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2016-03-04刘洁
刘洁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化学组)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刘洁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化学组)
主要阐述了在“教改”的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改变:一是课堂教学的改变;二是教材知识的相关处理;三是教学方式的改进。
新课改;初中化学;教学改进
“教改”在全国教育界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令人应接不暇,它们在一定领域都展现出了自己的风采。下面,我将根据自己具体的教学情况就新教改下初中化学的施教做几点浅析。
一、“教改”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里所论述的“传道、授业、解惑”,仍然是现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真理,依旧适用。
传统的化学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获得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着重于知识的传输,就是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太过于强调学生的记忆,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知识的记忆上,有的甚至是死记硬背。这样很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他们的思维,造成千篇一律的现象出现。同时,一味片面地强调基本操作技能,使得学生的操作能力仅仅局限于教师要求的操作技能的娴熟,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但是,在“教改”的施行中,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必须掌握的知识,还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不仅看作一个受教育者,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看作一个能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呈现已有的知识,而应该边呈现相关知识,边创设条件,指导学生通过相互的探讨交流,从而在最大限度上自主获得相关知识。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具体实践中我发现在新观念的指导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更大的活跃,动手能力大大提升,素养也有了有明显的提高。
例如,在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关于CO2与H2O反应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个实验中,我向学生提出“是什么物质使石蕊变红呢?”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最后在我的指引下,班上总共提出了三种思路:(1)CO2本身使石蕊变红;(2)H2O使石蕊变红;(3)CO2与H2O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让石蕊变红。针对学生提出的三种假设,小组讨论出对应的三个措施来验证三个思路。最后通过实验说明了确实是CO2与H2O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让石蕊变红。通过这样的全班头脑风暴,让学生对这一节的知识记忆深刻;同时还让他们知道了学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二、“教改”对教材处理的影响
以前听我的老师说“教书就是单纯地把书本的内容从头到尾教一遍”,而当自己踏上三尺讲台并且遇到“教改”后,才发现教书并没有那么容易。“教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求每个教师要充分备好每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把传授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技能的培养贯穿整个授课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所教的专业知识有深刻、全面的掌握,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还要将本学科的知识在比较大的层面上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例如,在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在学生对碳酸性质不稳定这一知识加以了解后,我马上就会请学生来回答“为什么喝完汽水后会打嗝?”让他们把这一知识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紧密联系起来。
在“教改”的指导下,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单纯地教书本,而应该着重考虑知识的前后连贯性,并补充相应的知识。
例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材的编排是: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因为课题1中有讲到碳的还原性,利用还原性这条线索我将课题3中的一氧化碳放到课题1之后讲,并在这里补充了同样具有还原性的H2。又因为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中要运用到二氧化碳的有些性质,所以我又大胆将课题3剩下的内容全部讲完,在学生拥有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的知识之后,再带领学生一起探究课题2。
三、“教改”对教学方式的影响
“教改”实施后,初中化学教材也进行了修改,现在的教材有利于更多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这个模块。探究式学习主要有探究性实验、讨论、资料卡片、调查与研究等常用的方法。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的基本技能等各个方面有了本质上的突破和飞跃。可以说,化学这门学科中很多知识是许多科学家通过探究和科研积累起来的。我们在中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就是培养他们基本的科学研究素质。
[1]曹洪昌.化学教学最优化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0-37.
[2]丁健琦.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7(13).
·编辑李建军