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鷟及其《朝野佥载》考释

2016-03-07张金铣

关键词:朝野

韩 婷, 张金铣

(安徽大学 历史系,合肥 230039)



张鷟及其《朝野佥载》考释

韩婷,张金铣

(安徽大学 历史系,合肥230039)

张鷟是唐代著名学者,所撰《朝野佥载》是唐早期笔记小说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朝野佥载》有较多版本,各家对其性质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史志目录多将其归入杂传记类,私修目录则纳入小说家类。文章对《朝野佥载》进行考证,认为该书内容杂芜,但多讲史事,归为杂传记类更为合适;书中部分内容记载的史事已超出张鷟卒年,应是后世辑佚过程中误抄《朝野佥载》所致。

张鷟;《朝野佥载》;文献价值

张鷟是唐朝前期文学名家,其传世作品有《凤筋龙髓判》、《朝野佥载》和《游仙窟》。其中,《凤筋龙髓判》是现存最早的唐代判词集;《朝野佥载》为时事笔记,保存了较多史料;《游仙窟》则为传奇小说,或被目为艳体小说,不为人们看重,但在周边国家影响颇大,后自日本传回国内,引起广泛关注。《全唐诗》收其诗作《咏燕》一首[1],《全唐诗外编》补收其诗作五十八首[2],《全唐文》收录其文章《陈情表》、《沧州弓高县实性寺释迦像碑》及判词若干[3]。

一、张鷟生平事迹考述

张鷟,字文成,号浮休子,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北)人。其生平事迹在新旧《唐书·张荐传》、《桂林风土记》、《大唐新语》、《朝野佥载》等均有提及,然歧异之处颇多。

(1) 学界对张鷟生平的研究 学界对张鷟生平事迹研究,主要集中于考证张鷟生卒年及卒时所任官职问题,并且分歧较大。 其一,关于张鷟生卒年份研究,论文较多。1941年,容肇祖著文认为张鷟约生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卒于玄宗开元十八年(730 年),年七十三岁[4];赵守俨在《朝野佥载·出版说明》中则根据《风土记》推测张鷟“生于显庆三年(658 年)前后……约当卒于开元十八年(730 年)”,但又提到:“《朝野佥载》卷六又有‘永徽中,张鷟筑马槽厂宅’一则”,认为张鷟“亲历之事,永徽尚在显庆之前,又与《风土记》之说不合,存疑俟考。”[5]刘真伦考察张鷟生平活动情况,认为张鷟约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前后一年间,卒于开元十年(722年)前后一年间,年在七十三岁左右[6]。马雪芹考释史料,推测张鷟生卒年代约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至开元九年(722年),七十三岁[7]。萧相恺则勾稽张鷟生平史料,判断其生年在显庆元年(656 年)左右,卒于开元十六年(728 年)左右[8]。其二,关于张鷟卒时所任官职问题,主要依据两《唐书》和《桂林风土记》的两种不同记载。两《唐书》皆言其以司门员外郎卒,存疑。马雪芹、朱炳宇[9]等都认同两《唐书》其卒时官在司门员外郎的记载。《桂林风土记》则言其以龚州长史卒。崔兰海赞同《桂林风土记》说法,张鷟卒官于龚州长史,非司门员外郎[10]。

(2) 关于张鷟的文献资料的分析《旧唐书》卷一四九《张荐传附传》载:因其儿时梦鸑鷟,鸑鷟乃凤之佐,其祖父认为其当以文才名于朝廷,故名之鷟,字文成。初登进士第,考功员外郎蹇味道阅其卷,叹为“天下无双”, 授齐王府参军。后授长安尉,迁鸿胪丞。四次参加书判考选,所拟判辞皆被评为第一。员外郎员半千盛赞其文如成色最好的青铜钱,因此被时人誉为“青钱学士”。但其性情偏躁卞急,且以风流自赏,行为放荡不羁,为恪守礼法的官僚士大夫不喜,尤为宰相姚崇鄙视。开元初, 御史李全交劾奏其讥讽时政,遭贬岭南。幸得刑部尚书李日知救护,不久移调内地。开元中,以司门员外郎终。张鷟颇有文才,声名远播,时为默啜所知,新罗、日本来使亦多购其文[11]4023-4024。

