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多排CT血管造影分析

2016-03-07范遂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6期
关键词:颈动脉造影硬化

范遂生

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多排CT血管造影分析

范遂生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多排CT血管造影结果。方法选取48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8例非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多排CT血管造影检查,对两组患者斑块分布、性质及检出率等内容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共有41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为143个,其中斑块好发位置集中在颈总动脉主干及分叉位置。观察组斑块检出率、斑块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CT血管造影可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筛查,且与非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相比,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为显著。

缺血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多排CT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梗死属于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缺血性脑梗死抢救成功率逐年上升,但是仍存在较大治疗风险。针对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及时做出诊断,明确病灶位置、数量及分布情况,可为患者制定诊疗方案里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旨在探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多排CT血管造影结果,选择本院收治的48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48例非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8月本院48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7.4±3.7)岁,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诊疗标准。选择同期48例非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6.8±3.5)岁,患者经头颅CT等方法证实无脑卒中发生。所有患者对本院相关诊疗活动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年龄>80岁者;合并严重感染者;合并其他内科疾病或恶性肿瘤者;精神疾病或语言障碍导致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交流者。

1.3多排CT血管造影方法 采用双源CT(DSCT)对两组患者进行多排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主要为颈部。常规平扫后,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强性扫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通过肘静脉注入离子型(或非离子型)碘对比剂(70 ml),注射流率控制在4 ml/s。主要参数:电压120 kV,电流150 mA,扫描层厚5.0 mm,层距5.0 mm,螺距0.65~1.30,探测器准直为32 mm×0.6 mm;血管重建层厚1 mm,间隔0.75 mm,视野12~16 cm。上述所有操作均由本院检验科专业医师完成。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斑块检出率、分布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共有41例(85.42%)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为143个。其中斑块好发位置集中在颈总动脉主干及分叉位置。对照组患者中共有15例(31.25%)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为63个。观察组斑块检出率、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比较[n(%)]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耳聋、半身不遂等,具有发病快、致死率高等特点,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由于老年人是此病的高发发人群,为此应在开展临床诊疗工作时,对患者病情加以明确,并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制订良好的治疗方案,进而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水平。

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导致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为此,在诊断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针对颈动脉狭窄相关筛查方式来说,其必须具备经济性,且要具有便捷性,进而能够保证患者快速诊断。多排CT血管造影方法是目前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主要诊疗手段,具备较高的准确性,且操作安全无风险[2]。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多排CT血管造影结果,进一步总结诊断要点,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共有41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为143个。其中斑块好发位置集中在颈总动脉主干及分叉位置。对照组患者中共有15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为63个;观察组斑块检出率、分布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曹建书等[3]、赵文静[4]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说明多排CT血管造影可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筛查,同时说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梗死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与非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相比,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为显著,临床应加以关注和重视。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生理学结构和解剖学结构均比较复杂,为此应在患者实施治疗前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进而为临床制订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提供便利条件。

[1]赵云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9):1621-1624.

[2]杨蓓,金朝林,张树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双源 CT 血管造影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7): 76-78.

[3]曹建书,褚秀华,金焱,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54-56.

[4]赵文静.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抵抗素、IL-18的关系研究.新乡医学院,201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6.046

2015-11-23]

471003 中信中心医院放射科

猜你喜欢

颈动脉造影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