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的反思与重构
——以祭孔大典为例

2016-03-06甲宏伟骆文伟

关键词:礼仪传统思想

甲宏伟, 骆文伟

(华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当代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的反思与重构

——以祭孔大典为例

甲宏伟, 骆文伟

(华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的传统礼仪教育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代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缺失的现状,反思当代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的问题,结合祭孔大典的道德教化、文化传承作用,提出提高教师素养、改进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扬弃礼仪文化的重构路径。

传统礼仪;大学生;祭孔大典;重构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1]58礼仪是塑造良好形象的前提,己经成为提高个人素质、单位形象以及国家形象的必要条件。在当今社会,追求个性是年轻人的特点,但在追求突出个性的过程中,却有一些大学生把丑陋当成了个性。在如今的大学校园,不讲礼貌、不懂礼仪的现象已不鲜见,如上课吃零食、在会场接电话、说网络脏话等。而且这些不良现象已经不再是少数个案,而是有着愈加普遍的趋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以北大副校长“撑腰体”为代表的引导式言论应时而出:“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北大替你赔偿。”这从正面体现了相当一部分社会公众对构筑和重建礼仪教育体系的态度。

一、传统礼仪的演进

“礼仪”一词最早出自《诗经》:“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2]68之后,“礼仪”历经各朝各代,内容和形式不断完备,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传统礼仪文化体系,并与现代社会不断融合,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一)传统礼仪的沿革

礼仪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但这一时期的礼仪较为笼统和粗糙;夏商时期礼仪进一步发展,当时的忠孝之道已基本形成,并较多地出现在文字记载中;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礼仪开始成型,经过周公、孔子、荀子等人的不断探索,对礼仪的系统化阐述逐渐成熟,形成了“以礼治国” 的理念。魏晋南北朝时期,礼仪在制度化和规范化方面发展迅速;唐朝时期,编制礼仪和制礼活动达到高潮;元明清时期是礼仪文化发展的衰弱期,“礼”作为一种统治手段暴露出专政、残暴的缺点。新中国成立后,摒弃了束缚人们的“忠孝”“三从四德”等传统礼教思想,继承了尊老爱幼、讲究信义、以诚待人、先人后己、礼尚往来等中国传统礼仪中的精华。不过,“文化大革命”给传统礼仪带来了一场浩劫,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礼仪建设才得以逐渐恢复。

(二)传统礼仪的内容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包括祭祀之事的吉礼、冠婚之事的嘉礼、宾客之事的宾礼、军旅之事的军礼和丧葬之事的凶礼。民间更有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总结来看,中国传统礼仪分为政治礼仪和生活礼仪两类。

1.政治礼仪

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主要包括祭祀礼、相见礼和军礼。这些礼仪无不体现着封建等级的差别,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但是在当今社会也有可取之处。祭孔大典是一种主要包括乐、歌、舞、礼四种形式的庙堂祭祀乐舞。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有“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礼正乐垂,中和位育”之谓,自古以来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是孔子儒家思想在社会中传播与发扬的一个重要途径。

2.生活礼仪

为新生儿祝吉的诞生礼,寓意成人的冠冕礼,交友待客的宾礼,侍奉“姑舅”之礼以及丧葬礼等是古代生活礼仪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从出生到去世,从交友到孝敬父母的方方面面,并各有其意味。诞生礼和丧葬礼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冠冕礼表现了对责任意识的重视,宾礼体现了对人的真诚与尊重,而侍奉“姑舅”之礼则是对敬老习俗的发扬。

3.传统礼仪的新内涵

历次工业革命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还带来了人们交往方式的革新,使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不断联系在一起。中国传统礼仪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也不断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具体表现为职业礼仪、涉外礼仪、网络礼仪、场馆礼仪、校园礼仪等。新的礼仪内容具有一定的场景性,无论职场、网络、场馆、外交、校园等场景都是新时代的产物,即使校园和外交的类似场景在古代也存在,但是由于交往方式的革新,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礼仪的内容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必须正视时代的进步,在继承传统礼仪精华的同时,也要给其不断充实新的内容。