《新唐书·张荐传》所载有关张鷟的内容与《旧唐书》相差无几,略增“调露初,登进士第”,“证圣中,天官侍郎刘奇以鷟及司马鍠为御史”[12]4979-4980,但并未记载“开元中,入为司门员外郎卒”。

唐末莫休符《桂林风土记》中“张鷟”条载:“张鷟字文成,深州深泽人(深泽为陆泽之误)。后赵右侯宾之后”,聪慧有文才。这里称张鷟为后赵大臣张宾之后,并记载其名之由来,又言其“弱冠应举,下笔成章……特授襄乐尉,迁监察御史,司门员外。至姚崇为相,诬其奉使江南受遗,赐死。其子上表请代父死,黄门侍郎张廷珪、刑部尚书李日知连表称冤,遂减死流江南。数年起为龚州长史,卒年七十三。文成凡七举,四参选,皆中甲科”,员半千盛赞其才,时号“青铜钱学士”。文名远播,久视中,太官令马仙童陷突厥中,默啜问及张鷟。新罗,日本来使亦求其文。“著《雕龙策》、《帝王龟镜》、《朝野佥载》二百卷。文成以五为县尉,因著《才命论》以适志,盛行于世。有李季孙者,注《才命论》,言是燕公词,盖不览唐史,率意纪文,大惑时人,一向纰缪。”*(唐)莫休符.桂林风土记[M].四库全书本,第589册,77页。

《大唐新语》卷八“聪敏第十七”中记载张鷟以词学知名,应下笔成章、才高位下、词摽文苑等三入科,俱登上第,转洛阳尉,故有《咏燕》诗。累迁司门员外。凡七应举,四参选,其判策皆登甲第科。员半千赞其才,号“青铜学士”。久视中,太官令马仙童陷默啜,默啜亦问及其名。才名远播,暹罗、日本使入朝,多收集其文[13]。

比较以上四则材料,两《唐书》对张鷟的记载偏少且附于其孙《张荐传》中,较少言及其出仕情况,多言其名字由来之传说,为世人盛赞之才学及乖异秉性。《新唐书》所加“调露初,登进士第”,后来屡被怀疑有误。《旧唐书》所记“开元中,入为司门员外郎卒”与《桂林风土记》所记又不同。相对而言,《桂林风土记》之记载较为详实。《大唐新语》所记则多与两《唐书》、《桂林风土记》相同,又增添某些具体信息。

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考证《新唐书》有关张鷟的记载,言:“鷟字文成。史云调露中,登进士第,考功员外郎见所对,称天下无双。案《登科记》乃上元二年,去调露尚六岁,是年进士四十五人,鷟名在二十九。既以为无双,而不列高第。神龙元年(705)中才膺管乐科,于九人中为第五,景云二年(711)中贤良方正科,于二十人中为第三,所谓制举八中甲科者亦不然也。”[14]洪迈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2000年3月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收录《朝野佥载》。该书明确涉及张鷟本人的记载有十二条,其中七条为作者生平经历,余五条则是作者品评人物时政之见。另,从作者其他作品,如《游仙窟》的作者自序和《沧州弓高县实性寺释迦像碑》的作者署名等,都可以找到有关作者生平活动的蛛丝马迹。对《朝野佥载》中所见时间进行统计,除少数前朝轶闻,时间主要集中在永徽(650-655)至开元(713-741)年间,出现频率也较高,其他有关唐代的非年号的记载也主要集中在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玄宗时期。这些记载一方面成为反映这一时段史事的宝贵史料,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对作者张鷟生卒年的考证。另有四条记载贞观、天宝、宝历、敬宗(宝历)时事,后文另有说明,此不赘述。

