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大学通识教育探析
2016-03-07冯月季
冯月季
(燕山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教学探索】
基于“OBE”理念的大学通识教育探析
冯月季
(燕山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当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这种困境既来自于高校制度管理层面,也来自于教学实践层面。如何化解这种困境也就成为许多教育研究者关心的课题,综合来看,“OBE”教育理念为化解这种困境提供了非常契合的方法论,将“OBE”教育理念引入高校通识教育中,能够从制度管理层面和实践教学层面改善我国现阶段通识教育所处的尴尬境地,从而推动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中的发展。
通识教育;专业教育;OBE;教学模式
一、我国大学通识教育面临的问题
1945年,哈佛大学委员会在《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这份报告中提出了通识教育的理念。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发展理念逐渐与国际接轨,通识教育在我国教育界和高校中也开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受到重视。但通识教育毕竟是一种“舶来品”,中国语境与西方语境有着显著的差别,如果忽略这种差别,将西方通识教育理念简单复制到中国语境下,必然会产生很多错位。正如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所说的:“对中国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在异域文化当中发展起来的全新教育理念,因此,不加变动而全部照搬到中国是很难成功的。”[1]
从国内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理查德·莱文的判断非常具有预见性。可以说,通识教育在我国当前许多高校中面临着非常多的困境,通识教育在高校中的角色也极其尴尬。综合来看,这种困境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层面的。从宏观层面来说,通识教育面临的困境主要有:“课程体系庞杂,课程内容贫乏;课程建设的组织和管理缺乏体质与制度保障;学生对通识课程的理解和认识肤浅,学习积极性不高;欠缺教师从事通识教育的激励机制,教学投入不足;课堂秩序松懈,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2]从微观层面来看,通识教育课程在实践教学中问题重重,比如课程“考核管理比较松散;成绩评定不够严格;评价反馈基本缺失”。[3]
根据哈佛大学委员会的定义,“通识教育的目标是:有效的思考,思想的沟通,恰当的判断,分辨各种价值。”[4]从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面临的困境来看,通识教育不仅没有实现其“提升文化素养,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初衷。从更为现实的境况来看,通识教育管理滞后,教学失范,似乎成为大学教育中的“鸡肋”。因此,当前通识教育面临最紧迫的问题是,需要首先从制度和规范上加强对通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引入系统化且具有先进性的教学理念,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二、大学通识教育引入“OBE”理念的意义
根据上文的分析,要解决当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既需要引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也需要倡导一种契合的教学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且近年来在我国许多高校中受到推崇的“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和模式,能够为当前我国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美国是最先在教育中倡导和实行“OBE”理念的国家,根据哈佛大学委员会的表述,“OBE”与传统教育理念不同的是: “OBE”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和强调学校教育的结果。也就是说,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判断,最主要的标准是通过学校教育,学生获得了什么样的实际技能,这些技能对于学生未来在社会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职业有什么帮助。基于“OBE”教育以“结果”或“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OBE”教育也被称为“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或“学习产出型教育”。
学习的“结果”是“OBE”教育理念的核心部分,学校的教学过程必须围绕“结果”来策划和运作。但是我们需要客观地认知“OBE”教育中“结果”的含义,这里的“结果”不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终“结果”,比如学生毕业时是否找到合适的职业等。需要说明的是,“OBE”教育中的“结果”是一种动态和阶段性的“结果”,即学生通过一段课程的学习之后,考察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获得了什么有益的知识。因此,“OBE”教育中的结果其实是阶段性、动态性学习结果的累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师的教学或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调适。
从根本上来说,“OBE”教育理念实现了学习主体的转向,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主,而“OBE”强调所有的学习都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可能的情绪和心理反应。尽管“结果”是“OBE”教育的核心命题,但是要想实现可观的教育“结果”,必须在教育过程中进行尽心设计和论证。
从“OBE”教育理念来看,很显然,它是一种运用科学规范设计,注重实际教学效果的现代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及其指导下的教育方法无疑对于当前我国困境重重的通识教育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因为,就目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面临的困境来看,一种是现实的教学管理困境,一种是通识教育面临的“提升文化素养,培养健全人格”困境。两者呈现为一种意义递进关系,现实的教学管理困境更加迫切,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通识教育就无法实现其更高远的教育目的。
基于上述分析,将“OBE”教育理念引入大学通识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从观念上来说,当前人们对大学通识教育的认知存在着诸多误区,其中非常明显的是,“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本末倒置,背离了大学教育的宗旨”。[5]具体表现在,大学通识课程仅仅是辅助专业课程而设置的,而显然在当下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中,专业课程处于绝对主体地位,而通识课程必然处于从属地位。这也导致了无论是通识课任课教师,还是选修通识课的学生,都倾向认为通识课程不是那么重要,只是“象征性的走走程序”,其结果必然使得通识教育在大学中被弱化和窄化。
