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中国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空间分异研究
2016-03-06廖华军
廖华军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中国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空间分异研究
廖华军
从绿色生产、绿色治理和绿色环境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将基尼系数客观赋权法与突变级数法相结合,以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对2013年中国绿色发展竞争力空间分异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各省份绿色发展的突破瓶颈。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绿色发展能力呈现显著的东强西弱的空间差异特征;不同省份绿色发展障碍因素有所差异,应该根据各省份具体情况,实施差异化绿色发展策略。
突变级数法 基尼系数赋权 区域绿色发展 空间分异
一、引 言
随着全球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化石能源等常规能源的使用造成的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破坏、水污染和酸雨等环境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此背景下,“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生态经济”、“清洁技术”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绿色经济这一概念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Pearce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提出,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迈向绿色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之后,许多国家都相继开始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如美国出台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日本推出“绿色发展战略”、韩国提出“低碳绿色增进”的经济振兴战略。中国先后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首度写入国家五年规划,表明了中国坚定地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
关于绿色发展的评价,李琳,楚紫穗(2015)基于产业绿色增长度、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政府政策支撑力三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7-2012年我国31个省市产业绿色发展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对空间分异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较低,且东西部差距较为明显。张小刚(2010)采用协调度与发展度的比值来评价长株潭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李霞(2014)则基于节能减排的视角,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10年我国30个省市能源节约、污染排放以及节能减排综合绩效进行评价。另外还有很多学者基于低碳竞争力视角来进行研究。潘文砚(2013)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出发,将层次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对1996-2010年中国低碳竞争力进行研究,并进一步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李沙浪,雷明(2014) 采用 TOPSIS方法,对2004-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空间面板计量分析发现,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地理相关性。
上述研究不乏运用数学方法对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为本文的顺利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以及TOPSIS模糊评价法等,对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观性较大且计算较为繁杂。本文首次将基尼系数客观赋权法与突变级数法相结合,对我国31个省市的绿色发展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既克服了上述方法计算过程繁冗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突变级数法确定指标间重要程度随意性的问题,保证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
二、指标体系构建
关于区域绿色发展,国内外权威机构代表性评价指标体系有: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构建的区域绿色发展评价指标、联合国环境计划署构建的区域绿色经济指标体系、国际节能环保协会构建的区域生态发展重点指标和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会推出的“绿色北京”指标体系。同时,学术界对区域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迟国泰教授及其团队先后基于信息含量最大、信息显著性差异和指标甄别三个方面,以大连为实证样本,采用不同方法定量筛选指标,构建出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和绿色环境在内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张攀攀(2015)认为城市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应该能够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潜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政府政策引导能力等,并进一步采用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武汉市为例,构建出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谢炳庚等(2015)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出由经济发展生态位、社会发展生态位和环境保护生态位3个子系统在内的、35个指标层构成的“美丽中国”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的内涵,借鉴前述研究成果,并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基于绿色经济、绿色治理和绿色环境三个层面构建出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三、改进突变级数法的基本思想与评价步骤