从《朝野佥载》中所见的地名来看,张鷟所记之事发生地多与其生平经历有关,地点集中在其曾任职或途径之地。此亦有助于考察作者生平经历及其活动范围,更禆益于历史地理学、方志学等诸多史料的保存。

二、《朝野佥载》版本与内容

(1) 《朝野佥载》的版本宋代官修史志目录《新唐书·艺文志》载:“张鷟,《朝野佥载》二十卷”[12]1485。宋代私修目录著作。《郡斋读书志》道:“《朝野佥载补遗》三卷。右唐张鷟文成撰,分三十五门,载唐朝杂事,鷟自号浮休子,盖取《庄子》‘其生也浮,其死也休’之义”。*(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M].续古逸丛书本,67页。《直斋书录解题》道:“《朝野佥载》一卷,唐司门郎中饶阳张鷟文成撰。其书本三十卷(或疑为“二十卷”之误)。此特其节略耳,别求之未获。鷟自号浮休子。”[15]《文献通考》载:《朝野佥载补遗》三卷。晁氏曰“唐张鷟文成撰,分为三十五门,载唐朝杂事。鷟自号浮休子,盖取《庄子》‘其生也浮,其死也休’之义。”[16]《宋史·艺文志》曰:“张鷟《朝野佥载》二十卷,又《佥载补遗》三卷。”[17]

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朝野佥载》六卷(内府藏本)……尤袤《遂初堂书目》亦分《朝野佥载》及《佥载补遗》,为二书。疑《佥载》乃鷟所作,《补遗》则为后人附益。凡阑入中唐后事者,皆应为《补遗》之文。而陈振孙所谓书本三十卷,此其节略者,当即此本。盖尝经宋人摘录,合佥载、补遗为一,删并门类,已非原书。又不知何时析三卷为六卷也。”[18]

根据宋元时期目录学著作所记载,第一,《朝野佥载》初有二十卷,为《新唐书·艺文志》收录。晁氏未收,至陈氏收《朝野佥载》一卷,并言其本三十卷,此疑为节略本。《文献通考》未言及,至《宋史·艺文志》又言《朝野佥载》二十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录为六卷。第二,另有《朝野佥载补遗》,晁氏言三卷,且分为三十五门。陈氏未收,《文献通考》收三卷,并引晁氏所言,曰其分三十五门。《宋史·艺文志》言《佥载补遗》三卷。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六卷本《朝野佥载》,未单列《佥载补遗》,疑后世两书均有散佚,后来人辑佚又将两者合而为一。所言亦有道理,且备一说。

现所见《朝野佥载》多为一卷本或六卷本,源自明代以后逐渐见世的一卷本与六卷本。一卷本一说有陶宗仪《说郛》本、《历代小史》本[19]等,一说有《古今说海》本、《历代小史》本,实出《说郛》[20]。六卷本以《宝颜堂秘笈》为代表。这两本源流体系各不相同。据赵守俨考证,《秘笈》本为明人从《太平广记》中辑出。另,一卷本据赵毓龙、胡胜考证,又有《类说》与《绀珠集》本,疑为陈氏《直斋书录解题》所言“节略本”,并指出其与其他版本系出两源,即两个版本[21]。

近年来《朝野佥载》点校本,一是赵守俨完成的,由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一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此本以《宝颜堂秘笈》本为底本,参校《太平广记》和一卷本存世之《说郛》、《历代小说》各本及相关史书,并参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朝野佥载》的性质归类《朝野佥载》“其书皆纪唐代故事”,内容丰富。如何来看待其性质,关系着对《朝野佥载》的研究利用及其史料价值。目录书对《朝野佥载》的归类:《新唐书·艺文志》将其安排在乙部“杂传记类”;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则将其归为“小说类”;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继承晁氏之说划在“小说家类”;《宋史·艺文志》则复归其入史部“传记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其排在“子部·小说类”。

