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玉雕与儒释道文化的关系

2016-03-06游高轩

天工 2016年6期
关键词:玉雕玉石道教

文 游高轩

浅谈玉雕与儒释道文化的关系

文 游高轩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广泛的功能、极具装饰性的表面等深受人们喜爱。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随着文化产业成为创意产业经济的核心,人们审美层次的提高和工匠技艺的娴熟,玉雕工艺应运而生,这种器物艺术与儒释道文化相结合,反映了民族的文化精神,折射出民族不同时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传统。通过对玉雕与儒家、佛教、道家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以便了解从古至今玉雕文化发展脉络。

玉雕;儒释道;文化元素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玉”在中国古代被人们所神化,随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起,从上古时代祭祀用的礼器,到文人墨客对玉的喜爱,玉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儒释道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三大支柱,与玉雕艺术不停地碰撞与融合,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儒释道在玉文化中的体现、存在形式以及在中国玉雕文化中的延续与传承,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一、玉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关系

《禅》 游高轩/作

中国古代玉的文明与儒家思想息息相关。儒家思想在其自身的思想中提出了“比德于玉”的教化观念,孔子赋予玉十一德,在《礼记·聘义》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贡问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珉多焉?”孔子曰:“非为珉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如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长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孔子在答子贡所问时,将儒家以仁学为核心的评判思想加入玉器文化上,来宣传自身的儒家思想。儒家文化对于玉文化的影响不只在其寓意上,更体现在玉的创作图案上。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主流,各种物品也被赋予了儒家的思想文化。玉雕作为一种载体,其图案被赋予了儒家文化元素。玉器上常有能够代表儒家思想的图案,如“四君子”“岁寒三友”,它们都表现出儒家所推崇的人格高洁、坚贞等。最具代表的图案是孔子人物图。玉雕艺术家李东创作的《孔子释易》,用绿松石进行创作,刻画了孔子慈眉善目、仁爱睿智、形态谦善、师者风范、诲人不倦的形态。古人根据玉的色泽、质地、透明度,以及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等物理性能而加以道德化。人们对玉石有美的直观感受,儒家学说将出自本性的感官认知和对美的本能追求同高尚的品德相关联,让玉成为道德的载体;中国的玉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结合使玉有了不同寻常的象征意义。

二、玉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关系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经东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唐朝已达极盛,尊佛之风十分浓厚,玉制佛教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将玉雕和佛教文化结合起来,雕刻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佛教人物形象来,最常见的佛像雕件有弥勒佛、观音菩萨、如来佛、济公活佛等,其中弥勒佛、观世音是中国人最喜爱佩戴的,人们认为:这两种佛雕件能给佩戴的人带来福顺、安宁、康泰,能逢凶化吉、消灾避难,成为人们遇到不公平、不如意之事时的精神慰藉和支撑。民间老百姓喜欢笑口常开,大腹便便的弥勒佛,每当看到弥勒佛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的心灵得到宽慰与解脱。而佛教与玉文化的结合不仅体现在这些玉雕作品中,还体现在两者内涵的共通上面。玉石本身的稀有属性,正好成为佛文化、思想的载体,玉的珍贵正体现出佛教精神的高贵。借助于和田玉,佛文化体现其珍贵的价值。玉石被宗教利用加深了它的神秘性,而其美丽、稀罕、耐久的特征也被不断用来表现宗教神圣的礼仪和教规,玉石的使用标志着宗教中等级、权力、礼仪、财富的不同。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玉雕作品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和佛教文化有关系的,而佛教文化也离不开玉文化的发展,在佛教场合、礼仪规范、佛法传播中,玉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玉文化与道家文化的关系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在礼玉思想衰落后的几百年间, 它一直处于流行状态。和儒家侧重于封建宗法的礼玉制度不同,它不是引导人们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和强化儒家的道德规范, 而是引导人们重长生, 在家当活神仙。道教用玉思想的文化功能是单一的、明确的,但它对玉信仰和崇拜的思想来源却是多元的、杂糅的。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论证中,老子指出人只有顺应自然才能通达并安于其中,最终升华到可与天地、万物比肩的境界。历史上著名的丧葬玉器也是源自道教的思想,道教认为玉是祥瑞,能辟邪挡煞,招财纳吉,还是自然界的精华和有灵气的生命之物,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道教这样的思想很容易为大众所接受。道教书籍中就记载许多玉石飞升,甚至带人飞升的故事。道教对玉的崇拜和信仰现在看来既迷信又滑稽,道教很早就认为玉石具有神力、灵力与生命。玉在道教有很多传说故事,认为将玉磨成粉食用可以健体延年,制作成随身配件可以驱魔辟邪等。

《礼佛图》 游高轩/作

《达摩悟道》 游高轩/作

《无求》 游高轩/作

《珈蓝护法》 游高轩/作

四、玉文化与儒释道文化的结合与发展

玉器广泛地运用在各种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可见礼玉制度是维护宗法封建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贵族对玉的喜好和崇拜已赋予它强烈的政治性,已使它成为贵族权力、等级和道德的象征,和《红楼梦》贾宝玉脖子上的通灵宝玉一样,封建贵族不能离开它。同时根据中国人的尚玉观念,用玉石雕刻佛像、飞天与佛教鹿母莲花生子相关的持荷童子等,促使佛教与世俗结合的方向发展。儒家规定“君子在车则闻莺和之声,行则鸣佩玉”,甚至要求“右徽角,左宫羽”,即行走时佩玉相击发出和谐的铿锵之音,右边发微角的乐音,左边发宫羽的乐音。佛教对玉文化最显著的影响是玉器中各种关于佛的题材。在玉雕件中,常见的道教老子题材作品有《老子弹琴》《老子出关》《骑牛老子》等。八仙是道教在民间流传的八位得道仙人,分别为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铁拐李、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

玉很早以前就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的内在性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人们对玉的崇敬和热爱始终未变,其传统传承至今。玉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宗教密切相关,玉雕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玉以其特有的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服务于宗教,不但为宗教意识的创造提供了艺术化的形象与意象,而且为宗教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具体的物质条件与表达方式。在宗教的形成和发展中,玉无论从宗教意识的构成与表述还是宗教活动的场所、用品、礼仪规范的实施所起的作用都是全面而巨大的。玉文化与国人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玉文化因中国而弘扬光大,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的玉雕人应继承、承载和传承我们祖先的光辉灿烂的思想、文化,用玉雕艺术的形式和载体永久传承下去,要把祖国五千年文化通过当代玉雕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将儒释道文化的精髓吃透。从儒释道文化的各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故事精髓搞清楚,逐一去体会、感悟,然后悟道,最后要“出道”——即跳出局限,创新理念。

游高轩,字子游,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院。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国家一级高级技师、中国海派玉雕大师、上海玉石雕刻大师、上海市首席技师。作品以人物题材见长,其作品注重题材的正统性和经典性,传播着“真、善、美”的正道能量,尤其是近年来开发的“儒释道”主题作品,引起业内和学术界的关注。其在白玉制作的技艺处理上,引入寿山石雕的巧工神艺。作品雕刻整体构图完整,并以作品圆润中见细节,大气中显精致的风格,使人瞩目。近年来其作品共获得国家级专业大奖三十多项、国家外观专利两项,在玉雕业内享有“玉人高手”之美誉。

猜你喜欢

玉雕玉石道教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玉雕青松献祖国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点赞首届丝绸之路玉石文化产业博览会
西夏道教补议
中国园林中道教文化的应用与影响
审人之美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
玉石和铺路石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