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简算意识的培养
2016-03-05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大许实验小学221124许桂芳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大许实验小学(221124) 许桂芳
浅析小学生简算意识的培养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大许实验小学(221124)许桂芳
简算意识是学生计算过程中自发产生的一种思想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简算意识对于学生简便运算能力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用心观察、鼓励学生区别比较、精心设计简算练习三个方面入手,注重对学生进行简算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简算意识培养
简便运算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利用规则实现计算最优化思想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计算教学中,由于缺乏简算意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计算效果。何谓“简算意识”呢?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能够自发地运用简算规则进行计算的一种行为习惯,这种意识需要长期积累,让学生养成随时思考“有没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呢?”的习惯,使学生在简算意识的推动下提升简算能力。具体来说,在学生简算意识的培养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培养学生简算意识
简便运算不仅是一种计算技能,更是一种优化计算的意识。在计算教学中,要想达到计算的最优化,找到计算的捷径,教师就要指导学生用心观察计算习题,先找出规律特点,找到计算最优的突破口,再计算。在这个观察的过程中,学生的简算意识自然得到了培养。
如在教学计算“8+8+8+7”这道习题时,乍一看并不符合简便计算的要求,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原式可以转化为“8×3+7”或者“8×4-1”。经过这样的转化后,再进行计算就方便快捷多了。又如,在教学计算“1.9× 25+10.5×5”这道习题时,单从数字符号来看,发现不了什么,但是如果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加号之前的部分与加号之后的部分是有具体联系的,即“10.5×5”可以转化为“2.1×5×5”,也就是“2.1×25”。这样原式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解决,即1.9×25+10.5×5=(1.9+2.1)×25=4× 25=100。
从上述教学课例可以看出,一些习题本身看来并不具备明显的简便运算的性质规律,但是,只要学生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具备简算意识,就可以巧妙地化繁为简,使计算过程更加轻松,提高计算效果。
二、鼓励学生区别比较,培养学生简算意识
要鉴别一种计算方法是否简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区别比较,在比较中出结果,在比较中出真知。因此,在计算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在学生熟悉各种基本运算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习题进行不同计算方法的比较。通过比较,学生能清楚地感受到简便计算的优势,从而唤醒学生对简便运算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如在教学计算“1+2+3……+10”时,教师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按照从左到右依次相加的顺序计算,让另一部分学生按照简便运算的方法计算,然后比较一下哪种计算方法算得快,算得准确。又如,在教学计算“2.83+0.34+ 0.17+1.66”时,如果按照小数加法计算方法来计算,由于小数点较多,学生在计算时很容易出错。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就可以引入加法交换律,让学生把原式与变换后的式子进行对比。经过对比,学生发现运用简便算法时刚好可以凑整,有效避免了小数加法计算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错误现象。
从上述教学课例可以看出,在简便运算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习题特点适时地让学生进行区别比较,使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真正发现简算的优势,从而学会有意识地运用简便方法。
三、精心设计简算练习,培养学生简算意识
训练是培养学生简算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简便运算教学中,当学生熟练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性质、定理、计算规则后,教师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精心设计各种练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简便计算的方法进行及时巩固。另一方面,学生的简算意识也可以得到有效培养。
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后,为了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教师就可以设计“31×25+19×25,101×98”此类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在教学“加法交换律”后,教师又可以设计“156+78+44”此类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在学生计算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一定要根据习题训练要求,把能简算的习题与不能简算的习题结合起来设计,如“5×4÷5× 4,(5×4)÷(5×4),5×4+5×4”,只有把各种简算的方式方法混合起来,学生才能养成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的习惯。
实践证明,在计算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练习,使学生能够突破思维定式,学会灵活运用简算性质规律计算的习惯,这样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学生的简算能力也会在无形中得到强化。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简算意识,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灵活的思维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责编李琪琦)
G623.5
A
1007-9068(2016)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