从以上目录书对《朝野佥载》的归类情况来看,同为宋代所修目录,史志目录《新唐书·艺文志》将《朝野佥载》视为“传记类”,而私修目录《郡斋读书志》和《直斋书录解题》则将其归为“小说类”。至《宋史·艺文志》,沿袭史志目录又将其归回“传记类”。其中缘由虽存在陈氏所修目录以晁氏作参考,但也不难看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目录著作对《朝野佥载》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至《四库全书总目》则又将其视为小说,认为其“纪唐代故事,而于谐噱荒怪,纤悉胪载,未免失于纤碎”,指出“唐、宋而后,小说作者弥繁,中间诬谩失真,妖妄荧听者固为不少,然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者亦错出其中。”[18]1183若以此为标准,则将《朝野佥载》归入小说类也无不妥。“然耳目所接,可据者多,故司马光作《通鉴》亦引用之。兼收博采,固未尝无裨于见闻也”[20],目其为小说则其史料价值未尽然受到重视。

案:将本书目为小说类不符合小说所应具有的要素和性质。将其归入传记类,则又显轻率,缺乏完整性,并且一人之事多处可见。《新唐书·艺文志》将其分入杂传记倒是有几分道理。然,要明晰该书的性质和归类,首先应该做的工作是将该书的体例进行统一,将书中所记内容合理分类,合同一人物或同一事件入一条。

(3) 《朝野佥载》的内容与结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朝野佥载》分为六卷,卷一78条,卷二61条,卷三66条,卷四47条,卷五60条,卷六58条,合计370条。各卷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与区别,各条单列,每条所记用一二百字者居多,少者不足20字,多者则达千余字,各条互不相关,内容、事件不相连属。

《朝野佥载》内容为作者耳闻目睹的社会札记及评论,所列条目,上至南北朝典故,下至开元轶闻(杂有个别开元之后,疑为《佥载补遗》错录或后世传抄辑佚中出现的谬误),尤以武后摄政时期为多,所涉内容广泛, 主要言及唐代前期朝野的逸闻轶事,包括有关人物事迹、典章制度、社会风尚、传闻逸事、治病医例、狱讼、星象占卜、风俗传说、神怪灵异、文坛掌故、琐闻碎语等资料。从反对派的视角揭露了武则天时期政治黑暗、吏治腐败、酷吏横暴、民生疾苦的政治环境,全景透视了“贿货纵横,赃物狼藉”的社会现实。作者纪事喜好谐噱,以致书中所言失之荒怪、琐杂,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史料文献价值有所削弱,被后人诟病。这从目录学家多将其归入小说一类亦有所反映。但因其属时人记时事,所载内容多为第一手资料,且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颇有参考价值,以是多为《太平广记》、《资治通鉴》及后世治史者广泛援用。总的来说,这部作品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学、史料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从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朝野佥载》中可以看出其四个特点:其一,内容繁杂琐碎,人物轶闻是其重点。上至国家大事、朝纲政见,下到民俗民风、百姓戏语,无所不包,而且记录内容以日常琐事为主。无论涉及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作者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关注他们的逸闻趣事。但有些内容安排凌乱重复,如卷二中,京城三豹所用酷刑,同一事例,相隔一页,又重复描述,纯属多余。此外,其所记之事人物轶闻所占篇幅近半,包括主政者、大小官员、小吏、酷吏、僧尼、平民等。人物出现频率较高的有武后、狄仁杰、太平公主、安乐公主、武懿宗等等。

其二,江湖术士、占卜算命、神鬼故事等,出现频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神鬼观念。如卷一第一条“贞观年中,定州鼓城县人魏全家富,母忽然失明。问卜者王子贞,子贞为卜之”[22]6。其后所载二、三、四、五条皆言及占卜。卷三:“给事中陈安平子年满赴选,与乡人李仙药卧。夜梦十一月养蚕,仙药占曰:‘十一月养蚕,冬丝也,君必送东司。’数日,果送吏部。”[22]35又如卷一“则天时,凤阁侍郎周允元朝罢入阁。太平公主唤一医人自光政门入,见一鬼撮允元头,二鬼持棒追其后,直入景运门。”[22]7卷三:“孟知俭,并州人,少时病,忽亡。见衙府如平生时,不知其死。逢故人为吏,谓曰:‘因何得来’具报之,乃知是冥途”[22]39再如,卷三载:“咸亨中,赵州祖珍俭有妖术”,“明崇俨有术法”,“则天朝有鼎师者,瀛洲博野人,有奇行”[22]37-38等。此类例子举不胜举。

