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时代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型的有效构建

2016-03-06晶,沈

关键词:工科院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

张 晶,沈 强

(武汉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微博时代工科院校思想
政治教育互动模型的有效构建

张晶,沈强

(武汉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00)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的交流传播工具,凭借着它高度的互动性和即时交流的特性,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的青年人。它的出现给新时代下工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角,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利用好微博的互动特性搭建一种多维互动的模型,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提升工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微博;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型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师生信息传递和沟通的重要渠道,同时也不断冲击着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方面,传统的教育模式多以灌输性的、单向性的教师传授为主,基本没有考虑到现代青年人的认知习惯和接受能力,对于当代大学生内心的真正需要难以做到满足,并且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时常忽视大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另一方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具有理论性很强的性质,内容本身的理解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多限于学校单方面的发布,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和互动性,由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显得捉襟见肘。

作为以为了培养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和实际应用能力型人才为主的工科院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可以说是停留在一个比较基础的阶段,对于工科院校的教师来说,如何在这样一个注重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能力人才培养的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挑战,由此也需要开辟一条新颖的、切合学生实际的途径。微博作为新时代下互联网的新生事物,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以及沟通交流的传统方式,同时也以自身强大的吸引力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了影响21世纪青年人的思想行为的一股强大的力量,它的出现和盛行恰当地迎合了新时代的大学生接收信息的习惯,也以丰富的内容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通过把这一新型的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结合,构建出有效的互动模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思想和舆论在潜移默化之中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目前工科院校微博的互动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生已经成为了微博使用者的主力军,微博在师生之间有着广泛的使用,这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契机。[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在技术氛围浓厚的工科院校中,学生和老师使用微博的频率依然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但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微博的高度互动性的作用的发挥却显得极其有限,这种不足主要表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家校之间。

1.教师和学生之间。

微博作为一个人人都有话语权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思想主张通过这个平台传递给其他人,由此而对他人产生影响。而那些在平时生活中不经意的一个话题经过很多人的转发和评论也能够引起广泛的热议,对于这种情况,许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害怕自己因为说错话而引来非议,而甘愿选择少说或者不说,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长期隐没在微博时代下,缺乏争取话语主动权的意识。相反,许多的大学生凭借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言语魅力迅速占领了高校的微博主阵地。[2]师生双方缺乏互动的意识,没有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没有共同参与,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会受到影响。同时,在一个以工科为主的院校中,教师自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意识的淡薄也给当下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虽然有不少的工科院校也开通了官方的微博,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老师仅仅只把微博当作了单方面的校园活动信息和舆论的发布者,而对于学生内心深处的需要和诉求难以切实地把握,完全将微博的互动特性埋没,[3]造成了师生之间有效互动的严重缺乏,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大大削弱了微博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关键性作用。

2.学生与学生之间。

微博—— 一个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的平台,其使用者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思想动态发布到网上,不论是有关社会还是和自己相关,对于其中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话题,都可以通过转发和评论的无障碍方式迅速扩散,最终形成引发一时广泛热议的思想潮流。一个人的话语引发了其他人内心深处的相同的感受,进而引起一阵思想洪流,微博的影响力由此可见是多么的强大。这样的一个互动平台,一方面可以为老师了解学生真实的需求带来便利,另一方面却也带来了不可控性。学生对于思想的认识不够深刻,还不能够有效地分辨出哪些是有利于自身发展、哪些是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正是因为存在着对这样的良莠不齐的信息分辨能力的不足,许多的腐朽的思想才会不断地充斥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另外一些大学生在发布信息的时候,对于信息深层次的涵义辨识度不高,而盲目地进行传递,与此同时,其他的学生也被这些具有高超的语言魅力的人所吸引,而不假思索地进行传播。这种现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的工科院校的学生之中显然很普遍,他们始终以一种理科性的思维来筛选信息,导致无法有效的分辨信息对于自己正确思想观念的影响程度,生生之间交流缺乏有效的引导,这些都无疑给大学生正确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形成带来了比较大的难度。

3.学校和家庭之间。

传统家庭教育观念似乎使得家长认为只要把子女送到学校,那么对于子女教育的大部分责任就应该由学校来承担,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松懈怠倦,再加上孩子一般不想让自己的父母知道自己在学校的作为,由此会对家长进行隐瞒,千方百计地阻扰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联合家庭的双重教育互动模式认识还不够深刻,也会造成家校之间互动的障碍。并且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家长往往忽视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子女主要学习的是技术性较强的知识,因而对于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显示出多大程度上的关心,这些无疑都使得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处于一个十分困窘的境地。随着信息技术网络化的发展,虽然有一些家长想要了解子女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并且也不仅仅局限于子女的学习成绩,他们想要清楚了解子女人格和思想方面的实时动态,因而对于高校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工科院校对于这方面的沟通互动机制的缺乏和不完善,反而使得家长的这种需要难以得到满足。

二以工科院校作为反馈平台,有效搭建基于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模型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显得越发的活跃,特别是对于工科院校学生的发散的理科性思维来说,更加的显得活跃非凡,这也使得传统的灌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难以产生较好的效果,因此改变传统的单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微博的广泛应用,改变了高校师生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也直接搭建起了师生互动的桥梁,利用好微博的互动特性,营造一种平等的对话氛围,拉近师生交流互动的距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无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微博作为一种信息媒介,而大多数的高校也仅仅是把它当作一种信息的传递方式,为学生提供学校方面实时的动态,而对于通过微博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功能缺乏有效的挖掘。新形势下,搭建出一种多维的、动态的互动模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这样才能够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

