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现实困境与系统设计研究
2016-03-06宋涛
宋涛
(丽水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现实困境与系统设计研究
宋涛
(丽水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丽水323000)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校园文化活动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陷入了现实困境:互联网时代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冲击,物质文化建设的富余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缺失,等等。走出校园文化活动的现实困境,要注重理论研究,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客体衔接;要强调个性发展,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文章;要强化品牌效应,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培育。
校园文化活动;文化建设;顶层设计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然而,校园文化活动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陷入了现实困境:互联网时代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冲击,物质文化建设的富余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缺失,等等。如何走出这些困境,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是我们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与特殊功能
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充满朝气和最具活力的一张名片,有其重要意义和特殊功能。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措施。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主要标志和重要特征,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新兴文化,无论是主流文化抑或非主流文化,在高校的大熔炉里发生碰撞与融合,就会不断推动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是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健康良好的教育氛围。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活动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有效途径,是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有力杠杆。
(二)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高校是孵化和培育人才的摇篮,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群团工作,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发挥群团组织特殊优势,要引导群众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提出以来,共青团组织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和教育青年学生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校园文化活动是青年学生参与面最广、受益最多的活动形式,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三)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
高校始终以服务青年学生,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为办学宗旨和目标,根据社会需求,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而校园文化活动恰好是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和重要延伸,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措施。大量事实也证明,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教育能够做到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无声”的目的。
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面临的挑战及问题分析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其重要意义和特殊功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网络文化的传播给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专业教育特色和保持群众娱乐的关系,在守护传统品牌活动的同时还要不断开拓新的项目,实现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特别在高校中,网络文化在不断地融入和渗透进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便捷给广大师生提供了学习和娱乐的便利,足不出户就创造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特别是新媒体和网络微文化的盛行,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应运而生。微博、微信、微空间、微视频等都是校园文化传播的新方式和渠道。另一方面,青年学生由于年龄还小,心智不成熟,缺乏对主流文化的敏感度和辨识度,导致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侵蚀和影响,对网络低俗文化的热衷和追捧,甚至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无法自拔。网络文化的传播给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
(二)注重专业教育特色与保持群众娱乐特点的关系
青年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的主体,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既要体现群众性和大众化,让广大师生都能参与进来,还要保持校园文化活动的娱乐性,变“独乐乐”为“众乐乐”。然而,在现实困境中,我们常常把重心聚焦在挖掘校园文化活动的群众娱乐特点上,却忽视了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专业教育特色。殊不知,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质是高校传统教学(第一课堂)的补充,是大学专业教育的延伸。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最基础的和最根本的是要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具有专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为“第一课堂”服务。通过校园活动和专业教育的互动与延伸,不断强化专业认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因此,解决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要做到注重专业教育特色与保持群众娱乐特点相结合。
(三)守护传统品牌活动与开拓新的活动项目之间的关系
树立品牌意识,进行品牌培育和建设一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力和目标。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积淀,各大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优势。校园歌手大赛就以其大众娱乐的标志性特征和影响力成为各大高校的传统品牌活动。然而,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也遇到了新瓶颈和困境,校园文化建设始终致力于守护传统品牌活动,为传统项目沾沾自喜,而忽视品牌的开拓与创新,甚至停滞不前。我们在守护传统品牌活动的同时,如何开拓新的活动项目,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既保留传统品牌活动的魅力和影响力,又不断坚持开拓新的活动项目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面临的困境,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对的又一新的挑战。
(四)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如何协调推进的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既包含物质文化建设,又包含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和前提,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和关键。然而,当前形势下,校园文化活动过于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大量的精力都放在活动场所的布置、活动设施的完善和活动内容的宣传方面,一味地打造所谓的“面子工程”,忽略了校园活动的内涵凝练和精神提升。特别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始终以大众化和娱乐性为重心,而忽视教风、学风、校风、校训和学校精神的培育。总体上过于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了大学精神和文化精神的传播。这些都是当前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面临的困境。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面临着如何协调推进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的问题,既要做到夯实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又要实现精神文化建设的稳步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协同推进,协调发展。
三、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的思路与方法
