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系列化国防教育活动的案例研究
2016-03-05朱广超
朱广超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上海 200030)
有效开展系列化国防教育活动的案例研究
朱广超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上海 200030)
随着国防形势的日趋复杂,加强对青少年的国防教育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但现阶段的国防教育缺乏创新和吸引力,导致国防教育目的与实践效果严重脱节,文章立足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国防教育实践的活动成果,形成系列化的活动案例,为更多学校高中阶段更好地开展国防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案例,最终营造中学生热爱国防的浓厚氛围。
系列化;国防教育;案例研究
一、国防教育有效开展的必要性
1.社会和学校层面对国防教育的重视
2015年中国举行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系列活动。国家层面从战略高度不断加大宣传国防力度,特别在强化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防意识方面。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国防教育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标准,也促使学生对自身的全面发展有更大的需求,国防教育为培育学生爱国情怀,促进其全面发展提供相当的帮助。
2.案例研究的经验和指导作用
针对青少年特点,探索国防教育的新思路,本文将总结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以下简称“南模中学”)国防教育实践的有效成果,并整合形成有效经验和案例化,探究有效实施的途径和策略,初步制定活动评价标准,为各所学校国防教育的理论探究与实践融合探索出一条新路;为国防教育提供有效的抓手,真正推进中学校园积极有效地开展国防教育,谋求实效。
二、国防教育实践案例及有效性分析
南模中学开展的国防教育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课堂上进行各个学科的教学渗透;校内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校外国防实践活动的进行以及国防教育综合成果展示。三个层面的有效案例从学科德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个维度构成了南模中学系列化的国防教育活动。
1.学科德育维度
学科德育是系列化活动的重点。主要表现在:通过学科教学去达成德育的目标,将德育与学科教学进行结合是学生成长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国防知识能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必将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必将使学生更加努力执著地追求、顽强地拼搏。所以德育渗透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内驱力。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是教育固有的体现,学科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要阵地。国防教育主要依靠课堂教学的途径去实现,也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检验活动效果。
课堂教学以拓展课和基础课为主阵地,如历史课《甲午战争》,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这场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我们如何避免甲午悲剧的重演?从而探究历史学科如何有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防知识的渗透。
案例1:一节历史公开课《从甲午战争看近现代国防建设》
1.教学设计(节选)
(1)防御与扩张——聚焦战略
聚焦中日海军战略的不同,得出结论:甲午战争是一场防御与扩张战略的比拼。
(2)传统与现代——审视现状
对比双方的战略和战术,这场战争是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战争。
(3)屈辱与复兴——反思历史
问题教学1:如何理解“一个仅靠英雄的时代是可悲的”?
问题教学2:如何避免甲午的悲剧再次发生?
2.教学反思(节选)——从这场战争的失败中,我们有哪些启示?
