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水文化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16-03-06吴怡璇
吴怡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开展水文化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吴怡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水文化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水文化教育,对于弘扬传承中华水文化、宣传普及国情水情、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华夏历史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目前,积极开展水文化教育已成为社会大众教育,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水文化;水文化教育;实施途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近年来,高校作为实施水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作为全国水情教育基地中唯一的高校,更是积极探索水文化教育的实施途径,在加强水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开展水文化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推进人类事业进步的迫切需要,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一、开展水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缘水而生,依水而存,因水而兴。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历经了认识水、改造水、利用水、欣赏水的伟大实践。从原始社会末期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到春秋吴国古运河的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和元朝的翻修,京杭大运河至今已有2 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在马里亚纳海沟共完成7次下潜试验的“蛟龙”号,下潜深度达7 062米,创造了全球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贯通等等无数的水利壮举,这些都创造积淀并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水文化[2]。
(一)水文化教育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水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水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意志品质的养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道家的“上善若水”、儒家的“智者乐水”“君子以水比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水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国家富强、民族福祉而拼搏奋斗。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最核心的就是学习和弘扬水的奉献精神、水的坚忍不拔精神、水勇往直前的奋进精神、水凝心聚力的团结精神[4]。因此,开展水文化教育,既是利用水文化资源培育人、塑造人,发扬人文精神,提升公众精神境界的一种重要形式,更是建设和谐社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二)水文化教育有利于强化人水和谐理念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文化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人类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中华水文化的精髓是人水和谐。当下,在多元的社会架构中,我们更应该把和谐理念融入水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遵循自然规律,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千方百计实现人与河流、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让水清澈长流。因此,通过水文化教育,知识育人、理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大力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重点强化人水和谐理念,推进水生态建设,培养每个公民亲水、爱水、节水、惜水的意识,养成全社会良好的水文化行为,形成人人“安全用水、节约用水、生态用水、文明用水”的良好氛围,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水文化教育有利于推动水利事业发展
水利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利事业正在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同时,人们对水利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多,水利在国民经济和文明进步中的地位更加重要[5]。加强水文化教育,无疑将会有力地促进水利领域重要理念的提升,推动全社会对水利事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更是立德树人、培养和造就更多高质量水利事业建设人才的重要动力。
我国水利领域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水利水电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六十多年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伴随着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而茁壮成长,形成了“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干得好”的优秀水电工程建设者和传承者,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如90后大学生孟瑞鹏,他将社会责任担于己身,面对困难不退缩、不逃避,用自己面对落水儿童时的纵身一跃,谱写了生命的光辉乐章。他永远昭示着华水学子乃至更多的人励志前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如何在文化多元的现代社会环境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与文化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对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呼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素质类选修课《中国水文化概论》,普及水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水文化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创设水环境,运用水情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水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意识水平[6]。通过水文化教育,推广水文化,培育人、塑造人,全面提高水文化在全民族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终实现水文化教育的繁荣发展,推动水利水电事业不断发展。
二、当前我国水文化教育的主要问题
开展水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我国水文化历史悠久,但系统的水文化教育远远不够,特别是还未纳入国家、社会乃至学校的日常人文教育中。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水文化教育刚刚起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开展水文化教育尚未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长期以来,我国关于水文化教育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各个阶层对水文化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人们总是习惯把水文化看成是水利部门的事情,把水文化仅当作水利部门的行业文化,将水文化教育过多地局限于各级各类学校,面向全社会的水文化教育滞后且薄弱。水文化教育的社会影响极其有限,人们也很少把水文化同生态环境改善、社会文化进步及人类生存质量提高联系起来,未认识到开展水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公众的普遍认知仅仅停留在“水资源匮乏”“节约用水”的水平上,更没有将水文化视作一笔社会财富。目前,我国对水文化的研究较少。一些少数民族的民族习俗或活动中有丰富的水文化,如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沐浴节、壮族的汲新水、白族的春水节、僳僳族的澡堂会、湘西苗族的抢头水等,但这些习俗水文化只是作为民俗活动和旅游资源保留下来,并没有系统研究,没有融入惜水、爱水、治水、净水的价值理念。还有些地区盲目追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益,教育的效果几乎没有。
(二)水文化的宣传教育尚未普及
水无处不在,水也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可通过自然循环净化自身,反复利用。但是水的可再生性与自身净化不是无条件的,人们对水的可再生性缺乏科学认识,造成人们对水资源及水环境的节约保护意识不足。一旦人的行为过度破坏了水的循环与净化条件,水环境与水问题就会呈现恶性态势。目前,一些地区的水污染严重,超出了水体的承载力,同时,人工净化成本较高,有限的可用水体不断受到侵蚀, 使人与水之间的关系更趋紧张。当前水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成效还不太明显,即使是水利行业的相关部门,能深入了解水文化的人也较少。当前的水文化研究机构多为水利系统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社会传播。因此,要让水文化教育走进社会、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使水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内涵等融入每个公民、学生的工作生活中,以水育人,以文化人。通过水文化教育把“知水、爱水、节水、护水”意识融入人们的生活工作中,既是当务之急,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7]。
