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评价
2016-03-07徐宏骏
徐宏骏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评价
徐宏骏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10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增加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评分、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DS)评分、简易智力状况检测量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BI、NDS、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BI、NDS、MMSE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减轻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生活能力
近年来,医疗水平的进步有效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但部分患者在脑卒中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包含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康复治疗对于患者肢体残疾程度的减轻效果已经得到临床实践的证实,但临床诊治忽视了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阻碍了患者生活能力的改善。有研究显示,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有助于预防血管性痴呆[1]。本文分析了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经头部MRI及CT检查确诊,均为首次发病。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及其他严重疾病、血管痉挛、意识及行为障碍者、有精神病史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61.5±6.7)岁;其中27例脑梗死、16例脑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对照组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56~74岁,平均年龄(60.5±7.2)岁;其中29例脑梗死、18例脑出血、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应用降颅压、改善微循环、神经保护药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控制血压、血糖,预防感染及并发症,对脑梗死患者给予降压、抗凝、溶栓、脱水等积极对症治疗;必要时给予介入治疗、呼吸机辅助治疗或气管切开。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利用BI评价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2],包括转移体位能力、交流能力、卫生自理能力、行走能力、认知能力,满分100分;利用NDS评价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3];利用MMSE评价两组认知功能[3],包括注意能力、语言能力、定向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满分3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两组BI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认知功能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神经功能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N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ND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D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BI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BI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变化值观察组 53 34.9±11.8 75.7±22.3ab40.8±7.4对照组 53 35.5±10.3 53.8±14.9a18.3±6.5
表2 两组MMSE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变化值观察组 53 15.2±4.8 19.6±6.7ab4.4±3.1对照组 53 14.9±5.1 23.6±5.3a8.7±4.2
表3 两组ND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ND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变化值观察组 53 28.2±6.9 11.6±6.3ab16.6±4.5对照组 53 28.7±6.1 19.2±7.4a9.5±4.8
3 讨论
临床治疗脑卒中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内科基础治疗,有助于保护神经细胞、改善微循环、降低颅内压,同时对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治疗,有助于预防或减轻认知功能障碍。结果表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MMSE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减轻认知功能障碍,可能的机制是康复治疗有助于恢复病灶边缘的皮质神经细胞,减轻细胞坏死,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康复治疗能够重组脑组织功能,促进非损伤区脑组织功能的重建,扩张病灶边缘血管,促进形成新生血管,有利于神经细胞代谢,改善脑循环;康复治疗对神经系统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能够改善损伤脑组织的代谢和营养;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激活患者的思维能力,增强记忆力,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度,促进损伤脑组织的功能重建,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功能障碍,预防并发症。有研究认为,脑卒中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病情48 h无进展,无严重意识障碍时即可开始康复治疗,依据神经系统的功能重组和可塑性原理,通过各项功能训练,有助于促进建立脑侧支循环,充分发挥脑组织可塑性,提高患者的认知和运动功能,从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NDS、BI、MMSE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减轻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1]冬青,郑敏,汤舜銮,等.康复干预对ICU脑卒中患者安全性的相关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1,6(6):56-57.
[2]陈雪梅,方赞,丁晓婧,等.血管性认知障碍危险因素的探讨及早期监测.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5):538-539.
[3]范雪梅,杜巨豹.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痛的作用.山东医药,2010,50(4):80-8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211
2015-11-04]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