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90例疗效观察
2016-03-06韩淑杰
韩淑杰
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90例疗效观察
韩淑杰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循环、脑代谢活化剂、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300mg阿司匹林,1次/d,14 d后改为100mg,1次/d,再服用14 d。治疗组患者口服100mg阿司匹林,1次/d,服用28 d,同时皮下注射4100 U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2次/d,应用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减轻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言语不利及肢体活动障碍等后遗症状,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
进展性脑梗死;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
进展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类型,发病后6 h~2周内虽入院积极治疗,临床症状仍逐渐加重,呈阶梯式进展或病情平稳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突然又反复。此种类型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在临床上要积极用药,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应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观察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1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2.3±6.7)岁,从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8 h 22例,8~24 h 48例,>24 h 20例;神志清醒患者84例,嗜睡到昏睡患者6例;合并高脂血症36例,高血压26例,糖尿病4例。对照组男47例,女43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2.9±7.2)岁,从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8 h 20例,8~24 h 46例,>24 h 24例;神志清醒患者86例,嗜睡到昏睡患者4例;合并高脂血症34例,高血压27例,糖尿病6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发病48 h内入院,入院后病情呈进行性进展,有明确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和体征,排除低血糖,糖尿病酮症或其他内科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同时排除心源性脑栓塞,对阿司匹林、肝素有过敏史或不能耐受者,且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排除颅内出血及占位性病变,近期无手术史。两组患者从发病到治疗时间、神志情况、合并疾病及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循环、脑代谢活化剂,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300mg阿司匹林,1次/d,14 d后改为100mg,1次/d,再服用14 d。治疗组患者口服100mg阿司匹林,1次/d,服用28 d,同时皮下注射4100 U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2次/d,应用7 d。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前后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判断标准[2]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基本痊愈: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减少18%~45%;无效:评分减少或增加≤17%;恶化:治疗后比治疗前患者的评分增加≥18%。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5例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3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2例注射部位皮下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对照组6例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3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3例过敏性皮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高致残率造成大量残疾人群,是目前许多国家公认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我国近年统计表明,脑血管病在死因顺位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恶性肿瘤。而我国的脑血管病中有70%是急性脑梗死,因此对急性脑梗死采取有效治疗是降低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往往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但对于>6 h,病灶仍继续进展的进展性脑梗死却难以控制。
在脑梗死患者中,原有血栓因血液动力学变化、血压下降过快、入量不足、脑血流量减少导致面积扩大,侧支循环未能建立,未能及时挽救缺血半暗带导致缺血面积扩大,患者情绪波动,脑血管痉挛等原因均可导致血栓进展。再灌注损伤,如梗死后出血、迟发性神经元坏死等也可导致血栓进展,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时,机体应激情况下,缺血区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脑组织破坏,水肿,压迫微血管,造成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使脑缺血缺氧中心区增大,坏死的脑细胞增多,血栓进展。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后可以达到100%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较长。阿司匹林大部分在小肠上部吸收,胃肠道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减轻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项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81-38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088
2016-01-28]
137400 内蒙古兴安盟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