学生1:首先要建设强大的国防。腐朽的清廷几乎是有国无防。因此没有国力的支撑,则必然要在战争中遭受奴役的结果。
学生2:要增强战备意识。日本为甲午战争准备了26年。而清朝却毫无战备之意,一个国家有必要保持常备不懈的战备意识。
学生3:要居安思危,增强海洋意识。腐败的清朝统治者无意经营北洋水师,由此可见,一个拥有广袤海疆的国家必须拥有足够的海洋意识。
3.课堂教学有效性体现与分析
摘选第5小题:你觉得在腐败的清政府,爱国将领邓世昌他们的牺牲值得吗?课堂之前认为不值得的学生有23人,认为值得的学生有9人。课堂教学后结果认为值得的学生有21人,认为不值得的学生有8人。同样一个问题,一节课改变了部分学生的价值判断。认为不值得的看法主要基于北洋水师的以身殉国并不能改变战争结局。他们越英勇就越反衬政府的腐败无能。他们的悲剧又何尝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剧。认为值得的理由主要基于邓世昌们的壮烈殉国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去探索救亡,才有了后来中国历史的一次次转折和新生。
这节拓展课让学生懂得,无论是否值得,个人的荣辱是建立在国家的荣辱基础上的,个人的悲剧折射了一个民族之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民族越是在危难的时候,越需要更多的人为民族的警醒和民族的振兴去探索。思想不断碰撞,学生的价值判断也在发生改变。只有学生在道德和价值观上进行更多的思辨,他们对国防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刻,这也正是在中学开展国防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2.校园文化维度
在抓好教学主渠道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创新载体、优化手段,把国防教育深深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丰富教育形式,开阔学生视野,激发爱国情感,强化了国防教育效果。校园文化是系列化活动的有力抓手。学生是校园国防文化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成立国防类的学生社团,把对国防有共同兴趣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发挥其自我教育的功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通过开展国防知识竞赛、演讲辩论赛,播放军事题材电影等,使国防教育渗透到高中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增强国防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生动性。
当人们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国防文化不断激发校园文化活力,就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日益多样的文化影响,学生在国防文化的熏陶下,可以获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国防教育的长效性就能得到保证。社团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载体,学生自发成立的社团——“国防与军事社团”,以案例形式展示军事社团成立后取得的成绩。
案例2:“心中的长城”国防知识竞赛
南模中学每年在全民国防教育日前后举行“国防教育活动周”,集中展示国防教育取得的成果。如国防知识大奖赛、国防演讲与辩论赛、国防论坛等,其中国防知识竞赛最典型。
1.活动目标
(1)营造全校关注国防、热爱国防的浓厚氛围,将知识竞赛选拔与国防教育相结合,用比赛的手段来拓展青少年国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探索符合时代特点的国防教育新思路。
2.活动内容
考查内容主要分为:国防与历史知识、兵器常识、军旅诗词、军事成语与典故、军事电影、时事政治六大类。内容源于语文、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等各个学科。
3.比赛赛制
比赛分为预赛和决赛,预赛后由每个年级的冠亚军参加决赛,高一、高二、国际部共六支队伍最终决出全校总冠军。决赛分四个环节,总分最高者为冠军。
4.活动有效性的体现
(1)比赛形式新颖,赛制有吸引力
本次活动将带有竞争性质的比赛与国防教育自身特点相结合,充分考虑青少年好竞争的特点,活动设计紧贴时代要求,形式新颖,如“伐交”“伐谋”等环节的设置,特别是比赛加入演讲环节,形式和赛制都给学生新鲜感,因此受到学生欢迎。
(2)比赛内容根植于高中各科知识
由于竞赛的内容70%以上源于学生的学科知识,如历史学科的抗日战争等内容;语文知识的毛主席军旅诗词以及军事成语,如“草木皆兵”的来历等内容;还有学生较为喜欢的电影内容,如《珍珠港》《地道战》等老电影。让学生在参加比赛的同时,感受到也是自己对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
3.社会实践维度
国防教育既要重视学科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也要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人们的爱国热情能够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体现出来,这样国防教育才有生命力。社会实践和综合成果展示都是系列化活动的整合,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种种活动案例最终都通过社会实践和成果展示的方式体现其有效性。过去的国防教育单纯靠说教效果并不佳,这也说明创新国防教育形式和内容的迫切性。国防教育缺乏的是真正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创新平台,因此要不断探索国防教育的新思路。
国防实践活动要经常“走出去”,充分利用上海的红色资源优势,比如,组织学生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一大”会址等教育基地。学生走出去直观地感受军营文化与军人情操,感受国防现代化的成果,可以全面提高参与国防的主动性,为素质教育探索新路,也为当代青少年提供展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的平台。
案例3:南模学生走近边防线——赴钓鱼岛附近海域踏访