(一)改进突变级数法的基本思想
突变理论是由法国数学家Thom于1972年创立的,可用于认识和预测复杂的系统行为,在物理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杨立,2013)。突变级数法是由突变理论中突变模型衍生出来的,通过对评价目标进行多层次分解,结合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生成突变模糊隶属函数,并进行归一化计算,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评价。突变级数法的优点在于不用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只需考虑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计算既减少主观干扰又较为简便合理,目前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创新能力及绩效考核等综合评价方面(李彩惠等,2015)。然而突变级数法往往依靠个人经验确定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区域内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的一个重要指标,李刚等(2014)根据这个特点,提出基尼系数客观赋权法。通过计算各个指标的基尼系数值来衡量指标数据的信息含量和变化情况,再对指标基尼系数进行归一化得到各个指标的基尼系数权重。因此,同一指标不同对象的数值差异越大,指标权重就越大。李刚等(2014)进一步对基尼系数法、熵权法、均方差法以及极差法等四种客观赋权方法在不同的数据标准化形式下的权重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相较于另外三种客观赋权法,基尼系数法具有适用性更强、保序性更好的特点,而且计算较为简单。
因此,本文将突变级数法引入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的同时,结合基尼系数客观赋权法,科学确定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促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
(二)改进突变级数法的评价步骤
(1)数据标准化
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性质不同,具有不同的计量单位和数量级,而且各指标间的水平相差较大,无法直接进行相互比较。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对于正向指标,标准化公式为:
对于负向指标,标准化公式为:
其中,Xik为第i个样本第k项指标的原始数据;Yik为第i个样本第k项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n为样本数。
(2)基尼系数客观赋权
首先,将第k个评价指标的n个评价对象的不同数值看作不同等级的居民收入,计算评价指标的基尼系数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Gk为第k项指标的基尼系数值,能够真实反映该指标不同评价对象的数据变化情况;Yik为第k项指标第i个评价对象标准化之后的数值;n为评价对象的个数;Ek为n个评价对象第k项指标的期望值(均值)。
对于本文由系统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层结构组成的指标体系而言,上层指标的基尼系数值为其下层指标基尼系数值之和。
然后,对各个指标的基尼系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评价指标的基尼系数权重。计算公式为:
其中,Wk为第k项指标的基尼系数权重;m为评价指标个数。
(3)突变系统类型的确定及综合评价
突变系统共有七种类型,最常见的是尖点突变系统、燕尾突变系统和蝴蝶突变系统三种,其相关内容和特性如表2所示。
表2 常见突变系统类型及其特征
通过表可以看出,若一个指标下层由两个子指标构成,则为尖点突变系统;若一个指标下层由三个子指标构成,则为燕尾突变系统;若一个指标下层由四个子指标构成,则为蝴蝶突变系统。另外,突变级数法在综合评价时,同一属性、同一层级的指标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即重要程度相对较大的指标排在前面,重要程度相对较小的指标排在后面。
确定突变系统类型及结构之后,对同一属性、同一层级指标根据表2第三列归一化公式进行处理。本文在对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时,按照互补准则,取对应变量归一化数值的平均值,再由下至上逐步综合,直到得出总目标层的评价结果。
四、中国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
(一)数据来源及标准化处理
(1)数据来源
以中国31个省/直辖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前文构建的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中国统计年鉴2014》、《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4》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4》中获得相关指标的原始数据,部分指标数据是根据要求进行了相应的换算和处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13年西藏能源消耗总量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上述统计年鉴及官方报告中均未显示。因此,笔者根据《西藏日报》报道“预计2015年商品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45万吨标煤,较2010年增长75%,年均增长11.8%”这一信息,推算并假定2013年西藏能源消耗总量为280万吨标煤,并以此计算出2013年西藏万元GDP能源消耗为0.3467吨标煤;同时,结合《西藏日报》报道“西藏节能环保体系完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这一信息,假定2013年西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5%。限于篇幅,原始数据不再列出。
(2)数据标准化
结合表1可以看出,指标A11、B11、B12、B21、B22、C11、C12、C13、C21、C22等十个指标为正向指标,越大越好,按照公式(1)进行标准化处理;指标A12、A13、A21、A22、A23等五个指标为负向指标,越小越好,按照公式(2)进行标准化处理。中国31个省市2013年绿色发展竞争力原始数据标准化之后 的数值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 2013年中国各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原始数据标准化结果表
