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析谢灵运诗歌中的山水田园风格

2016-03-0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谢灵运山水诗田园诗

杨 柳



剖析谢灵运诗歌中的山水田园风格

杨 柳

(湖南警察学院 基础课部,湖南 长沙410138)

山水田园诗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种诗歌流派,谢灵运是其代表人物之一。山水风格之所以在他笔下焕发光彩也与其个人性格和追求有一定的关系。这类诗歌多以山水之景和田园生活为主,表达人们对动荡社会的厌恶和对安稳生活的向往。诗人谢灵运以其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视角以及真情实感使早期山水田园诗清新脱俗,落落大方,也为后期该风格在唐朝的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谢灵运;诗歌;山水田园风格

诗歌作为汉语言文学领域的突出代表不仅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咏物抒怀的主要载体,也为中国文学形式的演进和丰满创造了条件。谢灵运作为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用自己的作品给后人形成了良好的表率,语言的灵动细腻给人不同的画面感受,有时惊涛骇浪步步逼近,有时草长莺飞怡然自得。诗人仅凭对大自然的还原就能够为魏晋六朝时的诗歌作品带来一派生机,更不要说他将交融的情与景和谐且生动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了。 

一山水田园风格发展历程与表现形式

(一)鉴于魏晋六朝动荡,山水田园风格逆流而生

历史上很多文学体裁与风格的产生都或多或少受到当时社会政治背景的影响,山水田园风格的诗歌也不例外,它们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持续时间长、没有统一的政权以及思想文学僵化是当时突出的特点,因此也有人说产生于魏晋时期的文学是动乱的文学。也正是人们对于现实的绝望才会使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寻找新的表达途径,这种消极情绪所带来的压力又往往是诗人诗歌创作的动力,因此陶渊明、谢灵运在山水田园诗上的创举也多少归因于大环境。由于战乱,当时大多数人们的生活甚至温饱都得不到保障,混乱的时局更使他们感到孤苦无依。自然风光以及山水田园景色的和谐与人们的现实处境产生巨大的反差,因此,人们多将视角转移到大自然的景与物之中,用草木庄稼的自然生长、鱼虫鸟兽的迁徙生存以及人们平淡的田园日常生活来表达自己对安稳生活的渴望。在诗歌中所达成的意境往往能使人们暂时逃离兵荒马乱与政权更迭,人们也企图在这片刻的朴素与平静的时光中畅想未来生活,寻求生命的意义与真谛。诗人们颠沛流离、曲折求索的过程往往反映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之中,看似普通的山水田园之景也在他们的眼中产生了不一样的变化。这也是形容山水田园诗歌逆流而生的原因,新生事物往往是不被看好的,但其蓬勃的生命力足以支撑像陶渊明、谢灵运等诗人将自己的真实所见所闻所感传达出来,并与更多的文人或百姓分享。

(二)陶、谢开创,田园山水各领风骚

魏晋六朝时期的文学都受到了玄言之风的影响,冗长复杂的表述以及陈旧古板的用典都已经在当时的文学发展中暴露了其弱点。山水田园风格受追捧也正是因为它有别于当时占据主流的玄言诗。历史上文化潮流的更迭也往往交织着竞争,文人学者甚至老百姓也能在某一程度上达成审美的一致,这时大多数人所推崇的文化形式以及风格便势如破竹,不断迸发新鲜感与生命力。准确的来说,陶渊明与谢灵运分别是田园诗派和山水诗派的鼻祖,他们在诗歌语言风格以及意象选择等方面均开创了先河,但二人诗作所表达的思想以及愿景又存在某种程度的契合,这也是当时人们文学审美上的主流体现。他们一位着眼于田园风光以及百姓劳作,一位更注重山光水色,爱好旅行和登山,这也决定着二人所构建的精神世界产生细微的差别。比较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谢灵运的“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人们不难看出,前者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场景描写和情趣捕捉见长;后者则着重描绘了自然的广阔无垠以及时间季节上的更替,多给人辽远震撼之感。两种风格的交织和互补使得当时的人们在文学作品上得到了兼具新鲜感与审美享受的双重满足,山水田园风格的诗歌作品自然在当时引起一阵风潮。