如果将“OBE”理念引入通识教育中,以结果衡量通识教育质量之高低,这就使得通识课获得了和专业课相同的考核标准,这将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大学里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关系。造成两者之间主体与从属的二元对立关系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两类课程考核上实行不同的标准,专业课重视考试结果,特别是一些应用型的学科,更加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而通识课的考核标准大多以考察为主,课程设置上也偏向人文社科类、艺术类,即使有理工类的课程,也对学生的要求比专业课低得多。在此背景下,通识教育中引入“OBE”理念,可以说,能够用相同或相近的标准来评估通识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水平,这样不仅在理论上有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这将有助于打破一直以来我国大学中存在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二元对立的现象,甚至实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有学者建议:在通识教育中完全可以融入专业知识的理念,反之,在专业学习中可以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总体来看,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不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在教育方法上都不是截然对立的。如此看来,基于“OBE”理念指导下的通识教育完全具备实现二者融合的可能路径,所需要的,则是在这种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实现融合的理论设想之下,对通识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论证。
三、大学通识教育引入“OBE”理念的教学模式分析
根据上文表述,大学通识教育引入“OBE”理念首先能够从教学管理上平衡专业课和通识课的关系。相应的,当通识课在教学管理上受到重视并逐步规范化之后,必然也会引起教学模式的变革。从专业教学的角度来说,当前通识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流于表象,和专业教育截然对立,由此造成通识教育在教学上既没有实现培养大学生批判精神、理性智慧、自由思考等现代素质,也和专业教育各行其道。从根本上来说,通识教育与专业教学并不冲突。两者当前存在的矛盾主要是受到极端化和片面化专业教育的影响,这种极具功利倾向的专业教育根本上已经违背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并不是教会学生学习多么有用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运用科学理性的精神追求真理。因此,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并不存在绝对的矛盾对立,两者对教育本真的理解殊途同归。
客观来看,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并非存在截然对立的紧张关系,而是存在许多交集。基于此,我们便可发现,“OBE”教育理念无论是对于专业教育还是对于通识教育来说,都是适用的。对于专业教育来说,贯彻“OBE”教育理念可以使得学生在专业技能的掌握上更加熟悉;对于通识教育来说,“OBE”教育理念可以弥补传统通识教育存在的“弱化专业”倾向,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掌握核心技能的基础上,具备通识教育所要求的博雅精神。但是在这种理论设想的背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引入“OBE”理念必须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论证和设计,因此必然要对传统的通识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变革。
一般来说,传统的通识课程教育采取的还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无疑会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OBE”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要注重教学效果,然而优质的教学效果的达成并不是由单一元素构成的,整个教学流程中各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从整体上来认知教学效果的达成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种因素参与的结果。“OBE”教育虽然强调结果导向,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就可能达成的结果进行积极互动,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考察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适。从这个层面来说,“OBE”理念指导下的通识课程教学模式应当避免传统的单一化现象,从可操作的角度来说,可以细分为教学、评价、激励和反馈四个模块。
四个模块当中,教学仍然会成为“OBE”理念指导下通识教育的核心构成部分。只不过这里所谓的教学与传统不同的是,“OBE”理念倡导的教学方法是多元化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能够判断出哪种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最有可能达成优质的学习结果,在“OBE”教育理念中,教师或教育工作者需要首先对教学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评估通过课程教学在未来可能或达成一种什么样的结果,并且将此告知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教育的中心原则,以利于教学相长,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可见,教师在“OBE”理念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判断力,能够全面地观察学生之间学习的差异,并据此为学生做出合理的学习规划。
评价机制的科学设计和多元化也是“OBE”理念的一大特色,这与传统教学中评价机制的单一构成了鲜明对比。整体来看,尊重差异,倡导多元化正是“OBE”教育理念的一个明显特质,“OBE”理念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认识到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只不过取得成功的时间及方式存在一定差异。”[6]“OBE”教育理念所追求的结果也是阶段性的,而不是终极性的,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时,也可避免传统教学中一次性的考试形式进行单一评价。
此外,“OBE”教育理念主张在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时使用多个主体,例如,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这样获得的评价结果更客观。
