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文化贸易的本土市场效应研究

2016-03-05王蒙蒙李光明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4期

王蒙蒙 李光明

中图分类号:F746.1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利用我国2003-2012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本土需求规模对文化出口贸易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文化出口贸易 需求规模 本土市场效应

问题的提出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全球文化贸易额也持续增长。文化贸易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发展文化贸易不仅有利于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升级,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增加进口国对我国文化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可是,尽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裕的文化资源,但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水平并不高,与我国贸易大国的形象极不匹配。因此,厘清影响我国文化贸易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学者对文化贸易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两个视角:一是基于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的解释。这些学者主要运用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需求偏好理论等经典理论,考察了影响我国文化贸易的因素:资源禀赋、知识技术、与贸易对象国的文化相似性等(欧阳有旺等,2005;魏婷等,2008)。二是基于实证主义的经验考察。这部分学者的研究大多以双边文化产品贸易数据为样本,利用引力模型对我国文化贸易的影响因素开展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中,共同语言、同一贸易区、双方经济规模等因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许和连等,2014);文化距离和地理距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臧新等,2012)。文化贸易不仅包括文化产品贸易,还包括文化服务贸易(蒙英华等,2012)。从目前文献看,大多学者对于文化贸易的研究稍显单一化,研究对象仅局限于文化产品。尽管这些研究对我们理解文化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提供了很好的见解,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需求规模。

新经济地理理论的核心观点“本土市场效应”认为:为了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企业将会集中在一个拥有较大需求规模的市场附近进行生产,即一个拥有较大需求的国家将成为净出口国(Krugman,1980)。随后,Krugman(1991)研究发现,本土市场需求规模可以促进货物贸易的发展。我国学者陈启斐等(2014)则运用此理论对需求规模和服务贸易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扩大市场需求规模也有助于服务出口贸易。但是,欧阳有旺等(2005)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指出,庞大的国内需求规模带来丰富的市场机会,可能导致企业丧失了向国外市场扩张的意愿,从而不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文化贸易是服务贸易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过,文化贸易与其他服务部门的贸易相比具有自身的特征,例如文化要素的国际流动具有普遍性、文化贸易包括文化产品贸易和文化服务贸易等(蒙英华等,2012)。那么,文化贸易是否存在“本土市场效应”?需求规模对文化产品贸易和文化服务贸易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为了厘清这些问题,本文将需求规模作为一个核心解释变量纳入模型,同时考虑出口技术水平、对外开放度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对我国文化出口贸易的影响,运用2003-201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

(一)模型建立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建立了以需求规模为核心解释变量,同时考虑出口技术水平、对外开放度和产业结构等解释变量的文化贸易影响因素计量模型:

Lncexport=λ0+λ1lndemand+λ2lnts+ λ3lnopen+λ4lnstructure+ε

其中,cexport表示文化贸易的出口值(本文的计量包括文化产品出口值和文化服务出口值);demand代表需求规模;ts是我国的出口技术水平;open是我国的对外开放度;structure是我国的产业结构状况;ε是随机误差项。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cexport):本文选取的被解释变量是文化贸易出口值,包括文化产品出口值和文化服务出口值,该数值已被折算为美元现价。

2.核心解释变量:需求规模(demand),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本文选取国家的文化消费总支出作为需求规模的代理变量(数据按现价美元计)。具体计算公式为:Demand=C*P*H+U*P`*H `,其中,C、U分别表示农村和城镇家庭人均文化消费支出;P、P`分别表示农村和城镇家庭每户人口数;H、H`分别表示农村和城镇户数。

3.其他解释变量:出口技术水平(ts),一国的出口技术水平越高,表明该国相对于其他国家具备了比较优势,从而越有利于出口贸易。本文采用陈启斐等(2014)的处理方法,用我国高科技出口值占我国总体出口值的比重来表示出口技术水平(数据按现价美元计)。

对外开放度(open),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因此,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本文采用孟夏(1999)关于对外开放度的计算方法:对外开放度(open)=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 (数据均按现价美元计)。

产业结构(structure),文化产业具有环保、低耗能、高附加值等特点,已经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本文用服务业附加值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

