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所致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2016-03-07尹玲
尹玲
抗肿瘤药物所致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尹玲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提出必要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抗肿瘤药物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结果中老年患者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抗肿瘤药物致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其中年龄>40岁患者占78.8%。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24 h内,占81.9%。320例抗肿瘤药物致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中经及时发现,停药后,积极有效处理,其中治愈174例,占54.4%;好转141例,占44.1%;5例患者留有后遗症,占1.6%。结论抗肿瘤药物所致严重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给药情况存在一定关系,临床需重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积极预防,密切监测患者用药情况,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肿瘤药物;严重不良反应
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迅速发展,有诸多新型药物在临床中应用,使诸多患者受益明显。目前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高达数百种[1],但多数抗肿瘤药物为细胞毒性药物,在凋亡肿瘤细胞时,也会给人体正常组织和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对人体重要器官,如肝、肾、心、肺等器官带来一定毒性作用,严重者甚至死亡[2]。因此本文对抗肿瘤药物所致严重不良反应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提高用药监测,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现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9月~2015年9月收集的320例抗肿瘤药物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作为研究资料,其中男196例,女124例。
1.2方法 对320例抗肿瘤药物致严重不良反应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报告进行有效分析,根据患者基本资料、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及具体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并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3]对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具体分析严重不良反应。
2 结果
2.1抗肿瘤药物致严重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分布分析 中老年患者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抗肿瘤药物致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其中年龄>40岁患者占78.8%。见表1。
表1 320例患者年龄分布分析[n(%)]
2.2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30 min 121例,占37.8%;30 min~2 h 57例,占17.8%;2~12 h 32例,占10.0%;12~24 h 52例,占16.3%;>24 h 58例,占18.1%。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24 h内,占81.9%。
2.3抗肿瘤药物给药途径分析 患者中,198例患者通过静脉滴注给药,占61.9%;104例患者口服给药,占32.5%;8例患者静脉注射给药,占2.5%;4例患者肌内注射给药,占1.3%;2例患者动脉给药,占0.6%;1例患者皮下给药,占0.3%;3例患者鞘内给药,占0.9%。
2.4抗肿瘤药物具体种类分析 患者用药方面,其他抗肿瘤药物134例,占41.9%,包括奥沙利铂、顺铂、卡铂、培美曲塞、利妥昔单抗等;抗代谢药物72例,占22.5%,包括氟尿嘧啶、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阿糖胞苷、替吉奥、甲氨蝶呤;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64例,占20.0%,包括多西他赛、长春地辛、紫杉醇、长春瑞滨、伊立替康、替尼泊苷等;抗肿瘤抗生素31例,占9.7%,包括多柔比星、阿柔比星、表柔比星、伊达比星等;烷化剂11例,占3.4%,包括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等;中药8例,占2.5%,包括康莱特注射液、参芪扶正等。
2.5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不良反应具体表现,血液系统154例,占48.1%,包括骨髓抑制、出凝血异常、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消化系统81例,占25.3%,包括肝功能异常、便秘、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腔溃疡、便秘、食欲减退等;34例皮肤及附件组织,占10.6%,包括皮疹、红色丘疹、红斑、皮肤瘙痒、周身和颜面浮肿、皮肤色素沉着、口唇脓肿等;局部反应18例,占5.6%,包括静脉炎、注射部位疼痛、血管发红;神经系统14例,占4.4%,包括头痛、发热、寒战、畏寒、手足麻木、下肢疼痛、头晕、舌尖麻木等;心血管系统12例,占3.8%,包括心慌、高血压、异常心电图、心动过速、气促等;泌尿系统2例,占0.6%,包括血尿、出血性膀胱炎;1例肌肉骨骼系统,占0.3%,包括关节痛、肌痛、腰背痛、骨痛等;4例呼吸系统,占1.3%,包括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气促、咳嗽等症状。
2.6严重不良反应程度分级 抗肿瘤药物致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中,以骨髓抑制、出血、呼吸困难、胸闷、肝功能损伤、血尿等严重不良反应为主,危及患者生命,此类患者需立即停药并进行有效处理。
2.7转归 320例抗肿瘤药物致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中经及时发现,停药后,积极有效处理,其中治愈174例,占54.4%;好转141例,占44.1%;5例患者留有后遗症,占1.6%。
3 讨论
在对抗肿瘤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分析中,不良反应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其中年龄>40岁患者占78.8%。中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降低,免疫功能减退,身体耐受力差,易引起不良反应。因此对于中老年患者,需重视用药监测力度,需谨慎给药,根据患者个体性差异,注意个性化给药,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4],以此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静脉滴注给药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方式,原因主要是抗肿瘤药物通过静脉给药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体内药物蓄积等,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患者在使用抗肿瘤药物24 h内,应密切监测,注意给药后情况,对静脉滴注患者,密切关注,并加强输液配伍禁忌,严格操作,并适当控制给药速度[5],以此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抗肿瘤药物神经毒性作用与药物剂量密切相关,尤其是重度神经毒性反应,需及时减少药物剂量或停止用药,并使用相应药物治疗,如维生素B1、B6等[6],对出现严重皮肤反应患者,需及时停药,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解决。
综上所述,抗肿瘤药物所致严重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给药情况存在一定关系,临床需重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积极预防,密切监测患者用药情况,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1]韩一萱,张士勇.我院250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安徽医药,2011,15(1):115-117.
[2]张艳华,刘红.抗肿瘤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与防治.药品评价,2010,7(12):40-42.
[3]崔琪,闫素英.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8):654-657.
[4]王丹青,王红静.新辅助化疗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4):253-256.
[5]瞿美霞,徐金中.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与防治.医药导报,2010,29(3):394-396.
[6]刘红,张艳华.我院281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药房,2011,22(38):3607-361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110
2015-11-24]
110023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