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用意 巧夺天工
2016-03-06王有国
文 王有国
因材用意 巧夺天工
文 王有国
无论哪一类艺术品的创作,选材与剪裁都是硬功夫,最见作者的功力与才力,自然也关系着他的品位与修养,这似乎是艺术家一辈子都需要历练的功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工艺美术尤其是玉雕艺术对材质的选择、运用显得更加重要。因要顾忌到材料的珍贵,整个构思都得从“形”与“材”出发,而又不能拘于“形”与“材”,要在有限的形体上放飞想象,升腾灵感,在工艺上“形而下”,但作为艺术品更要追求的是“形而上”的精神和意蕴。
《竹水禅音》 老蒋(黄晓蓬)/作
感受一件好的艺术品,是最美的享受。这种感受是美妙的,真要感受到美妙的话,那便是艺术的力量在起作用。感受之后就是感动,真正的感动是感而知之,是用语言表达不出的妙趣,如钟子期听俞伯牙弹《高山流水》之后的陶醉,若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那么,看完老蒋的几件玉雕作品,同样让人感动,作品的精雕细刻,浑然天成,美得让人心跳,作品的精神、韵味,若云烟氤氲,缕缕不绝。
作品《竹水禅音》是一尊观音菩萨的浮雕,观音菩萨相貌端庄慈祥,端坐竹下,面前清水荡漾,头顶与身旁有青翠的竹叶环绕,面前开阔,背后深远,整体构图非常有立体感和层次感。最见功力处是雕刻者以简练流畅的线条表现衣纹和水纹,还有衣纹在水中的倒影。衣纹繁复而不单调,水纹多变,动感极强。再加上雕刻者利用玉石透亮的材质,刻画了嫩绿青翠的竹叶和晶莹欲滴的露珠,还有对露珠掉入水中等细节的描绘,表现了一种水湿淋漓的气氛。并且,巧妙运用玉石天然的斑纹表现竹叶的干湿浓淡,极富中国画的水墨情趣,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在这清幽的境界中观音菩萨静坐参禅,内心的静与外在的动形成对比,以动写静,表现一种禅的境界。雕刻者奇思妙想,从材质中取意境,是为大手笔。
《至善圣颜》 老蒋(黄晓蓬)/作
《禅光万丈》 老蒋(黄晓蓬)/作
《返光静照》 老蒋(黄晓蓬)/作
《般若行深》 老蒋(黄晓蓬)/作
《福禄代代》 老蒋(黄晓蓬)/作
《至善圣颜》像是写实风格圆雕,刻画细腻,精美大气,是材质与主题的完美契合,也是美与善的结合,使人想到罗丹的“思想者”,给人以精神的感染。以《禅光万丈》为题的佛祖头像也是写实风格,与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佛深刻的思想与智慧。
有一位诗人描写一位石匠——“把一尊佛从石头里救出来”,这种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恰恰道出了艺术的奥妙。对于玉石雕刻家而言,更要精雕细琢,千呼万唤。救出来的不仅是美的形体,还有美的境界,美的思想。作品《福禄代代》造型朴拙、夸张写意,身体其他部位较为简洁,重点刻画面部,以“笑”为主题,表达一种豁达的世界观。其笑容可掬,神态活现,可谓得意忘形之作。作品《般若行深》和《返光静照》均晶莹剔透,美轮美奂,二者的共同特点是头部略大,若童子般憨态可爱,写意味较浓。肌体丰满润泽,手脚浑活圆润,面部饱满方圆,其沉思状显出无限智慧。而《返光静照》中坐于莲花宝座之观音,上身紫色的沉静,下身绿色的律动,具有天然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如同一段悦耳和谐的音乐,令人陶醉。
面对这些艺术精品,实在令人感动不已。而这些艺术品的创造者老蒋,竟是一位80后的青年玉石雕艺术家。老蒋原名黄晓蓬,师承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张炳光先生,专攻佛教题材人物、挂件、玉牌的雕刻与设计,在恩师的悉心栽培和自己的刻苦钻研下,继承传统而又大胆创新,融汇贯通中西艺术,在玉雕创作道路上披荆斩棘,闯出了一条新路。我为这位年轻有为的艺术家折服,为他的艺术折服,但我相信,他的艺术之路仅仅是起步,他所取得的成绩仅仅是一个初速度,他的艺术的发力和冲刺还在后面,他的艺术的辉煌令人充满期待。愿老蒋的艺术天地日新月异,让他的玉雕作品更加完美!
老 蒋原名黄晓蓬。1983年出生于广东揭阳。中国青年玉石雕艺术家;广东省雕刻艺术研究会理事;揭阳市玉器产业协会常务理事;揭阳工艺美术大师。2000年进入玉雕行业,师承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张炳光,专攻佛教题材人物、挂件、玉牌的雕刻与设计。学艺期间在恩师的悉心栽培和自己的刻苦钻研下,通过对不同领域的融汇贯通,在玉雕创作道路上有了质的飞跃。并于2007年创办了老蒋工作室,主要从事玉石雕刻与设计,其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各大工艺美术奖项。2016年,作品《翠竹观音》荣获中国玉石雕“天工奖”金奖。论文亦常发表于广东工艺美术杂志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