以上所涉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库(UNCTAD Statistics),国家统计局数据库和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本文选取我国2003-2012年的数据,首先采用逐步回归检测法对影响因子进行检验,避免影响因子之间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对于模型计量的影响。然后对计量方程进行回归,计量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3个方程均通过F值检验,而且方程中的每个变量均是二阶单整的,说明整体拟合效果良好,本文的回归结果是稳健的。同时,3个方程的Durbin-Watson stat(杜宾-瓦特统计量)依次为1.5501、1.4621和1.4272,接近于经验准则值2,说明模型中的残差序列不存在自相关的现象。观察表1中的计量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一)需求规模对文化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高度显著

需求每提高1%会拉动整体文化出口额提升1.0843%、文化产品出口额提升1.0647%、文化服务出口额提升1.9851%。这也证实了本文产生的质疑:文化贸易也可以形成像货物贸易和整体服务贸易那样的本土市场效应;需求规模对于文化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对于文化产品贸易的促进作用,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实施的“服务外包”战略、设立的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以及建立的多层次“服务外包”基地。需求规模主要通过两个主要的渠道影响文化出口贸易:第一,需求提高有利于促进专业化分工和产生规模经济,为文化企业的出口带来了较低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正如新贸易理论所述,专业化分工和在此基础上所达到的规模经济程度是一国或地区贸易优势的主要来源。第二,由国内需求规模引发的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将会进一步促使国内文化企业集中,进而形成文化产业同质空间集聚,最终扩大我国的文化出口贸易量。根据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文化产业集聚有助于文化企业获得各种社会资源,并通过内部生产力来降低交易费用,最终达到促进文化出口的目的。

(二)出口技术水平与文化出口贸易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本文实证结果显示,出口技术水平对文化出口贸易存在负向影响。根据郭新茹等(2014)对我国文化产品技术含量的测度,2002-2011年,我国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虽然一直呈现着上升趋势,但是年平均增长率只有5%左右。这与其它国家相比,上升的速度仍显较慢,如美国同期的文化产品技术含量年均增长率为7%,印度尽管文化产品技术含量基数低,但是十年间年均增速却达到20%。加之,与美、英、法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基数本来就低。因此,尽管我国整体出口技术水平在上升,但是相对而言,我国文化产品的技术水平是退步的,对文化出口贸易呈现出拖累作用。

(三)对外开放度和产业结构均对文化出口存在正向效应

对外开放度的提高有助于我国文化企业学习到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而提升本土文化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扩大文化出口规模。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文化产业参与国际贸易的优势主要在于文化资源禀赋、知识技术要素合理配置等,而产业结构的“服务化”会使文化、知识、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得到合理配置,从而促进文化出口贸易。但是,实证结果显示的产业结构对于三者的正向影响均不显著。这说明产业结构和文化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这将是未来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利用2003-2012年的数据,验证了我国文化贸易的本土市场效应,得到了如下结论:我国的文化贸易存在着“本土市场效应”,但其效应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上存在差异。这一结论对于我国扩大文化贸易的启示是:在当前经济主要驱动力向内需转型过程中,发挥本土市场效应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最佳契机。因此,政府应该基于扩大内需的战略大力培育我国的文化需求市场,解决国内文化消费不足的弊病。而居民收入的增加是提升需求规模的前提,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是扩大文化消费的关键。此外,在利用扩大需求规模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高端文化服务产业的发展。过去那种仅以“劳动密集型”特征为主的文化产品贸易已经不能满足日趋“服务化”的文化贸易。政府需要引导企业重新配置原有的文化资源,构建完善的文化服务产业链条,向前拓展到研发、制作环节,向后拓展到文化服务衍生品的开发等。

参考文献:

1.Krugman P. Scale economies,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0,70(5)

2.欧阳有旺,郭炳南.中国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比较优势探讨[J].开发研究,2005(6)

3.魏婷,夏宝莲.中国影视文化贸易现状及原因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8(3)

4.许和连,郑川.文化差异对我国核心文化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基于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4)

5.臧新,林竹,邵军.文化亲近、经济发展与文化产品的出口——基于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2(10)

6.蒙英华,黄宁.中国文化贸易的决定因素——基于分类文化产品的面板数据考察[J].财贸研究,2012(3)

7.Krugman. Paul. R.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 99(3)

8.陈启斐,刘志彪.需求规模与服务业出口:一项跨国的经验研究[J].财贸经济,2014(7)

9.孟夏.发展中国家开放经济的度量与特点[J].南开经济研究,1999(2)

10.郭新茹,刘冀,唐月民.价值链视角下我国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现状的实证研究——基于技术含量的测度[J].经济经纬,20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