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政治信任研究
2016-03-06薛明珠
薛明珠
(商丘师范学院 法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政治信任研究
薛明珠
(商丘师范学院 法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农民政治信任是农民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国家、政府以及执政者的认同和依赖。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农民政治信任建设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政治参与异化、群体性矛盾多、宗教拓宽农村市场、农村政治效能感偏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干部政治素养低、利益分化严重、农村生活压力大、政策执行不力等。需要采取提升农村基层干部党性修养、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经济利益、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大力宣传党的农村扶持政策等措施来解决。
城乡一体化;农民;政治信任
一、农民政治信任的基础理论
敬事而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人与人之间如此,群体与群体之间也是如此。《论语·为政》指出“人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一个区域,乃至国家莫不是只有守信于己,才能取信于人。在城乡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农民这一基层群体的政治信任有着特殊内涵。
(一)农民政治信任的科学内涵
政治信任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广义来看,它是对国家、政党、政治制度等的一种心理依托关系;狭义来看,它是指公民个人对于政府的信任。马克·沃伦指出,政治信任是“公民由于对政府的依赖和信心而授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某些利益问题的自由决定权”[1]290。农民政治信任则是农民群体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国家、政府和执政者的认同和依赖,是公民政治信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农民政治信任的主要特点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诚信传统在保持其普遍性的基础上,每个时代也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特殊性。
第一,传统因素和现代因素相统一。传统的中国农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由于打破了原来的村庄结构,逐步进行了村庄整合和现代小区式治理,原来的熟人社会不断地被打破,使之逐步走向了“陌生人社会”。城乡一体化在改善民生的同时,也使农民群众的情感依赖心理随之增强。
第二,层次性和差别性相统一。一般而言,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度随着政府层级的提升而提升,政府层级越高,越能得到民众的认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使农民群众感受到了真正的实惠,农民群众从而对我国的高层机构和领导人员表示出了极大的信任。然而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不少地方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被打了折扣,从而也就产生了政治信任的差别。
第三,感性和理性相统一。从众心理是农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特点,处理农民群众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并要及时,避免出现问题的蝴蝶效应造成农村社会不和谐。农民群众的从众特点最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会极大影响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感性多于理性在此时表现最为突出,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在农民群众身上表现得相对缺乏。
(三)农民政治信任的基本功能
政治信任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2]
第一,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秩序。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关键是如何把矛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对立统一的两方面和谐共生。积极的农民政治信任是社会矛盾减少和党政干部权威树立的一个重要前提。社会矛盾少了,基层党政干部有了威信,农村社会生态就会处于良性发展态势。如果农民政治信任遭受侵蚀,则农村社会秩序必然混乱不堪,从长远来看,会逐步地消解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基础不牢,必定地动山摇。
第二,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人民群众中间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我们的改革开放就是从农村开始的,是由农民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进行的全面推广,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坚持不懈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了改革开放,这一切都从未离开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政治信任源自于被信任者对信任者的尊重和对其根本利益的维护,有效的农民政治信任能极大地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尤其是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
第三,有利于节约政治运行成本。政治运行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维持日常政治生态的基本开支;另一方面是政治运行中的政治绩效降低而带来的额外支出。充分的政治信任是政治秩序正常运行的润滑剂,它有助于减少干群矛盾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矛盾,从而使政治生态良性发展,最终实现治理绩效的有效提升。扎实的农民政治信任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彰显。
第四,有利于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中国传统儒家认为“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证明,只有强基固本才能使中国共产党源源不断地获得执政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一直重视政治信任的建设,正是因为赢取了农民的信任和支持,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持续不断地发展壮大,农村包围城市这一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建国后的各个发展阶段,农民群众都一直积极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乡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新时期,良好的农民政治信任有助于基层政权建设良性发展,从而能更好地把农民这一群体力量凝聚在党的周围,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根本。
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政治信任的问题
孔子认为“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为政者有信用,民众才会信任,可以说信任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是一项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任务。”[3]在使农民群众享受城乡一体化福祉的过程中,党和政府强有力地凝聚了农民群众,与此同时农民政治信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它们无形中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政治参与异化现象多
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主要表现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四个方面,有效的政治信任与这四方面成正相关关系。由于城乡一体化整合了原有的村落布局,原来的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机构需要重新统筹,然而不少地方的民主选举被弱化了;民主决策不能够彰显,尤其是牵涉农村土地流转这个方面,农民群众的意见非常弱势;民主管理往往流于形式,多由村委班子直接决定政策的执行和利益的分配;民主监督也不能有效彰显,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受到了侵犯,这一方面对农民政治信任的负面影响极大。
