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情感生发语文课堂情趣
——《这儿真好》教学案例分析

2016-03-05朱坤银

现代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荒岛情趣小熊

■朱坤银

由情感生发语文课堂情趣

——《这儿真好》教学案例分析

■朱坤银

一、激趣导学——入情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入语如一缕春风拂过学生的心头,将学生心头的情感小河漾起涟漪,泛起微波,从而推动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

教学《这儿真好》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常常在一起干什么?跟好朋友在一起玩,心情怎样?”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始的紧张和压抑顿消,同学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争相说出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在一起玩的愉快心情。

就在大家无比兴奋的时候,我话锋一转:“大家和好朋友在一起玩耍,特别开心,可是,有一只小熊却没有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儿真好》。”

这样导入学生关心的话题,很好地触动了学生的情感,拨动了儿童心灵的琴弦。他们的学习动机在不知不觉中被激起,学生的情趣得到激发。

二、品味语言——动情

语文教学中儿童情感的强化,往往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的。这样的情感体验,又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语言、感受语言之美。因此,我们要很好地把握教材。中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只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会与作者的情感发生碰撞,学习兴趣也会被调动起来。

品读课文《这儿真好》时,我引领学生观看“荒岛”的图片,感受荒岛之荒凉。通过“你喜欢这座荒岛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的情感与教材所营造的情感相一致,引起共鸣。再通过“这儿没有什么,只有什么?小熊感觉怎样”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学生直抒胸臆的同时,也真切地感受了小熊的心境。接着紧扣文本中的一词“孤零零”发问:“孤零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学生被教师启发性的话语引领着,思维特别活跃,想象着自己曾经拥有的“孤零零”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用丰富的语言表现了出来。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情感体验,揣摩人物的内心,丰富了语言文字内涵的同时也充盈了自身的情感,更加入情入境。这种内心的情感发展,驱动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的整个过程。学生动情了,整个课堂充满着情趣,焕发着生机活力。

三、角色表演——悟情

当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教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从朗读的声调,从发言的语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心头涌动。这是教学成功的契机,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

《这儿真好》一课中,小熊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终于找来了朋友。这样的欢快场面,只有通过表演才能更好地感悟。表演的过程中,可设问:“小鸟、小鹿、小象、小猴的表演者为什么要在这儿住下?”再请小熊的表演者谈谈现在的生活。

学生通过表演,让自己融入了角色,更直观地体悟了人物情感,又将所体悟的情感得以抒发。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了较好的交流,相互启发又相互感染着。学生喜爱表演,喜欢这样生动又充满情趣的课堂。

四、拓展延伸——移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为小熊有这样的归宿由衷地高兴。此时还应从文本的情感中走出来,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明白作者为何要写这样的故事,也使自己的情感更加明确。

首先观看小熊生活对比图,教师以“小熊以前住在荒岛上一个人孤零零的,现在跟朋友们一起生活在绿岛上,快快乐乐。为什么小熊的生活变得这般美好?今天这节课我们跟着小熊经历了找朋友的过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不仅明白了小熊通过自己的劳动找到了朋友,还明白了美好的环境对生活的重要作用。这样的拓展延伸,不着痕迹地将学生的情感移向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捕捉到了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意向。

这四个层次的情感调动,情趣创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将学生带到作者所创造的语言环境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天山实验小学,江苏扬州225000)

猜你喜欢

荒岛情趣小熊
勇闯荒岛
荒岛求生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荒岛求生记(第二站)
诗词要有情趣
小熊
可爱的小熊
四格情趣
荒岛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