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03-06秦燕
秦燕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秦燕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护理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执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无一例死亡,全部抢救成功,对照组5例死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 (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进而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
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闭塞引起,可造成血流中断及心肌局部坏死,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的威胁。患者入院后,除了做好常规内科处理外,还要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从而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本研究选取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循证护理实际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38~79岁,病程2~48 h。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及治疗标准[1],患者及家属对临床诊疗情况知情同意。根据护理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5.27±2.17)岁,平均病程(35.17±5.27)h。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16±3.53)岁,平均病程(23.25±3.92)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2]①年龄>80岁者;②合并其他内科严重疾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多种因素导致无法配合诊疗者;⑤无家属及法定监护人者。
1.3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根据其实际病情,给予常规内科诊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医嘱开展对应的抢救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3.1 成立循证护理小组 利用计算机检索相关文献,严格按照权威文献相关内容,不断对护理服务工作进行丰富,为循证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患者入院后立即组织护理人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严格按照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护理知识及护理要点,为患者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从而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1.3.2 提出循证护理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要立足于患者实际病情,正确区分个体差异,结合患者实际护理需求,提出与患者实际护理需要相符合的循证护理问题。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按照患者实际情况明确护理服务方案,使患者临床护理服务更具针对性。
1.3.3 寻找循证护理支持性证据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结合循证护理问题,利用计算机最大范围内收集相关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对循证护理依据的客观性进行准确评价。组织开展小组讨论,总结循证护理详细执行情况,并做出相应评价,进而准确定义护理干预效果。发现不合理现象,要及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整改措施。
1.3.4 循证护理模式实践 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宣教,严密观察患者意识、面色等变化情况,开展积极的抗休克护理;扩张全身动脉、静脉血管,镇静处理后每4小时为其注射25 mg硝普钠,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现误吸患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做好用药护理避免患者血压骤降或骤升现象,避免患者心排出量增加及心律失常。使用镇痛镇静类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抢救情况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发热、感染、低血压等。对两组患者家属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并做好详细记录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无一例死亡,患者均获得及时抢救,对照组5例死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闭塞引起,可造成血流中断及心肌局部坏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循证护理模式属于临床新型护理干预方法,可充分利用此种护理模式将权威研究结果充分应用到实践工作中,同时结合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及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开展循证护理时,充分兼顾到患者的主观愿望。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入院后,除了做好常规内科护理外,配合良好的循证护理服务:①明确循证问题,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疾病诱发因素及并发症控制等;②要寻找循证依据,严格按照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工作权威文献,使护理依据更具科学性;③要对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实践,从而有效落实各项护理干预方法,有效衡量病情发展程度,为临床制定诊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4]。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模式,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无一例死亡,全部抢救成功,对照组5例死亡;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上述结果与刘相红等[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就诊满意度。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纳入研究的病例数量较少,可能无法发现危险性相对较低的因素;②研究纳入对象经济条件及医疗卫生保健水平较好,可能对结论延伸性产生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能够体现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值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临广泛推广。
[1]胡静,胡晓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2012,15(13):148-149,152.
[2]刘永芬.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4,9(11):235-236.
[3]陈晓莎.循证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当代医学,2014,33(2):134-135.
[4]王洪飞.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24(7):108-109.
[5]刘相红,关颖,韩晓红.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6(14):163-16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2.198
2016-03-29]
473002 南阳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