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

2016-03-07王本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9期
关键词:肺性脑病呼吸衰竭

王本丽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

王本丽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64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行早期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两项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Pa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脑病;药物治疗;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呼吸衰竭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该病是一种在多因素作用下引起的肺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慢性呼吸衰竭容易并发肺性脑病,发病后容易造成中枢神经障碍,对呼吸中枢产生抑制作用,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临床上对该病多采用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为使治疗效果得到提高通常给予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64例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X线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此次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4.3±4.1)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8.6±3.4)年。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3.3±4.7)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8.1±3.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早期均给予解痉、抗感染等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药物治疗,5%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和纳洛酮0.8~1.6mg充分混合后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日常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指导以及用药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等。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呼吸道护理: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接受药物治疗时,呼吸道中会产生痰液,造成痰液排出困难,形成气道堵塞。对于患者的这种症状,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积极指导。护理人员提醒患者多饮水,指导其进行正确咳痰,排痰困难时可为患者拍背,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2]。②饮食护理: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患者饮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护理人员有必要在患者饮食方面给予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过程中关注其是否出现有二氧化碳潴留情况,二氧化碳潴留一旦发生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不良影响,为有效避免和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患者在饮食上应食用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可以适当补充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禁食强刺激性食物和碳酸饮料则[3]。③用药护理:慢性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用药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给以有效指导。告知患者药物配伍禁忌,告知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4]。本次研究中纳洛酮使用过程中会对患者的呼吸产生抑制,为避免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血液中药物浓度密切观察[5]。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养成按时按量用药的习惯,提高患者用药治疗依从性,使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气血水平,检测PaCO2和PaO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神志清醒,无呼吸困难症状;有效:治疗后患者有间接性意识混乱情况,呼吸困难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意识丧失或者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症状未见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气血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PaCO2、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两项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Pa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气血水平比较(±s,mm 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气血水平比较(±s,mm Hg)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1mm Hg=0.133 kPa

Pa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2 53.2±2.6a 73.6±2.6b 63.1±2.2a 40.3±2.3b对照组 32 52.4±2.4 62.4±1.4 62.5±3.1 49.8±1.6组别 例数 PaCO2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慢性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患者呼吸肌功能显著下降,会出现肺部换气困难、通气障碍等症状,对患者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慢性呼吸衰竭通常会合并肺性脑病,肺性脑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肺功能障碍导致的脑部疾病,患者会表现出头痛、记忆力障碍、失眠等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疾病一旦确诊需及时治疗,避免疾病出现迁延,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治疗该病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给予患者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中,护理内容包括呼吸道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用药护理等。通过这些护理措施,患者动脉气血水平得到有效改善,治疗效果也得到有效提高。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李斌.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9):255-256.

[2]郭艳芹.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临床研究,2016,24(4):197-198.

[3]魏慧.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0):257.

[4]李继霞.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9A):166.

[5]刘新霞.慢性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早期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7):211-21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156

2016-09-02]

463600 河南省正阳县中医院

猜你喜欢

肺性脑病呼吸衰竭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关注肺性脑病
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防治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
全面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