(三)山水田园派于唐朝达到兴盛

正是由于陶、谢二人在前期的开创作用,山水田园诗在唐朝达到了鼎盛,与当时的边塞诗形成鲜明的对比。唐朝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开放、思想自由的年代,诗歌在这一阶段大放异彩,高产的诗人、绚烂的作品构筑了这个时代的文学宝库。另外,唐代政权统一,与之前频繁的政权更迭和割据相比,这无疑是一个适合人们创作和想象的年代。这一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与之前的作品相比更具恬淡祥和之感,诗人更多表达的是享受当下、珍惜眼前的情感。山水田园诗的进一步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一群真挚且有才华的创作者们。李白、王维、孟浩然都是在这一风格的诗歌创作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在山水田园诗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思想角度更为高远,创作态度愈加自由和理想化,更衬托出盛唐时期思想以及思潮的开化。现代人们耳熟能详的多数作品均出自他们之手,可见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作氛围和思想环境。其中,李白甚至还留下“吾人咏歌,独惭康乐”的说法,可见他对山水诗人谢灵运的推崇,唐人对于山水田园情怀的良好延续一方面是对这种产生于魏晋六朝的文学形式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注定这种自然恬淡的情怀将给予人们必要的精神寄托,是诗歌文化中意义重大的组成部分。历史上的每种文学形式或者风格都有类似的兴起、成长、兴盛、衰落以及最后销声匿迹的生命旅程,而不论它是否接近于完美,都已经在所处的时代给予人们不可比拟的审美享受,都是值得后人品位和珍藏的文化宝藏。

二 谢灵运诗歌中山水田园风格的突出体现

(一)观察细致入微,情感自然流露

尽管东晋的谢灵运创作的山水诗相较于盛唐时期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当时看来,诗人将对山水景色的观察以及刻画已经是具有划时代意义了,鉴于当时玄言诗盛行的文化背景,谢灵运对于画面的描绘具有更多的灵性与韵味。与后期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诗作相比,他的大多数作品朴素、干净、真实,反而能够直接的传达感受。比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诗人久病初起,看到池塘生出的嫩草,听到柳树枝头的鸟鸣,切身感受到了春意的逼近。谢灵运如此敏锐的观察一方面与他本身性情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时病中忧郁的心理状态有关,多种因素的交织使得春日的细微变化都被作者生动的呈现出来,不得不说这样的描写既真实的反应了诗人的处境,也用盎然的春意打动了更多的人。再比如“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描绘了凄清的冬日雪景,诗人利用月光的静照和冷风的呼啸一静一动的配合,来多角度的突出整个冬日悲凉、萧条的环境,同时也用简单的景物勾勒出了冬日的沉寂。谢灵运细致的观察以及对自然景观的刻画是具有选择性的,它刻意的突出与弱化就能准确的传达出他当时的情感,可见山水之大并不是诗人创作唯一的寄托,这其中景与物的斟酌与布局才是山水诗真正动人的关键。谢灵运之所以能将条件有限的景色进行恰到好处的加工和重组,也正是得益于其心思细腻且情感丰富的个性,这也是产生于诗人本身的诗意。