(二)群体性矛盾比较多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要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3]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个必然逻辑就是农民群众的身份由“农民”转变为“农民工”,由于制度性地离开了土地,所以农民群众对于土地的利益十分看重,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失去了主动参与权,土地利益在被操作过程中受到损失以及围绕土地而产生的公共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极易引起农民群众的群体上访和干群对抗的事件。城乡一体化需要一定程度地整合村落布局,因而当前在拆迁和补偿问题上的矛盾也处于多发时期。这些矛盾有的不能及时得到处理,使党和政府的基层公信力变弱,进而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有效落实。
(三)宗教拓宽了农村市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主流意识形态和理念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同并被践行,然而宗教信仰在农村也有着广泛的市场。农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素质还不是太高,遇到生活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有时会选择退避三舍,形成了无能为力的思维意识,进而有可能求助于宗教信仰以求得心理解脱[4]。部分农民群众对于宗教的信仰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农民群众的政治信任,主要是由于农民群众的政治敏感性相对较低、精神文化生活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我国自建国后开始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严厉打击邪教等非法组织,对农民信仰宗教自由尊重的同时也要适时引导。
(四)农民政治效能感偏低
政治效能感,即个体的思想政治行为对于政策的影响。基层农民政治效能感偏低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几个方面的政策绩效上。其中经济绩效在所有绩效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目前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良好,但农村基层经济绩效依然薄弱;国家整体政治运行有序,有着良好的政治生态,然而基层政治参与程度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国家文化软实力正处于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但基层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处于低层次;和谐社会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农村的干群、党群关系依然经常出现矛盾;生态问题也是农村的一个严重问题,不少地方的农村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
三、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政治信任产生问题的原因
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农民政治信任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
(一)干部政治素养低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然而不少基层党政干部政治理论素养缺失,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不甚了解,甚至运用手中的权利谋求个人私利,没有给农民群众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如何,不但牵涉到农民群众的政治信任问题,也会使农民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看法,从长远来看这种状态将会逐步侵蚀执政基础。政治觉悟低是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低的又一重要体现,他们应走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前列,应是思想的典范和致富的模范,可现实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妥善协调处理乡村纠纷是基层党政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能,但有些时候往往引起不必要的上访等行为。农民上访的直接结果是造成了各级政府在农民心中的信任流失[5]。
(二)利益分化较严重
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6]187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村庄整合、房屋拆迁、土地流转等问题无一不与农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在国家提升农民群众社会保障的同时,在基层依然出现村庄整合中农民群众的期望值被大大缩水的现象,比如房屋拆迁补偿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合理要求,拆迁补偿款被挪用的问题也经常出现。土地流转是农民群众最迫切关心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农民群众所得到的只是土地出让金、庄稼苗木补助等基本价值,而不是所谓的市场价值,从而产生了农民群众的土地利益被大量侵占的现象,导致农村公共土地收益和农民群众没有了关系。更有甚者,一些国家扶持项目被部分基层干部变成了对于自己的“扶贫”。这一切都使得农民群众和基层组织之间的距离拉远了,信任度降低了。
(三)农村生活压力大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对于农民的社会保障不断给予加强,但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保障制度。尤其是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群众更需要良好的社会保障,他们同样面临着失业的风险,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时代对于他们来说已成为过去。农民群众的养老保险问题、医疗保险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使得他们生活压力很大。尤其是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缺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出现儿童管理不足,老人心理迷茫,这足以给宗教在农村的发展准备了市场,一些邪教组织和非法的布道者也正是抓住了部分留守群体的迷茫心理,把其思想和观念传播并灌输给他们,再通过他们拓展生存空间,这些现象都在不断地蚕食着农民群众对政党、政府以及父母官的信任。
(四)政策执行力度弱
政策执行力度弱是影响农民政治信任的重要原因。政策执行力度主要体现在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人格魅力、政策领悟,以及宣传话语权上。农村不少基层领导干部责任意识相对薄弱,开拓进取精神不足,而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尤其需要实干精神,这也会直接造成农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心减弱。部分农村基层领导并不能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与普通农民群众相差无几,这也造成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执行动力不足产生信心下降的问题。农村基层党政干部处在与农民群众联系最直接的位置上,对于党和国家政策应起到上传下达及时执行的作用,然而现实中有不少农村基层领导把国家政策束之高阁,甚至不能清楚地解释政策内涵、精神实质。话语权是政策执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当前农村政策的宣传方式、方法、途径、载体都相对单一,不能及时地把党中央的最新精神使农民群众接触、了解、认同、执行,不能及时地把农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
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政治信任巩固以及重构对策
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针对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农民政治信任的巩固或重构问题,必须在具体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
(一)提升农村基层干部党性修养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山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7]紧接着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必须聚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8]农村基层党政干部的先进性、纯洁性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自觉地学习党的先进理论以充实头脑、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当下主要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等内容;必须自觉地学习党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更好地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认识;必须自觉地去除不正之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真正发挥领导作用。
