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索洛尔联合依达拉奉在预防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03-07钟晓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9期
关键词:比索室性达拉

钟晓鸣

比索洛尔联合依达拉奉在预防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钟晓鸣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联合依达拉奉在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6例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比索洛尔口服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观察组患者采用比索洛尔口服联合依达拉奉静脉输注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两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有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博等,其中对照组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分别为51.5%和48.5%,观察组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分别为27.3%和21.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有效预防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效保护缺血心肌,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比索洛尔;依达拉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再灌注心律失常

再灌注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冠心病急性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蓄积以及细胞内钙离子超载有密切关系[1]。严重再灌注心律失常对患者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死亡。因此PCI术后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临床上采用比索洛尔预防和治疗再灌注心律失常,其是一种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依达拉奉在临床中也被应用,其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2]。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比索洛尔联合依达拉奉在预防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拟行PCI术治疗。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到准备PCI治疗时间均<12 h。排除心源性休克患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停搏患者以及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63.3±5.8)岁,病变累及血管为回旋支8例,左前降支18例,右冠支7例;观察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64.3±6.5)岁,病变累及血管为回旋支7例,左前降支19例,右冠支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PCI术,术前给予患者常规抗凝治疗。为防止PCI术后患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对照组给予比索洛尔(Merck KGaA,注册证号H20100678)治疗,5.0mg/次,1次/d,连续用药2周。观察组给予比索洛尔口服联合依达拉奉(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056)静脉输注,比索洛尔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30mg的依达拉奉加入适量生理盐水中,对患者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2次/d,连续用药2周。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中和术后24 h均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记录两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有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博等,其中观察组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急性或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肌坏死,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导致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持久性的胸骨后疼痛、进行性心电图改变和血清肌酶活性增高。急性心肌梗死容易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休克,症状严重者会危及生命。过劳、激动、暴饮暴食、便秘也是诱导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重要原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主要有镇静止痛、调整血容量、再灌注治疗等,再灌注治疗包括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其中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中应用频率较高,其已经成为临床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开通的首选方法[3]。采用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12 h内可有效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血流,有效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患者死亡率。PCI可以有效疏通狭窄或者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有效改善心肌血流灌注。通过PCI治疗,可有效恢复心肌血运,改善患者心肌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虽然效果显著,但治疗后患者容易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心律失常对患者伤害较大,其恶性率较高,症状严重者会危及到生命安全。因此行PCI术要预防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研究显示,引起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原因中氧自由基是重要因素。心肌在缺血的情况下会导致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产生后会导致细胞膜脂质发生过氧化发硬,细胞内环境发生紊乱,心肌细胞膜受到损伤,细胞膜受损后会导致蛋白质氧化、胞膜出泡等细胞凋亡。氧自由基还容易导致细胞内钙超负荷,进而导致延迟后除极,发生触发性心律失常[4]。因此,治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关键是清除氧自由基。本次研究中所使用的药物是依达拉奉和比索洛尔,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其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抑制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5]。依达拉奉也可有效抑制花生四烯酸脂氧合酶途径,发挥出更强的抑制过氧化损伤作用。比索洛尔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β1-肾上腺受体拮抗剂,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和膜稳定作用,患者连续服用症状控制良好,较少发生耐受现象,对脂肪分解代谢产生较小影响,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被经常应用[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比索洛尔时应注意避免与甲基多巴、利舍平等联用,与这些药物联用容易加重心动过缓。停药时应将用药量逐渐减少,不可骤停,以免发生症状反跳情况[7]。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比索洛尔,观察组采用比索洛尔口服联合依达拉奉静脉输注。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显示,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有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博等,观察组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提示比索洛尔联合依达拉奉在预防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中的良好作用。

综上所述,比索洛尔联合依达拉奉在预防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中效果显著,效果优于单用比索洛尔,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较少,可将该方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邓婷婷,华永平,曾满生,等.比索洛尔联合依达拉奉对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抗氧化作用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6):59-61.

[2]王羽,戴闽,刘静.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卡维地洛预防急诊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中外健康文摘,2012,9(28):8-10.

[3]张剑,储薇薇,汤美和.依达拉奉对急诊冠脉介入术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1):119-121.

[4]李雪花,李中岩,遇秀坤.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在出血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中国疗养医学,2015,24(12):1306-1307.

[5]徐艳花.尿激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675-677.

[6]王尚昆,解群光.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效果.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1):138-141.

[7]刘静,戴闽.依达拉奉联合比索洛尔防治急诊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1):1302-130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084

2016-07-12]

475000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心内科

猜你喜欢

比索室性达拉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谁为啤酒买单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比索洛尔联合依达拉奉对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预防及抗氧化作用分析
2014年4月墨西哥米却肯州油梨价格上涨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沉潜迷醉达拉湾
功能性与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