表4 2013年中国各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原始数据标准化结果续表
江西 0.8847 0.5557 0.9037 0.6422 0.1171 0.0838山东0.9481 0.2024河南 0.8286 0.7678 0.2797 0.2294 0.1952 0.0838湖北 0.7480 0.7588 0.5536 0.3394 0.1754 0.2335湖南 0.9324 0.6410 0.7054 0.1743 0.1452 0.1856广东 0.7344 0.8531 0.7620 0.8073 1.0000 0.3234广西 0.9394 0.7071 0.8470 0.4037 0.0995 0.1018海南 1.0000 0.6523 0.8287 0.4954 0.0347 0.2275重庆 0.9915 0.8557 0.5540 1.0000 0.1835 0.2335四川 0.9142 0.4070 0.5020 0.3761 0.2156 0.4132贵州 0.8665 0.5040 0.5323 0.3945 0.0492 0.1138云南 0.7866 0.5212 0.7420 0.3211 0.1606 0.2335西藏 0.9146 0.0000 0.1254 0.1743 0.0000 0.0000陕西 0.9399 0.6341 0.6025 0.4312 0.0887 0.5150甘肃 0.0000 0.5560 0.1141 0.4312 0.0454 0.1617青海 0.6149 0.5464 0.0225 0.2385 0.0115 0.4072宁夏 0.8704 0.7327 0.1240 0.9541 0.0497 0.3293 0.9921 0.8899 0.57220.3473新疆 0.6211 0.4012 0.5151 0.00000.2752 0.0751 0.6177 0.1024 0.2901 0.3823 0.5017 0.7167 0.7713 1.0000 0.5392 0.3072 0.7816 0.9556 0.9966 0.3686 0.4915 0.5700 0.6826 0.4608
(二)基尼系数赋权及突变系统类型确定
(1)基尼系数客观赋权
首先,根据公式(3)计算出各个指标的基尼系数值,然后结合公式(4)对各个指标的基尼系数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中国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基尼系数权重。具体而言,指标层各指标基尼系数权重为:W(A11,A12,A13)=(0.5143,0.2549,0.2308);W(A21,A22,A23)=(0.371 8,0.4891,0.1391);W(B11,B12)=(0.4522,0.5478);W(B21,B22)=(0.4391,0.5609);W(C11,C12,C13)=(0.4186,0.3178,0.2636);W(C21,C22)=(0.5649,0.4 351)。准则层各指标基尼系数权重为:W(A1,A2)=(0.5857,0.4143);W(B1,B2)=(0.7368,0.2632);W(C1,C2)=(0.5193,0.4807)。系统层各指标基尼系数权重为:W(A,B,C)=(0.3363,0.2762,0.3875)。
(2)突变系统类型确定
本文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总目标由绿色生产、绿色治理和绿色环境三个指标组成,适用于燕尾突变系统;系统层的绿色生产、绿色治理和绿色环境指标都由两个指标组成,均适用尖点突变系统;准则层的生产能耗、污染排放以及居住环境指标都由三个指标组成,均适用燕尾突变系统;准则层的投资力度、治理效果和低碳出行指标都由两个指标组成,均适用尖点突变系统。根据前文基尼系数赋权法计算得出的各指标权重,可进一步将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成一个适用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多层次评价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突变系统类型
(三)评价结果
以准则层“污染排放”指标A2为例进行计算,该系统属于燕尾突变系统,故综合评价公式为:
其中,TA2为指标A2采用突变级数法评价后的数值;YA22、YA21和YA23依次为指标A22、指标A21和指标A23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
再以系统层“绿色环境”指标C为例进行计算,该系统属于尖点突变系统,故综合评价公式为:
同理,TC为指标C采用突变级数法评价后的数值;YC2和YC1依次为指标C2和指标C1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
按照上述突变系统综合评价方法由下至上依次计算出指标层、准则层、系统层以及总目标的突变数值,得到我国31个省市2013年绿色生产竞争力、绿色治理竞争力、绿色环境竞争力以及绿色发展竞争力的得分情况及相应的排名顺序,如表5所示。
根据表5中各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得分的情况可以看出,整体上东部地区的绿色发展要优于西部地区,排名前八位的省份有六个来自东部地区,而且排名前四位的均为东部省份;同时,排名后八位的省份有六个来自西部地区。但是,东部地区也有部分省份绿色发展较为落后,如上海市和河北省,依次为全国倒数第四和倒数第三;而西部地区也有部分省份绿色发展较为优秀,如重庆市和云南省,分别位列全国第五和第六;中部地区,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四个省份的绿色发展均处于中等水平,而山西和河南的绿色发展则较差,均位列全国后十位。2013年,从全国四大板块来看,东部地区绿色发展能力高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呈现较为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征。这一结论与《2015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相关观点基本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改进突变级数的有效性。
表5 2013年中国各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评价结果及排名
(四)空间分异分析
进一步我们将中国31个省市划分为绿色发展领先区、绿色发展中等区和绿色发展落后区三种类型,如表6所示。
表6 中国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空间分异
(1)绿色发展领先区
绿色发展领先区(0.9500~1.000)主要包括北京、浙江、福建、江苏、重庆、云南、黑龙江、海南和陕西等9个省份,占总体比例的29%,其中北京、浙江、福建、江苏、黑龙江和海南属于东部地区。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北京、浙江、重庆、黑龙江四个省份的绿色治理竞争力明显低于绿色生产竞争力和绿色环境竞争力,应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投资力度,提升治理效果;云南省则是绿色生产竞争力明显低于绿色治理竞争力和绿色环境竞争力,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生态技术创新、降低污染排放;江苏省和福建省的绿色生产竞争力和绿色治理竞争力都远远落后于绿色环境竞争力,应多方举措,降低能耗污染排放的同时,还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增强治理效果;相较而言,陕西省的绿色生产、绿色治理、绿色环境以及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排名次序相当,发展较为均衡。