(二)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经济利益
马克思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9]286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放在首位,只有如此才能做好凝心聚力的动员工作。毛泽东说:“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10]136-137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关心并致力于民众的生存、发展和权利的实现。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上得到了合理满足,精神上、政治上才能明辨。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基层党政领导首先要着眼于引导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使农业增产增收,解决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问题。“十三五”纲要指出:“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培育融合主体、创新融合方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更多分享增值收益。”其次要处理好土地确权的问题,必须注意保护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民基本权益不受损失并且还要有所增加。正如“十三五”纲要提出:“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前提下,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健全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收程序,完善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
(三)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
城乡一体化带来的明显变化就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趋于现代化,由于农民群众几千年来的固有习惯使然,适应现代性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满足农民群众生存、发展、享受需要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农民状态的转型。第一,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基层党政领导需要致力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解决好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群众的就业问题,减轻农民的生活负担,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第二,解决好养老问题,以免除农民群众尤其是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养老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扶持,对于不同年龄的农民群众实行有区别的养老规定,形成系统的养老保险制度。第三,解决好农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问题,使农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报销难不再成为民生问题的短板。第四,解决好农业保险问题,使农民群众在遇到自然灾害等不可预知的风险时避免农产品收益受到较大损失。此外还有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重要事务来抓,农村社会治安要巩固和强化,为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农村工作做足做细,自然就凝聚了民心,强化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基层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就会得到提升。
(四)大力宣传党的农村扶持政策
党的“三农”支持政策越来越多,然而只有把政策有效地传递给农民群众,帮助农民群众真正了解其内涵,才能接地气,增加执行力。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1]9毛泽东指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12]320与城乡一体化相伴随的必然是农业现代化,二者良性发展才能相互促进。“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农业现代化道路已经做出了政策顶层设计,纲要指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1]政策和农民群众的实际行动相结合,才能有助于农民需求的实现, 才能真正体现出政治执行力,从而能有效提升农民群众对于基层党组机构的信任度。当然,宣传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需要和当今时代特点结合起来,信息化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政机关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通过自己的终端系统把信息传递给有需求的群众,做到既节约成本也能把政策的普及率有效提升。
[1]沃伦.民主与信任[M].吴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2]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19(1).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5-02(1).
[4]薛明珠.新时期农民道德问题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4(7):97-100.
[5]胡荣.农民上访与政治信任的流失[J].社会学研究,2007(5): 39-55.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23(01).
[8]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1-21(1).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王兰锋)
The Research on Farmer’s Political Trus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XUE Mingzhu
(School of Law,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Shangqiu 100044, China)
Farmers’ political trust is recognition and dependencies of farmer group on the countr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rul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the farmers’ political trust exist certain achievements, also problems: many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dissimilation phenomenon, many group conflict, religion broaden rural market, low rural political self-efficacy, and so on. The reasons mainly lies in the low cadre political literacy, and serious interest differentiation, big rural life pressure, weak policy enforcement, and so on. Therefore, we must take some precautions to deal with them. For example: improving self-cultivation in rural grassroots cadres, to safeguarding the farmers economic interests, and promoting the rural social security work, vigorously promote the party’s policy on rural support, etc.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farmer; political trust
2016-03-06
河南省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农村社区治理进程中公民社会构建研究”(2013GGJS-164)
薛明珠(1981—),男,河南商丘人,商丘师范学院法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D668
A
1008—4444(2016)03—007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