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书牍谦敬举隅

2016-03-04张格

读书 2016年2期
关键词:李鸿章前辈大人

张格

《李鸿章全集》第三十一卷,载有同治十三年正月李鸿章写给兵部的公函。信的称谓和自称很有意思。

称谓语是这样的:

地山世伯中堂、香岩仁兄大人、经笙宫保仁兄年大人、地山宫保仁兄年大人、谱经前辈老夫子大人、文甫老伯大人、子松仁兄大人阁下。

而落款自称语与称谓语一一对应:

世愚侄、愚弟、年愚弟、年愚弟、通家侍生、愚侄、馆愚弟李鸿章。

这些称谓,是中国书牍谦敬文化的反映。内中头绪甚多,下面略做解释。

清代制度,六部中满、汉尚书、侍郎连同管部大学士,共七位。这七位兵部长官,与李鸿章的关系亲疏及地位尊卑各有不同,不能笼统称呼,故出现七个称谓语。

第一位 “地山世伯中堂”,是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号地山。此人中进士入翰林院是道光十二年,比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还早六年,属于长辈,故称“世伯”。单懋谦比李文安小一岁,似乎该称世叔。但除非年龄与自己的父亲差很多,如曾国荃,比李鸿章还小一岁,李称“沅甫九世叔大人”,否则一般称世伯。而如果是父亲的同年,即使年纪再小,也称“年伯”。称单懋谦为“中堂”,因为单是大学士。李鸿章本人此时也是中堂,排在单懋谦之前。

“世侄”中加 “愚”字,是带有“自矜”的谦辞。一般情况,自称“愚”是占住了一定的身份地位,有时是上对下才用。像这里,从世交上说,李鸿章以单懋谦为长辈;但从官衔看,李还排在单前面。清代同一衙门后入者要称先入者为前辈。李入阁早,所以单也得叫李 “少荃老前辈中堂大人”。另外,李鸿章还有文官极少有的爵位,一等肃毅伯。基于此,李鸿章在“世侄”中加个“愚”字,占住一等伯爵、内阁次辅兼前辈的身份。

第二位是“香岩仁兄大人”。“香岩”是兵部满尚书英桂的字。称对方为兄,不一定年纪比对方小。清代的长官称呼下级,称“老兄”。“兄”是平辈甚至更多的是长对下的称呼。英桂是举人出身。无论科名还是官位,都比李鸿章低。李自称“愚弟”,也是占住了身份。

第三位是“经笙宫保仁兄年大人”。“经笙”是兵部汉尚书、军机大臣沈桂芬的字。沈桂芬有“太子少保”的宫衔,故称“宫保”。沈桂芬与李鸿章都是道光二十七年的进士,所以称谓中在“仁兄”后加个“年”字,落款也称“年愚弟”,既叙同年关系,又占大学士身份。

如果不占这个身份,他也可能自称“年小弟”。比如他与道光二十七年同年沈葆桢的书牍,就多自称“年小弟”。咸丰十一年到同治元年的一段时间,沈、李一度有上下级关系。有回沈给李以平辈身份写信,按规矩李应该“璧还”,表示不敢当;给沈的书牍自称也该是很谦卑的下级对上级的“职道”。但李在信里明确说不愿意这样做,因为他们关系“至好”。后来李鸿章官位在沈葆桢之上,跟沈书牍往来,也不自称“年愚弟”,而是较亲切的“年小弟”。

第四位是“ 地山宫保仁兄年大人”。这位“地山”名崇厚,字地山。兵部满缺左侍郎。他是道光二十九年举人,没中过进士。李鸿章是道光二十四年的举人,二十七年进士,相差一两科,晚清时,相近的一两科有时也称同年,无非是套近乎。他也有“太子少保”宫衔,所以也称“宫保”。

第五位“ 谱经前辈老夫子大人”。“谱经”是汉兵部左侍郎殷兆镛的号。殷是道光二十年的进士、翰林。年纪、资历高过李鸿章。李尊称他“前辈老夫子”,是看在他翰苑前辈的分上。翰林院的规矩,早一科及以上称“前辈”,自称“侍生”或 “晚生”。早十三科及以上则称“老前辈”,自称“后学”。 殷兆镛是李鸿章的著名政敌之一。李任江苏巡抚,殷兆镛曾代表江苏京官痛劾李鸿章,李也奋起反击,闹得非常出格。不过毕竟都是贵人,表面上还客客气气,称“前辈老夫子”。落款称谓是非常普通的“通家侍生”。

第六位是“文甫老伯大人”,此人是兵部满缺右侍郎恩龄。他是恭亲王奕的生母孝静成皇后的弟弟。一等承恩侯,爵尊辈高,李鸿章客气地称其为“老伯”,而落款则为普通的“愚侄”。

最后一位是“子松仁兄大人”。“子松”是汉兵部右侍郎夏同善的号。咸丰六年的进士、翰林,属李鸿章在翰林院的后辈。落款自称则为“馆愚弟”。这是翰林之间特有的谦称。因为翰林院的同事无论先后都称“同馆”。

虽然夏同善是翰林院后辈,年纪也比李鸿章小,但是不能称其为“仁弟”、“贤弟”。 “弟”一般是老师对学生、尊长对关系亲近的晚辈的称呼。像曾国藩是李鸿章父亲的同年,对李鸿章不但亲自教导,还终身提携,故曾给李的书牍中,才可以毫不客气地称他为“少荃仁弟大人阁下”。

猜你喜欢

李鸿章前辈大人
李鸿章的尴尬
大人的快乐
前后辈文化,韩国人的处世之道
能赢吗
李鸿章的崛起
改变李鸿章一生的那顿早饭
一觉醒来给你大人级卷发
俾斯麦奚落李鸿章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