1.改变工科院校的师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恰当认识。

工科院校,一种以培养技术型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高等院校,长期以来过多注重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而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缺乏有效的重视和正确的认识,使得在工科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以开展工作,或者开展工作形式单一固定化,还延续着传统的单方面灌输为主的教育模式。因此,为了搭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互动模型,首先必须要转变工科院校师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恰当的认识。[4]正确定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就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进行的双向的平等的对话交流与沟通。采用校园官方微博牵头,各学院和各个组织机构做为基本点,通过对于如何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宣传,建立以点带面的方式建设多点辐射的高校微博关系群,利用微博的互动特性,解决师生互动性不足的问题,初步建立起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认识。同时积极发挥引导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从大学生独特的视角出发,以大学生独特的语言行为来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正确的解释,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以大学生身边的人来带动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认识,减少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从而达到无障碍的思想交流。由此建立起工科院校师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认识。

2.初步建立多层次的工科院校互动模型。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高校微博孕育而生、蓬勃兴起,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整体性的体系的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显得十分薄弱,实效性明显不足。因此打造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家校互动的多维的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型就显得迫在眉睫。

首先,应加强学校官方微博的进一步建设,分化具体模块,给予了解学生平时的诉求和意愿的空间,实时掌握学生的真正需求。同时通过“微”话题的方式加强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被关注,由此产生“主人翁”意识。校园微博应改变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表达方式,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略带幽默的语言来获得学生更多的关注和认识。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热门议题的发起,进而引发全校范围的讨论,针对工科院校学生思维方式比较发散的特点,通过以校园“微文化”和班级“微课堂”等方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积极地加以正确方向的引导,以达到师生微博有效互动的目的。

其次,积极发挥学生中“微博红人”的积极带头作用,尊重、鼓励他们积极发言,但是也必须加以正确地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观念。[5]然后利用微博的兴趣相投的讨论组等方式,给予学生一个思想碰撞的平台,学生们可以无障碍的畅所欲言,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们对于枯燥的传统理论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舆论的引导,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生生之间形成正确的思想。然后让他们以一个大学生的独特视角,用自己的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去带动和影响其他人的思想观念,由此来达到生生之间微博的高效互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生生之间的有效开展的目的。

最后,对于家庭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的问题,学校也可以通过打造一个家校微博平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加强家长对于子女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也可以及时发布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动态,方便家长实时了解学校的最新动向。打造家校点对点的互动交流,帮助家长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思想动态,并且家校双方也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共同协商探讨怎样树立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方法,相互交流意见,这样有助于实现家庭和学校双方的高效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最终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3.积极打造反馈平台,拓展即时互动的交流阵地。

微博具有的另一个特性就是具有实时的反馈效果,通过转发、评论等方式都能够做到实时反馈。针对工科院校以事实数据说话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工作的效果通过数据的形式反映出来,通过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反馈平台,给予学生和家长诉说和反馈的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搜集学生和家长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工作的满意程度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保留其中效果很好的部分方式,同时也能够发现开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微博反馈平台和学生以及家长进行交流,然后纠正,真正做到开展切合学生实际和符合家长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此同时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教育开展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如此经过不断地试验和修正,最终形成完整成熟的互动模型。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实现思想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联合家长共同教育的目标,实现学校、学生以及家长三方的有效互动。[6]

三互动模型的未来前景

1.更强的适应性。

在网络性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等新型交流方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互动方式,对于身为21世纪的大学生来说,对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即时互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用一种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方式来开展工作,这无疑给新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在网络信息化更加发达的未来,高效传播和即时互动是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必然趋势,不仅对于学生是如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更是如此,相对用枯燥单向的教育方式进行传授,运用互动模型由于本身具有的弹性互动和即时反馈的特性,更加迎合了学生的实际需求,毫无疑问会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未来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2.创造和谐共赢的新局面。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熟悉互联网,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也具备了使用微博的条件和能力,因此对于学校来说,要更加主动开展工作,积极打造学校—学生—家庭和谐共赢的新局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实现即时交流和高效互动,对于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都能够做到及时解决,学生与教育者之间实现和谐的局面。同时对于未来信息化更加快速的发展,运用新媒体进行互动和交流是必然趋势,学校积极引导和鼓励家长关注学校各方微博和公众号,让家长能够即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并且同时能够做到将孩子在家的情况与校方进行反馈和交流,创造出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的和谐共赢新局面。最终创造出学校、学生和家庭“三者联动”的教育系统工程和谐共赢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林伟涛.应用网络技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6).

[2]黄光云,张文安,霍宏.互动机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12).

[3]张春宇.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5(1).

[4]马汝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动[J].中国高教研究,2004(3).

[5]肖亮亮.基于微博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4(10).

[6]徐训芳,丁宜丽.基于BBS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10).

Class No.:G641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Construction of Interaction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Micro-blog Era

Zhang Jing, Shen Qiang

(School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00,China)

Abstract:Micro-blog, as a new communication tool, has attracted a large number of young people to use it, 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us with a new perspective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t also brings us some new challenges. We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micro-blog's interactive featur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in China.

Key words:micro-blog; engineering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teractive model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4-0011-4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机制研究”(15Z098);武汉科技大学校基层党建实践创新项目“微博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2015年武汉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研究项目(15SHC143)。

作者简介:张晶,讲师,武汉科技大学;博士,东南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

沈强,学生,武汉科技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微博思想政治教育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