“走近边防线”活动从20000名学生到50名。竞争模式的引进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测试的内容给学生强烈的新鲜感,驱使他们勇于去尝试。获胜者将踏上祖国的边防前线,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全校师生的荣誉,去拼搏、去竞争是他们一切的动力。
1.活动内容
(1)第一阶段:校、区、市三级选拔赛
南模中学在6月初动员全校学生积极参加校内选拔赛,然后,全区16所高中进行比赛,最后,前九名代表徐汇区参加上海市比赛。市级比赛组织开展国防知识问答等5个项目考核,选拔50名营员在上海教育电视台参加电视选拔,最终产生30名出征营员,前往海防边防部队实地踏访。
(2)第二阶段:实地踏访边防线
入围营员前往边防部队,与部队官兵一起开展“五个一”活动:巡一次逻、站一次岗、帮一次厨、开一次座谈会、观摩一次部队训练活动,由此拓展青少年国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3)第三阶段:“走近边防线”活动成果展示及总结交流大会
通过拍摄记录片、征文、视频资料校园巡展等形式,提炼活动参与者的亲身体验和感想、感悟。组织总结表彰大会,交流总结典型经验,颁发活动各奖项。
三、对国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
南模中学在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形成了较为系列化的活动案例,但还有很多需要反思和进一步提高的地方,基于以上三则实践案例,思考如下:
1.要构建国防教育系列化的课程体系
要让国防教育从“点”到“面”。课堂教学作为国防教育的主阵地,发挥了学科德育与国防教育的有机结合,但国防教育不仅仅只是在课堂呈现,这样只是国防教育的一个“点”,南模中学众多的国防案例可以整合成一个系列化的课程体系。在高中每个年级都要开展国防教育并赋予一定的课时和学分,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如必修课程方面:高一开展学校军训和东方绿洲拓展训练;高二开展学军学农活动和国防拓展课;高三举行龙华烈士陵园祭奠仪式和成人仪式活动。选修课程由国旗班、国防知识竞赛、军事歌曲比赛、走进军营等实践活动。高中生涯修满一定学分,即视为完成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只有这样,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认知才是一个“面”的感受。
2.创新国防教育模式是促进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上述两则案例,即国防辩论赛和走近边防线活动都是南模中学较为成熟的活动案例,学生的参与面大,活动热情高,对国防的认知上了层次,一改过去提到国防教育就等同军训的想法,从根本上创新了国防教育的模式。传统的国防教育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虽然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团队意识与纪律意识,但真正对学生的爱国情怀的培育和全面素质提升要求还有欠缺。
从案例的研究来看,青少年对国防教育不缺乏参与的热情,缺乏的是真正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平台。只有创新出新的模式和路子,吸引着学生主动参与,感受参与、体验的乐趣和经历,甚至近距离体味和体验军营生活和军人角色,最终才能深层次地去热爱国防、关心国防。
3.案例要具备推广复制的一般指导性原则
南模探索、实践的案例和做法,是建立在南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历史资源基础上的,其他学校的具体校情不一,实施的条件和学生情况也许并不相同,但总结的案例可以为其他学校提供一些指导性、一般性原则供借鉴。只有这样,这些案例和实践探索,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指导更多的学校有效开展国防教育。
[1]陈越.论国防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才有生命力[J].中国民兵,1990,(6).
[2]李波,高乐,郭秀琴.国防教育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内蒙古教育,2014,(2).
[3]李尚益.论高级国防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Case Study on effective Systematised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ZHU Guangchao
(Shanghai NanYang Model High Sochool, Shanghai, 200030)
As the situ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plicated,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for teenagers has become the common focus shared by all social communities. However, the lack of creativity i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so far leads to the serious irrelevance between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he effect of practice. Based on the activity results from n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e in Shanghai Nanmo Model High School, 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as well as practical support for launching effective national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s, and nurtures the strong patriotic atmosphere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systematised,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case study
本文系上海市青年教师课题(编号:Y2013005)的结项成果。
朱广超,河南长葛人,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