其三,文字语言谐谑,多有夸张。语言谐谑是唐代整体文风的一大特点。本书中如卷四所记,吏部侍郎牛弘讥讽马敞相貌丑陋,反被马敞奚落的对话。马敞拜见牛弘,牛弘轻视之,故侧卧食果子,并嘲笑马敞容貌:“尝闻扶风马,谓言天上下。今见扶风马,得驴亦不假。”马敞不畏权贵,反唇相讥:“尝闻陇西牛,千石不用軥,今见陇西牛,卧地打草头。”[22]47从《朝野佥载》所记内容来看,多有神鬼故事,宗教术士,奇闻异事,灵异传说等内容,难免夸张虚幻。从史书中对张鷟性格的记载和《朝野佥载》中张鷟对人物、时政的评价讥讽来看,也多笔走偏锋,用词夸张犀利。

其四,宣传因果报应。如卷二记述了发生在建昌王武攸宁身上的因果报应故事。武后时,武攸宁横征暴敛,致使十家百姓中九家破家,所得财物存有两百余间,却一夜间为大火烧尽。百姓怨声载道,诅咒之,不久武攸宁身患足肿,痛苦不堪,经过数月煎熬而死[22]27。此条后又连记妒妇遭报应者六条。

本书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书中存在同一人同一事例多次记载或同一人不同事分散各卷。同卷既有政治轶闻、人物事迹、时事评论,又有江湖术士、神话传说、鬼怪灵异。再者,编撰体例不明,既非编年,亦非纪传,也谈不上纪事本末。内容琐碎无章,一方面成为阅读和研究该作品的障碍和麻烦,但另一方面也是一个优势,它很好地保存了社会各方面的史料,有助于更全面地反应唐代当时的社会风貌。

(4) 《朝野佥载》内容存疑与考证《朝野佥载》书中所记内容涉及较多时间问题,其中有部分唐代以前轶事,或为张鷟道听途说之辞。然其中亦杂有张鷟身后之事,试分析如下。其一,《朝野佥载》卷五中有“宝历元年乙巳岁”关于资州资阳县大石的奇异故事[22]68。其中所记宝历元年,为敬宗年号,即825年。显然,张鷟此时早已不在人世,不能记载此间事迹。或以为宝历乃误抄,然825年确为乙巳年,由此来看,误抄的可能性降低。或以为乃《佥载遗事》在后世误入,聊备一说。

其二,《朝野佥载》卷六载,唐敬宗时,高崔巍喜欢装痴弄傻。于是皇帝命人将其头按入水里,过了很久,他头从水里出来后大笑。皇帝问他为何大笑,其回答见到了屈原,并且屈原对他说:“我逢楚怀王无道,乃沉汨罗水。汝逢圣明主,何为来?”皇帝非常高兴,于是赐物百段[22]74。此条亦提敬宗朝之事,敬宗时事,为张鷟所不及见,与宝历条相应,故宝历之误入绝非个例。原因或类宝历条,然今辑本《朝野佥载》需重新校正自不必说。

其三,《朝野佥载》卷六有一条“天宝中”关于“万年主簿韩朝宗”[22]73的记载。该条记载天宝年间事迹。天宝乃唐玄宗年号(742-756)。此时张鷟已不再人世,或疑为《佥载补遗》内容的误入。

