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破解工作难题
2016-03-07张树森
张树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告诫我们,领导干部要敢于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群众意见大、怨气多的地方去化解矛盾,到工作难度大、情况很复杂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实践证明,敢不敢触及和解决工作难题,考验着一个领导干部的能力与水平,检验着一个领导干部的心胸与境界。工作难题的破解可以磨炼领导干部的意志和作风,增强本领,提高威信。
坚守正确的工作理念
工作理念决定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决定领导干部的决策方法,决定领导干部的努力方向,是领导干部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只有树立坚定正确的工作理念,才能把握前进的方向、明确奋斗的目标,从而在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
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领导干部破解工作难题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人生活力和能力的展现需要理想信念的激发,理想信念能给人们明确的人生方向和无穷的力量,鼓舞人的斗志。领导干部破解工作难题正如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面对艰难困苦的环境一样,需要具备对共产主义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才能不为困难所折服、不为名利所拖累、不为物欲所诱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领导干部破解工作难题的基本准则。“为官避事平生耻”。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任其职,就要尽其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做到公事用好权,私事不动权,为民掌好权。工作难题一般内部结构复杂,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南山敲石北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难题必然要触及各种矛盾,甚至会得罪一些人,受到阻挠和责难。领导干部只有站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才能够迅速理清工作思路,抓住主要矛盾,成功破解难题。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始终是领导干部破解工作难题的行动指南。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从“办事不吭声”的老实人张思德,到“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一个“实”字,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建功立业的不变底色。领导干部只有政治上忠诚老实,做人上老老实实,工作上求真务实,才能不负组织重托,才能做到勇于攻坚、迎难而上、化难为夷,及时有效地破解工作难题。
从实际出发、谋事要实始终是领导干部破解工作难题的制胜法宝。“当官处事,但务着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求真务实建政绩,建没有水分、没有虚假的政绩,才符合正确的政绩观。谋事要实,就是要注重实效,定政策出方案紧贴实际,才能准确把握破解工作难题的脉络;谋事要实,就是要尊重科学,在依据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工作方法,以确保能顺利解决难题。
崇尚优良的工作作风
领导干部作风是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是党的作风的集中体现。破解工作难题,必须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崇尚优良的工作作风。
破解难题必须敢于担当、直面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领导干部破解工作难题,必须要有敢于担责、敢于迎难、敢于承压的品格,要有不逃避、不退缩、不放弃的勇气,要有敢于碰硬、敢于得罪人、敢于触及利益的气魄。面对矛盾要迎难而上、面对危机要挺身而出、面对失误要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要坚决亮剑,勇做攻坚克难、开山辟路的“领头羊”。
破解难题必须雷厉风行、强化执行。“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破解难题需要领导干部立说立行、不推不拖、注重落实,对发现的问题、困难,要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在错综交织的矛盾面前、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必须摒弃疲沓拖拉的作风、必须克服瞻前顾后的心理、必须校正着力方向,深入实际、抓住机遇、准确发力、高效快速破解工作难题。
破解难题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谈工作方法时指出,一定要充分认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的极端重要性。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中才能见效;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抓住和用好。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着力解开束缚工作发展的绳索,调整不适应工作发展要求的障碍,整合资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破解工作难题。
