胜自我,主张人们止恶扬善,提倡宇宙的兄弟情义。犹太教保罗鼓励他的追随者忍受不幸,曾这样呐喊:“你遭受的磨难都是人类经验中的一部分。上帝是仁慈的,他不会让你经受你的能力之外的经验,但经过磨炼,你会拥有忍耐的力量。”[1]115基督教告诫人们隐忍苦难,积德求善,最终升入天堂。宗教笃信者认为,人类真正的生命掌握在上帝手中。但上帝的呵护依然来自内心的感知,如果没有上帝,难道生命就没有意义了吗?于是尼采喊出“上帝死了”,提出要重估一切价值,充分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强调权力意志。叔本华认为决定人的差别有三个方面,即人的自身、身外之物和人向他人所显示的样子[2]4。
东方哲学中,中国传统哲学以关注人的生命长度和寻求内心的安宁为价值取向,旨在通过心灵修炼和人格超越,外化为入世的力量来实现生命关怀和社会价值。儒家强调以个体的生命修为和人格提升,认识天地人,感知社会和自然,达成知命、乐天之境界,获得幸福人生。道家以生命的灵性安顿为目标,思考人的存在,强调顺乎自然,返璞归真,无为而治,率性而为,知足常乐,享受人生,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的境界。禅宗提出以平常心超越世俗,“心静如止水”,强调用个体生命的平静心境感悟生命的充实与幸福,寻找生命的本原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注重生命的精神修炼与内在超越。泰戈尔认为,人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的灵魂能包容一切,人类的自由和人性的完成都在于“爱”,爱就是“包容一切”。他还进一步指出,人生的目的就是成为“宁静的人”。[3]无论是中国哲学中儒家“乐天知命我无忧”的积极入世,道家“全生避害、安顿生命”的淡泊处世,禅宗“心灵修为与灵性召唤”的人格陶冶与生命升华,还是印度文化中对生命和人性的包容与理解,都是古老东方文明的重要体现。
然而,回溯历史,我们发现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思想的光芒与社会的文明进步伴随着曲折,正是在这种曲折中才能折射出人类先贤的思想与智慧之光,从而驱散历史天空的愚昧、腐朽、奢靡的阴霾,迎来人类的光明时代。华夏文明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失序,民不聊生,礼乐溃废,贪欲横流,道德沦丧,对此,儒道诸子百家相继出现,寻求救世,兴礼问道,关注生灵,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与归宿。与东方历史相类似的是希腊文明发展至罗马时代,伴随罗马帝国对外来民族的征服,各种文明成果也随之涌入罗马,这一方面大大地促进了罗马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早期罗马人那种淳朴务实的作风逐渐为奢靡之风所取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罗马帝国时期的社会奢靡之风弥漫,从皇室宫廷到市民阶层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中世纪前后,人类开始思考生命存在价值,重塑精神追求和人文信仰,但又走向另一极端。神学蒙蔽了人类智慧的双眼,个体生命沦落为宗教的婢女,人性的光辉在神的外衣掩盖下,失去了光泽。伴随科技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觉醒,从而打破宗教的神话传说,还原人类生命的本原真相。但宗教并不具有完全的否定意义,在人类无法解释世界、陷入困顿之时,正是宗教给人类一把探索“超越表象世界、赋予宗教意义和人类生命意义”的钥匙。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坦言:“要想探索生命的意义,就意味着皈依宗教。”[1]18但这不是唯一的途径,人类是理性的存在,所要寻找的不是宗教本身,而是宗教中对现实社会的关照所引起的共鸣,这就是信仰。信仰不是没有理智的信服。“理性的信仰首先不是信仰某种具体的事物,而是对自己思想中所具有的确定性的坚持。”[4]131就是说,理性的信仰是对正确的事物的正确判断与坚持。实际上,人类社会关于生命平等、善良正义、自由幸福等方面的价值诉求只是与宗教的基本教义不谋而合,如果在其他的理论体系中有这样的价值呈现与逻辑表达,同样可以成为指导人们走向幸福生活的行动指南。
二、对生命存在意义的不同理解
放眼宇宙,人是其中微小的存在。霍斯曼的哀叹“我陌生而害怕,在我不能的世界中”[1]58,给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人类的生命存在究竟是为了什么?面对生命中的诸多困顿,又是什么促使人类的每一个生命个体走出低谷、走向阳光?在纷扰喧嚣的世俗社会中,人的心灵如何保持一份宁静,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这些问题都与我们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理解有关。回溯历史,人类关于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主要有以下不同的理解。
财富观——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获得财富。人类个体生命的存在应有基本的物质保障,否则无法生存。正是这种原因导致生命个体去追求财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观点,显示了生命个体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已到了疯狂的地步。物质财富是生命之所需,财富可以为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但不是生命的唯一价值诉求,人类的存在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意义的提升。现实社会里, “大多数人判断他人的标准仅仅是成功或财富”[5]。然而,热心为自己积聚财富的人,难以进入崇高和谐的精神世界。