师资队伍的调查聚焦于文化教学课程团队建设。结果显示,有23所院校设有文化课程团队或群体且团队负责人大部分是教授。在这些院校中,有的团队人数达到62人,平均7人左右。团队或群体活动频率方面,最高为每月2次,每学期活动1-2次的院校占80%以上。调查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一些院校还没有专门的文化团队,文化课教师各自为战;教师职称偏低,缺少深度跨文化体验,专业知识有待提高;一些学校对文化课程重视度不够。

其四,《朝野佥载》卷三关于“睿宗先天二年……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22]40记载中的“睿宗先天二年”,“先天”为唐玄宗年号,用于712年八月至713年十一月,712年先后存景云、太极、延和三个年号,然先天二年皆应为713年,713年先后用先天、开元两年号。此条将先天二年视为睿宗颇有不妥。由此,则此条亦存疑。综上,窃以为考证《朝野佥载》版本及其流传,辩证今本所辑录内容是否可靠为张鷟所记显得尤为重要。《朝野佥载》中有诸多涉及作者张鷟生平的记载,学界也有较多因此进行的考证推论,若其内容未经认真考证,势必为研究带来不利。

三、《朝野佥载》的文献价值

笔记史料价值,大体上可分为二途:一为纠正旧史所记之不确,二为补充或印证旧史所记之史料。《朝野佥载》于此二途,均有可观之处。张鷟既曾在京为宦,先后任监察御史、鸿胪丞等官,亦曾长期任职地方,先充河源军总管记室,又历任四地县尉(襄乐县尉、河阳县尉、洛阳县尉、长安县尉)。颇为不平的为官经历,在丰富张驚个人阅历的同时,也为其作品《朝野佥载》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来源。《朝野佥载》所记材料有些可以从史书中找到对应的内容,用以证史,而有些材料则为后世史书所漏载或记之不详,此足以补史。

(1) 在制度史方面所记载各条涉及当朝人物时多标明其官职,并杂有其相关史事,可据此结合正史及其他相关史料互相考证,丰富相关人物的历史史实及职官制度。 《朝野佥载》许多材料对考察唐代早期政治现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该书卷一记中宗朝政治形态言“景龙中,斜封得官者二百人,从屠贩而践高位。”[22]9这条材料虽然简短,但道出了唐中宗时期政治上的乱象。《旧唐书》卷七“中宗本纪”史臣论曰“孝和之世……献奇则除设盈庭,纳贿则斜封满路,咸以进趋相轨,奸利是图,如火投泉”[11],以《旧唐书》对此时政治的记载与张鷟所记乱象互证,可知唐孝和之世主闇政昏之情形。当然作为主要生活于武周朝的士人,张驚在《朝野佥载》中对武周的政治关注最多,从武周朝酷吏之罪恶,任官之伪滥,到官场之脏污,权贵之跋扈骄奢几乎均有著录,黄永年说:“此书实为记述武周时事的第一手资料。”[23]《朝野佥载》除关注中央朝政外,其对地方政治之著录亦不少,有些资料成为研究唐代地方政治的珍稀材料。如该书卷四言“周有逯仁杰……改天下帐式,颇甚繁细,法令滋章,每村立社官,仍置平直老三员,掌簿案,设锁钢,十羊九牧,人皆散逃。而宰相浅识,以为万代可行,授仁杰地官郎中。数年,百姓苦之,其法遂寝”[22]52。这段文字记录了武周朝曾经在地方推行过一种“村立社官”的制度,此不见于正史,其资料价值非常可贵。

(2) 在经济方面的价值《朝野佥载》还记录唐代许多商人的事迹,这为我们研究唐代前期工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直接的材料。比如卷三张鷟记定州商人何名远“主官中三驿。每于驿边起店停商,专以袭胡为业,赀财巨万,家有绫机五百张。远年老,或不从戎,即家贫破。及如故,即复盛。”[22]44按张騖所记,何名远有织机500张,可见其规模很不小,亦可见唐代前期定州一带的纺织业发展很快。此条之后《朝野佥载》还记载了长安以“剔粪为业”致富的富民罗会。

