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两条交通生命线

2016-03-04尹红

理论观察 2016年2期
关键词:抗战交通

尹红

[摘 要]抗战全面爆发后,大后方成为抵御日本侵略的战略要地。随着日本法西斯对东部、中部地区的占领,西北、西南两个方向的交通线成为支撑抗战的物资运输通道。这两条生命线在抗战的不同时期,发挥了各自不同的作用,为中国军民持久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抗战;大后方;交通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2 — 0094 — 02

一、抗战大后方的形成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由于中日国力对比悬殊,日本很快取得了战场上的优势,中国大片国土沦陷。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驻重庆。这就意味着中日交战的战场将由北进一步向南拓展,由东逐渐向西延伸。事实上,在国民政府迁驻重庆之前,就已经下定决心“以空间换时间”,采取退守西南的策略,依托大后方来抵御日本侵略。1937年11月19日蒋介石在作《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讲话时指出:“关于如何使国家转败而胜,转危为安,我个人总想不出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只有忍辱待时,巩固后方,埋头苦干,但后来终于定下了抗日战争的根本计划。……到了二十四年进入四川,这才找到了真正可以持久抗战的后方,所以从那时起,就致力于实行抗战的准备。”〔1〕以四川为主,包括云南、贵州、西康、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以及湖南、广西、陕西部分地区成为国民党控制的区域,也成为实际上有别于中日交战主战场的大后方。

与国民政府不断向西退守的抗战形势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得到巩固和发展。早在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时就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指出:全国性的抗战已经展开,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关键。正是由于全面抗战路线的贯彻和执行,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根据地开辟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主战场。1938年10月,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向六届六中全会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战大后方的概念,他说:“敌以少兵临大国,加以我之坚强抵抗,就迫使敌人发生了兵力不足与兵力分散的困难,这样就不但给了我一个总的抗日根据地,即大后方,例如云、贵、川等地”。由此可见,敌后战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维持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仍然要依靠大后方。为了加强党在大后方的影响,中共中央于1939年1月正式成立了南方局。南方局实际上成为包括大后方在内的南方国民党统治区、沦陷区以及海外党组织的领导者。1941年12月,陈云在谈到大后方党的工作时指出:“大后方党的基本任务是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2〕事实上,南方局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坚决贯彻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扩大自身影响的同时,还为敌后抗日根据地输送了大量战略物资和抗日队伍。

二、西北国际交通线

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试图谋划经营西北,并把洛阳作为行都。1933年,西安至兰州的公路开始修建,并于两年后通车。1934年,西安至汉中的公路开始修建,并于1936年通车。这就使得苏联的战略物资进入中国腹地有了可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沿海交通要道被日军封锁,这条西北国际交通线显得尤为重要。

1937年8月,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争取苏联援助的主动。据不完全统计,自1937年9月至1941年10月,苏联援华物资共20批,其中飞机1562架,坦克164辆,各式火炮1850门,各式车辆1337辆,各式步枪10万支。随着苏联援华物资和人员到达,西北国际交通线很快形成。

1937年8月31日,甘新公路开始紧急抢修,逐步打通并完善了西北地区通往苏联的陆路交通。中国军民和部分苏联工程技术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投入到这场新的战斗中。在条件好的地带,修建成供汽车行驶的公路,在条件不足的地带,迅速开凿出供马车、骆驼行驶的小路。曾任苏联援华中国总顾问的切列帕诺夫回忆这段历史时说:“成千上万苏联的筑路工人以其英勇的劳动修筑了穿越新疆的公路,迄今似乎还没有一本历史书记载这条生命之路的建设者和经营者——司机们可歌可泣的功绩。”〔3〕当然,由于条件的限制,在抗战初期,西北国际交通线国内新疆至甘肃路段的运输,中国方面相当部分是利用骆驼、马车等畜力进行运输,这也就是当时西北驿运十分发达的原因。1937年10月17日,第一批军事物资从苏联运出,经过新疆,于同年11月20日抵达兰州。此后,苏联援华军事物资,均经此通道进入中国腹地,兰州成为苏联援华物资分发送往抗日前线的中转站。

为了更好地保障西北国际交通线的畅通,争取到苏联的援助,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国际大通道上开辟了一条由莫斯科通往延安的物资、药品、书籍的转运线路。193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派张文彬、彭加伦等7人到达兰州,携带周恩来、叶剑英给国民党甘肃省代主席贺耀组的亲笔信,协商建立办事机构。之后,兰州联络处成立,不久又改为八路军驻甘肃办事处。1937年7月,中共中央将西安的联络处改为办事处;10月,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在迪化(乌鲁木齐)成立。据不完全统计,八路军通过驻新疆、兰州、西安办事处的努力,仅1937年底到1938年初,由苏联经过新疆首批支援八路军的20000件皮毛衣被,用汽车和骆驼分批从迪化(乌鲁木齐)运到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然后由兰州转运到长武,再由长武转运至庆阳,最后运往延安或八路军抗日前线。当然,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由西北国际大通道送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物资十分有限,但由苏联援助的军车、枪支、子弹、被服、书籍等,仍然有助于根据地抗日力量的发展和壮大。

