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理念引领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2016-03-07金元浦
金元浦
文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来看,如何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宏观整体上进行文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并从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出发辩证施政,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推进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的决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这就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确定了大框架、大格局。
在五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北京如何进一步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市委书记郭金龙在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指出: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文化发展具有风向标和引领作用,必须更加自觉地服务国家文化发展大局。要加快建设先进文化引领高地,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加强思想意识形态工作、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等各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要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还必须推动全国文化中心与全国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有机融合,履行好新时期首都职责。
郭金龙特别强调,文化的核心是人,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以文化人。要让北京丰富的先进文化资源活起来、动起来,走进群众的生活里,融入群众的思想中。这是“十三五”时期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行动纲领。
五大理念引领北京加快建设全国文化中心
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未来十年我国全面发展的进军号角与宏伟蓝图。《决定》对于推进文化的改革创新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五中全会更加明确地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为新的历史阶段北京的发展勾勒了清晰路径,擘画了推动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全新蓝图。北京四大中心的建设必须遵循五大理念的引领和相互融合的协同发展。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北京必须在这一核心动力影响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北京四个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北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要努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推动国家级引领性创新与驻京高校院所资源协同创新;推进领军型企业主导的链条型协同创新,中央与地方、国企与民企的融合创新;京津冀跨区域开放创新,跨界创新和商业模式金融模式的创新。
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的文化创新对于北京全面建成全国文化中心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说,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成败就在于是否实现了文化创新。
当前,文化创新必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健康发展。实施重大文化工程,扶持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倡导全民阅读、发展体育事业、做好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筹办工作。
文化创新还必须全面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新飞跃。面对互联网时代给文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北京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增强互联网对文化提升发展的支撑能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优化媒体结构,规范传播秩序;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文化创新离不开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协同运行
文化中心建设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较为复杂的概念,涉及文化资源、文化制度、文化史、文化创作、文化生产、文化人才、信息传播、文化要素配置和文化国内外交流等多个层面,而且伴随着文化与科技、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等领域的融合趋势进一步增强,文化的发展更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课题。对于北京来说,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不仅仅单纯是文化本身的任务,更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系统性工程。
因此,文化创新也离不开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引导。在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改革中一直存在着一系列的不平衡关系,在三期叠加的转型期,矛盾和冲突尤其突出。比如文化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传统媒体发展与新媒体发展的矛盾问题,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结构调整问题,为二产升级服务与自身结构升级换代的矛盾问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化之间的矛盾问题,文化企业的跨界融合经营与文化管理统计的矛盾问题,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问题,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中三地文化发展的地区差异与利益诉求问题,等等,都需要协调各方,以达成稳定的发展。
文化发展,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创意产业都是当代公认的绿色产业。它不仅在减少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保护上具有重大作用,还在提高就业、提升全体市民生活质量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也就是说文化发展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生态平衡中意义重大。北京当前正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将低端制造业与低端流通业等移出北京,这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调整。而作为高端产业形态的文化创意产业则理所当然地成了未来发展的重要的支柱性目标产业。北京在“十三五”的发展中如何进一步实现文化生态的平衡,如何解决文化生态中的诸多难题,如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首都功能与北京自身地域文化发展的文化生态平衡问题,北京作为文化资源集聚的重地,如何解决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对其进行创意转化升级的生产性发展的平衡问题,文化产业国家标准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地方标准之间的平衡等文化发展中的问题,都要在绿色生态文化理念的指导下得到更加平衡的发展。
文化发展也是一个必须以开放理念引导的宽广领域。国内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国际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大目标,讲好中国故事,掌握国际文化话语权,都必须以开放的宏大气魄与胸襟面对国际国内的复杂问题。同时,国际文化贸易的持续增长,中国创意产品和服务如何走出去,如何以开放的姿态展开国际文化合作都是文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文化发展的成果更是一个全体国民共享的成果。在北京,要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让市民平等享有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和一流的文化服务,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发展成果还包括全民共享平等的师资水平、教育质量、教育基础设施,包括全面提升国民的文明素质与审美能力,将此作为文化成果共享的重要内容。到2020年全国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在解决贫困人口脱贫上下大功夫,而文化扶贫也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文化创新必须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融合发展