(一)注重理论研究,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百度百科对顶层设计的解释是: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1]具体而言,顶层设计具有战略方向性、上层示范性、协调统筹性和易操实用性等特点。[2]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体现和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要走出困境,首先要注重理论研究,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要运用系统论的科学研究方法,从高校全局的角度出发,对校园文化建设或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设计与开展进行统筹规划,集中全校全员的力量,整合有效资源,一同高效快捷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第一,理论研究是做好校园文化顶层设计的根本和基础,也是校园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以理论研究推动文化建设实践发展,通过对校园文化的深度研究与挖掘,凝练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注重理论研究,是做好校园文化建设顶层设计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第二,要有顶层设计的战略意识,突出顶层设计的示范功能。党委和群团组织要有明确的文化建设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目标。从高校的全局角度出发,高屋建瓴,自上而下,层层推进,带头示范,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始终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以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落脚点。
第三,要全员出力,统筹协调,齐心协力共建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不只是共青团组织的工作,不能只有部分师生参与进来,不可以停留在埋头苦干自娱自乐。而是要上下联动、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和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开启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教育模式,扩大校园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影响力和覆盖面。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客体衔接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客体衔接,有其理论依据支撑。主体性理论、参与管理理论、人的需要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理论都认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学生为主体”。[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学生为主体”主要体现在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为学生发展提供平台;要突出以学生为本,强调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要以学生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发展动力、服务对象和实现力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4]。
一方面,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但是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光靠职能部门谈谈理论,喊喊口号,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只能苍白无力。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的客体是社会大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与氛围。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客体衔接,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创造适宜学生成长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大力发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强调个性发展,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文章
当今社会是一个倡导个性发展,张扬个性的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特色,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必须要提高核心发展力,进行特色化办学,强调个性发展,做好特色文章。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又要有新兴文化的融入与创新。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提倡多元文化的碰撞,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宽松、自由的平台和空间。
校园文化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强调个性发展,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文章,就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要丰富教学方法和形式,不能只是局限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享受课堂,让课堂活跃起来,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还要有学术开放精神,鼓励和支持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倡导导师制,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实践和科研,深化其对专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离开“第一课堂”,接触面最多的活动形式,也是培养其个性发展,进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收各类奇才的参与和加入,还要组织和设计突出学生个性培养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张扬个性,彰显特长,发掘自身的闪光点,形成独有的校园文化建设名片。
(四)强化品牌效应,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培育
品牌是实力的象征和生命力的体现,是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无形的竞争力和号召力的名片。培育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校园文化科学化发展的要求,是保持和凸显大学精神品质的价值诉求。[5]在一定程度上,校园文化品牌是高校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外在表现形式,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要培育校园文化活动的优势项目,形成品牌效应。
首先,要树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意识,营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氛围。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不能漫无目的,也不能盲从。一定要根据学校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校的“十三五”发展规划进行校园文化品牌培育。在树立品牌意识的同时必须要明确品牌的定位,有目的有方向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氛围。其次,要形成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保障机制,加大校园文化活动的支持力度。校园文化的品牌培育不能只有理论规划,没有实践落实。不能只停留在意识层面,而是要深入推进,从制度、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整合资源,构建保障机制,全方位支持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培育,提高品牌的竞争力。最后,要注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宣传和推广,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宣传优势,通过微博、微信、微空间等平台,多渠道、多角度、有策略地宣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在无形中提升品牌价值,扩大校园文化建设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1]顶层设计[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view/3123978.htm.
[2]姜涛.顶层设计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10):90-91.
[3]张彦恒.“以学生为主体”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创新[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11-12.
[4]邵焕举.“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0:10-11.
[5]陈巍.论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1,(5):92-93.
Research on the Realistic Predicament and System Design of Campus Culture Activities
Song Tao
(Lishui University,Lishui,Zhejiang,323000)
Facing new chances and challenges,many problems arise with campus culture activities development,such as the impacts o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that Internet era brings,the surplus of material culture construction,the lack of spiritual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so on.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and system advance of campus culture activities and walk out of the realistic predicament,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omplete the top-level design of campus culture activities;respect the subject status of students and complete the connection of subject and object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emphasize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strengthen the brand effect and cultivate the brand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campus culture activities;construction of culture;top-design
G641
A
1671-2862(2016)01-0071-04
2015-10-11
宋涛,女,硕士,丽水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共青团工作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