(2)绿色发展中等区
绿色发展中等区(0.9300~0.9500)主要包括天津、内蒙古、安徽、辽宁、山东、江西、广东、湖北、贵州、湖南、广西、四川、吉林和山西等14个省份,占总体比例的45%。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内蒙古、安徽、山东和山西四个省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绿色生产竞争力都比较落后,但绿色治理力度和绿色治理效果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促使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有所提升。与之相反,天津省的能源消耗以及污染排放相对较低,绿色生产竞争力位列全国第四,但污染治理投资力度以及森林覆盖率都偏低,绿色治理和绿色环境竞争力都处于全国中等水平,致使绿色发展综合评价大幅度降低。另外,广东省的绿色环境在全国名列前茅,无论是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化面积和空气质量,还是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都远远超过其他省份;但广东省的环境治理投资占GDP比重仅为0.57,位列全国倒数第二,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也仅为0.1185,位列全国倒数第一。因此,安徽、山东和山西等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大省,在继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与应用,提高绿色生产竞争力。天津市和广东省都应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和杠杆作用,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力度,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水平。
(3)绿色发展落后区
绿色发展落后区(0.8500~0.9300)主要包括宁夏、新疆、甘肃、河南、上海、河北、青海和西藏等8个省份,占总体比例25.8%,其中宁夏、新疆、甘肃、青海和西藏属于西部地区。进一步分析可看出,宁夏和新疆两省的绿色治理能力在全国处于绝对领先水平,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治理效果都位列前茅,然而两省的绿色生产能力和绿色环境竞争力却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份。尤其是宁夏,在绿色治理能力排名第一和绿色环境竞争力排名中等的情况下,却被倒数第一的绿色生产竞争力给打败,导致最终的绿色发展综合评价全国排名倒数第八。一方面跟自身的地理位置有关,宁夏和新疆属西北内陆,森林覆盖率较低,公共交通条件较差;同时两省工业结构存在轻工业偏轻、重工业偏重的问题,万元GDP能耗以及污染物排放都居高不下。类似的,河北和青海两省的绿色生产竞争力和绿色环境竞争力都远不及其他省份,但绿色治理能力稍微好一些,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但河北和青海两省绿色发展的障碍因素却有所差异,结合原始数据可以看出,前者能源消耗总量高达29664万吨标准煤,仅次于山东,位居全国第二,而万元GDP能源消耗量为1.0481吨标准煤,位于全国中上游水平;后者能源消耗总量却只有3768万吨标准煤,位列全国倒数第三,但万元GDP能源消耗量为1.7934,仅次于宁夏,位列全国第二。因此,河北省应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提高能源利用率,从源头削减污染。青海省应继续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动摇,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努力实现后发赶超。特别地,上海市的绿色生产竞争力全国领先,但绿色治理竞争力和绿色环境竞争力都位居全国倒数第二,致使绿色发展综合绩效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份。同样,《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1)》显示,2005-2009年,上海因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和人均耗电量高连续五年位居“高碳”行列。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将基尼系数客观赋权法与突变级数法相结合,从绿色生产、绿色治理和绿色环境三个维度,对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弥补传统突变级数法评价时存在指标先后顺序排列过于主观的这一缺陷,并以2013年我国31个省市绿色发展情况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用于评价区域绿色发展竞争力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同时进一步对31个省市绿色发展竞争力的空间分异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省份的绿色发展障碍因素进行剖析。研究表明:2013年,我国东部地区绿色发展能力高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地区,呈现较为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征;不同省份绿色发展障碍因素会有所差异,我们应该防止“一刀切”,根据各省份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绿色发展策略,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1]李琳,楚紫穗.我国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及动态比较.经济问题探索.2015(1)68-75
[2]张小刚.长株潭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及评价研究.特区经济.2010(9)183-185
[3]李霞.中国省域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统计与决策.2014(13)103-106
[4]潘文砚,王宗军.低碳竞争力的国内外差距评价研究.情报杂志.2013.32(7)183-190
[5]李沙浪,雷明.基于TOPSIS的省级低碳经济发展评价及其空间面板计量分析.中国管理科学.2014.22(S)741-748
[6] WorldCommissiononEnvironment andDevelopment(WCED).Report of the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Development:Our CommonFuture.United Nations.1987