此外书中记载了当时社会流行的街头卖艺——魔术、杂技、刻木手工,此亦可资研究唐代前期长安之商业、市民生活之状态。

(3) 在医学方面的价值书中存有大量治病医例,除去迷信之外,亦有存一定依据的中医疗法。如卷一“泉州有客卢元钦”条所言蛇胆,乌蛇泡罂酒可治疯癫病。另有“遭恶蛇虺所蛰处,贴之艾炷,当上灸之,立差”;“冶葛食之立死。有冶葛处即有白藤花,能解冶葛毒”等等,这些记载都反应了唐初的医疗思想和医学水平,为研究唐代医药保存了一手史料。

(4) 在宗教方面的价值 《朝野佥载》还为唐代宗教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它不仅记载很多反映佛教因果报应观念的故事,如“孟知俭”条记并州人孟知俭在世之日虔诚信佛,诵《多心经》和《高王经》三四万遍,病故至冥界,判司因此不但令其起死还生,而且令其官职高升,另外还有两条关于祅教祭祀活动的记录,分别记河南立德坊、南市、西坊,及凉州袄神庙的活动。这两条记载,既和《两京新一记》、《长安志》所载唐代洛阳在会节坊、立德坊、南市、西坊设有袄祠相互证,同时也弥补了唐代袄教活动文献记载不足的缺憾,并为今人直观再现了袄教祈福祭神的场面,历来为袄教研究者所重视,荣新江《北朝隋唐胡人聚落的宗教信仰与袄祠的社会功能》即采用之。书中也记载了大量的寺庙、道观等宗教信仰场所,并杂有一些稠禅师的言论记载,包括不同主张的宗教信仰者之间的辩论,如卷六“神鼎师不肯剃头,食酱一斗”条[22]73。

卷三“白铁余者,延州稽胡也,左道惑众”[22]43条反映了当时唐朝社会所存在的“邪教组织”及一些人利用宗教反政府的现象,不仅反映了唐人对宗教的认识状况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情形。此类例子尚有许多。

此外,《朝野佥载》中还载有很多反映民间信仰,如梦信仰、占卜文化、狐狸信仰等的资料,对于我们了解唐代民众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5) 在社会史方面的价值第一,节日风俗。如卷三所记正月十五花灯风俗[22]40,保存一些地区的葬俗资料等,这些为研究初唐风俗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第二,社会风气。《朝野佥载》卷三条目中对妇女贞洁的赞扬和肯定,并记载了许多妒妇之事。这为研究当时社会女性的地位及心理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社会状况。

第三,异域风俗。除中原风俗外,也多涉及其他地区,如卷二所记真腊国的饮食、服装、饮酒等风俗,五溪蛮的服丧制度等。

第四,占卜民俗。书中大量涉及占卜的记载,包括相面、拆字、解梦、判断预兆等。唐朝人所崇尚的占卜风俗,反映了当时社会风尚和人们的精神希冀。生活中,人们对许多东西无法把握,无法解释,似乎冥冥之中有一种东西在主宰世界,主宰人们的命运。因此,人们希望能够预先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22]78。

(6) 在民族关系方面的价值书中大量记载了有关民族相互之间的边疆冲突甚至是战争。如卷一“麟德以来,百姓饮酒唱歌”条所记阎知微带领突厥兵破赵州、定州。卷二记“周默啜之陷恒、定州,和亲使杨齐庄敕授三品,入匈奴,遂没贼”等。卷六“忠武将军辛承嗣轻捷”条记中郎将裴绍业被吐蕃围困于青海等。“天后时将军李楷固”[22]条见载契丹人在朝被重用等内容,都为了解当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及各民族间的互相往来情况提供了线索,并可与正史互相印证。