总的来说,传统礼仪是指人们在共同生活的传统社会中,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和仪式的总和。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不能固守传统礼仪的内容,而是要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相结合,不断推陈出新。

二、传统礼仪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征

在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作为传统礼仪文化中的有机组成,传统礼仪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源性的优质资源

首先,传统礼仪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传统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传统礼仪文化。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自原始社会就已经开始萌芽,其内容不断丰富完善,尽管也经历了清代的衰弱时期,但是很多优秀的内容并没有因此消失,而且在当今社会仍有重要价值。比如历经两千多年历史沉淀的祭孔大典,其气势恢宏的祭孔仪式、典雅优美的乐舞都充分体现了尊师重教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在当今社会养成崇尚知识、尊重师长的社会风气。其次,传统礼仪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特色的教育方法。比如舜对音乐家夔说:“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3]85大意是让夔去教青少年乐舞来提高他们的礼仪修养。乐舞是古代社会礼仪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在祭孔乐舞中,动作有进有退,姿态优美古朴,曲调平和,歌词文雅,无论对表演者还是观赏者,都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这种教育方式的渗透性和趣味性对于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有着借鉴意义。

(二)主流价值的引导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瑰宝的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在内容上,为主流价值观的引导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从个人层面看,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4]16,礼仪能够表现出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从社会层面看,“礼之用,和为贵”[5]25,礼仪是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重要方式;从国家层面看,“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6]56,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它使人们各就其位,各司其职,这样国家就会秩序井然。除此以外,礼仪文化在实践上为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也做出了贡献,通过确定的礼仪规范和行为标准,使礼仪文化与社会行为规范不断融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生活情趣和塑造其行为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三)文化传承

近年来,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不断受到外来的多元文化的影响,对国外的流行时尚、礼仪盲目追求,认为就餐时拿刀拿叉就是时尚,用拥抱代替鞠躬就是新潮。然而,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他国家的被重视程度远远高于我国,比如韩国和日本,对祭孔大典就十分重视,是国家层面的重大活动,并且有把它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愿望。高校应该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应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他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培养崇高的家国情怀。

三、当代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反思

良好的礼仪文化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但是由于西方思想的冲击,以及高校对于传统礼仪文化课程的不重视,加上新时代大学生的独特心理状况,我国大学生的传统礼仪教育明显缺失。

(一)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缺失的现状

1.礼仪文化认同缺失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多元价值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西方快餐文化、日韩剧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对于外来文化接受速度很快,有些大学生不免陷入盲目模仿、盲目跟风的状态;还有些大学生由于本能的叛逆心理,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显得冷漠,甚至是排斥[8]。此外,很多大学生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些高校也忽略了综合素质特别是礼仪素养的提高对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社会的和谐稳定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2.礼仪和文明意识淡薄

思想决定行为,当代大学生忽视礼仪和文明规范的根源在于缺乏礼仪文明意识。学生对于基本的礼仪规范不清楚,认为礼仪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这其实就是礼仪和文明意识淡薄的表现。另外,高校十分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礼仪要求较低,认为只要学生不违反校规校纪就可以。正是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使这些大学生在生活中不知礼,不懂礼,仪容仪表都存在不同层次的问题。

3.礼仪文明标准不清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礼仪是在一切别种美德上加上的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和好感。”良好的礼仪行为会带给他人身心舒畅的感觉。当代大学生有很多行为都不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例如:上课迟到还大摇大摆进入教室、在餐厅插队、上课时睡觉、见到长辈没礼貌、生活中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追溯其根本,主要是大学生对礼仪文明标准认知不清。

(二)对当代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缺失的反思

1.学生自身兴趣不足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多以典籍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礼文化的经典《礼记》《周礼》等,大学生很少有人读过。