(二)游乐于山水,意境超脱

谢灵运除了是一位在诗歌上颇有建树的人以外,他对爬山登楼以及游山玩水有着极大的兴趣,甚至曾经专门为登山设计了木质的钉鞋,这种鞋后来被称为“谢公屐”。由此可见,谢灵运对山水之情有着独有的热情与独特的理解。这种放浪形骸的情怀注定他的作品有着与众不同之处。结合他多次隐居的经历,可见谢灵运在仕途与山林生活之间有过几次艰难的取舍,而在身居官位的时间里他通常是压抑纠结的,与其没有意义的奔波官场,还不如放任自己流连于山水之间,尽情享受自然所给予的温暖、寒冷、鸟鸣与花香。身处山水之中,他往往能够与天、与林、与江河、与山脉达成莫名的共通。它理解江海的辽阔,理解四季的更迭,有时与自然之境融为一体,“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有时有跳脱眼前之景,仿佛局外人似的述说“孟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诗人的日常生活喜好以及所闻所见往往能够成为其作品主要基调的构成因素,就比如边塞诗当中的战马与尘嚣总是让人揪心,山水诗中的湖光春色或者萧条破败也会构建相应的画面感,给人以舒适或真实的感觉。谢灵运的大多数作品中的山水自然描述通常首先营造氛围,而后用只言片语表述故事中主人公的遭遇或心境,这样并不突兀的刻画不仅让情景进一步交融,还为全诗增加了铺陈递进之感,使其层次鲜明,结构清晰、节奏明快。

(三)摆脱玄言之风,兼具新意与情感

谢灵运山水诗在古代诗歌上具有开创性作用。这要需要结合其山水诗出现以前的诗歌文化背景来考察。东晋时期玄言诗是当时的主要诗歌流派,近似于唯心哲学,严重脱离实际以及现实社会背景。当时诗人的创作多寡淡无味,尽是空谈空想,这对于当时文学诗歌的发展必然是不起推动作用的,甚至在当时使一些诗人走进模仿、套用的怪圈,对细枝末节过分研究却忽略诗歌本身的意义与价值。这种诗的盛行一方面反映了人们思想的死板和呆滞,另一方面也成为统治混乱腐败的挡箭牌,给众多的舆论和歪理提供了支持。其虚空的形式和冗杂的结构不仅不会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催生令人惊艳的作品与风格,反而一定程度上模糊和混淆了诗歌创作的初衷。尽管后人认为谢灵运以及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仍带有一定的玄言诗痕迹,但这也是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角度不同。客观的说,谢灵运当时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已经重拾言之有物这一诗歌创作原则,不仅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还为后人的欣赏和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相较于玄言诗,谢灵运的山水诗中所蕴含和表达的喜怒哀乐以及其他细微的情感变化都使得作品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比如《登池上楼》中曾这样写道:“衾枕昧节候,褰开暂归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嵌。”作者在病中仍尽力远眺,春意以至,然而心中苦闷,一方面对自然和自由心向往之,另一方面却在官场进退两难,陷入焦灼,最终谢灵运在半年后选择再次归隐山林,也由此可见他在人生选择上的取舍。

三结语

谢灵运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不仅在其所处时代背景下是一次大胆创新,以后人眼光看,它所体现的更是一种超脱现实、摆脱束缚的不羁与直率。他利用朴素平凡的自然景观一步步搭建起心中的美景,将这些大自然的产物为自己所用,不仅恰到好处地勾勒出自己当下的心境,也将普通人眼中的景与物再次排列组合、有重点的缩放和修饰,将万物生灵所特有的个性和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纵观历史上灿若星辰的诗歌,谢灵运山水田园诗尽管不施粉黛,却也显现着与众不同的真挚与灵动。

[1]迟骋.谢灵运与谢朓山水诗之比较[J].鸡西大学学报,2015,(12):111-114.

[2]邓依晴.陶渊明与谢灵运山水田园诗歌的审美元素比较研究[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5,(4):67-69.

[3]李真真.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观物模式[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7):176-178.

I222

A

1673-2219(2016)09-0021-02

2016-04-06

杨柳(1963-),女,河北秦皇岛人,湖南警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谢灵运山水诗田园诗
田园诗
谢灵运:我的人设崩了
论中国山水诗的成因
田园诗,走向细微处
谢灵运堪称职场反面典型第一人
王维的七言山水诗论略
楠溪江:永远的山水诗
谢灵运山水诗的玄言尾巴
浅谈田园诗的创新
南山南,谁的诗里别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