权力观——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获得权力。权力的存在具有必然性,是社会存在、维系、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走向极端,为了获取支配和控制他人的权力,不择手段,甚至泯灭良知。这种权力对于生命的存在有何意义?“为了外在的荣耀、地位、头衔和名声而部分或全部地奉献出自己的内在安宁、闲暇和独立——这是极度的愚蠢行为。”[2]27尼采鼓吹权力意志,并在希特勒手里成为制造人类灾难的工具,让世界人民饱受战争之苦。像希特勒手里的权力,对于人类意义何在?权力只有造福人类,才有意义。如果把手中的权力变为谋求个人私利的工具,那么权力也是危险的,这时的权力不仅不能让掌权者获得尊敬,反而会让掌权者失去自由和生命。权力可以给生命个体带来地位、声望和荣誉,但“荣誉通常具有欺骗性,聪明的人贵在有自知之明”[6]94。权力可能会给生命个体赢得尊重、带来幸福,但不具有必然性;掌权者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才是得到尊重、收获幸福的决定性因素。
需要观——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满足需要。只要生命个体存在,就必然有需要。文艺复兴运动重新发现了人的需要,使人的生命尊严与意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尊重。弗洛伊德从生物本能出发,分析了生命个体的肉体需要和社会需要,但否认人性的历史性,否认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科廷汉认为,人类生命依靠一系列相关行为的本能生存——动物本能、社会本能、情感本能以及理性本能,因而生命个体具有本能性需要[1]43。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层次学说,人类就是在需要的发展中,建立人与人之间新的和谐关系,不断涌现“高峰体验”,成为自我实现的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人类面临的三大局限:“人类聚居的空间、人是社会的人、人类由男女两性组成。”[7]在阿德勒看来,三大局限预示着人类要学会与异性相处,学会在职业中实现价值,克服孤独,走向合作,这是人类存在和个体生存的必然需要。弗洛姆认为“爱是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4]7。在弗洛姆看来,爱是人类和生命个体的本质需要,正是爱把人从劳动异化中解脱出来,生命需要正确的爱(博爱、父爱、母爱、自爱和两性之爱),人类才不会陷入孤独和困顿。
修身观——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修身。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郁的道德情怀,主动回应人的内在成长与生命发展。孔子强调“克己复礼、内省成仁”,服务社会的积极入世。人皆圣贤,关键在于个人内在修为,“内圣”而“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历史发展,有多少英雄人物以自身的人格修养投入社会实践,演绎人生百态。老子提出“无为而治,与世无争”,遵循自然的出世修为。强调“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同的道德修为和人格魅力,决定了不同个体的生命认知和人生经历。只有不断地进行言行统一的修身,并不断地完善自身,生命存在才有意义。
关系观——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建立和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人是自然界中最有智慧的生命存在,但不是孤立的存在,人是社会的一员。马克思认为,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是“人类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8],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只有在真实情感交流与真正有见地的对话中,个体的生命存在与他人、社会构建有机的整体,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亲情、友情、爱情都是生命支撑系统的有机组成,也是重要的社会关系,需要我们善待之,珍惜之,呵护之。正如弗洛姆在继承马克思的观点时所认为的:“在一个健全的社会里,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另一个人实现目的的手段,而永远是目的。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的私人关系都是不可分割的。”[9]可以说,正是人所处的与他人和谐共在之社会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质量决定了每一个个体不同的生命意义与价值。
三、人类生命存在的真谛
有人说,生命的存在价值体现在三个层次:活着,活好,活长。笔者不完全认同这样的理解。活着,只是表明了生命的生存状态,自然界所有生物都是“活着”的生命体。活好才是生命的本质,体现在活出生命的质量,活出生命的尊严,活出生命的意义。活长,应该是在“活好”基础上生命的进一步延伸。其实,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好死不如赖活着”反映的却是一种“宁愿奴颜婢膝地活,也不愿壮烈豪迈的死”的价值取向。没有质量的生命存在,即使活到百岁又有何意义呢?只有有意义的生命存在才是值得活长的。
人类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追求质量,生命的质量包括幸福、尊严和超越。就是说,人类每一个个体生命存在都旨在有尊严地活着、有追求地活着、幸福地活着,过有意义的人生,实现生命的价值。