这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背景与环境有关。当代大学生大多为90 后,他们的成长环境正是中国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飞速发展变革的时代,而且他们多为独生子女,与周围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不够。这也导致了他们更加注重自我,追求新鲜事物,而对古老的礼文化不感兴趣,对礼仪规范认识模糊,甚至出现个别大学生对于人生价值的理解逐渐偏差。

2.学校教育重视不够

人类文化传承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教育;二是自我教育。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学开始,一直贯彻到大学,但是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依然不够理想。分析发现,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教育体制不健全。自古至今一直在强调“学而优则仕”,应试成绩成为检验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学习目的的功利化使得智力的培养成为主要的教育方向,而道德教育则停留在表面。第二,缺乏系统的礼仪文化课程体系。只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上对礼文化的精神、思想有零星的反映,并且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书本化、理想化、完人化倾向,为了德育而德育,导致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偏离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文本、全面发展人、提高人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的分离,使当代大学生的礼文化素养出现了与社会期望不符的情况。第三,教师礼文化素质不高。高校教师对礼文化了解不够,在以身示范方面与教育学生时要求的内容相脱节,导致大学生对礼文化缺乏认同感。高校中的礼文化教育更多地停留在外在“礼仪”的培养,在礼文化教育中没有渗透礼的丰富内涵与思想本质。

3.社会文化氛围不浓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方自由主义思潮涌入国内,社会上出现了盲目崇洋媚外的现象,不少人对于中国传统的社会秩序、道德规范弃之如草芥。大学生群体中更是出现了诸如“非主流文化”等五花八门的文化氛围。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在慢慢变弱。

四、当代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的重构路径

我国高校传统礼仪教育缺失的现状迫切要求我们采取可行措施重构大学生的传统礼仪教育。重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示范性原则,提高教师礼仪素养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9]35可见示范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首先,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是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符合礼仪的言行举止和工作作风被大学生所观察和学习,必然有助于学生修正自己的言行,使其逐渐具有较高的礼仪素养[10]。其次,讲礼仪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体现人的尊严,高校教师礼仪素养的核心是对大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所以作为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高校礼仪教育中的责任,不断加强自身的礼仪素养。这具体包括两方面的措施:其一,先当学生后当先生。教师要想更好地对学生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就要先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其二,“慎独”精神。在平时的生活和教学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无论空间如何变化,都要恪守礼仪规范,并自觉践行。

(二)坚持层次性原则,改进教学内容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层次性原则与古代孔子的因材施教有着相类似的地方。教育者主要通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内容要落实好层次性的原则,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

1.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

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针对当前大学生礼仪缺失现象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教育和行为训练,以帮助学生矫正礼仪失范行为。应多增加礼仪文明意识、行为规范践行方面的教育内容。

2.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全面性

教学内容既要体现思想道德修养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首先,要选择有利于思想道德教化和个人礼仪行为培养的内容安排教学活动,以起到引起学生思想共鸣的效果。比如参加祭孔大典活动,学生身处祭孔大典的情境中感同身受,目睹祭孔的礼仪流程,会自觉接受儒家礼仪文化的熏陶,从而起到增强教育效果的作用。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对于礼仪的需求逐渐趋向于实用性,交通礼仪、面试礼仪等应运而生。这就需要我们在加强传统礼仪文化教育的同时加入实用性的礼仪教育,寻找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

(三)坚持多样性原则,革新礼仪教育方法

礼仪文化课程是集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礼仪实践教育于一体的学科,具有很明显的跨学科特点,因此要使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和道德修养,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注重多样性,避免单一的理论灌输。具体教学方法有问题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好地理解,变难点为易点。祭孔大典中的乐舞是古代进行礼仪教育的主要方法,在当代被归入情景体验教学法中。在古代,学习乐舞的人一般为官宦子弟,通过表情、动作、姿态的具体学习,其言谈举止合适、礼仪得体;通过聆听优雅的音乐,其内心得到陶冶,提高了自身道德情操。在当前高校推行祭祀乐舞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谦逊礼让的观念,锻炼健康的体魄,展现文明的精神风貌。

