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元素在紫砂雕塑中的应用和发展

2016-03-06

天工 2016年6期
关键词:张斌紫砂雕塑

文 张 斌

传统文化元素在紫砂雕塑中的应用和发展

《云龙》 张斌/作

文 张 斌

雕塑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一直以师承传授的模式传承至今,在雕塑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雕塑以石雕、骨雕、泥雕、金属雕塑、陶瓷雕塑等各种材质展现在人们眼前。其中紫砂雕塑尤为出众,至今已成为我国民间传统雕塑中的璀璨之星,广受艺术爱好者的推崇。紫砂雕塑作品是由多元文化因素加工而成的,通过这些文化因素,雕塑的灵魂和雕塑家的思想得以呈现。

在“中国风”席卷全球的今天,蕴含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理念已经深入到艺术文化的各个领域,雕塑作品也不例外。紫砂雕塑从初创走到今天,与融贯一切的传统文化元素结下了不解之缘。它的开始、孕育、不断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间一代又一代的艺人从养家糊口到志趣追求,从向传统学习逐渐向传统挑战,逐步地融入世界陶艺。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紫砂雕塑中的应用与发展,主要表现在雕塑题材上。紫砂雕塑的创作题材十分广泛,可以是人物肖像、历史故事,也可以是神话传说、生灵瑞兽,而这些恰恰都是传统文化元素。其中人物像则是紫砂雕塑中的传统主题,有着四百多年的悠久历史。紫砂雕塑造像的艺术创作受到了儒释道等宗教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设计中常常以名人圣贤、神仙菩萨为主体,以形写神,以神为主,形神兼备,个性明朗,体态多样。我尤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常常研究古人创造出的各类艺术形式,从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的艺术审美水平。

我创作的《达摩禅祖》是一件大气之作。我希望以此创作一件撼动人心的雕塑作品。我创作的《达摩禅祖》丰润的身体微微前倾,一手拿着法杖,一手握着钵盂,衣衫被风吹拂如同刚刚乘风驾云而来,怒目圆睁嘴角上扬,透着一股神秘威严之气,又如同随时将幻化乘风而去,让人不忍转移目光。

紫砂雕塑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先辈们早已在艺术实践中摸索规律,总结了许多简明易行的口诀和造型要领。作为紫砂雕塑艺人,必须牢记并融会贯通,才能夯实紫砂雕塑艺术的基本功。紫砂雕塑艺术源于生活,是艺人平时对自然和生活中的感悟,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念,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提炼和加工,创造出富有生活气息和情趣的艺术作品。雕塑艺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中得以锤炼,再现紫砂雕塑的又一番天地,不断充实着、创新着紫砂雕塑的新样式、新内涵。

《达摩禅祖》 张斌/作

《福寿龙龟》壶便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创作的。该壶选用上等清水紫泥制作而成,我以气势磅礴的龙头为壶嘴,浑健有力的龙尾为把手。脚下四足为龟形,又细刻以龙鳞,呈稳固之势,看起来浑圆丰满,端庄沉稳,透露出其形俊而神凝的气质。握柄为龙尾,斟茶时,茶香自龙口缓缓流出,茶烟一缕缭绕于四周,为品茶者营造出一种如临仙境之感。壶体寥寥几笔点缀萧疏清丽的江南景致,一处茅舍,几树烟柳,点点微波泛于其间,使该壶于庄重古朴的气韵中透露出恬淡宁静的心境。其实,这亦是我对该壶“富贵长寿”寓意的一种理解。

《福寿龙龟》 张斌/作

《祥狮》 张斌/作

紫砂雕塑作为雕塑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既承载着历史的辉煌,也寄托着未来的希望。紫砂雕塑的出彩,一则在于紫砂材质的特殊,其泥料细腻,可塑性好,易成形,不易变形,塑造的物体可精细,可粗犷。烧制成品,色泽均匀,古朴纯正,又带有些深沉的韵味,颇受好评。二则在于紫砂雕塑独特的美感,沉郁与质朴。这是我多年创作紫砂雕塑作品的感触之言。相信这古老艺术技艺将一代代发扬传承下去,并且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随着时间的流逝将永放光芒。不久的将来,不断寻找新的生命特征的紫砂雕塑,将以传承有序、做工精美、手法独特、形制多样,走向新的艺术高峰。

张 斌国家级工艺美术师。1976年生于陶都宜兴丁山,自幼学习美术并打下坚实的美术基础。1992年学习紫砂,受多位前辈名家指点,凭借扎实的美术功底,经多年努力探索,作品风格独特,做工精致,线条流畅,擅长传统神兽、瑞兽造型。1997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9年创办龙艺陶工作室,创作生产的雕塑小品杂件,造型奇巧,寓意丰富,深受市场欢迎。多次参加陶艺现场比赛与作品展评并获奖。

猜你喜欢

张斌紫砂雕塑
夕阳家园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花之恋》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写实雕塑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天水同映长安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