破解难题必须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见微知著、动态思考,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认识、分析和把握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开拓创新的本领,善于解决发展中的复杂问题。要做到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别人,又有所独创;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破解难题必须锐意进取、主动而为。一些干部之所以不主动破解工作难题是因为骨子里的私心杂念作祟,缺乏锐意进取、主动而为的进取精神。或因安于现状,不肯进取,疲于作为;或因怕得罪人,不愿进取,畏于作为;或因思想保守,不敢进取,难于作为。塑造进取精神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对分内之事尽职尽责,对困难之事攻坚克难,对突发之事迎面而上,真正做到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需求为中心。
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
毛主席曾经说过,方法就像“舟”和“桥”,过河必须有“舟”和“桥”,只想过河,不想搭桥,过河就成了“空中楼阁”,只想搭桥,不考虑河的情况,就是“盲人摸象”,搭的桥就经不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领导干部在确定破解难题任务、目标的同时,要相应地考虑方法问题,选对方法就会少走弯路。
要掌握借威开路、借威立威的工作方法。这里的“威”指的是部门领导、上级领导、上级单位等权威机构的支持与关注。领导干部在破解工作难题时,只有善于借力发力、科学传力,积极而为、主动而为,将工作的难点变成上级领导关注的重点、支持的要点,这样才能使工作有“靠山”有“主心骨”有“发动机”、才能顺利啃下“硬骨头”。
要掌握统揽全局、聚焦重点的工作方法。从制定破解方案到具体实施,都需要准确地找出短板、划定底线、管控风险。同时,必须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聚焦难题中的重点和关键。尤其在头绪、任务众多时,着力抓那些以一当十、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具有带动、示范、辐射作用的难点,才能实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渐进和突破相衔接、整体和重点相统一。
要掌握具体切入、试点示范的工作方法。任何事物一具体就深入,一深入就有实效,而有实效是所有工作的终极目标,这是一个完整的工作链条。我们要有这样的“链条思维”,抓具体的重要方法就是试点示范。通过试点示范意在发现典型、培育典型、树立典型、推广典型,意在赢得“一花过后百花香”的局面。破解工作难题的过程基本处于摸索的领域,领导干部就要勇于先行先试,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争取早日在某些方面率先实现突破。
要掌握科学而为、知行合一的工作方法。王阳明的《传习录》指出,“知行合一”可以引导我们探究和追求真理,也可以引导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去实践。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知行合一”,知在深处、行在实处,通过实践的积累摸索,提炼出破解工作难题的理念和指导思想,让思想的自觉引导行动的自觉,并且通过行动的自觉不断深化思想的自觉,真正做到破解工作难题的“深学、笃行、善成”。
要掌握借鉴吸引、集成创新的工作方法。从案例中借鉴探索,在继承中融入创新。借鉴吸收的基础是借鉴,这就要求我们在吸收借鉴成功案例经验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不同工作难题的实际,借鉴、吸收、消化破解工作难题的科学理念、有效政策、实用方法。借鉴、吸收、消化绝不是简单的物理位移,也不能是囫囵吞枣,而是要真正为我所用,取其精华,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或经验。
具备良好的工作心态
态度决定一切。对党的事业来说,领导干部良好的工作态度是事业发展的保证。同样,对于领导干部来说,破解工作难题的关键是要有积极乐观的正面心态。
踏实认真,坚持到底,要有一颗攻坚克难的恒心。当今社会浮躁无处不在:事业上浮躁,一夜成名被狂热追捧;生意上浮躁,投机取巧;学习上浮躁,不求甚解,崇尚快餐文化;性情上浮躁,易喜、易悲、易烦、易怒。浮躁的心态不是好的征兆,只能导致破解工作难题的任务成为干部推进事业的“拦路虎”、“绊脚石”;好高骛远的表现不是好的作为,只能导致破解工作难题“流于形式”、“纸上谈兵”。唯有忠实勤奋的付出,才能真真正正破解工作难题。
情绪管理,自我控制,要有一颗攻坚克难的决心。自我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对自己人生和实践的一种自我调节,也是人生成功的“催化剂”。达到自我管理,可以逐步走向自我完善,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潜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领导干部的自我管理要做到:工作中表现出主动性和能动性,树立对所承担工作和达到组织所设定目标的自信心,拥有克服困难和战胜挫折的勇气,懂得尊重同事以及在工作中重视团结协作,积极乐观地追求学习、进步及荣誉等。
充满自信,承担责任,要有一颗攻坚克难的信心。有自信的人,坚信只要努力,一定可以获得成功。没有自信的人,心中缺了主心骨,老觉得自己不如人,低头哈腰见人矮三分。遇到困难时,有自信的人会把困难看成“弹簧”,坦然面对,攻克困难。没自信的人,遇到困难怨自己倒霉,躲着困难走,见困难就低头。领导干部只有自信,才能体现价值,才能发现自身的潜能,才能不断破解工作难题。
积极适应,努力创新,要有一颗攻坚克难的决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工作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工作中存在的新任务、新要求、新问题,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理念,认真研究新情况,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要科学认识工作难题的特征、内涵,准确把握相关要求,采用创新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研究攻克工作难题的着力点,积极探索工作发展新动力,促进工作有实质性突破。
(作者: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魏晔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