[7]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Green Economy:Cites Investing in Energy and Resource Efficiency.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2011
[8]International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sociation (IEEPA).Ecological Safety Strategic Key Points of International Urb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International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sociation.2010
[9]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
[10]石宝峰,迟国泰.基于信息含量最大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筛选模型及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34(7)1879-1890
[11]陈洪海,迟国泰.基于信息显著性差异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筛选模型及实证.运筹与管理.2014.23(6)193-204
[12]杜永强,迟国泰.基于指标甄别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科研管理.2015.36(9)119-127
[13]张攀攀.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的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武汉市为例.特区经济.2015(2)90-92
[14]谢炳庚,陈永林,李晓青.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美丽中国”评价体系.经济地理.2015.35(12)36-42
[15]杨立,陈晓红.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障碍诊断模型及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6)1479-1486
[16]李彩惠,霍海鹰,李雅洁,侯玮.基于突变级数模型的城市低碳竞争力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分析.资源科学. 2015.37(7)1474-1481
[17]李刚,程砚秋,董霖哲,王文君.基尼系数客观赋权方法研究.管理评论.2014.26(1)12-22
[18]赵黎明,张海波,孙健慧.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法的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科技管理研究.2015(20)73-77
[19]唐志鹏,刘卫东,周国梅 等.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国CO2减排的影响要素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研究.资源科学.2009.31(11)1999-2005
[20]王菲.我区能源生产供给体系初步形成,预计今年底商品能源消费总量达到 345万吨标煤.西藏日报. 2015-11-27
[21]晓勇,刘文军.西藏节能环保体系完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西藏日报.2012-11-20
[2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所.2015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重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23]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1).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Research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Green Development Competitiveness in China based on the improved Catastrophe Progression Method
LIAO Hua-jun
School of Business,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3
In this paper,the index system is constructed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green production,green management and green environment.Combining the objective weighting method of Gini coefficient with the Catastrophe progression method,this paper used 31 provinces in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n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China's green development competitiveness in 2013 is conducted,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further analyzed to find out the bottleneck of each provinces'green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green development ability of the eastern region is stronger than the western region in China 2.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green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provinc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development strategy should be different.
Catastrophe Progression Method,Gini Coefficient Weight,Regional Green Development,Spatial Distribution
F145
A
廖华军,男,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湖南长沙,41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