三、西南国际交通线

国民政府迁驻重庆后,其对外交通联系的环境更为恶化。西南一带,除了仍然可以依靠长江水道顺江而下至汉口,然后南下经广州之外,还能与外界开展贸易往来的通道就是既有的滇越铁路。然而,据顾维钧回忆说:“一切物品都要用汽车或火车从海防港经陆路运至中国内地,但是法国很担心这样会冒犯日本,因此一再关闭这条通道。”〔4〕因此,西南方向的对外联系通道实际上并不通畅,这严重影响了中国的战略安全。1937年8月,云南省主席龙云向蒋介石提出《建设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的计划》,得到支持。同年年底,由昆明出发经下关、保山、龙陵、芒市、畹町出国到达缅甸腊戍的滇缅公路开建。1938年8月,经过数十万人的努力,滇缅公路建成通车。随后,武器、弹药、汽油、被服等大量物资被装车后,沿着这条崎岖小路送往中国境内。滇缅公路建成时,正值武汉、广州沦陷前夕,此时由长江而下经汉口的通道已经受阻;因此,滇缅公路实际上成为西南方向的唯一战略通道。

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印缅战场的形势急剧恶化。1942年5月,滇缅公路中断。此时,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力促修筑中印公路,以再次打通印缅地区连接中国西南的通道。经过勘察,中印公路的起点最终定在印度的雷多,穿过印缅边境的野人山,到达密支那,尔后分两条线:一条径直南下转到南坎,从畹町进入中国境内;另一条直接由密支那向东抵达中国腾冲。两线在保山会合,然后直达昆明。中印公路的修建是在印缅战场十分焦灼的状态下进行的,很多路段都是在边战斗,边修筑,边运输的情况下完成。直至1945年1月,中印公路才完全修成通车。在修建中印公路的同时,中美还合作沿公路平行线铺设了中印输油管道。中印输油管道起点为加尔各答,经过印度阿萨密、汀江到雷多,后沿中印公路南线由畹町进入中国境内。中印输油管道于1945年6月全部建成开始输送燃油,对于增强中国战区的后勤保障,加速日本投降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以上陆路交通外,中美在抗战时期还合作开辟了“驼峰航线”以保证西南国际交通线的畅通。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后,为了保证战略物资能从印度运往中国,中美共同协商,由美国空军援助,开通从印度阿萨姆到昆明的航线。航线建成后,印度主要使用汀江机场,同时备用杜姆杜摩、恰布阿、莫汉巴里、特兹皮尔等机场,中国主要使用昆明巫家坝机场,备用昭通、腾冲、保山等机场。驼峰航线所经过的地区地形十分复杂,气候条件也不利于飞行,不少飞行员在这条航线上牺牲。但是,据不完全统计,自1942年到1945年,驼峰航线运送的物资总量达到780674吨。中国往印度运送人员33477人。〔5〕

四、结语

1939年2月,国民政府开始组织水陆联运。水陆联运线有三条:一条为川陕甘水陆联运线,由重庆港出发,沿嘉陵江上溯至陕西阳平关,再转陆路至宝鸡或由嘉陵江转入白龙江抵甘肃碧口联系西北诸省;一条为川湘水陆联运线,由重庆港出发,沿长江下驶涪陵转乌江到龚滩,转陆路到龙潭,再转酉水至湖南的阮凌、常德联系东南各地;一条是西南国际交通线,由重庆港出发,沿长江上溯泸州,联系川滇、滇缅公路。由此可见,水陆联运实际上将西北国际交通线与西南国际交通线链接起来,这无疑有助于更好地疏通大后方与外界的联系。

事实上,我们回顾抗战史便不难发现,抵御日本侵略的生命大通道总是在战争中受到不断威胁、摧毁,而面对极大的苦难,中国人民又能够克服艰难险阻,很快建立起新的生命通道,以保障战略物资的运输。无论是西北国际大通道,还是西南国际大通道,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前,都不曾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它们都扮演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C〕.秦孝仪.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4卷).(台)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1984:653.

〔2〕陈云文选1926-1949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68.

〔3〕徐万民.战争生命线:国际交通与八年抗战〔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92.

〔4〕顾维钧回忆录(第5分册)〔M〕.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译.北京:中华书局,2013:14.

〔5〕马建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军事合作〔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310.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抗战交通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发达交通之大型客机
发达交通之地铁
阅读理解三则
抗战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