激励机制的设定是“OBE”教育理念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OBE”教育理念下的激励机制依靠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阶段性成功之后产生的一种心理优势,这种心理优势会激励学生不断挑战学习的难度,最终达成优质的学习结果。“OBE”倡导这样一种学习理念:主动地获取知识能够增加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取得优质的学习效果的方法是多元的,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和特征,只要运用方法得当,每个人都能学习成功。可以说,这是传统教学模式中非常欠缺的一种教学理念,激励机制的创建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赋予其主动学习的动力,由此产生的学习效果必然也是非常可观的。
反馈机制的创建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进度,反馈机制的欠缺也是传统通识课程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这必然会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况。而如果将“OBE”理念引入到通识课程教学中,将大大改观这种反馈缺乏的现状。“OBE”教育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那就是从最终的结果反向设计,这就意味着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始终处在一个交流和互动的情境中。教师首先应当具有“因材施教”的能力,能够为不同的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且根据上述内容制定教学计划,所有这些都是动态性的,一旦为学生制定的学习计划或教师的教学计划无法实现优质的结果,就要进行调整,这必然会促成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从而有利于优质教学结果的达成。
综合来看,运用“OBE”理念指导下的通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当今流行的另外一种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具有异曲同工之处。“OBE”理念本质上是以结果为导向驱动下的过程学习,在过程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运用适宜合理的手段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教学“意指运用‘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模式和认知操作序列来组织的课堂教学,其教学实施的关键是‘问题’(或‘问题串’), ‘问题’(或‘问题串’)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又是整个‘问题解决’教学过程展开的线索,故‘问题’(或‘问题串’)必须精心设计。”[7]因此,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和 “OBE”教学模式之间一个共通点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而最终实现最优化的教育结果。
四、结语
当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已经到了改革的关键时期,而“OBE”教育理念的引入无疑会为此提供一种极有价值的选择。“OBE”教育理念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许多弊端,能够从管理和教学两个层面提升通识教育的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一种从理论上论证极其具有合理性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实践当中时,可能会产生各种偏差。其中,一个极其可能出现的偏差就是“OBE”教育理念中的“以结果为基础”会被无限放大,这样,就会导致通识教育在另外一个层面上被矮化,很大程度上沦为专业技能教育,这是特别需要避免的一个现象,因为在任何时候,通识教育的本真都不能被忽略,即通识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
[1]理查德·莱文.通识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的角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7):8-10.
[2]蔡忠兵.当前高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7):81-82.
[3]张会杰.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考核:意义、困境与管理之改进[J].高教探索,2015(6):81-82.
[4]杨秀芹,陶美重.通识教育的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43.
[5]于忠海.大学通识课程“不通”问题反思及其改进理念[J].教育与现代化,2010(2):17.
[6]刘荣,万丽丽,袁芳.OBE理论视角下高校课程学习评价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6(1):16.
[7]王宽明,郝志军.“问题解决”教学:内涵、实践及应用[J].教育探索,2016(3):10.
Exploration of University Gener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BE”
FENG Yue-ji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Law,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China)
Gene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oday is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which come from university system management level and teaching practice level. How to resolve this dilemma becomes the topic concerned about by many education researchers. In general the “OBE” education idea provides a very fit methodology to resolve this dilemma.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OBE” into gene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improve the embarrassment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teaching, thu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ener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BE; teaching modes
2016-11-04
燕山大学大学生艺术素养通识课教改项目《现代主义艺术导论》(TSQ2016004)
冯月季(1977-),男,河北保定人,传播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符号与传媒研究。
G640
A
1008-469X(2016)06-006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