一是有尊严地活着。追求人人平等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但实际上人生而不平等。不同的国家、民族、社会制度、家庭环境及个人的努力程度等决定了我们在这个世界的不同地位和生活状态。作为人类的共同价值目标,人人都应有尊严地活着。第一,有尊严的生活要求社会为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的机会是平等的。一个健全的社会能够让每个人不因贫富、性别、种族等因素而失去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机会,让人人都有平等获得发展的机会,人格平等且被他人所尊重,有自己独立并被法律所保护的个人生活空间,人人拥有对社会公共生活的自由、平等、民主的话语权。平等地参与社会分工,通过个体的诚实劳动获得报酬,积累财富,满足生活需要,也是生命个体获得社会尊严的一个基本条件。第二,有尊严的生活,要求“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石柱上镌刻的一句话。帕斯卡认为,人之为人,就在于人能够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思考,对自己的命运进行追问。认识自己,就是要自知、自明,正确的评价自己,驾驭自己。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自尊自爱自励自强。第三,有尊严的生活,要求作为个体的生命要融入社会。融入社会不代表放下自尊,而是独立而不失自我地与社会建立联系,成为社会有机体的一份子。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能够制造符号并使用符号,从而创造了属于人的文化世界。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人才建立起了自己的理性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10]。作为生命的个体,需要融入到社会的文化生命之中,在与他人沟通、交往与互动中保存自己的生命、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11]。海伦·凯勒的故事表明,人能够在多么局限的条件下以“最匮乏的材料”建构属于他的符号世界,只要他掌握了符号系统的基本原理——这把通向人类文化世界的钥匙。第四,有尊严的生活并不要求人人都要拥有相同的人生,但要关照他人与回报社会,正是在这种关照与回报中,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肯定与认可。人类社会允许存在不同的生命实践领域与存在形式,科学、艺术等等都是人类诸多个体生命的自由选择。只是这种选择的共性在于不能只是为了满足个体生命的需求,而要在这种个体的满足中,充分关照他人与回报社会。这也意味着个体不仅要有自己的尊严,也应捍卫国家、民族的尊严。尊严不可辱!为此,死有何惧?“正是死亡的黑暗,衬托出生命的光彩,而我们正因为这样,才倍加珍惜生命,仅有一次的生命才更加辉煌。”[12]只有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中,个体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与尊严。
二是有追求地活着。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往往伴随着苦难、挫折与各种考验,但生命是有追求的存在,在主体自觉下的生命能够超越苦难、战胜挫折、经受住各种考验,获得心理的满足、体验愉悦的情绪和升华精神世界。第一,生命是自觉的存在。主体自觉是生命智慧的重要呈现。“人不是简单的活着,而是时时对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断,决定下一刻自己会成什么样的人。”[13]139这表明生命主体是有意识地自觉选择、追求人生目标。作为一个个体,人始终处于不断探索其自身存在的过程当中。每时每刻都在审视和反省自身的生存状态,人生的意义在这种审视中得到体现。苏格拉底强调“没有经过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正是因为人具有反省和审视力,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有德行的人”。第二,生命是向善的存在。善的生活,即有德性的生活,也是宁静平和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心灵才能得到安顿,精神才能充分愉悦。有追求的人生就是心灵追求真善美的人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当今多数人已“仓廪实”和“衣食足”的中国,“知礼节”和“知荣辱”仍然更加有它存在价值与升华空间。道德是有意义的人生的试金石。生命的历程也是人类在善恶之间选择的过程。第三,生命是超越的存在。加缪说:“生命是荒诞的、无聊的、无意义的”,这是悲观者的说辞。生命的存在需要超越,人生中所经历的每一个苦难本身都有意义。弗兰克尔认为“即使面对无可改变的厄运,人们也能找到生命之意义。”[13]139超越了苦难、战胜了挫折、经受住了各种考验,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人类就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把握命运的过程中,收获高峰体验的快乐。超越地活着,就是培养理性,不盲从,不迷信,独立思考,倾听内心的声音,在理性思考和独立判断中,升华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三是幸福地活着。人是生命有限的存在。正是人类个体生命的有限性成为个体不断走向无限、实现超越的动力。现实中,有的人虽然得到了持续不断的晋升,但并不幸福。为什么呢?第一,幸福地活着有个前提,就是做一个负责任的存在。责任是人类生命的特征之一。弗兰克尔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13]133。其实,生命从诞生之日,就赋予了太多责任。人类不仅肩负责任,而且践履责任。一个负责任的人,体现在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是基础,对家庭负责是本分,对社会负责是大义。对自己负责,要求善待自己,珍惜生命,经受磨难,和谐身心;对家庭负责,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礼待夫妻,教化子女,为社会培养后来者与接班人;对社会负责,要求关心他人,尽己所能,奉献爱心,做好本职工作,收获内心的快乐、平和与安宁。第二,幸福地活着与自我满足的内心感受有关。达尔文进化论给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以提示:“适者生存”。生命存在需要基本的物质保证,这是生命活着的必然需求。