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欲望,在支持中喷发

2016-03-06江苏如皋市搬经镇夏堡小学226500季小敏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7期
关键词:支持性蚂蚁解决问题

江苏如皋市搬经镇夏堡小学(226500)季小敏



探究欲望,在支持中喷发

江苏如皋市搬经镇夏堡小学(226500)季小敏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能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支持性的问题情境、营造支持性的心理氛围、提供支持性的材料条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给予充裕的探究时间,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提高探究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探究学习支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学生的探索行为;支持学生在接触自然、生活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支持和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或找到问题的答案……那教师应如何多方面支持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呢?

一、创设支持性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各种情境,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从而获取新知的学习过程。问题情境作为学生学习或解决问题的中心内容,它让学生产生问题,领受“任务”,并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认知与个性发展。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情绪高涨中求知,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探究,这样使课堂探究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一次有趣的实验”作文活动课上,我选择了“摔不碎的鸡蛋”这一话题来创设情境。我们拿出一个鸡蛋,愁容满面地说:“今天我女儿给我出了一个难题,要让这个鸡蛋摔到地上而不碎。你们能帮我这个忙吗?”学生看到这情境,一个个都想帮忙,探究的欲望油然而生——怎样让鸡蛋摔不碎呢?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一些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讨论、动手实验等多种方法,积极探究让鸡蛋摔不碎的方法,用海绵包、用布包、用纸包、让鸡蛋乘坐降落伞……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不仅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而且还增强了情感的体验。

二、营造支持性的心理氛围

(一)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

小学生天生好奇、好问、好探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要学会关注学生,走进学生。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由于受知识面的影响,他们不能自如地用言语去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时教师应真诚地接纳、支持和鼓励学生的猜想和假设。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为“水仙花是怎样长出来的”发生争执。有的孩子认为“水仙花要去掉皮泡在水里才能长出来”;有的孩子认为“不需要去掉皮,泡在水里就能长”;有的孩子认为“水仙花应种在土里才能长”。对孩子们的说法,我没有给予他们正确的结论,而是提出了“种水仙”的想法,孩子们一致赞同。于是,在教室的“自然角”里出现了各种不同种植水仙的方法,进而展示在不同条件下生长的水仙,引发了学生不断的关注、观察和探究。他们写下了自己的观察日记,完成了关于水仙种植的话题作文。

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他们的猜想和假设,有时甚至要容忍学生一些超乎想象的行为,才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得到自己想了解的东西。

(二)允许学生经历探究和试误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引导学生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不应对学生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有时,我们简单地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为什么”,试图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学科知识,可没过两天学生却什么都不知道了。忽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特点,结果当然就不尽如人意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在这段话中,“转”这个字出现多次。学生对“转”这个多音字的读音产生了分歧。我想,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的疑惑处入手,这样的教育活动才更切实有效。因此,我设计了探究性活动“‘转’的奥秘”。本活动以“转”为主线,先引导学生查字典、词典、辞海,甚至在互联网上查找。我充分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学习。然后,再进行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当遇到分歧时,让学生展开辩论,引经据典,充分说明理由;当学生无法继续深入讨论时,我适时地给予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兴趣也不断地被激发出来。学生对“转”的读音了如指掌,也能运用得准确、灵活,真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感。

三、提供支持性的材料条件

学生认识事物很多时候是依赖直接经验,他们的学习特点是“有材料陪伴”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供与他们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丰富的操作材料,并给予充裕的操作时间,让他们有机会自己探究,获得相关的学科知识经验,提高探究能力,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如,在学习《蚂蚁和蝈蝈》一文时,一个小朋友提出自己的疑问:“蚂蚁能搬多重的东西呀?”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把虫子搬到哪里去呀?”“蚂蚁的家在哪里呀?”……学生对蚂蚁的一切充满好奇。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蚂蚁有更详细的认识,我与学生一起用诱饵捕捉了蚂蚁,放进了昆虫盒里。我把昆虫盒放在教室一角,让他们喂蚂蚁并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这次探究活动是因学生的兴趣引发的,他们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涨。只要他们有时间,就去观察蚂蚁。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帮助查蚂蚁的资料,回到班里告诉其他同学。

学生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兴趣点。在平时活动时,我们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和孩子一起设计、准备所需要的材料。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干什么,有利于学生运用原有经验澄清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解决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材料既是他们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中介和桥梁。在探究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发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适宜的方法去探究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发现需要时间、探索需要过程,教师只有把这些时间和过程留给学生,才能真正促使学生更深入地进行探究活动。

积极进行探究活动并得到教师的支持,使学生不仅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形成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成为自主学习的探究者,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责编韦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7-035

猜你喜欢

支持性蚂蚁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幼儿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小学1~6年级师生关系特点实践研究
提高材料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支持性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