文化创新不是孤立完成的,它必须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协同融合发展。
文化创新要与理论创新结合起来。可以说我国历史上每一次巨大的文化创新都是在理论创新引领下发生的。理论创新达到什么层次,文化创新就达到什么层次。比如十八大以来国家全面协调发展的理念、一带一路理论设计和理念引领、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的设计、中国传统文化的集成创新、文艺工作繁荣发展的新思路、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决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等,都是首先由理论的创新引导的。当前,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建设,也迫切需要理论的创新和理论的突破。北京拥有全国最为丰富的理论创新人才资源,如何以更加开放的思想环境,鼓励理论创新与理论突破,将影响北京未来发展的高度和广度。
文化创新还必须与制度创新协同发展。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文化资本、文化经济、文化科技、文化管理等要素的合理配置,加快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扶持打破壁垒进行跨界发展的骨干文化企业;将创意文化产业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原创为王、内容为王的发展宗旨提到新的高度,全面激发创意设计类文化企业的创新创意创业活力。推动电商等新形态带来的一系列文化新业态的绿色协调发展,进一步释放文化消费新需求,创造文化内容产品新供给,着重供给侧要素发展。
文化创新更要与当今最为火热的科技创新联动发展,推动新的科文融合型企业和新的科文引领型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北京要进一步借鉴硅谷发展的经验,构建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大力推动创新型文化企业实现互联网+与文化+,传统文化企业和行业实现+互联网与+文化。为此,我们必须推动一批创客空间、一批原创孵化器的高质量高效率的稳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创客、极客和数客(大数据分析师),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入新的更高发展阶段与更深发展层次。
全面落实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各项任务
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必须扎扎实实落实国家文化中心建设的各项具体任务。要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精品创作与研发中心。要破除我国目前在文艺创作中出现的有高原无高峰的现状,通过净化文化精品育成的环境,完善创作机制,健全传播与接受机制,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并能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既有“思想性”、“艺术性”,同时又具有“观赏性”、“消费性”的作品。伟大的时代需要与其相称的伟大艺术精品和引领伟大时代艺术的文化艺术大师。北京建设文化精品中心,就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北京独一无二的深厚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经典和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的基础上,排除干扰、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潜心打磨,必将产生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大家和文化经典,实现文艺创作和艺术教育从高原到高峰的飞跃。
要建设好文化创意培育中心。实现这一目标旨在通过文化创意培育有效提升北京的文化凝聚力、文化生产力和文化创造力,为北京的文化中心建设提供软实力支撑。作为全国文化创意培育中心,文化创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创意北京建设的着力点,在于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创意权益的保护、城市空间的合理规划、创意氛围和社会环境的营造、城市创意指数的构建、优势行业的培育与发展等,把文化创意培育中心建设融入到北京城市转型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之中,全面提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要建成全国文化人才集聚教育中心。这一中心的建立充分体现出创造性的文化领军人才对城市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城市大竞争的时代,人才尤其是文化创意人才,作为城市发展最主要推动力的作用正日益展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全球高端城市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北京建设高水平的文化人才集聚教育中心,是要在当代文化、科技与经济高度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中,通过建立国际化的高端人才吸引机制、健全现代化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打造系统化的文化人才管理机制、完善全方位的文化人才保障机制等一系列举措,为城市建设培育、吸引优质的复合型文化创意人才,为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品质提供智力支撑。
要建成全国文化信息传播中心,承载服务首都、辐射全国的双重使命。从全球传播格局来看,北京声音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中国声音。大力发展北京文化信息传播,在国际传播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是新形势对北京的更高要求。加强文化信息传播中心建设,发展文化信息传播产业,既符合北京城市功能地位,又能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发挥全国示范作用的要求相适应。在“互联网+”引领我国文化领域大发展的新时代,北京大力发展文化信息传播,应秉持“大传播”理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努力探索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语境下如何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影响力与公信力的途径,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提升北京在全国乃至世界文化信息传播格局中的公信力、号召力。
要建设文化要素配置中心,厘清全国文化中心城市的核心文化要素,并对其进行合理配置。城市文化要素拥有多样化的分类和属性,从时间属性来说包括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两大类,从功能属性来说包括首都文化服务功能和地域特色文化功能,从性质属性来说包括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从形态属性来说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从产业属性来说包括生产文化和消费文化。可以说,历史文化、公共文化、文化产业、文化消费以及城市所展露出的文化精神,构成了北京作为文化要素配置中心的核心支撑。同时,如何合理配置这些复杂多样的要素,使其多样共生,相融相谐,是北京面临的重大考验。北京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就是要在各文化要素配置中充分发挥北京作为中心城市和首都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从而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新时代,创构世界文明的全新经典。
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交流中心,就是要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个空间,树立起文化中国、文化北京的国际形象和世界城市的新品牌。北京建设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得益于北京所具有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得北京城市本身具有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切实有效地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文化贸易与交流展示平台是交流展示中心建设的两大支撑。其中,文化贸易是交流展示中心建设的硬实力,它以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北京在世界文化格局中营造话语权;而交流展示平台则是发展的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精神,发掘中华智慧,滋养世界文明。这一切,都必须在全球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地域之间通过展示、对话、交流、沟通来解决,最终实现双赢、共赢的共同目标。
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以文化精品创作、文化创意培育、文化人才集聚、文化要素配置、文化信息传播、文化交流展示为着力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产业的设计和决策,灵活处理文化市场和政府指导的关系,是提升北京作为全国乃至世界文化中心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谭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