波爱修斯认为,人们忙忙碌碌并竭尽全力所追求的、殊途但却同归的总目标就是幸福。财富、荣誉、权力、健康都是幸福的外形[6]76。幸福在于人的内心。幸福是一种心境的淡然与闲适。幸福也是个体在社会发展历史中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而获得的一种心理满足状态。从当下的视角审视时,增量越大,则幸福指数越高。反之,则低。就是说,内在的素质是幸福的源泉。第三,幸福地活着不是与财富的多寡唯一相关。有意义的人生在于我们对社会的付出与贡献,在于我们的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在于我们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物质条件只是人的需求的一个部分,精神世界的建构才是人生的重大课题。“一个人精神能力的范围尤其决定性地限定了他领略高级快乐的能力。”[2]7立足于精神生命的关注,塑造有信念、有德行、有善果的人,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正如比尔·盖茨所倡导的企业家回馈社会的“裸捐”。作为巨额财富的拥有者,财富本身只是一串数字而已,但财富回馈社会,可以帮助社会的弱势群体,反馈给他的是精神的富足与心灵的愉悦,这是财富本身所不能赋予的东西。在近年来汶川、玉树、舟曲地震后的赈灾中有许多社会精英在用这样的方式回报社会。唯有这样有社会责任的人才能获得积极的生命体验与人生感悟,人生的意义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与体现。
[1]约翰·科廷汉.生活有意义吗[M].王楠,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叔本华.人生的智慧[M].韦启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人生的亲证[M].宫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1
[4]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亦非,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
[5]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M].王水,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8:43.
[6]波爱修斯.哲学的慰藉[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阿尔弗阿德勒.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M].周朗,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4.
[8]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0.
[9]埃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王大庆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222.
[10]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李琛,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3.
[11]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2004:53.
[12]于凤湘.希腊神话(第三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90
[13]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M].吕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刘翠)
Reevaluation on the Meaning of Life Existence from Humanistic Perspective
WANG Jian
(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41, China)
The life of mankind is a complicated social existence. In today's human society, people are still thinking about the meaning of life existence, and this is an eternal theme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hilosophy. Looking into the history of lif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human being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meaning of life existence, such as wealth theory, power theory, needs theory, self-cultivation theory and relationship theory. Mankind is a rationality existence with pursuit, the nature of life existence is to search for the meaning, aiming at having a meaningful life with dignity, pursuit and happiness.
life; meaning; dignity; pursuit; happiness
2015-12-21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FEB110180)
王健(1971-),男,安徽阜阳人,副教授。
B023
A
1008-3634(2016)04-007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