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2016-03-06张璞玉
张璞玉
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张璞玉
目的探讨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地芬尼多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柴胡汤辨证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20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柴胡汤;中风;眩晕
脑中风是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以脑梗死最为常见[1]。脑中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其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祖国传统医学对于脑中风有内风和外风之分,外风多为感受外邪,内风属于内伤病症,又名脑卒中、卒中等。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症类的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脑中风的症状一般包括呕吐、头痛、眩晕、口角留涎、意识障碍等,其中以眩晕最为常见,眩晕还多伴有呕吐或耳鸣[2]。作者本次研究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中风后眩晕入院,均符合中医对中风眩晕的诊断。②患者均有呕吐、头痛、眩晕、口角流涎、意识障碍、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出冷汗等临床表现。③患者均知情且愿意加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2.5±7.2)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5.1±5.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地芬尼多片口服治疗,用法用量为:25 mg/次,3次/d,疗程1周。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柴胡汤辨证加减,药方组成:柴胡20 g、黄芩10 g、人参10 g、制半夏10 g、生姜10 g、炙甘草6 g、大枣5枚。气血亏虚者加黄芪26 g、葛根10 g、当归6 g;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者可加白术10 g、陈皮10 g、茯苓10 g;肝肾亏虚者可加枸杞10 g、菟丝子10 g、山茱萸10 g、熟地10 g;肝阳上亢、风火上扰者可加栀子10 g、龙胆草6 g;瘀血阻窍者可加川芎10 g、赤芍10 g、桃仁10 g。用法用量:水煎服,水煎2次取汁500~800ml,2~3次/d,1剂/d,疗程1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3]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对中风后眩晕的诊断标准。治愈:眩晕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眩晕症状减轻,偶尔发作,发作时间明显变短;有效:眩晕症状有所缓解,发作次数相对减少,发作时间有所减短;无效:眩晕症状和持续时间基本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中治愈20例、占66.7%,显效5例、占16.7%,有效3例、占10.0%,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中治愈10例、占33.3%,显效6例、占20.0%,有效5例、占16.7%,无效9例、占30.0%,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眩晕是临床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并且多发于中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年龄增大以后身体发生各种器质性病变,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原因出现,使身体各项机能和免疫力减弱,很容易出现眩晕的情况[4]。眩晕症发作时的特征是感觉天旋地转,甚至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通常眩晕症反映出前庭部位的病变。患者一般会出现发作性眩晕,同时伴有耳鸣、耳聋、耳闷,也可由复听、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症状。患者多是因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或者动脉硬化等原因引起中风,出现脑供血不足引起眩晕,中医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引起。即肝伤导致疏泄失常气郁犯上,脾虚不运而生痰所致,肝为风木之脏,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肝风内动,上扰清阳,发为眩晕;饮食失节,脾胃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中阻,蒙蔽清阳,发为眩晕;思虑劳倦、饮食不节,损伤脾为,导致气血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脑失濡养,发为晕眩。
本文作者研究选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小柴胡汤源自《伤寒杂病论》,其功效主要是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方中柴胡味苦微寒,疏肝解郁,升阳达表为君;黄芩苦寒,清热利胆,以养阴退热为臣;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外邪不得内侵为佐。邪在半表半里,则营卫争,故用生姜、大枣之辛甘,以和营卫。方中诸药合用,使肝脾通畅,营卫安和,气机正常升降。根据患者的病症辨证论治,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者加白术、陈皮、茯苓,白术燥湿健脾,陈皮化痰涎、和脾气,茯苓健脾祛湿,加入这三种药物,增加原方中燥湿化痰,健脾益气之功效[5]。肝肾亏虚者加枸杞、菟丝子、山茱萸、熟地等药物,这几味药物可补肾益气,养血健脾,增加原方中补肾益气之功效。肝阳上亢、风火上扰者可加栀子、龙胆草,栀子可清热散瘀、泻火除烦,龙胆草为保肝利胆之良药,方中添加这两味药物,增加清热解毒,保肝利胆之功效。瘀血阻窍者可加川芎、赤芍、桃仁,这三味药物可有效活血化瘀,清热止痛。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当归、葛根,补中益气,补气固表,增加原方中益气养血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
综上所述,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 朱萍.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疗效观察.中医临床研究,2015,7(4):58-59.
[2] 王海涛,戴惠琴,周盛杰.小柴胡汤联合多靶点疗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1):27-29.
[3] 韩世扬.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5,10(6):217-218.
[4] 李杏英.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配合心理干预用于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63.
[5] 蒋苏贞,黄小兵,吴海秀,等.生姜对小柴胡汤中柴胡皂苷a和黄芩苷肠道吸收的影响.中成药,2014,36(4):714-71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2.207
2016-04-29]
463000 河南省汝南县城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