(四)坚持渗透性原则,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1]362这句话阐明了人与环境具有互动的关系。传统礼仪教育要想真正走进高校,必须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环境的渗透性作用。而校园环境作为高校礼仪教育实施的主要空间,在整个外部环境中处于核心地位。一方面,要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教学设备,完善图书馆馆藏,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学校广播电台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视频、音频进行礼仪教育。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坚持适度原则,量力而行,避免学校大改大建,华而不实。另一方面,要塑造校园精神环境。精神环境的营造方式主要包括普及校歌、校训,使人人都会唱校歌,人人都牢记校训;在学习和生活场所悬挂名人名言图片,礼仪文明标准示范图;善于利用成人礼、升旗仪式等仪式活动进行礼仪文化教育;开展关于礼仪文化的校园活动,寓教于乐。

(五)坚持创新性原则,扬弃传统礼仪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可见文化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发展理念[12]。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推动礼仪文化的创新,要秉承以下几个要求:第一,取精去糙。传统礼仪文化中的敬老之礼、尊师之礼、人生礼仪等属于传统礼仪文化的精华,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礼仪文化中的“三纲五常”等内容则是我们需要摒弃的糟粕。第二,相融相通。传统礼仪文化产生于主张天人合一的农耕时代,与现代工业文明激烈竞争、适者生存的背景不一致。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寻找传统礼仪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契合点,推动传统礼仪文化的创新。第三,洋为中用。一方面,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礼仪文化以实用主义为基本原则产生了面试礼仪、餐桌礼仪、交通礼仪等,而且西方礼仪重视人的平等和自由,尊重妇女。另一方面,以韩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对传统礼仪十分重视。以韩国的祭孔大典为例,韩国每年举行两次祭孔大典,是韩国保存最完整、影响力最大、规格最高的祭孔仪式,举办地点除了韩国成均馆以外,还在全国各地234个乡校举行,而且韩国也筹划为著名的“祭孔大典”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2]。尽管“祭孔大典”起源于我国的古代社会,但是韩国全民重礼的态度和为此做出的努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综上所述,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个人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尽管当前高校存在着传统礼仪教育缺失的现状,但是只要我们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联动起来,为优秀传统礼仪教育提供丰厚的土壤,充分调动高校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学生一定能够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贡献。

[1] 荀子.荀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2] 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 尚书[M].长沙:岳麓书社,2001.

[4] 孟子.孟子[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5] 荀子.荀子[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6] 左丘明.春秋左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7]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 杨曦.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7):43-45.

[9] 孔丘.论语[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10] 党贵平.礼仪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思考[J].黑河学刊,2003(11):113-115.

[11] 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 孙继新.韩国礼仪教育对中国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启示[J].延边大学学报,2010(4):84-86.

(责任编辑:王兰锋)

Refl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tiquette Education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A Case Study of Confucius Memorial Ceremony

JIA Hongwei, LUO Wenwei

(College of Marxism, Huaqiao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China)

As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raditional etiquette education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lays a vital rol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acing with partial missing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etiquette, and combined with memorial ceremony for Confuciu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paths of reconstruction, such as improving quality of teachers, innovating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establis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manners education.

traditional etiquette educatio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onfucius Memorial Ceremony; reconstruction path

2015-12-23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社科A类项目“境外生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实践与改革——基于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实证调研”(JAS151236);福建省高校首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海西高校外招生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华侨大学为例”

甲宏伟(1992—),女,山东济南人,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骆文伟(1969—),男,福建惠安人,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G641.0

A

1008—4444(2016)03—0118—05

猜你喜欢

礼仪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