(三)水文化教育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水文化建设的推动者主要是政府。就队伍保障而言,教育主体相对单一,成员也都为兼职,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单单依靠政府,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就制度保障而言,国家现有的涉水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有关地方规范性文件等,基本没有涉及到水的非物质形态保护与建设问题。就资金保障而言,资金的短缺已成为水文化建设的重要障碍,有些地方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根本不考虑给水文化建设以启动资金。就活动组织而言,我国水文化教育,大多是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以及各民族对水习俗的保留和继承。就基础设施而言,除了中国水利博物馆和少数几家水利单位建设有水文化场馆外,开展水文化教育的基础设施和场所十分匮乏。
三、我国水文化教育的实施途径
开展水文化教育,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必须有较为全面、完善的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大力度宣传国情水情,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8]该文件成为指导我国水文化教育的方向标和路线图。
第一,坚持全民水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水文化是社会的文化,要把水文化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在全社会普及水文化知识,提升水文化认知,推广水文化,营造爱护水、珍惜水、保护水的社会意识,实现教育当代人、培育下代人的水危机意识,形成一种与水环境友好发展的文化氛围。把水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中,结合水利实践,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营造百花齐放、健康向上的水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坚持水文化建设依靠群众,为群众服务,成果为群众共享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积极从中国传统水文化中汲取精华,也要从世界各民族优秀水文化中借鉴经验,完善水文化结构,与时代进步同行,与水利发展同步。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建设相协调。水文化教育是一项全新的宏伟的系统工程,必须始终把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放在首位,虽然水文化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多元的,但最主要的实施主体至少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组织层面,应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统一组织开展,主要责任部门应是水利、教育、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关的基层组织、社会群团组织;二是操作层面,主要是各类媒体、水利水电院校和行业系统及相关的社会组织。要本着长远规划与阶段性发展相结合的思路,立足现实、循序渐进、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第二,完善水文化教育领导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开展水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将水文化教育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要培养自身的水文化意识和水文化素养,遵循水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始终把握水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明确水文化教育的重点内容,突出水文化教育特色,更好地发挥水文化教育对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作用。要把水文化教育纳入年终考核,作为评价各部门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政府对水文化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水文化教育的专项资金,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社会资金用于水文化教育,保障其工作顺利开展。
第三,健全水文化教育内容。水文化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水文化教育的内容包括我国的水历史、水文化、水资源、水警示、水法规、节水知识、水利科技、社会实践等。水文化教育涉及层面繁多,至少应包含学校、水利行业和社会公众三个层次,是学前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多元集合体。其次,学校教育是水文化教育的重心。对中小学生开展水文化教育,重在结合我国国情、水情,确定水文化教育的内容,切实把水文化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水文化的感情,使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增强对水文化的认识。对大学生实施水文化教育,重在从知识层面丰富其水文化知识,从理念层面培育其水文化情感,从行动层面塑造其良好的水文化行为习惯。尤其要加强对水利院校学生水文化的教育。再次,加强水利行业从业人员的教育是水文化教育的关键。水利行业的水文化教育,既要普及水文化基本知识,更要通过系统的水文化教育,培育和提升广大职工的水文化素养,促进其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把水文化的知识和理论运用于工作实践中。
第四,加强水文化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水利高等院校作为国家水利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为国家输送水利行业中坚力量的重任。水利高校要将水文化教育列入人才培养计划,组织编写相关的水文化教材,培养水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针对不同对象,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水文化教育,通过水文化教育使学生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水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水文化教育,构建水文化教育体系,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方法,水利高校更是要发挥主动作用,完善水文化教育体系,实现水文化教育的发展繁荣,提高水文化在全民族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水利水电事业不断提升,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1] 赵明仁,肖云.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EB/OL].[2016-01-02].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3-12/04/nw.D110000gmrb_20131204_6-01.htm.
[2] 李宗新,闫严.中华水文化文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3] 靳怀堾,尉天骄.中华水文化通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4] 李宗新.建设水文化弘扬水精神构建水文化核心价值体系[J].水利发展研究,2008(2):77-80.
[5] 陈雷.弘扬和发展先进水文化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J].中国水利,2009(22):29-34.
[6] 饶明奇.《中国水文化概论》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12):1-3.
[7] 水利部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印发全国水情教育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EB/OL].[2016-01-02].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508/t20150814_200116.html.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15):2-6.
(责任编辑:杨华轲)
Reflection and Practice of Water Culture Education
WU Yixuan
(School of Marxism,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450046, China)
Water culture education as one of the contents of cultur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ist culture construction. Carry water education, water for carrying forward the trad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o promote universal access to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regimen,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and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Currently, active water culture education has become public education, especiall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ater culture education, by enhancing the national water security, water hardship, water awareness, consciousness of anxiety and water to build a harmonious civilized society to make positive contribution.
water culture; water culture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2016-02-10
吴怡璇(1990—),女,河南邓州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法制教育思想。
G649.2
A
1008—4444(2016)03—0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