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现代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研究
2016-03-04宋春燕
宋春燕
[摘 要]人的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同步进行的两大领域。本文通过介绍人的现代化的含义、特征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从主体性建设、内容转型、创新方法三个层面来分析促进二者的协调共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人;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2 — 0034 — 02
一、人的现代化的内涵及特征
最早使用“现代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社会学家帕森斯,他从个人观念和行为的角度对现代化进行了阐述。此后,他的学生英克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也从心理、思想、态度、行为等不同的角度对人的现代化进程进行了阐释和研究,并且指出现代化并不只是器物层面达到很高的程度,最重要的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现代化的实现。
人的现代化概念自20世纪60年代被提出,至今人们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郑永廷教授认为,人的现代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类”的现代化,即“整个人类状况的现代化,或指国家的国民、民族的族群现代化”;二是人类个体的现代化,即“个人的状况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个人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的现代化。”〔1〕还有学者从一般意义上对人的现代化概念进行了阐述:“人的现代化是指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也就是随着时代的前进与发展,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水平、精神境界、劳动技能等各种素质实现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其实质就是把主体提高到当代的水准,实现主体素质的现代化。”〔2〕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认为,人的现代化是与现代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的一种和谐的生存状态,它包括观念和行为方式两个层面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
人的现代化的实现,使人们脱离了“传统人”的生存状态而逐渐具备现代人的一些特征。人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现代人的特征也会受到国家、民族、地域的限制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本文认为,现代人的特征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第二、独立健全的人格。第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第四,具备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第五,多彩的学习生活方式。
二、人的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之间的逻辑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是在保持教育精神和原则不变的前提下的一种质变,目的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主体、目的、内容、方法、载体等要素逐渐具备现代化的特质,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的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人的现代化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内容
人的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作为主体的人的现代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现实基础上的,如开明的政治制度、繁荣的市场经济、多元的文化交流等,但其中最不可缺少的要素就是人的因素。试想如果作为主体的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素质都达到了现代化的标准,即使其它要素发展的并不完备,主体人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推进现代转型,反之则会事倍功半。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先“化”人,后“化”物的过程,人的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必备前提。
人的现代化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其转型的过程中必然呈现出整体性的特征,因此,人的因素必然要包括在其中并且发挥着主导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大群体,教育者的现代化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受教育者群体的现代化即提高其精神境界,注重做人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是提升人的现代化水平的“催化剂”
人的现代化是由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自身之间和谐的关系等,都为人的现代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众多因素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人们素质水平的提升具有更为直接性的影响。马克思在谈到人的发展时曾经提到:“教育将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将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者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将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3〕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种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实践,它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方式来提升和改善人的精神境界,在观念现代化的基础上促进人的现代化。在一定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促使现代人生成的一种过程性教育。人们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了思想素质和能力素质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人的实践活动也会实现从低级向高级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符合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增强人的本质力量、充盈和丰富人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仍然是提高人的现代化水平的“催化剂”。
(三)人的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动力和价值目标
人的现代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说过:“人从不满足周围的现实,始终渴望打破他的此时——此地——如此存在的境界,不断追求超越环绕他的现实——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当下现实。”〔4〕由此可见,人的现代化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类潜在的精神追求与实然的现代化程度决定了人的现代化水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不断地臻于完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被人的生存和发展所推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皈依和价值理想,人的不断实践与超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地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走向现代化和自由自觉的状态。基于此,人类对人性完美的不懈追求、对高尚的精神境界的设计和完善,也是促成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一个内生动力。
人的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价值目标。人的发展是不断演进的过程,马克思把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以“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以及“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5〕的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最高阶段,这一历史阶段所对应的社会形态即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我国现阶段提出人的现代化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现形式,体现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最终价值目标,就是通过观念、思维、精神的解放促进人的现代性的生成,培养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社会主体。
三、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促进人的现代化的路径
人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是面临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两者是同一历史进程的不同侧面。在实践过程中,两者相互助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要注重在实践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现实途径,推进两者的协调共进。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促使人们的思想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人的建设就成为现代转型的关键环节。人作为社会上的一员,既具有个体人的价值,同时又具备社会人存在的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过程中,要注重人的主体性建设,尊重和保护个体人的利益,实现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有机统一。以当下美丽中国建设为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借此加强对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让人们参与到与自然的实践互动中,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刻的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妙,对比当前的生态危机,借此可以唤醒人们内心的主人公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人们的主体精神,进而自觉主动的投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同时,在国际化视野下,美丽中国的建设能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提升中国的大国形象和国际影响。在自发的参与过程中,也更能激发起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型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代转型,首先要注重对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承和借鉴,在此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现代化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只有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的内容才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同时,在这样原则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够培育现代公民的全球意识、民族意识和开放意识,使其在面临复杂多变国际环境时仍旧保持独立的的人格和思考,在面临社会改革大潮时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最后,要转变传统的以政治教育为核心的内容形式,在坚持正确的政治原则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实现教育内容从“政治化”向“人文化”、“生活化”的转变。在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过程中,要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教育者的原则,以人的需要和发展为目的,在促进人与社会的统一过程中实现人的现代化。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规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进程。首先,要借助新媒体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新媒体的信息获取具有即时性、广泛性、自由性和草根性等特点,借助于创建思政公众号、开通思政微博等新的方法途径,一方面迎合了大众的日常生存状态,容易为教育主体所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新的教育方法的运用更能体现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使教育关系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其次,更加注重对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的借鉴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一切与“人”有关的学科都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在借鉴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学科交叉的大视野大格局,符合现代人广泛涉猎、全面发展的需要。再次,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艺术,形成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合力、实现理论灌输与双向交流的结合、区分层次因材施教等。最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体制保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参 考 文 献〕
〔1〕郑永廷.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04.
〔2〕李建刚.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人的现代化教育〔J〕.青海社会科学,2006,(03):17-2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4〕〔德〕马克斯·舍勒.人在宇宙中的地位〔M〕.李伯杰,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43.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责任编辑:张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