《朝野佥载》作为唐代早期具有代表性的史料笔记,内容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载录作者耳闻目睹的人物轶事,约有200条,约占全书一半,从帝王将相到小吏百姓,均有记述;第二类,神妖鬼怪、梦幻谣谶、报应天命等富于原始宗教与佛教、道教色彩的志怪故事,录有100多条;第三类,博物杂记类,约收50余条,其选材突出反映出“博物体”追奇逐异的特征。三大内容分类中通常最受学者关注的是载录人物轶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耳目所接,可据者多”,“兼收博采,固未尝无裨于见闻也”,就是对其史料价值的一种承认。至于第二类志怪故事。作者本身对奇异的题材兴致盎然,在写作时饱含着精摹细琢的夸张与想象,小说灵动的艺术张力取代了史学叙事的客观缜密。而第三类博物之作,则是一种原始浪漫主义神话思维的赓续,承袭了《山海经》以来的博物小说笔法,充盈着对不可知的神秘外界天马行空与不着边际似的描绘。这两类作品的存在,让这部书兼有了史学叙事与小说叙事的特征,保留着基本的历史叙事笔法,追求亲见亲闻和作者亲身介入的实录效果[25]。

另外,其中涉及地名、神话传说、趣闻轶事等,成为地方旅游发展的文献依据和噱头,同时也为文学作品和稗官野史提供了大量素材。总而言之,该书所保存的庞杂史料,为后世了解唐代社会的各方面风貌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依据,其中不乏可与正史相互补充考证的史料。

[1](清)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3:553.

[2]陈尚君.全唐诗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2:125-134.

[3](清)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1749-1779.

[4]容肇祖.唐张鷟事迹考[J].岭南学报,1941:134.

[5]赵守俨.朝野佥载·出版说明[M].北京:中华书局,1979.

[6]刘真伦.张鷟事迹系年考[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87,(4):83-88.

[7]马雪芹.张鷟生平经历及生卒年考释[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3):62-64.

[8]萧相恺.张鷟和他的小说[J].苏州大学学报,2002,(5):63-55.

[9]朱炳宇.张鷟与《游仙窟》[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10]崔兰海.张鷟史事考辩[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5-81.

[11](后晋)刘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4023-4024.

[12](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5.

[13](唐)刘肃.大唐新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83.

[14](宋)洪迈.容斋随笔[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365-366.

[15](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17.

[16](元)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卷二百十五,经藉四十二·考1756下.

[17](元)脱脱.宋史·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7:5111-5112.

[18](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1183.

[19]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之朝野佥载·校点说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0]崔兰海.唐代史料笔记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博士论文,2013.

[21]赵毓龙,胡胜.《朝野佥载》之“节略本”考略[J].文献,2012,(4):173-179.

[22](唐)张鷟.朝野佥载[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3]黄永年.唐史史料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42.

[24]蔡静波,隋晓会.论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占卜民俗[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6):52-55.

[25]于伟娜,郭庆龄.略论《朝野佥载》对史学叙事的脱离及其意义[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7):181-182.

(责任编辑蒋涛涌)

Philological Studies of Zhang Zhuo and HisChaoYeQianZai

HAN Ting,ZHANG Jin-xi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China)

Zhang Zhuo is a famous author in Tang Dynasty. HisChaoYeQianZaiis one of masterpieces of sketchbooks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There are a number of versions aboutChaoYeQianZai. The books of bibliography have different statements. The directory of chronicles arranges it into classification of miscellaneous biography. The private directory makes it into classification of novelist. This paper conducts a research onChaoYeQianZai. It holds the view that the content of this book is miscellaneous, but more things in it are about the history, so it is more appropriate to classify it as miscellaneous biography. Some historical facts in the book are beyond the year of death of Zhang Zhuo which may be caused by wrong copy fromChaoYeQianZaiduring the later collection.

Zhang Zhuo;ChaoYeQianZai; documentary value

2016-01-11;

2016-03-03

韩婷(1990-),女,河南渑池人,硕士生;

张金铣(1965-),男,安徽庐江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K242.1;K242.2

A

1008-3634(2016)02-0073-07

猜你喜欢

朝野
神回复
19世纪中后期中国朝野对西方国家政体的认知
Contents and Abstracts
我在机场等不到一艘船
爱情的终极梦想
爱情的终极梦想
民进党上台两周“朝野”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